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附子临床应用有哪些
白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白附子的功效很多,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病,还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下面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让大家进一步的了解这种中药材。
目录
1、白附子的简介 2、白附子的功效
3、白附子的药理作用 4、白附子的临床运用
5、白附子的药用选方 6、附子的配伍应用有哪些
7、白附子的副作用 8、白附子与附子勿混淆
白附子的简介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
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叶1~7,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cm,宽7~30cm,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
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些许红色的斑块,佛焰苞为紫红色,管部呈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慢慢变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公分,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cm,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cm左右,雄花序长约2cm,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cm,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
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块茎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直径1-3cm,顶端残留茎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略平滑,有环纹及点状很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基本组动外侧有大型粘液腔及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28-84m,维管束散列,以外韧型为多见,偶有周木型。薄壁细含有众多淀粉粒。
粉末特征:类白色
①淀粉粒单粗球形或类球形,直径4至29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十字状、三叉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到12个分粒组成,有的只有1个较大分粒与2到4个小分粒复合。
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柬存在于类圆形或长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束长约全116m。
③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9-46m。
性味
味辛、甘、性温、有毒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薄怪色谱: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0ml,冷浸一昼夜,吸取上清液30l点样:以-谷甾醇作对照。
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用10%磷钼酸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外显相同色斑。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和阴湿的环境。
以选肥沃、湿润的砂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以块茎繁殖为主。冬季来收时,选留小块茎作种,用干细泥沙分层堆积,贮藏备用。小块茎有带根和不带根的两种,要进行分别的栽种。5月,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5cm开沟,深6-8cm,每隔6-8cm栽块茎1个,芽嘴朝上,施入厩肥或土杂肥后,盖一层细土。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追肥1次。8月上旬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天旱则及时淋水。不带根的块茎栽2年后才采挖,在冬天倒苗后,结合中耕除草,用厩肥或土杂肥培根,第2年管理同第1年。
白附子的功效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给小鼠腹腔注射,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制禹白附较生禹白附作用较强。禹白附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对硝酸士的宁和戊四氮唑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
亦有报告指出,禹白附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制白附子比生白附子的镇静作用强。但两者皆无抗惊厥作用。
抗炎作用
禹白附粉混悬液或煎剂给大鼠腹腔注射,结果显示其均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炎症的肿胀度,两种制剂给小鼠腹腔注射,亦能显著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禹白附粉混悬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尚能显著降低酵母性关节炎的肿胀度。
祛痰作用
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均有显著祛痰作用。
抗破伤风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禹白附蛋白预防和治疗用药,对小鼠肌肉注射破伤风毒素引起的破伤风均有对抗作用,能使动物存活率显著增加。小鼠静脉注射破伤风毒素后,再肌肉注射禹白附温浸剂、水提液、醇提液及腹腔注射水提液,结果显示其对破伤风均有效,效果与氯丙嗪相近。
消除黑色素
中药白附子具有消除面部黑色素作用。用白附子研末于睡前洗脸并以白蜜涂于纸上贴面上,则面部黑色素斑可渐消退,《本草经疏》载:白附子性燥而升,风药中阳草也,风性升腾,辛湿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
白附子的药理作用
(一)禹白附的药理作用
镇静
本品温浸剂小鼠腹腔注射与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并随剂量增大,镇静功效增强。
抗结核杆菌
本药注射液对豚鼠感染人型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随剂量增大,抗结核效果增强。
(二)关白附的药理作用
消炎镇痛关附甲素能明显抑制蛋清、5一HT及甲醛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
减慢心率关附甲素注射对豚鼠心动过速有明显的减慢心率作用,是关附甲素直接作用于窦房结引起的。
关附甲素静注有对抗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能显著降低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
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使心肌传导速度减慢,从而阻滞了折返的发生。并进一步认为关附甲素减慢传导是通过对快钠通道阻滞的结果。
稳定细胞膜和降低血管通透性关附甲素对低渗、加热、低pH和皂素引起的溶血,均有明显的保护功效,说明关附甲素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关附甲素皮下注射能显著降低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提高耐缺氧关附甲素腹腔注射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白附子的临床运用
1、白附子,性燥而升,风药中之阳草也,东垣谓其纯阳,引药势上行是已。其主心痛血痹者,风寒之邪触心,以致痰壅心经则作痛,寒湿邪伤血分则成血痹,风能胜湿,辛温散寒,故主之也。风性升腾,辛温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本草经疏》
2、白附子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别录》
3、白附子主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日华子本草》
4、白附子祛风痰,解风毒,善散面口风。《本草汇言》
5、白附子治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6、白附子治主小儿惊风。《品汇精要》
7、白附子治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8、白附子,无毒。云有小毒者非也。此善行诸经之药,可恃之为舟楫者也。用于人参之中,可开中风之失音,用于茯苓、薏仁之中,可去寒湿之痹症,用于当归、川芎之中,可通枯血之经脉,用于大黄之中,可去滞而通瘀。近人未知,止用之外治以灭瘢,下治以收囊湿,为可惜也。《本草新编》
9、白附子驱风泄湿,逐痹行痰。治中风失音,鼻口偏斜,耳聋,喉痹,行痰止唾。《玉楸药解》
10、白附子补肝风虚。(王好古)
11、身背汗斑疥癣并治之。《本草原始》
12、白附子治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13、白附子治小儿毒暑入心,痰塞心孔,昏迷搐溺。《本草择要纲目》
14、白附子治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搽。一天可搽数次。
15、白附子主治疥癣,风疮,头面痕,阴囊下湿,腿无力,诸风冷气。《海药本草》
16、白附子,破胃阴以达阳,而上通心肺,引药上行,凡阳虚而风寒郁结成热者,借之以通达,可佐风药以成功,非散风之品也。治心痛血痹,诸风冷气,足弱,阴下湿痒,中风失音,疠风,眩晕,癎,疝,风痰,急惊,皆阳虚阴结而为热之风病。《本草求原》
17、白附子治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18、白附子治风痰。(朱震亨)
19、白附子治偏正头痛,破伤风。《中药学》
20、白附子用以治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皯瘢疵;李珣用以治诸风冷气,足弱无力,疥癣风疮,阴下湿痒,头面斑痕入面脂用;丹溪用以治风痰,皆祛风燥湿散结之功效也。《日华子》
21、白附子主治中风痰饮头痛,行著痹,痿厥疠风,颤振眩晕,癎证悸疝诸证。《本草述》
22、白附子治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23、白附子,为阳明经要药。按诸书皆载能治头面游风瘢疵,及中风不语,诸风冷气,血痹冷疼,阴下湿痒,皆当用此调治。
此药非性燥,何以可治冷气湿痒,设非冷气冷疼,又曷可用燥烈之药以治乎?是以阴虚类中,并小儿脾虚慢惊,皆不宜用,以其气味辛烈者故耳。此与白芷同为一类,但白芷则兼肌湿同理,而不专及阳明风邪,此则专散阳明风冷,而于湿邪则未及耳。《本草求真》
白附子的药用选方
1、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破伤风
生禹白附十二两,防风一两,白芷一两,生南星一两,天麻一两,羌活一两。
以上六味,共研细粉,过筛,混合均匀。
外用调敷患处,内用三分至五分。
孕妇忌内服。
(《中国药典》玉真散)
2、治毒蛇咬伤
一独角莲根二两,雄黄一两。
共研细末,用水或烧酒调涂伤处。
(《江西民间草药》)二独角莲根、生南星等分。
研末,水酒调涂。
三黄独一两,独角莲根五钱,杜衡五钱,粉防己一两,青木香一两,八角莲一两,万年青一两。
白酒三斤浸泡一周。
每次服五钱,一日四至六次。
对银环蛇咬伤(神经毒),出现神志昏迷患者尤效。
3、治瘰疬
禹白附捣烂,外敷。
4、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齿痛
独角莲根、细辛、白正、藁本研末蜜丸。
5、千盅酒丸
配方:枳椇子60克,白附子20克,砂仁20克,炮姜20克。
千盅酒丸制作方法:将白附子、砂仁、炮姜分别研细末,枳椇子洗净,捣成膏状,与白附子末,共和成饼状,置风凉处阴干作曲,然后与砂仁、炮姜末加水搅拌成稀面糊,作成梧桐子大小水丸。
功效与主治:解酒毒。
服法:每服30丸,用热盐汤送服。
说明: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机酸,既能扩充人体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
附子的配伍应用有哪些
(一)附子配伍解表药
1、附子配辛温解表药
代表方: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细辛、炮附子。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附子配辛凉解表药
代表方:竹叶汤(《金匮要略》)。
组成: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
功用:补虚散风。
主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者。
(二)附子配伍泻下药
代表方: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太董、附子、细辛。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三)附子配伍清热药
1、附子配伍清热泻火药
代表方:越婢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炮附子(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
功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一身悉肿,恶风,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2、附子配伍清热泻火药
代表方: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炮附子、败酱草。
功用:排脓消肿。
主治: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胀,按之濡软,脉数。
3、附子配伍清热燥湿药
代表方: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黄芩、大黄、炮附子。
功用:扶阳泻痞。
主治:热痞,心下痞满烦热,复恶寒、汗出者。
4、附子配伍清热凉血药
代表方:温阳清热利胆汤(经验方)。
组成:炮附子、淡干姜、补骨脂、党参、白术、柴胡、生山栀、炒黄芩、姜半夏、郁金、赤芍、金钱草、茵陈、甘草。
功用:温肾健脾,清热凉血,利胆退黄。
主治:瘀胆型肝炎及某些阻塞性黄疸之寒热错杂证,面目俱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口苦口臭,渴欲凉饮,大便溏薄,小便深黄,舌质淡红,苔黄滑腻,脉细滑。
(四)附子配芳香化湿药
代表方:附子平胃汤(经验方)。
组成:炮附子、丝荃苤、厘登、陈皮、鳌垂、茯苓、淡干姜、甘草。
功用:温脾化湿,行气和胃。
主治:寒湿阻滞脾胃证。畏寒肢冷,胃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厚,脉缓。
(五)附子配利水渗湿药
代表方:栝蒌瞿麦丸(《金匮要略》)。
组成:栝蒌根,星瞳、蘧荃、薯蓣,炮附子[功用]温阳利水,清热生津。 [主治]上热下寒之小便不利症。口渴口苦,水湿内停,腰以下不温,小便不利。
(六)附子配祛风湿药
代表方:附子抗风湿汤(经验方)。
组成:炮附子、桂枝、防风、独活、羌活、细辛、当归、川芎、桑寄生、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秦艽、自芍、甘草。
功用: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滋养肝肾,益气补血,通痹止痛。
主治:痹证日久。阳气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七)附子配温里药
代表方:理中丸(《伤寒论》,加味)。
组成:人参、王蔓、甘草、白术、炮附子、挂蕉(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秽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症。
(八)附子配安神药
代表方:附子养心汤(经验方)。
组成:炮附子、淡干姜、白术、茯苓、黄芪、炒枣仁、党参、当归、炙远志、枸杞子、柏子仁、龙齿、灵磁石、木香、甘草。
功用:温阳散寒,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阳虚,气血二虚证。畏寒肢冷,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九)附子配平肝息风药
代表方:附子降压汤(经验方)。
组成:炮附子、淡干姜、肉桂、巴戟肉、茯苓、白术、姜半夏、天麻、白蒺藜、代赭石、石决明、灵磁石、荷叶顶、木香、甘草。
功用:温肾暖脾,平冲降逆。
主治:高血压病之脾肾阳虚证,头昏胀痛,伴恶心呕吐,四肢厥冷,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十)附子配理气药
代表方:附子温胃理气汤(经验方)。
组成:炮附子、淡干姜、党参、白术、茯苓、睦廛、姜半夏、木香、香附、荔枝核、九香虫、炒川连、淡吴萸、甘草。
功用:温补脾胃,行气止痛。
主治:脾胃阳虚之胃痛证。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胃腹胀痛,呕吐呃逆,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
白附子的美容功效
白附子的美容功效体现在祛汗斑、瘢痕疙瘩、粉刺等,并常常用于美容添加剂或防腐剂及护肤品中,白附子性热主升为阳明之要药,所以能荣于面。白附子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作用,美容功效有润肤白面、灭瘢除黑。
历代医书载白附子美容成效
《普济方》载
用七白丸(白附子、白及、白蔹、白芷、白僵蚕、白茯苓、白术各等份为末以蛋清调之涂面)治面上厣se有斑点。
《备急千金要方》载
以白附子为末酒和之敷面治面黑。
《本草纲目》载
莹面粉(白附子、冬瓜子、白及、石榴皮等份为末,酒浸三日,洗面后涂之,久则令面莹如玉)治面黑不白或面部黑褐斑。
白附子的副作用
白附子品有毒,宜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3~6克。研末服,0.5~1克。内服宜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阴虚血虚动风或血热盛动风者,以及孕妇均慎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有小毒。
《大明本草》:无毒。
毒理试验LD50制白附子小鼠静注的LD50为32.58g/kg2.05g/kg。生禹白附小鼠静注的LD50为29.57g/kg2.7g/kg,与制禹白附的LD50无明显差异。
关白附之关附甲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21.69 mg/kg+22.49mg/kg。小鼠静注的LD50为134mg/kg。95%可信限为116~154mg/kg。毒性反应:制禹白附小鼠静注多数在20分钟内死亡。
死亡前表现呼吸变慢,倦卧不动,或有短时惊厥。制禹白附子小鼠灌服180g/kg,3天内均无死亡。兔灌服40g/kg,未发现有异常变化。 以上说明制禹白附静脉注射有严重的毒性反应,可导致动物死亡,但口服没有明显毒性反应。
临床观察生关白附有毒。制禹白附、制关白附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可有内热升火或胃不适反应。长期水煎服没有明显副作用。生禹白附与南星、半夏相似,煎汤饮服无毒,药渣可能有毒。
美容方面的副作用
白附子的副作用是有的,例如很多爱美女士会利用白附子做面膜,但一晚上过后会发现脸部有些红肿,这个和白附子是有关系的,因为白附子的药性属温,味辛,是带有毒性的,所以会导致出现红肿现象。在使用前应该听取医生的指导。
注意事项
血虚生风、内热生惊及孕妇禁服。
白附子与附子勿混淆
白附子与附子是不同科属的药品,其性味与功效亦不相同,不可相互混淆。
《本朝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
这两种药物使用时千万不可混淆,尤其附子的毒性较大,一旦错误和超剂量使用,患者轻可引起神经系统的许多症状,重则可引起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
科属与形态
附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主产于四川。
其外皮灰黑,内部白色。根据不同的加工,品名有: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等。请注意:白附片乃是将附子剥去外皮后,用硫磺熏成白色的。不可望文生义,认为白附片就是白附子。
白附子与附子的外形相似,但较附子小。《中国药典》所指的白附子,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因产于河南的禹州,故又称禹白附。其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内部类白色。
另外有部分地区,如上海习用的白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因其主产于东北,故又称关白附,其表面棕褐色,内部类白色。上海习称禹白附为鸡心白附,称关白附为竹节白附。
性味与功效
附子: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功能回阳救逆,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主治脾肾阳虚,阴寒痼冷,亡阳及寒湿痹痛等,尤宜下焦寒湿者。
白附子:性味辛甘温,有毒,入阳明胃经。功能祛风寒,逐寒湿,止痉止痛。主治风痰壅盛,口眼歪斜,头痛抽搐等,尤宜上焦头面之风者。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一种常见的中药草:白附子。白附子有很广泛的临床运用,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的疾病,但是白附子有着一定的副作用,在用到白附子时候要根据医生的嘱咐来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