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太极拳之虚灵顶劲

来源:民福康健康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这些都是在正确的身法姿势上实现的。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修炼太极拳要做到虚灵顶劲,我们今天随着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学习太极拳之虚灵顶劲。

太极拳之虚灵顶劲

很多人对太极拳的虚灵顶劲都充满了好奇,到底什么是虚灵顶劲呢?虚灵顶劲在太极拳中有何作用呢?一起探讨一下。

说到虚领顶劲,先讲一个小故事吧。前几年的时候,到公园练拳,看到一个老头在练太极拳,可是一看总觉得别扭,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个老头打拳时总是梗着脖子练拳,就像一个大蚂蚱的脖子一样,脖子往上梗梗的,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这个老头年轻时在三门峡工地干活,跟一个大学生学的太极拳,而这个大学生是照着书本学的拳,这才明白,原来是把太极拳的虚领顶劲的要领给理解错了,造成的梗脖子。

那么什么是虚领顶劲呢

这里说一种现象,就好容易理解了。大家平时在火车站、工地等地方,看到一些人或者手提重物,或背着重物的时候,这些人在重物的下压下,造成脖子上伸,而且物体越重,脖子上伸的越厉害,并且感觉好像脑袋往上顶一样,这就是虚领顶劲的一种表现。

学习太极拳身体要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经常学习太极拳能纠正不良姿势以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看了上面这种现象,就应该明白了,虚领顶劲,是在身体练出沉来以后,手臂的沉重感的下沉下拉(压)肩部并下压整个身体造成的,如同手臂提着重物造成下拉肩部和身体一样,所谓虚领顶劲,这个虚,就是好象的意思,是由手臂的沉重感下拉肩部,造成的一种脖子、脑袋往上伸的本能的现象,这个顶,也是感觉脑袋往上顶一样。没有手臂和身体的往下的沉重的下压(拉)的作用力,也就没有脑袋往上的顶。

在练拳时,不要想着脑袋往上顶,只要求做到脑袋直、正即可,当练出沉来以后,由沉重感下压身体造成的虚领顶劲自然的就会出现。绝不能脑袋往上顶,更不能梗脖子。

前面说道的小故事,由此想到一个拳架,就是书本架(照片架),练太极拳的都知道杨澄普的体用全书,书上有杨澄普的拳架照片,许多人都按照照片校正拳架,或按照照片练拳架,在现代当看到某个人练杨氏85太极拳,尤其是起势(抬起手臂的定式时能看到手掌心),左棚手(定式时面朝西南而不是正南,(假如面朝南练拳)),就可以断定此人是照着书本上的照片(图画)学的拳,所以,这里给定义为书本架。

现代人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找专业的拳师学习,以免走进误区,不仅达不到养生目的,反而会上了身体。

如何做到太极拳虚灵顶劲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

《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

《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

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详解太极拳的虚灵顶劲

一、头颈部非用力上顶,要空虚。

二、要头容正直、精神提起。

虚灵顶劲就是这么简单与没有刻板的几何形态规定。

太极拳为什么要虚灵顶劲

一是为了精神能够提起,也就是太极拳古拳谱所谓的神贯顶。古人之神贯顶的意思是指无思无虑的宁静因而头脑清醒灵敏,不是有的名家所谓的什么神顶。

这种头脑宁静清醒灵敏既是养生长寿的十分必需,也是武术活动中发挥不经过思想的潜意识的作用,也就是用真意的十分必需;非用力上顶,要空虚换言之就是头颈丝毫不用力的十分放松。精神提起就需要这样头容正直、头颈不丝毫用力上顶的放松。

二是为了太极拳运用传递性力量因而全身松沉有一个上支撑点,也就是有下即有上。这种有下即有上的松沉就需要头容正直、头颈不丝毫用力上顶的放松。由虚灵顶劲的作用可见:由于有下即有上在太极拳动作中的提纲挈领关键作用,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与虚灵顶劲有关的,尤其在发劲时,劲力贯通是不是顺遂充沛,虚灵顶劲是重要的关键之一。

由此也可见,只要头颈部是能够符合这些要求的就都是虚灵顶劲,而做到这样,显然头部并不是仅仅限于一个固定的形态。或者说虚灵顶劲没有、也不需要、也不允许有什么上下两个点在垂直线中这样精确、刻板之几何规定的。

由于虚灵顶劲必须是头颈放松的,所以实际上头颈部的肌肉是丝毫不存在向上顶的;头颈部仅仅是维持尽量的竖起挺直,而这种竖起挺直由于人体脊柱的生理弯曲,仍然是表现为上部向前微微倾斜的,就是说,头颈部十分的竖起挺直仍然是呈现着脊柱生理弯曲之颈曲的。

如果不是这样,头颈成为了垂直的竖起挺直,那是属于局部使用了勉强的拙力使得头颈反张了,头颈根本就谈不上放松与自然了,那就根本不是虚灵顶劲了。所以,虚灵顶劲之顶其实是不顶之顶。

那么,何以又称其为顶劲呢?那是因为这种向上之顶实际上又是存在的,不过不是头颈向上顶,而是整条脊柱仍然呈现为生理曲线的不用一点勉强拙力尽量竖起挺直所自然形成的向上顶,并且同时身体其它部分又是相对放松而垂坠的,这样,相对地头部向上顶的感觉又更强了。

所谓的头容正直就反映了这种情况。因为一个人的头容正直并不是仅仅头面部的事情,头容正直总是与气宇轩昂相联系的,而气宇轩昂就反映了整条脊柱的尽量挺直;也只有整条脊柱尽量挺直,全身上下才会有有下即有上的提顶吊裆的感觉与效果。

虚灵顶劲为什么不是神顶?这是因为神贯顶这种精神提起精神上必然是虚空的。所谓虚空就是既没有任何所求,又是清楚明白,就像是人登上了高山绝顶居高临下远眺,从而感到空旷开阔一切尽收眼底似的,于是古人就用神贯顶来形容这样的精神提起。而神顶是反映了有所求的,因此有所求的神顶与虚空的神贯顶是背道而驰的,自然就不可能是虚灵顶劲的。因而,说神顶不是神贯顶那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因为依据汉语的概念,神贯顶不允许表述为神顶所得出的结论。

约90年代开始,开始有人道听途说地依据静态气功的练功姿势要求,用头部百会穴朝上来说明虚灵顶劲。这种说法纯属一知半解、画蛇添足、生搬硬套。头部百会穴的位置在哪里?中医针灸文献明确记载百会的位置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中医针灸文献规定人的前后发际的长度为12寸,这样,当百会穴朝上时是怎样的姿势呢?可以这样来比照:假设头部的前后发际之弧是一个半圆,低头使得前发际之点与后发际之点在水平线上,那么,这样头部的顶点就是百会穴之后一寸与后顶之前半寸这个点。

头部长度的一寸(同身寸)就是15度,那么这样的低头状态头部上抬约15度(一寸),就是百会穴朝上了。或者将两耳朵对折,低头使得两耳尖向上的连线成为垂直线,也是百会穴朝上了。显然这样的情况下,人仍然是呈现略低头状态的。这种略低头的姿势在静态气功修炼中还是可以的,然而如果平时走路也是这样,那么要平视前方,眼球就必然是需要往上翻了。显然,武术中临时往下看而偶然出现这种姿势是存在的,但任何武术都是不可能经常总是这种姿势的,太极拳当然也是不会例外的。

应该认为,任何武术双方未接近时,为了有尽量广阔的视野,头部往往都是略微上扬抬起的,相对于约头部的囟会与前顶之间朝天,而当相互近身时,头部往往都是呈现视线成为平视,相对于约头部的前顶与百会之间朝天。必须明白的是虚灵顶劲是具有武术要求的动态之中的头颈部姿势,任何武术都需要时时观察对方上下左右变化的一举一动;练拳是对于实际武术的模拟,当然也是必须这样的。

观察对方上下变化,自然的就是头颈部的抬起与前俯;而头颈部的抬起与前俯必然是会引起头部向上的顶点部位发生变化的。在太极拳的揽雀尾过程中,头颈部就需要有几次几度的上下运动。比如在掤时,头就有几度的抬起,在捋的过程中,就需要头有几度的前俯。

如果不是这样,仅仅是以眼球的上下转动来完成观察对方的上下变化,那么,其一眼球容易疲劳且不如头颈转动灵活,其二头颈勉强、不自然地持续维持固定不变的姿势必然会引起局部肌肉的疲劳,从而造成慢性劳损引起类似职业病的颈椎病。

有的人太极拳练了很多年,竟然长期颈椎部位不适,就与受到这种错误虚灵顶劲的影响而维持着错误的练拳姿势有关。曽有一个人练太极拳却颈椎病长期不愈,原来在练拳时头颈部就像是泥塑木雕的一样,这样练拳,即使原来没有颈椎病,难保也是会罹患上颈椎病的。

由上述可见,太极拳的虚灵顶劲根本不应该去追求头部什么穴位朝上,而如果去追求百会穴与会阴穴在同一垂直线中,或者去追求百会穴与尾闾穴在同一垂直线中,那都更是错误的。因为当百会穴与会阴穴在同一垂直线中时,人体的脊柱就已经处于很不自然的反张后仰了,百会穴与尾闾穴在同一垂直线时,人体的脊柱就更加反张后仰了。

至于什么阴顶时百会穴发热、阳顶时前顶穴发热纯粹是属于胡说八道。因为其一、古代的阴阳理论规定前为阴、后为阳,据此而分前顶与百会的位置阴阳,应该是前顶为阴、百会为阳。

怎么可以将前顶称为阳、百会称为阴呢?其二、平白无故头部的某一点发热,按照中医理论,那应该是虚阳上浮的病态;按照气功理论,也是属于反映意念过重的偏差,应该及时向下调换意守点了。

总之,太极拳所谓的虚灵顶劲是动态的,在太极拳中是无时不在的,不仅单鞭时竖起的头部是虚灵顶劲,海底针时前俯的头部也是虚灵顶劲,不存在固定持续的头部某穴位朝上与头部某穴位与裆下某穴位在同一垂直线这样的规定。

只要是脊柱挺直状态中的头容正直、头颈部虚空不用力的放松与思虑上虚空因而精神提起的都是属于虚灵顶劲。这样来理解虚灵顶劲才是符合太极拳经典拳谱的,才是正宗的、正确的。

结语:综上所述,您对太极拳之虚灵顶劲是否了解了呢?太极拳的虚灵顶劲在太极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改善身体机能,同时提高身体灵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