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
简介: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主任医师儿科
降小孩心火可从食物、药物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着手: 一、食物: 1.清淡、易消化食物或粗纤维食物:可选择这类食物,对心脏起保护作用,比如给小孩用莲子煮粥,莲子有养心安神等功效;喝绿豆粥,绿豆能清热解毒。 2.水类:可以让孩子喝山楂水,有消食健胃等作用;喝麦冬水,麦冬可养阴生津等。 二、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清热解毒或活血化瘀的中成药进行对症治疗。 三、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同时要保证适量运动,尽量避免过多进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作息规律。通过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必要时配合药物调理,小孩心火高的症状能够得到缓解甚至消退。 总之,降小孩心火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恰当选择食物、合理使用药物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手足口病的防御措施包含生活预防、疫苗接种、加强宣讲等。其具有传染性,小儿和成人均可能被传染,一旦发现需做好个人防护并在医生指导下隔离治疗。 一、生活预防: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粪口传播。首先,要培养勤洗手的习惯,保持日常卫生清洁,比如对玩耍后的小孩及玩具进行消毒,日常餐具也要定期消毒。其次,在人多的场所要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 二、疫苗接种:有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性疫苗,可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传染的风险。 三、加强宣讲: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所以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都要多次进行宣讲,增进普通人群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强化防护意识,这对预防疾病发生具有一定效果。 总之,通过生活预防、疫苗接种、加强宣讲等多方面措施,可以更好地预防手足口病,减少其发生和传播。
39.5度即39.5℃,小孩发烧到39.5℃是否会损伤身体,与发烧持续时长紧密相关。 一、小孩发烧39.5℃属于高烧,若发现后及时进行药物与物理降温,且高烧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会损伤身体。此时需用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烧处理,服药后还可配合物理降温,如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擦拭身体等。 二、若小孩发烧39.5℃持续不缓解且长时间处于高烧状态,则可能会损伤身体。长时间高烧不仅会损害循环系统,还有可能影响大脑细胞,部分小孩长时间发烧后可能出现抽搐、痉挛等不良表现,所以小孩发烧后及时退烧处理极为重要。 三、小孩发烧39.5℃除了进行退烧处理外,还需针对原发疾病予以治疗,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总之,小孩发烧39.5℃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同时要积极采取退烧及针对原发疾病的措施。
七个月宝宝发烧时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如果体温未超过38.5℃,可采取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则可进行药物降温并联合物理降温。同时,还需查找病因,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物理降温 若宝宝体温未超过38.5℃,此时不必服用退烧药,可选择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用温热的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来帮助散热,或者用冷毛巾敷在额头上以实现降温。 二、药物降温 当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来退热,并且要联合物理降温的方法,以促使体温尽快下降。同时,也可根据医嘱应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来抗菌消炎。 总之,对于七个月宝宝发烧的情况,要根据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并积极查找病因进行相应的对因治疗,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宝宝拉绿色粘液便可能由饮食问题、肠道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等原因导致。具体如下: 一、原因: 1.饮食问题:若宝宝近期大量进食绿色蔬菜,可能引起大便颜色较绿,通常调整饮食即可。 2.肠道功能紊乱:宝宝近期着凉或有其他不适,可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大便带黏液且颜色为绿色,但一般无其他诸如大便带血等症状。 3.肠道感染:宝宝食用不卫生食物可能引发肠道被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发作时大便会变成绿色且有脓性物质,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注意事项: 1.合理搭配宝宝饮食。 2.注重宝宝饮食卫生,其使用的餐具要勤清洗和消毒。 3.若宝宝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尽快就医治疗。 宝宝拉绿色粘液便的原因多样,包括饮食、肠道功能及感染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相关事项,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