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的中药 补气血对症选药效果最好
冬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进补,而进补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选中药来进补。但是专家提醒我们,补气血的中药,只有对症进补才能取得佳的疗效。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小编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赶紧看过来了!
中医中所认为的气其实指的是为此我们人体脏腑功能的重要物质,听起来可能很复杂,虚无缥缈。但实际上非常容易了解。如果出现气短乏力、疲倦、精神萎靡等症状,那就说明是气虚,平时过度劳累、说话过多等都会耗气。这时可以选择大家熟知的一些补气的中药来进行滋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适用人群和功效有所区别。
人参熬膏,安神治健忘
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古代有神草的称谓,也有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说法。平时肺气虚弱,感觉劳累不太想说话,常失眠、记性不太好的人可适当服用。
人参的补气功效根据不同种类,又有所区别。野山参的补气效果好,但现在已很少见;移山参的补虚作用仅次于野山参;园参中的红参偏于温补,作用强于糖参;白参(生晒参)作用平和。
切片后泡水、研末、入丸、浸酒、炖服、蒸服等,都能让人参发挥药效。
冬季时,将人参熬成膏服用,补益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服人参不当可能引起过度兴奋、激动、烦躁、失眠,一般每天用量应控制在10克以内,如果需要长期用,好控制在5克以内。
黄芪泡酒,改善气色
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盗汗、水肿等。生黄芪多用于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后加蜂蜜拌炒)可用于补中益气。冬天用黄芪能滋补强身,泡酒、做菜、煨汤、调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气色更好。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
容易感冒的人,出汗出汗过多,可选择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党参煲汤,健脾益肺
党参也具有补气功效,但效果比人参弱,价格也没有人参高。古方中含有人参的方子,现多用党参代替,不宜选用党参时就用太子参。党参能补益脾肺、补血、生津,用于气短乏力、大便稀、咳嗽气促、头晕等,可以炖汤,每天用量不宜超过15克。
注意:长期服党参可能使人发胖,儿童、年轻女性应慎用,可选用太子参代替。长期服补气中药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关于如何利用中药对症补气血的详细介绍,通过上文的阐述,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要怎么正确使用中药来进行补气补血了吧?补气补血的中药有很多,但是关键在于如何选对药,建议大家要在专业的中医师的知道下购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