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 治男女科病常用穴位

来源:民福康健康

中医针灸是我国古代流传到现在的养生疗法之一,针灸就是通过针刺来刺激人体穴位,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人身体疲劳的效果。针灸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针灸的另一个治病功能。

治男女科病常用穴位

中医针灸,具有壮阳补气、通经活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常用于妇科、外科、各种炎症的治疗。那么艾灸治疗妇科病及男性病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女人经常受到妇科病的困扰,常见的就是妇科炎症。对于这种疾病,用艾灸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妇科炎症常用的穴位就是小腹部的气海、关元和中极穴。如果月经少,可以加水道穴。水道也就是水出的通道,在关元的两侧。如果再靠下边那个附件 炎,咱们一般说的盆腔炎,或者子宫炎、宫颈炎,都可以用中极配三阴交。

这两个穴位同样适合于男性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中医研究院在临床上面碰见过很多例患者,运用灸道堂妇科专用针灸了这两个穴位后效果都非常好,甚至有些见效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且不易复发。但还有个前提,好了以后继续做针灸。

再一个就是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量比较大的,有一个穴位治疗效果很好,这个穴位是脾经上的,叫隐白穴。这个穴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 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找时身体正坐,将左脚翘放在右腿上,用右手的拇指按压足部的内侧边缘(足的内侧面),靠近大脚趾根的隆起的骨头的后 方凹陷处。隐白左右脚各一个,右脚的找法跟左脚一样。我们原来有一些例子,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灸一次、两次可能就好了。可以用艾条灸,或者拿艾柱直接灸,灸个两三壮就行了。艾条灸的,熏一会儿就行。

再一个就是转胎位。一般怀孕期是慎灸的,尤其是腰骶部,但是转胎位另当别论。治疗转胎位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是至阴穴,现在各个医院甚至民间都在使用。 灸至阴,转胎位。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处。

找这个穴位时,身体正坐,将左腿屈膝向上放在身体的正前方。俯身,左手掌心朝上用四指握住 脚,拇指在外侧,拇指弯曲,放在小脚趾的外端,小脚趾外侧指甲角稍后方处即是该穴所在。右侧的找法跟左侧一样。产后的调理,就是身体虚了,一般来说就是由 于失血过多,可以加上中脘、脾腧。

妇科常用的穴位还有背部的脾腧、肝腧、肾腧,三个腧穴,然后再加上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这些穴位都是妇科常用穴位。至于说具体用哪个,只要你觉得哪个位置离你这个病所近,你就可以选择。选择穴位的标准很简单,一个是局部,就是你觉得哪儿有病就对着哪儿取穴。再一个,就是相应的腧穴。比如说宫颈炎,就可以取中极穴,背后对的就是肾腧穴,加上它,然后再加上三阴交。大家看一下这个规律,病灶的附近取中极,中极属于肾,所以取肾的腧穴。在这条经上, 远端再取个穴位,就是三阴交。这是取穴的一个思路。

再来说男性病。男性的一般来说,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前列腺问题,再一种就是性功能低下。前列腺问题可以灸中极,如果身体弱的,气很虚的,一般要加灸气 海穴。正常情况下,就是关元、中极用的多一些。对于性功能低下的人来说,关元是必灸的。从量上来讲,可以灸大些,然后坚持长期灸,对功能的恢复很好。

妇科或者男科,尤其是女性的病,很多都跟肝、脾、肾有关系。在背后的膀胱经上,有内脏的一些腧穴。什么是腧穴呢?就是内脏的气在背部的腧穴这儿进行转输。 比如肺腧,在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处,心腧在第五胸椎下,旁开1.5寸处。另外还有肝腧、胆腧、脾腧、胃腧,这四个穴位是挨着的。

肝是位于第九胸椎,胆 是第十胸椎,脾是第十一胸椎,胃是第十二胸椎。人体背部的脊柱一共是12节,所以肝、胆、脾、胃的腧穴就是胸椎下边这四节两侧旁开1.5寸处。此外还有 一个肾,肾的腧穴在下边,它在第二腰椎旁开1.5寸处,也就是在胃腧的下边再数两节。找这个穴位时,先找一个定位,就是命门。命门是肚脐正对着的后背的 位置。还有一种找法,在髋骨两侧有两个骨头疙瘩,叫髂前上棘,在这往后画一条线,在连接的地方有个坑。这个坑这儿是第四腰椎,这个地方也是一处穴位,叫阳关穴。所谓的阳关,就是阳气的关口。

这个穴位可以经常灸。像女性朋友没事儿可以趴那灸灸命门和阳关,还有下边的腰腧。因为现在女性的病多以虚寒症为 主,很多女孩子冬天不愿意多穿衣服,夏天喜欢吃冷饮,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寒症在里面。寒邪在体内聚积的时间长了,就会造成血瘀,女性身体慢慢就发虚。再加上 女人每个月都有经期,这些都造成女性体质以虚寒为主。而艾灸是温补,所以经常灸这几个部位是非常舒服的。如果嫌灸条麻烦的话,也可以拿个灸盒往这儿一放,熏一熏。

找着阳关以后,从这向上数两节,这个位置是他的命门穴。命门穴旁开1.5寸就是肾腧穴,按着有点儿酸困。肾腧这个位置是第二腰椎,再往上是第一腰椎,再上 面就是第12胸椎了,这里有胃腧,这样就把几个穴位给串联起来了。大家可以看出来,这几个穴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脊柱的两侧。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用灸盒进行灸治。灸盒的下面有个铁丝网,艾条点着以后,灰如果掉了,有网接着,这样不容易烫着人。灸盒的高度可以调节,但是效果还是手灸更好些。现在有一 种随身灸,就靠热传导了,虽然它也有眼,气也能出来,但是已经过滤掉了好多,它主要靠的是热传导。把金属性的东西烤热了,然后再把你给暖热了,所以它跟艾 灸还不完全一样,偶尔用上一两次还可以。长期用的话,建议大家还是用艾灸。

经常用的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这几个穴位。如果人的气比较虚,可以取气海、关元和中极。如果月经量少,可以加上关元两侧的水道穴。这几个穴位基本上都在 小腹这一块儿,如果咱们觉得不方便的时候,可以直接放个艾盒在上面,灸这一块儿就可以。这一部位是要常灸的。

尤其是中极穴,因为它在子宫的外边,所以对子 宫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帮着解决了。男性的前列腺问题同样也是灸中极。从肚脐到曲骨联合划一线,把它分成五分,五分之三的地方是关元穴,五分之四的地方是中极 穴,1.5寸的地方,也就是关元和肚脐正中间是气海穴。如果身体很弱,气很虚,一般要加灸气海穴。正常情况下就是关元、中极用的多一些。如果是性功能方面 的疾病,无论男性女性都可以直接灸关元穴。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每逢端阳节,在自家门上悬挂艾叶、菖蒲,借其芳香气味来避秽、消灾,是大多老年朋友熟知的常识,但艾叶用在针灸方面来防治疾病,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

艾叶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性温、味苦、辛辣、芳香,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中医医生多在虚寒性的出血症、腹中冷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时配伍应用。而用得较多的,还是针灸方面,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剌激,并能使药力内透,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

古代医书《医学人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在传统的灸法中,艾灸只是灸法的一种,此外,还包括用灯心草蘸油点燃淬烫为位的灯火灸,用一些剌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大蒜;白芥子、旱莲草等捣烂后敷贴体表,让其发泡的无针灸,以及艾灸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如在艾灸时垫隔生姜、食盐、胡椒粉的隔物灸,把艾条切成小段插在已刺人穴位的针柄上的温针灸等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针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的灸法来治疗的。

针灸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配穴是选穴原则的具体应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并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配穴方法,主要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要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

1.本经配穴法

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取某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例女口:肺病咳嗽,可取局部腧穴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如《灵枢厥病》所载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等,均属本法的具体运用。

2.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在临床上常取相表里二经的腧穴配合应用。《灵枢五邪》记载: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这就是表里经配合应用。特定穴中的原络配穴法,也是本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3.上下配穴法

是指腰部以上腧穴与腰部以下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如治疗胃病取内关、足三里;治疗咽喉痛、牙痛取合谷、内庭;治疗脱肛取百会、长强等。《百症赋》载: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此外,八脉交会穴的配合应用,也属本法的具体运用。

4.前后配穴法

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前为阴,后为阳,故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灵枢官针》所指偶刺法和俞募配穴法,均属本法范畴。凡脏腑疾病均可采用此法,如胃脘痛,前取中脘、建里,后配胃俞、胃 仓。

5.左右配穴法

本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以加强协同作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也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如巨刺、缪刺均属本法的应用。

结语:看了小编写的文章,相信只要仔细阅读完小编的文章,你一定知道常用治疗妇科、男科病的针灸穴位就是上述几大穴位,长期坚持对这两大病症有很好的控制和治疗作用!在这个冬天选择针灸养生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疲劳、促进血液的循环等症状,抓紧来试试吧。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