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太极拳 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

来源:民福康健康

太极拳中有很多对称关系,我们今天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学习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常练太极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下面随着解密太极拳了解一下吧!

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

太极拳的开合是对称关系,也是相辅而生的关系,练习太极拳的拳架,要分清开合关系。

一、内与外的划分

内外相合,想了解内外相合,得先知道什么是内与外,内外是如何划分的,如何存在的。从形上划分,内与外分别是身体为内、四肢为外;从意上划分,内与外分别是意为内,形为外;从心划分,意为内,神为外。

二、内与外的开

知道了内与外分别代表了什么,接下来就得知道他们是如何开的,没有开哪来的合,开与合互为阴阳,既对立又统一,下面讲一讲开与合的对立关系。

开合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只有静心练习太极拳,才能感受到开合变化的奇妙。

1、纯形的开

先得把身体与四肢区分开,然后再练开。四肢是四肢,身体是身体,他们互为阴阳,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先得练开它们,让它们各自独立存在,然后才是相互的配合。

2、形与意的开

形的开实现以后,又涉及到意与形的开,意与形也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形是客观存在的,意在没有练拳的时候与形配合的不是很好,练拳的效果之一就是让意与形的契合度无限地提高,终达到完美的结合,相互独立,又形影不离,从宏观到微观处处如此。

3、神与意的开

一神二意。平时神与意是合在一起的,有时候是分开的,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神与意一直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互为阴阳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练内家拳,自己的神与意必须得练开,否则不能称之为内家拳,才能实现太极拳的好多功能,练拳者,不能不重视。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运动,做到节节贯穿,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

三、内与外的合

练拳先把内与外分开,分开后才能相合,开与合互为阴阳,它们同样也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前面讲到了开合对立的关系,下面讲一下开合统一的关系。

1、纯形的合

纯形的合遵循着一个原则:内开则外合;内合则外开。身体开的同时,则四肢相合;身体合的同时,则四肢开。此原则适合绝大部分的太极拳招式,有特殊的招式是不适合这个原则的。

2、形与意的合

太极拳有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它们的相合方式有两种既同向相合,又交叉相合。太极拳的内三合,指的是精气神的相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意念的操作流程为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血到、血到力到,到就是相合之处,所以它们相合的场所,即是原始点所在的区域。

3、神与意的合

一神二意;神布于外,且不内敛;意附于内,且不游离。神与意互为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平时练拳的时候,先把神与意分开,在分开的状态中行拳,当技击的瞬间才是神与意的合,随即松开,在处于神与意分开的状态。

以上是太极拳的内外相合,杨家有杨家的解释,我有我的诠释,能收到的拳友自然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太极拳开合要领

首先,太极拳的势与动有区别,开合是在动中实现的。动就是对每一势运动过程的分解。如: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共有74势,而这74势则是由354个动作组成。

前者为势,后者为动,我们在习练太极拳中体会开合的经络运行是按动体会而不是势。

练习太极拳的开合要在动中不断的领悟,练好开合对今后学习技击和推手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开合是意气循经络而动的结论与太极拳内劲运行规律是一致的,只不过大师们没有明言罢了,如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名言:力从脚起,行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讲的就是太极内劲起于足,循足三阴经上行交督脉后,沿手三阴经达手指。再如恩师陈正雷先生在介绍懒扎衣势的内劲时写到:懒扎衣势,劲由左腿上缠至腰,下行于右腿;上行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

那么,这个左腿的劲又是从哪来的呢?是由上一动送下来的。讲的也是太极内劲起于左足指,循足三阴经上行交于丹田,丹田内转,兵分两路,一路走的是足三阴经至右足;另一路走督脉交手三阴经,按照肩、肘、手的顺序达指端。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练的都是半截拳,只见上半身运动,而下盘却站不稳,原因就在于他们练的只是三阴三阳与丹田的交接和循环,却忽视了足三阴与三阳的循环,练好太极拳要综合多家拳法与哲学。

把握开合关系,要注意四点

①欲开先合,欲合先开,即逢开必合,逢合必开

②开合相寓,即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如白鹤亮翅定势)双臂展开而两足相合、足合而膝档开,两臂开而两手相合。而且先是两手虎口相合,后又变作两手掌根相合。

又如初收动作一,两手相合(上搓劲),而两肘却要掤开(为加大搓合劲)。懒扎衣动作三,则是上合下开,总是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③掌握处处都有一个开合

例如,胸开背合,背开胸含。就是一只手中也有开合,如大小鱼际合,拇指与小指合等等。

④要讲求外形开合与丹田开合相配合

动作开合与内呼吸开合相配合,从而做到内气鼓荡,外形饱满。

陈照奎老师讲:推手时谁能合谁能赢。他不仅要求手与手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等等,而且要求有时左肘与右膝合,右肘与左膝合等等、要求把周身的劲合到一个着力点上,合到对方的,重心线上。

开也是为了合,欲发劲,必先求劲合。引进落空合即出,就是强调一个合字。

太极拳开合转换规律

①在太极拳运动中,开与合是互相化生的

就是陈鑫说的:一开连一合,开合互相承(《陈氏太极拳图说》75页)。就整体而论,有的拳势(如揽擦衣)是一开一合,有的拳式(如金刚捣碓)是两开两合,有的拳势(如闪通背、云手)有更多的开合。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开合是前呼后应的,二者缺一不可。

还有少数拳式,如白鹅亮翅,外形上虽然只开不合,但紧接的搂膝拗步式,就必须先合而后开;初收式外形上虽然只合不开,但紧接的斜行式,就必须先开而后合。

太极拳动作,系由无数个弧形和圆圈所组成。以手而论,如果划上弧或上半圈时为伸为开,则划下弧或下半圈时为合,如左右擦脚式。反之,如果划下弧或下半圈时为开,则划上弧或上半圈时为合,如抱头推山前半势的双手抱头动作。

②拳势中,手足的屈伸与内气的收放通常是一致的

肢体由屈而伸时,内气通常是由丹田向外发至手足四梢;肢体由伸而屈时,内气通常是由手足四消收归丹田。

所以说,平日里我们还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取得成效。

陈鑫曾说凡左右缠丝精,伸展胳膊向外去者,皆是由肩、由腋缠到指头;往里收束者,引进其精,皆是由指甲、指肚缠至肩、缠至腋。

又说:周身之精,往外发者,皆发于丹田,向里收者,皆收于丹田。如单鞭式,两手由胸前向左右开展,两腿左弓右蹬时,内气是由丹田发向手足四梢。

初收式,两手两足屈收如猬缩,内气是由手足四梢收归丹田。

但是,也有少数拳势身肢的屈伸和内气的收放恰巧相反。

比如:陈式太极拳由金刚捣碓式转白鹅亮翅式,两手和两臂由左向右前上方伸展时,内气却是从手足四梢向丹田收聚;杨式太极拳的双峰贯耳式,两拳分别自左右弧形向前上方收合时,内气却是从丹田向两拳发放。

所以,有些拳家将太极拳动作中同义的相对名称分类列表:将吸、合、虚、蓄、屈、退、起、仰。归为一类,将呼、开、实、发、伸、进、落、俯归为另一类,只是符合一般情况。

在练习实践中,第一类名称的涵义未必都是合;第二类名称的涵义未必都是开。同一个拳式(如同上面说的白鹅亮翅),以外形而论,可称之为开,以内气而论,又可称之为合。又如,单就俯和仰两者的外形而论,俯应属合而不属开,仰应属开而不属合。

③足腿起步时常用顺缠开劲,落步时常用逆缠合劲

手臂引化时有时用顺缠开劲,有时用逆缠合劲,但击发时则常用逆缠合劲。陈鑫说:缠丝精即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在陈鑫的著作里,很多地方都以缠丝劲的顺逆来区分开合。关于起步用顺缠开劲、落步后用逆缠合劲,他在论述庇身捶式时讲得十分明确,他说:右足初开步,足先里向外绕一小圈,而后向右渐渐展开,如新月形。

其内精是用顺缠法,由足大拇起端,向足背至外踝,由下向里,上缠至大腿根,是顺缠法,属开。待足展开步,足落后,仍用此精倒回缠之,以至足大拇,是谓逆缠法,合精法。。

在阐述击发时采用逆缠合劲的地方更比比皆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顺缠开劲也不是不可以击人。比如:背折靠式,就是用右肩的顺缠开劲击人;白鹅亮翅式,也可用右臂的顺缠开劲击人。

上述几条,只是开合转换的基本规律。实际上,在太极拳练习时,特别是在太极推手竞技时,开合的变换还要复杂得多。

双方肢体沾粘连随划圈运动,为了知人和不被人知,在由合到开的过程中,有时突然作一个小圈合动,而后继续外开,是谓开之再开;在由开到合的过程中,有时突然作一个小圈开劲,而后继续内合,是谓合之再合。

又如高探马式,左胳膊如果打出肘劲,则左手内合而左肘外开,这叫合中有开或叫开中有合。正像陈鑫说的: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不过,只要我们知道了开合的区分方法和开合转换的基本规律,就基本上明确了太极拳的开合。

结语:综上所述,您是否掌握了太极拳的开合呢?学习太极拳要培养灵活的思维,学会融会贯通,太极拳不单纯属于老年人的运动,而是属于全民的运动,学习太极拳能强身健体,同时还能预防疾病。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