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总被口干舌燥“叫醒” 原因终于找到了
夜晚本应是安心入睡、养精蓄锐的时段,可不少人在睡眠过程中,常被口干舌燥的困扰唤醒,不仅影响睡眠质量,第二天还精神萎靡。晚上睡觉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下面,就带你一探究竟。
环境因素
1、空气干燥
在秋冬季节或使用空调、暖气的环境里,室内空气湿度显著降低。我们在睡眠时,口腔和呼吸道持续蒸发水分,又难以通过空气得到补充,进而引发口干舌燥。数据显示,当室内湿度低于30%时,睡眠时口干舌燥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解决这一问题,使用加湿器能有效增加空气湿度,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可显著缓解症状。此外,在床边放置一盆水,同样能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
2、张口呼吸
许多人不自觉地养成了张口呼吸的习惯,相比鼻腔,口腔无法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充分加湿,大量干燥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致使口腔水分快速流失。长期的张口呼吸不仅会导致口干,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口腔和呼吸道问题。若发现自己存在张口呼吸的情况,需留意是否因鼻腔堵塞所致,可前往医院检查,并通过佩戴口腔矫正器或进行呼吸训练,逐步纠正这一习惯。
饮食与生活习惯
1、摄入过咸或辛辣食物
晚餐食用过咸或辛辣食物,会使身体处于高渗状态,导致细胞内水分外流,引发口渴感。此外,睡前饮酒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尿液生成,带走体内大量水分,造成口干舌燥。为避免此类情况,晚餐应尽量保持清淡,控制盐和辛辣食物的摄入,睡前3-4小时避免饮酒。
2、饮水不足
白天饮水不足,会使身体在夜间处于缺水状态。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500-2000毫升的水分,若达不到这一标准,夜间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为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定时饮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也可适当多吃西瓜、黄瓜等水分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