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攻略
特别提醒
养肾须知:你是阴虚还是阳虚
从年龄上看,中青年多为肾阴虚,中老年多为肾阳虚;我们通常有如下自辨法确认体质:
辨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辨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辨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阴虚阳虚进补原则
肾阴虚可多吃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山药、干贝、栗子等食物,忌吃或少吃芦荟、荸荠、柿子、生萝卜、洋葱、辣椒、酱、白酒及香烟等。
肾阳虚应多吃生姜、辣椒、葱等甘温益气之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如冷饮、生冷的瓜果等。
进补:多食高蛋白食物
冬季,尤其是小寒节气后,很多人习惯此时进补。进补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毫无章法地乱补,合理进补才能及时补充气血、防寒保暖,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另外,人们进补应以食补为主,以温补为宜,不妨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韭菜、大枣、羊肉、猪肝、鸡肉等等。
小寒怎样科学进补
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祖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介绍说,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进入小寒节气,也已进入数九寒天,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冬季干冷的时候,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注意冬日养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养肾防寒":要补血、补气、补阴、补阳。民谚也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足见冬日养生进补的重要性。
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一种补,而民俗中在冬日有适当多吃点羊肉、狗肉的习惯,也是一种补。但不要千篇一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顺其自然为好。
因此,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贪恋油腻、辛辣的食品,应以补气润燥为主。
当然,在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就更好了。
营养专家表示,小寒时节已是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