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 不同体质的针灸治病方法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中医有着非常好的治病功效,而且中医的特色疗法也非常的多,比如常见的按摩、拔罐、针灸、艾灸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中医针灸的相关知识吧。
目录
1、针灸的养生作用 2、针灸常用灸法
3、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4、针灸的副作用
5、针灸减肥的穴位 6、艾灸不同穴位的功效
7、针灸如何治疗落枕 8、五种体质的针灸疗法
针灸的养生作用
针灸有着非常大的养生作用,能够疏通全身的经络,补气益血,调和身体的阴阳平衡,协调个脏腑工作,终起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以及治疗疾病等作用。
(一)溫通经脉行气血
《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溺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运行循经脉流行,方可营运周身,濡养机体,而灸法其性温热,可温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恰如《素向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则以温热通经脉而行血气。
(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灸法有强壮元阳、防治疾病的作用,《扁鹊心书》曰: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陌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其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知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中云: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肾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濡养全身,还可达到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而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针灸常用灸法
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瘢痕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操作方法
1.因为针灸需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而且施治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体位的选取,一定要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2.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药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3.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艾炷间接灸
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1.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2.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3.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4.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5cm,直径约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灸。
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艾条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10~20min,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1.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2. 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3. 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药条灸
指用药物与艾绒卷成艾条。临床上常用的有太乙针灸与雷火针灸。
1. 太乙针灸: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
此法治疗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2. 雷火针灸:其制做方法与太乙针相同,惟药物处方有异。 施灸方法与太乙针相同。
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
灯火灸
方法是用灯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着后,于应灸的腧穴上焠烫之。每听叭一声响,为一壮。功能为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多用于治疗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等症。
天灸
本法又名发泡灸,因其敷贴药物后,发泡如灸疮而得名。古人文献中记载的天灸很多,兹择要介绍数种如下:
1.毛茛灸:采取毛茛叶子揉烂,贴于寸口部,隔夜就发生水泡,如被火灸。可以治疗疟疾。
2.斑蝥灸:斑蝥乃一种甲虫。灸治时,将斑蝥浸于醋中,擦抹患部,能治癣痒。
3.旱莲灸:用旱莲草捣烂,敷置穴位上,使之发泡,可以治疗疟疾等症。
4.蒜泥灸:用蒜泥贴于手太阴经的鱼际穴处,使之发泡,可治喉痹。
5.白芥子灸:用白芥子研末敷患处,使局部充血,发泡,可以治疗阴疽、痰核、及膝部肿痛。
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针灸治病是采用独特的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达到其防治疾病的目的,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
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阳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刺泻法,并灸。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例如: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选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时选用。
如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的虚脱证,治宜回阳固脱,急取关元、神阙,大艾炷灸之,并取足三里,针刺补法。如见高热神昏,烦躁口渴,脉洪大而数的外感温热证,治宜泻热开窍,取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取大椎、曲池针刺泻法。
扶正与祛邪,方法不同,但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既可先祛邪后扶正,又可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与祛邪并用。一般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同样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以足阳明胃经为例:
足阳明经气偏盛之牙龈肿痛,取本经内庭穴,泻热通经止痛;足阳明经气偏衰的胃痛,可取本经足三里穴,温通经络补虚止痛;足阳明经气逆乱,包括浊气上逆的呕吐,清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亦可取本经足三里穴,升清降浊,调和胃气;足阳明经气阻滞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经髀关、伏兔等穴,疏通经气,畅和气血。
针灸的副作用
针灸是如今养生中常见的方法,但很多人只是看到了针灸的好处,而忽略了针灸的不好之处,有些人认识针灸的副作用就是会疼痛,其实不然,针灸副作用伤寒是很大的,下面是关于针灸的副作用以及避免方法的简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中医针灸,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副作用一:感染传染病
在一些针灸减肥场所是没有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穴的基本原则,用完后立即丢弃;也没有必要消毒设备,要是使用非一次性的针灸针,那么每扎过一个穴位,就应该将针收起浸泡,再进行高温高压消毒,这样才能杜绝传染病通过针灸针传播。仅靠消毒液浸泡不能解决问题。这种情形,感染传染病的危险相当大。
针灸副作用二:晕针引起昏迷
没有效果多是浪费了钱财,耽误了时间,可怕是扎出事来,这也是针灸减肥常见的副作用。在进行针灸减肥时,腹部的针不能进得太深,否则可能会伤到脏器。尤其是对腹壁薄年轻女性,更应多加注意。另外,针灸师还应该有处理诸如晕针、弯针、滞针、折针等异常现象的能力。没系统学过解剖学、针灸学,匆忙上阵的针灸师,或许会对以上情况根本没有了解,他们的技术水平不仅让人怀疑,还未免让人害怕。
针灸副作用三:扎伤内脏
没有效果多是浪费了钱财,耽误了时间,可怕的是扎出事来。在进行针灸减肥时,腹部的针不能进得太深,否则可能会伤到脏器。尤其是对腹壁薄的年轻女性,更应多加注意。
另外,针灸师还应该有处理诸如晕针、滞针、弯针、折针等异常现象的能力。没系统学过解剖学、针灸学,匆忙上阵的针灸师,或许对以上情况根本没有了解,他们的技术水平不仅让人怀疑,还未免让人害怕。
针灸副作用四:针灸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在针灸减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因为通过针灸治疗,机体的内在功能不断调整,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等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针灸减肥对20~50岁的中青年肥胖者效果较好。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人体发育比较成熟,各种功能也比较健全,通过针灸治疗,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
再者,单纯依靠针灸减肥是不行的,要想较好的达到减肥的效果,还是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才行。一般来说针灸减肥是通过刺激穴位,增加体内循环,排出体内脂肪,所以,针灸减肥的副作用很小。如果配上中药的话效果也会更好。
针灸副作用五:针灸减肥可能会反弹
但是,没有副作用不等于不会反弹。中医主要在于治未病,而不是神乎其神的什么都可以治疗。因为人类的体质不同,所以通过针灸减肥所得到的效果也明显不同。并且,有些人通过针灸减肥瘦下去之后,就会保持的很好。而有些人则会在短时间内反弹。
以上是对于针灸的五方面的叙述,那么,如何才能大限度的避免针灸的副作用呢?
1、建议减肥前先做一个体型测试(网上有下载,输入身高年龄,就有标准体重值),看看是不是真的要减肥,如果超标严重(年龄25,身高160,体重148),可以考虑针灸,如果已经很标准了,劝大家还是通过锻炼让身体健康一点就可以了。
2、如果朋友决定针灸减肥了,请一定要到正规的美容院或医院去,一定要了解清楚针灸减肥的注意事项,尤其注意的是针灸的针,好每次都是用一次性的,专人专用也可以,但一定要有很严格的消毒过程。
3、针灸时的饮食一定要注意,美容院和医院在这点上有很大区别,美容院会让你吃的很少,因为这样效果会明显,但医院会让你坚持正常饮食,因为他们怕过度节食会造成不良后果。远离针灸减肥副作用的方法是合理节食一定要的,不然效果不佳,但千万不能什么都不吃,一定要保证肚子不能饿到,不然对胃刺激很大,可以吃些鱼、虾等。香蕉不错,空腹食用也不刺激胃,又容易饱。
4、针灸时如果有些小毛病的,例如痛经、便秘,不妨提出来,好的医师会根据要求帮你多加几针,改善你的这些小毛病。
5、针灸结束后其实胃口也会变小,这时候只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般是不会反弹的,想想好不容易瘦下来,再暴饮暴食就不应该了。
所以说,针灸减肥是有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针灸副作用也是不少,这就要求做针灸的朋友一定要到专业的机构接受中医治疗,一些对于针灸半桶水的好就谨慎的使用,以免针灸不当误伤了身体。
针灸减肥的穴位
很多人都为自己的体重发愁,减肥药、减肥茶、运动等等,各种控制体重的方法很多人都尝试过,往往是吃了很多苦却没有效果。其实减肥的方法有很多,针灸减肥算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减重的关键是膳食加运动,吃动两平衡,以及进行专业的中医针灸指导非常关键。
一、耳针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肠、饥点、内分泌、脑、胃
操作:每次选1~2穴,以双侧耳交替方式扎针,每周耳针贴敷2~3次,10次为2个疗程,而每次疗程间隔5~7天。
二、体针取穴:主穴为关元、三阴交
配穴:依据辩证分型而取。
属脾虚湿带:内关、水分、天枢、丰隆、列缺、脾俞。
属湿热内盛:曲池、支沟、大横、四满、内庭、腹结。
属衡任失调:支沟、中注、带脉、血海、肾俞、太溪。
操作: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据症型酌加配穴3~4个。每次均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次疗程间隔5天。
三、芒针取穴:肩禹透曲池、梁丘透髀关、梁门透归来
操作:选28号3吋长的芒针备用,每次每穴都要扎针。
四、艾灸取穴:主穴是阳池、三焦俞。
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
操作:每次选主穴与配穴各一个,用隔姜灸扎针。专家表示,以上各方法以耳针应用为普遍,而且耳穴埋针效果贴敷更好,只是如果针具消毒不严,容易造成感染,另2种体针效果大致与耳针相似,芒针的操作则比较困难,主要适用身体较强壮的肥胖者,减重效果也其它方法高。至于隔姜扎针的艾灸法,不易操作疗效也比较差。
艾灸不同穴位的功效
艾炙做为中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到了现代已经十分安全而且闻效也不错。传统的艾灸方法,操作比较复杂,不易掌握,不小心易烧伤局部皮肤。所以大家要掌握好艾灸方法,艾灸穴位功效是很多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艾灸不同穴位的养生功效,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简便、实用的保健灸法随身灸。在市场上购买一个随身灸盒和艾条。使用方法:打开盒盖,剪取一寸长的艾条插入盖内的钢丝中,然后点燃艾条的一端,盖上随身灸盒,放入随身灸盒袋内,固定在欲灸的保健穴处,让艾条在随身灸盒内自然燃烧,发出的温热之气可通过随身灸盒表面的小孔向所灸保健穴处散发,坐、卧、行均不受影响,待艾条燃尽之后便可取掉随身灸盒。
青少年时期常灸肺俞、风门二穴
人的成长从幼儿、少年到青年这一时期,阳气旺盛,活泼好动,常在户外活动,肺脏娇嫩易感受风寒外邪而生感冒、发烧、咳嗽、气管炎等外感类疾病。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不适应新环境,远离父母,自理能力较差,不太注意衣服的增减,如遇天气突然变化,则易感冒风寒致发烧、头痛等疾病,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这时常灸肺俞穴、风门等穴可以补肺卫之气,祛散风寒外邪,达到防治外感疾病的目的。肺俞、风门二穴位于上背部,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脏之背俞穴,为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地方,常灸肺俞,具有补肺卫之气的作用。风门乃风邪出入之门户,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常灸风门具有祛散风寒外邪的作用,可预防感冒等外感疾病的发生。
壮年时期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
人当壮年,社会交往较多,亲朋好友在一起相聚,难免请客赴宴吃大餐,朋友高兴相聚,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就会吃多喝多,而损伤脾胃;或者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吃饭,或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而导致脾胃受损。就会出现脘腹胀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掁等脾胃运化功能障碍的疾病。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尤生。清代御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也讲:脾胃者,四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脏,则人死焉,故四脏之脉必以胃气为本。足太阴脾主升,足阳明胃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为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因此,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可补中气,健脾胃,升脾阳而降胃阴,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步入老年常灸关元、肾俞、命门
当人步入老年以后,阳气渐衰,肾气不足,命门火衰,常会出现耳聋、眼花、小便频数、无力,夜尿增多,下肢寒冷等衰老的症状。
老年人常灸关元、肾俞、命门,可培补元气,延缓衰老。
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任脉,是小肠之募穴,为小肠之气汇聚之处。关元穴俗称丹田,历来被道家养生、炼丹所重视。
《难经》中说:脐下肾间动气,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常灸之可培补五脏六腑之气,养十二经脉之根。肾俞、命门二穴均位于腰部,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脏之背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命门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属督脉,督脉统管人身之阳气,有补肾阳、壮命门火的作用。
针灸如何治疗落枕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落枕通常都是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过低,局部受寒或轻度扭伤所致。在治疗上,可通过按摩的方法、热敷的方法、针灸的方法等进行医治。下面中医专家教大家如何落枕的针灸疗法,一起来看看。
1、指针
(一)取穴
主穴:外关、内关、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井、肩贞、养老、天柱、风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风池至肩井穴之中点。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配穴。先轻拍或指按疼痛处即阿是穴1分钟。术者以拇指掐压患者内关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关穴,每次2~3分钟,用力由轻而重,使压力从内关透达外关,患者可有酸、麻、胀、热感,或有此类得气感上传的感觉。
掐压过程中,宜嘱患者左右旋转颈部。配穴,单手拿风池穴20次,双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压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钟。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2、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颈、神门。
(二)治法
双侧主穴均用。取绿豆1~2粒,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伤湿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块中,粘贴于所选耳穴,将边缘压紧。
之后,按压该耳穴0.5~1分钟,手法由轻到重,至有热胀及疼感为佳,并嘱患活动颈部2~3分钟。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贴至痊愈后去掉。
3、针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头向前倾。取准穴后,针尖偏向患侧进针深度约0.5~1寸,使针感向患侧颈、肩部传导,得气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侧肩井穴,让患者作大限度左右活动颈部。
同时,另一手捻针3~4分钟。如效果不显著,取艾条长约5cm,插于针柄上点燃,至灸完后起针,穴区加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五种体质的针灸疗法
针灸是一种健康的中医疗法,很多人都喜欢采用针灸的方式来进行养生。然而,并非所有的人群都适合采用针灸的方法来养生。那么,哪些体质可以进行针灸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脾肺两虚型体质
天气已经转暖,但依然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即使生活习惯良好,运动规律,但体重还是上升。这很可能是由于先天性不足所造成的脾肺两虚。中医认为肺主水,当肺脏功能不佳,体内的水气化效果不佳,淤积于体内,就会导致瘦身屡战屡败。专家解惑:瘦身秘诀在于健脾润肺,改善水在体内的气化,从根本上解决瘦身问题。
A、食疗法-以内养外轻体重
食疗法减重、强身完美兼顾,保持身体良性循环,提升肺部功能。银耳莲子羹好能出现在晚餐后的甜品单中,可以补肺固表、益气健脾,润肺化痰。让水在体内进行良性的气化,体重自然也会有效控制。
B、足浴法-由下至上润脾脏
足底穴位丰富,而涌泉穴可以有效刺激肾经畅通,提高肺脏功能,调节脾肺虚弱的问题,从根本上清除瘦身障碍。买一个檀木足浴盆,放入薰衣草精油或者天山藏红花足浴盐,对足底各穴位进行刺激时能让肺脏强壮,并加速身体脂肪代谢。
二、肝郁气滞型体质
气血在体内郁滞也造成体重上升。肝郁气滞体质的女性不仅受到体重问题困扰,还经常月经不调、心情焦躁、失眠。专家解惑:活血化淤,舒肝理气是必需之选,肝经疏通,心情放松,体重自然回落。
A、推拿法-由表及里加速脂肪分解
推拿法沿肝经的走向进行特定手法按摩,减少脂肪聚集,加速脂肪分解。并且通过对肝经的推拿,调节阴阳,有效疏通肝经经络,从而提高肝脏机能,并改善肝郁气滞的体质特质,从而阻断体重上升的根源。
B、心理疏导法-心灵瘦身体轻盈
这类女性脾气较大,易暴饮暴食,可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内心焦灼状态,避免过度饮食。佳自我心理疏导法是深呼吸,紧张时让自己静下来,保持匀速深呼吸,在较短时间内舒缓情绪,可以辅助肝脏的疏通。
三、胃热湿阻型体质
这类女性食欲大大的好,常有饥饿感。吃得多、吸收多,排出的却很少,容易让身材变形。减轻胃热,降低食欲。食量减小,脂肪当然也会逐渐老去。
四、脾虚湿阻型体质
脾虚湿阻型体质胃口并不好,但体重却只增不减,且出现舌苔重、大便稀的症状,这也许就是由脾虚湿阻型体质导致的。脾脏功能不佳,脾的运化功能差,不能祛痰化湿,导致湿气大量存于体内,体重不断上升。专家解惑:瘦身根本在于健脾行气。提高身体的化湿功能,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
A、针灸法-疏通经络中降低体重
针灸对脾虚湿阻型体质非常有效,疏通不同穴位(如丰隆穴、三阳穴、内关穴)来疏通经络,调节内分泌和肌体平衡,有效提升脾脏的除湿功能,另外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让健康瘦身达到由内而外的调理。
B、运动法-活络气血促进脂肪燃烧
这种体质的女性,运动意识一般都很弱,是不折不扣的御宅族,这也造成大量湿气与热量在体内聚集,因此运动法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每天清晨先慢走3分钟,让整个身体舒缓下来,再进行3分钟的急速走。如此交替15分钟,加速体内气血循环,可改善脾虚,加速脂肪燃烧,减轻体重。
五、阳虚内热型体质
阳虚内热造成体内生津不足,即体内缺乏水汽,过多热量积攒于体内,加速脂肪囤积。表现为手脚总是出汗,经常出现口干现象,即使不画彩妆也经常面色绯红。专家解惑:补水,加速体液循环,燃烧脂肪。
A、营养法-补阳去热减体重
春日养阳,在阳春之际多服用补充营养的美食,如羊肉、狗肉、鸡肉,提升体内阳气。营养法瘦身不仅仅在于吃,还要吸收阳光的营养成分,这样,人体吸收营养之精华,配合天地阳旺之时,改善阳虚体质,驱散内热,补足生津,以达到瘦身的目的。
B、耳针法-点穴还原身材S形
耳针减肥早已被大家熟知,它也是阳虚内热体质的佳之选。因为耳朵上分布着内分泌穴、梁门穴、渴点穴,用耳针点穴,可调节内分泌,解决体内生津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瘦身的效果。
结语:中医针灸是分为针法和灸法,其中灸法的种类也非常的多,灸的部位也不一样的,起到的治病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不同体质的针灸治病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也要看自己属于什么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