小米

小米

  • 谷物及制品
  • 每餐60克(不宜多食、久食)
  • 气滞者忌用;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
  • 一般人均可食用,小米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一、功效与作用

原料介绍 小米为禾本科植物粟加工去皮后的成品。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主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各地区。
小米的品种很多,按米粒的性质可分为糯性小米和粳性小米两类。按谷壳的颜色可分为黄包、白色、褐色等多种,其中红色、灰色者多为糯性;白色、黄色、褐色、青色者多为粳性。一般来说,谷壳色浅者皮薄,出米率高,米质好;而谷壳色深者皮厚,出米率低,米质差。著名品种有山西沁且黄小米,山东章丘龙山小米、山东金乡的金米、河北桃花米等。
小米粒小,色淡黄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营养分析 1. 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
2. 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
3. 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4. 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特别适合身体虚弱者食用;
2. 对于有痰、敏性体质(荨麻疹、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者、小儿食滞、胃纳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同时食滞胃痛、肠胃湿热者忌食。

食用指导 1. 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
2. 小米粥不宜太稀薄;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
3. 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4. 小米可蒸饭、煮粥、磨成粉后可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做饼、窝头、丝糕、发糕等,糯性小米也可酿酒、酿醋、制糖等。 食材文化 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陈粟米味苦,性寒)
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能止,解烦渴) 温馨提示 1. 中医认为小米粥表面漂浮的一层“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可以代替参汤;
2. 识别用姜黄粉染色的小米:用姜黄粉染色的小米,煮成粥后米烂如泥,汤清似水,失去了小米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使用价值不大。要判断小米是否被染色,可用手拈几粒小米,沾点水在手心里搓一搓,凡用姜黄粉染过色的小米颜色由黄变灰暗,而手心会残留黄色粉状物。
二、相关做法
相关菜谱
养生推荐
当季食谱推荐
疾病调养食谱
热门食谱
酸椒虎皮凤爪
鱼蒸豆腐
简易版糯米鸭
煎卤水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