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 关乎药效 中药熬制时间很关键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正确的熬制方法,是确保中药疗效的关键环节,其中熬制时间的把控尤为重要。熬制时间过短,有效成分无法充分溶出;熬制时间过长,又可能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降低药效。那么,中药究竟熬多长时间最好呢?这需要根据中药的种类、质地以及治疗目的来确定。
1、解表类中药:时间宜短
解表类中药多为辛散之品,如麻黄、桂枝、薄荷等,其主要功效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这类药物质地较轻,气味芳香,富含挥发油,而挥发油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若熬制时间过长,挥发油会大量挥发,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因此,解表类中药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后,再用文火煎10-15分钟即可。以银翘散为例,方中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药物都具有辛凉解表的作用,煎药时遵循上述时间,能最大程度保留其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疏散风热的功效。
2、补益类中药:时间宜长
补益类中药如人参、黄芪、熟地黄等,质地较为厚重,所含有效成分多为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物质,难以在短时间内溶出。为了使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需要较长的熬制时间。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汁煮沸,然后转文火慢煎30-60分钟。例如,在熬制八珍汤时,其中的人参、白术、茯苓等补益药,经过长时间的煎煮,能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药汁中,达到气血双补的效果。
3、矿石、贝壳类中药:先煎时长有讲究
矿石、贝壳类中药,如石膏、龙骨、牡蛎等,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为了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这类药物需要先煎。一般先将其打碎,用武火煎20-30分钟,然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煮。以白虎汤为例,方中的石膏需先煎,通过较长时间的煎煮,让石膏中的钙离子等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从而更好地发挥清热泻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