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印章 什么样的紫砂印章才算好
我们会发现每幅画上面都会有作画者的印章,同样的,每把紫砂壶也有对应的制作人的印章。那么紫砂印章有哪几种呢?好的紫砂印章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呢?如何对名家印章进行判别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吧。
目录
1、紫砂壶印章详细介绍 2、紫砂壶印章的由来
3、紫砂印章艺术分类 4、好的紫砂印章应具备的条件
5、紫砂壶印章中的阴文与阳文 6、常见三种印章款识作假方法
7、紫砂壶印章款识优劣辨别 8、判断紫砂壶内印章的技巧
9、紫砂壶内壁印章鉴定
紫砂壶印章详细介绍
紫砂壶的款识(紫砂壶印款),是鉴定其年代及制作者姓名的重要佐证,也是文博古玩和拍卖界对壶估价的唯一依据,因此也是作伪者容易作假的地方。历代的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他们的款识不仅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而且在印章的布局、形式等方面也相当苛求,这是鉴定款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刻款相比,印章有很多优点,如艺人不擅长书法,请人刻一枚印章,可以多次使用,而且每次印记肯定是一样的,方便鉴别真伪;在壶上用印,方便易行,比在壶上刻绘要快很多,宜于批量生产。所以在清代初期,印款取代了刻款,但有些制壶名家书法比较好,则刻款与印章并用。
印款是作者的署名,也是紫砂壶不可或缺的艺术装饰。制壶高手的印章,一般是篆刻名家所刻,如陈曼生为杨彭年制印,吴大徽为黄玉麟刻印,潘稚亮为王寅春,裴石民制印等。一般艺人请刻章艺人制印,所以,紫砂壶上印章水平也有很大差异。
印章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葫芦形,瓦当形,自然形等;款识字体有楷书,小篆,隶书等;款识的内容有制作者,定制者,监制者,纪年,斋名,室名等。清末至民国时,更有图案化的印记和工厂,商号印款。印记一般印在壶底部,壶盖,壶把处。
紫砂壶印章的由来
印章款识是指在紫砂壶生胚上施加印文,表明紫砂壶的制作者,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十分相似。早期紫砂作为民间工艺,作品上并不留有作者名款,南京出土的嘉靖年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的紫砂提梁壶就无名款。
印款是作者的署名,也是紫砂壶不可或缺的艺术装饰。制壶高手的印章,一般是篆刻名家所刻,如陈曼生为杨彭年制印,吴大徽为黄玉麟刻印,潘稚亮为王寅春,裴石民制印等。一般艺人请刻章艺人制印,所以,紫砂壶上印章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收藏品价值。印章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葫芦形,瓦当形,自然形等;款识字体有楷书,小篆,隶书等;款识的内容有制作者,定制者,监制者,纪年,斋名,室名等。清末至民国时,更有图案化的印记和工厂,商号印款。印记一般印在壶底部,壶盖,壶把处。
总之,紫砂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滤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紫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
我国传世见到的印章,商周时期都用青铜铸造。战国时期除青铜外,有金银晶玉,汉代还有滑石印,这是明器,长沙出土较多。隋唐以至明清时期,官铸印章全部用铜,有极少数见有象牙的 。私人用的印章,从明中叶开始,采用叶腊石,即篆刻用的印石,如青田、寿山等印石。亦出现篆刻专业户,如何震等人。从此各地名家辈出,形成各种印派。但篆刻用石,主要是叶腊石,其次是象牙,用铜晶、玉、竹、木的极少见。紫砂刘字押印的出现,使我惊奇。花押印是元代商业上的信用之物,紫砂的元押就是说元代已用紫砂制造印章。扁翁先生说:也许有紫砂开始,就有人刻制紫砂印。但这枚紫砂印不像是元代作品,元代押印我见到的都是铜印,吴昌硕先生就刻过许多。这是当时的文化艺术人员在他的书画作品上偶然钤用。但未见用紫砂的。清代紫砂专业艺人杨彭年,他为陈曼生制造过紫砂印,我在张石园老师那里见过三枚,都是白文,是陈曼生的姓名,约一寸见方大小。这是杨彭年制紫砂印坯,陈曼生篆刻。杨彭年再加工烧成,这种工程和在茶壶上作书绘画一样先由壶工制成茶壶,再由书画家在壶上作书画,然后由壶工加工并烧制成功。这个工序是一样的。
扁翁说:我只能知道较早的陶印为明末篆刻家顾听的卜远私印。按卜远私印朱文,原为吴石谮所藏,著录在他的《讱庵集古印谱》中,有印款方元篆书小印,钤在紫砂印的印侧,此印现藏上海博物馆。我在过去亦收到紫砂方印一枚,印文真古君顾长公文字朱文瓦钮,但钮已损毁,我在《讱庵集古印存》卷一中发现此印,知其为汪启淑旧藏品。后我又在注传本《讱庵集古印谱》中查到此印原有印款为吴门顾子摹于倒月轩,我认为此印应该是发现的顾听的第二枚紫砂印作品。
顾听在《印人传》中有传,周亮工说:寥寥寰宇,罕有合作,数十年来,其朱修能乎。次则顾元方。周亮工以为摹汉是印学正宗,他说:印章以下推文国博为正灯矣以和平参与者为汪尹子至顾元方。周亮工又说:吴门自文国博开蚕丛(即始祖)于此道,顾元方、邱令和相继而亡。《苏州府志》有顾听的记述:顾听字元芳,篆刻晶玉金石印章为海内冠,又研究历数,造壶漏算刻度数,不爽毫发。《吴县志》亦有记载:元方精于字学,赵宦光纂《说文长笺》听相与孝订。其摹古篆,镌印章,为海内冠。周嘉胄《装潢志征旧》说顾元方能搞装潢:吴中多藏赏之家,惟顾元方笃于装潢,向荷把臂入林,相与剖析精微,彼此酣畅。
顾听是明代末期苏州地区的一位篆刻专家,古文字学家,他研究历数,他不是紫砂艺人。现在存世的两枚紫砂印章,可以肯定是他和当时的一位紫砂艺人合作的作品,这是偶一为之的两个紫砂印章。
紫砂艺人以制壶为主,偶然制几个紫砂印章坯,由篆刻家篆刻,这是一时兴起,偶一为之。篆刻家在紫砂印坯篆刻,这亦是一时兴起,偶一为之。篆刻家刻印喜爱刻叶腊石(亦称花芯石),其青田、寿山、鸡血、田黄、芙蓉、桃红等印石,篆刻时用刀爽利,精彩纷呈,石质亦讨人喜欢,使人爱不释手。紫砂印章是不能和它同日而语的。制壶艺人刻制紫砂印,如果自己篆刻,水平会不高,因为他不是篆刻家,还是制造精美的茶壶要紧。汤鸣皋先生说:紫砂印章还可以充分利用紫砂的各种工艺材料和手法,如色泥、绞泥、铺砂(不能用调砂)嵌泥、嵌金银、油彩、雕塑银钮以及薄意 (印章外侧四周的一种浅浮雕)等等,使之成为紫砂工艺品中的一个专门栏目,并可加强与书画篆刻家的交流。同时制壶人也可以自己动手,自制自刻,用于壶上,增加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方寸紫泥演化出万千气象来。将紫砂用印和紫砂印章合二为一,岂不也是一种大好事。
紫砂印章艺术分类
何谓"金石":《吕氏春秋求人》曰:"故功绩铭乎金石"。高诱注:"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与颂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后称钟鼎碑刻为金石。"
紫砂印章艺术分类大致可以分为:
姓名款
制壶这的印记款、刻铭、书画,或购壶定制这的印款。一件上好的紫砂壶、它的制作创作,书画发挥和收藏者的参与,就能形成一件金石味很浓的艺术品,例如历史上的"鸣远"、"曼生"、"阿曼陀室"、"冰心道人"、"源远堂藏大彬制"等。
斋馆款
斋馆款印款始于唐代李宓的"端居室",所以早在明代的紫砂器上便出现了堂号印,包括斋名、馆名、堂名、轩名、室名等不一而足。如"桑连理馆"、"清德堂"、"阳羡惜阴室王"、"墨缘斋景堂制"等。
商标款
商标印款是清末民初的产物,是商号的标志,如"陈鼎和"、"永利公司"、"金牌商标"、"铁书轩制"等。
纪年印款
纪年款识在我国历史上其他工艺品如铜鼎器、瓷器、砚上亦颇为常见。纪年的印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帝号年纪,如"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乾隆十三年制"另一种则是天干地支组合的纪年款:"万历丁酉年"、"庚子年制"。
吉语款
吉语印款起源于商周,古玺中的"大利"、"长年"俱是。紫砂款识中俱是吉语流行与清中迄民国。"益寿延年"、"福寿"、"宝"等。
肖形款
多为制壶这的生肖形款,同时也不乏有制壶、定壶这喜好的肖形印记。
图案款、诗词款及其它地名款等。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描述。一件做工精湛,其实雄健,形、神、气、韵皆俱的好壶,若能鈐上一枚枚章法酣畅淋漓的印款,成为与金石艺术发挥相得益彰的紫砂器,丰富了壶的内涵。
好的紫砂印章应具备的条件
识别砂壶的真假,如同鉴定书画,首先要提高理性认识,即培养自己的美学素养,以资提高自己的美学观念。其次是多方交流,互相观赏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认识。多探讨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风格形制,技巧手法,艺术擅长,使用原料泥色的习惯性,印章的规格特征,把握关键性的依据,逐渐积累经验,就不难识别真假了。在任何一种艺术行当中,一个有所成就的佼佼者,都一定会有他的独到一面的过硬功夫,表现在艺术和技巧的两个方面。这些内在的要领,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和韵致。
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形、神、气、态贯通一气,他们的灵感就体现在形、神、气、态之中,作伪者是绝对不易得其要领的。若目鉴遇到一些问题,还可借助文献资料来考证,其中较为的文献资料有明周高起《阳羡名壶系》、清吴骞《阳羡名陶录》、清朱坚《壶史》、张燕昌《阳羡陶说》、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周容《宜兴瓷壶记》、吴梅鼎《阳羡茗壶赋》、明项墨林《历代名瓷图谱》、邓秋枚《砂壶全形拓本》、周嘉胄《茗壶图谱》、王稀登《荆溪疏》、无名氏《阳羡茗陶说》等。至于文论谈到宜兴紫砂陶的文人就更多了,不胜枚举。第三看陶刻等方面的款识。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特别得到文人的青睐,故明清时期参与紫砂陶制作的人很多。
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其中多的是采取定制的形式,如董其昌、潘允端、黄彭年、端方等,还有一些则把当时紫砂名匠请到家中当幕宾依式制壶,如明陈继儒请蒋伯囗(艹夸),清康熙年间许多文人请陈鸣远,清同治年间吴大瀓请黄玉麟等。他们在定制宜兴紫砂陶的过程中,不免提出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及对造型、装饰的意见,如项元汴、梁小王、陈鸿寿、蔡恺、吴大瀓等人都参与了紫砂陶的造型设计。文人除定制、设计紫砂壶外,更多的是撰写砂壶铭,因为它可以记事、寓意、言志、寄情,而文人墨客乐于此道。有了铭文,还要有一定的手段搬到壶上去,这样就产生了书法和篆刻的形式。壶铭的内容大多为诗文和画面,诗文的内容有的是与茶、花有关的题咏,有的是诗人的诗句,多由唐诗三百首、全唐文及千家诗中选出,着重讲究各体书法,有正、草、隶、篆、钟鼎和石鼓文等。
在前人的著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评述这些书法与篆刻的文字。如:《桃溪客语》里记载,张叔未得时大彬壶有诗云:削竹镌留十字铭,居然楷法本黄庭(指王羲之书《黄庭经》)。张燕昌《陶说》评杨忠讷壶铭书法:其款字有晋唐风格,胜于前人。《砂壶图考》评徐懋壶铭书法:气格款字刻工均饶书卷气。评陈鸿寿壶铭书法:眉字隶书,尤为别致。评汪锟壶铭书法:字画刻工均秀逸过人。评陈煌图壶铭书法:笔法疏宕有致。评瞿应绍壶铭书法:子冶铭刻如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评项真壶铭书法:项不损字法晋唐。
(1)印章大小要适宜
用印钤款,理当视作品的大小而相应配置。倘若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宜相仿。有人曾说用印宁小勿大,大则不雅,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许亦华先生曾应吕尧臣之嘱,作尧臣陶艺一印,拟战国玺意,与其代表作玺壶底一般大小,钤之于壶即为一巨钤,匠心独运,非常巧妙。因此创作者大小不同的印章不止一方,且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恰到好处。
(2)印章形式要善择
印式变化有姿才能与整体作品的艺术美相得益彰。印章除正方形、朱白文(钤在壶上则相反,一凹一凸)外,还有半通形、瓦当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各种印面形式,凡一件作品同时钤用二方或二方以上印章者,就需择不同的印面形式。才能浑然一体。
(3)钤印位置要得当
一般用印在底部、盖内、鋬下。如用在壶的明处,尤其要审察位置。用得好,可以起装饰作用,得画龙点睛之妙。
(4)风格要协调
一般来说工细精微的作品,宜用娟巧秀丽的印章;朴实奔放的作品,宜用粗犷老辣的印章;端庄稳重的作品,宜用方正平稳的印章。制壶名家王寅春常用的名印王寅春,得汉铸印神韵,残缺自如,通边巧妙,钤在其作品上,印虽小却显得雍容大度。顾景舟所用景舟制陶一印,线条不粗却刚劲饱满,姿意纵横而错落有致,确是大家风度。一般作伪者喜用一种四平人稳,粗细、深浅一致,工艺化的印章,且不问与作品风格是否相宜,都是一个模式,看后使人很腻昧。
(5)钤印轻重要适宜
钤印时应注意平整,用力均匀,不可深浅不一。由于印的形式与风格有异,作印者用刀深浅不一,钤印时也应恰到好处。有的不一定要钤足,有的却非钤足不可。清代篆刻名家陈曼生设计的壶形,寓巧于拙,古朴而又幽默,杨彭年制作,底钤阿曼陀室一印。若不钤足有点轻飘,好像一个病人站不稳的样子。可钤足后却显得雄健朴茂,运刀犹如雷霆万钧,金石味十分浓厚。
(6)印章制作要考究
紫砂款识所用印章的制作者有印人,也有不少民间陶工,优劣悬殊。紫砂陶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而款识的艺术水平难以与古代相比。究其原因,古代作印者是篆刻名家,也懂紫砂的艺术,制壶者亦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也懂篆刻一二,所以制印的艺术水准也高,而一般作伪者大多为民间的陶工,既不懂篆刻,更不会请印人作印,款识不好,壶艺自然会受到影响。
紫砂壶的款识先是镌刻,再发展到用玺钤盖,这个过程的形成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镌刻麻烦,镌刻者须善书。玺印方便,一钤即可,尤其是适应于少批量生产。
第二,玺印钤盖留下来的印记也是一种商标。
第三,用玺印也是紫砂壶艺术走向完善的一步,是中国古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结晶。
至于书法篆刻的地位,清中叶以前一般在壶底,清中叶以后在壶身上开始多见。明代制壶人用刻款,如有文人定制,即署文人的名号或堂号。到清代,制壶人用印款,文人撰铭则用刻款,即是说,凡印款与刻款并存的,必为文人定制;也有壶底用文人斋名作印款,壶身铭文用刻款,制壶人则在壶盖内、把下、流下盖小印章的。篆刻的工具一般用钢刀或竹刀。篆刻的时间一般在壶送入窑前。烧成后刻款的也有,但极少见,而作伪者是不懂得以上常识的。不是在形、神、气、态上出问题,就是署款不讲究,书体恶劣,刀法无遒劲气,且所用的印章不是乱钤一通,就是与造型风格不相适应。即是说作伪者不具备书法、绘画、贴塑、篆刻方面的艺术。若无书法、绘画、贴塑、篆刻的高超艺术造诣,其作品则难以始臻艺术的上乘之作,不是伪品就是劣品,舍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因此,看陶刻方面的款识可以鉴别出大批的伪品。
至于砂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在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初期,也曾出现过摹仿古代名家作品的热潮,其复制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按照名人的传世品进行摹仿复制;第二,一些古玩商人根据砂艺史籍记载的品名,通过艺匠臆测构思设计制作;第三,将一些品位高雅、工技精致、形式完整的所谓高档次砂壶签署历代各名家的名款或伪仿印鉴加戳于上。
第一种情况的仿制者往往都是在砂壶技艺上有名气的,无论在技艺上、泥色上都远远超过历史原作,所以将摹制品与明代或清代初期传器相比,都显示出后代摹仿品的高水平,其价值下真迹一等,有些作品的价值还要超过原作,碰到这样的仿制品可说是三生有幸,难以企及,可望而难求。至于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的大家,如陈鸣远、圣思、邵大亨等的旷代佳作,尽管复制者技巧很是精工,总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不免宥于玉与燕石的差别。但是这类作品流传至今日,一旦偶为好事者所得,当然还是很有赏玩珍藏价值的。
它应当区别于现代的假冒伪造的赝品。第二种是近年出现的借图谱伪造再仿的技低质劣的假中之假的产品。作假人虽也有一些过硬功夫,但风格和韵致皆不对路,所以作出来的东西很难得要领,很难作到原品形、神、气、态的谐和。稍有砂壶艺术常识的人,一看便知。第三种假冒名家的伪仿品,只要了解某些名作的风格形制,技巧手法,艺术擅长和款识的艺术形式,一戳即穿。因此凡遇名家的东西,千万要慎辨。
鉴别明代的宜兴壶虽说困难很大,但仍有规律可寻。凡是真的宜兴壶,其体重,其色紫,其亮润,与刚磨出来的玉还未上亮光而以川蜡烫之者同,所有的落款皆阳文,字体亦极工整。仿制或新制的宜兴壶,其性糟,其色黄,有亮者少,无亮者多,即或有亮,亦是用川蜡所烫,终不如真的宜兴壶亮且润。根据目前传世的仿制品来看,所刻的新款一律用阴文,不是阳文,有识者不难,一望可知。除了宜兴壶有伪作而外,其他品种的紫砂器则无人作伪。
紫砂壶印章中的阴文与阳文
印章是在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作为日益频繁的商品交换的信用凭证而产生的,以保证货物的安全转徙或存放。刘熙《释名》中说: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这道出了早期玺印的作用。
在秦朝之前,印章都称为玺;到了秦朝,规定皇帝用的为玺,其他人的只能叫印,或者章。古代使用印章,并不像现在这样蘸上印泥按在纸上。因为那时人们封存物件或递送物件,如果单用绳子扎住,难免被人偷拆,所以在绳结上封一泥块,把印章盖在泥块上,别人就不能拆动了。这种泥块叫做封泥,用来封存财物、文书等。
古代印章还有几种不同用途:
1、手工业者在所制造器物上的类似签名性质的行为,即所谓
的物勒工名。铁器、陶器、漆器上面都很常见。
2、器物名称的图记,表明其所有者。
3、钱币上的说明文字。
4、专门佩带,用绳子穿起来随身携带,用以辟邪。
至于将印章蘸上印泥盖在绢面或纸面,那是南北朝时候才开始的,这种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唐宋之际,收藏图书字画的风气流行,书法家和画家们常用印章代替签名,或者在签名下面再加盖印章表示信用。后来,又成为一门专门的印章艺术。
印章文字或图像有凹下与凸起两种形体,凹下的通称阴文,突起通称阳文。
印章通常是方形,也有少量为圆形、长方形、椭圆形;后世又出现了葫芦形、上方下圆形、秋叶形、钟形等,变化无穷,丰富多彩。
为了避免误解,又根据印在纸上的具体形象将阴文和阳文分别称为白文和朱文。红白二色配合在一起,色彩艳丽协调,对比强烈,为东方民族所喜爱。印泥自唐代以来就是红色,到近代做工更加精致,色彩更加鲜明。一方印章中,如果红色较多,给人强烈、充实、饱满的感觉;如果白色较多,则时仍按倒空旷、宽敞、愉快。
常见三种印章款识作假方法
历代的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他们的款识不仅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而且在印章的布局、形式等方面也相当苛求,这是鉴定款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作伪者容易作假的地方。
常见的紫砂壶印章款识的作伪方法有:
1、真壶假款。紫砂壶确实为某个年代某某人制作,但制作者因某种原因,忘了刻铭印,后拥有者为了提高或便于显示壶的身份,而特意刻款,但往往因后加的款识与原壶的风格难以达到一致,反而降低紫砂壶本身的价值。此种方法现已很少人用。
2、真款假壶。制壶者的印章因过世后被旁人继续采用。此种方法多为紫砂名家后人及亲友中出现。
3、假款假壶。这是制伪者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有的紫砂艺人制壶手艺已经相当高,但苦于没有名气而买不了好价钱,通常会采用此种方法。另外,也有些粗制滥造的紫砂壶会采用此法诱骗那些初入门者。
在购买带印章的紫砂壶时应多了解些名家紫砂壶的印章款识的特点。名家的印章,或本人所制,或请篆刻名家专制,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伪印章则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多呆滞无神。印章形式使用合理,整体上显得和谐统一。 刻写、钤印位置适当。
紫砂壶的款识一般位于壶的盖内、底、把梢、腹四个部位。 款识大小适宜。刻款、印章的大小与壶本身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款识的大小与壶的大小相协调,即壶大款识大,壶小款识也相应小;款识大小与款识所处的部位相协调;底部的款识比盖款、把梢款相应大一些,反之则很有可能是伪品。
此外,在茶壶底部,制陶者一般会有印记,有的名家防止别人效仿,经常设计多种印记。还有的名家,故意将其印记模糊,以防止仿效。因此,在选择名家茶壶作为收藏对象时,要注意收集一些名家印记的书籍和资料,比对无误后,方能选择收藏购买。
印章有三美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民族艺术,印章起源悠久,距今已经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早的印章是古代的官印,官吏们随身佩带在身上作为信物,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印章的另一个用途,是作为封检时盖在封泥上,用以做记号用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印章的使用,定下了很严格的制度:皇帝所用的称为玺,臣下所用的或称章,或称印,名有专称,不能混淆。
经过3000年的发展,印章也因此而沉淀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体系印章三美,即印面篆刻美、印钮雕刻美以及印材美。刘东认为,印章的价值要想在拍卖场中体现,就要具备三美的特征。篆刻之美主要是通过篆刻家的篆刻手法,表现出印章的意境及独特的文化魅力。所谓印材美主要指田黄石、昌化鸡血石、芙蓉石、荔枝冻、杜陵坑等。此外,犀角及象牙等材质也属上等名贵印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章的价值。西泠拍卖2008年春拍印章专场中,田黄冻双凤钮闲章以431.2万元成交就是好的佐证。
除此之外,印章的价值与历史题材、文化底蕴、名人效应也有很大关系。而在当代篆刻中,名人效应及题材对印章的影响更甚。2009年西泠春拍中,篆刻大家方介堪的一方永结同心,珠联璧合象牙印,就因其题材寓意吉祥、用材别致且为名家篆刻而引起藏家关注,虽然起拍价只有1.2万元,但终却以高出底价近6倍的7万元成交。
至于印章收藏,郭学雷则建议藏家要定位准确,根据自身的精力、财力和知识储备确定一个收藏方向,走系统的特色收藏之路。或专攻名家篆刻、或进行系列化的印石和印钮收藏、或专注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印章收藏。总之,在收藏过程中,要树立精品意识,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传承,及印章材质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让收藏更加系统,并日趋完善。
相对于瓷器、紫砂、书画、玉石等收藏物品来说,印章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正是因为其数量有限、又艰涩难以辨识,给收藏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诱惑,收藏印章已成为一种快乐。印章发展到今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印章就普遍使用了,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使用,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统一中国后,印章的用途扩大,也成为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和统治百姓的工具,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惟我独尊身份的象征。此后这种象征一直持续到封建王朝的落幕。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玺成为皇帝御印的专用名词,臣民的只能称为印。但据说武则天却独独不喜欢这个字,将玺改为宝,因此从唐至清,玺和宝并用。历代百姓惯称:印章、记、图章、押、戳子等。
紫砂壶印章款识优劣辨别
紫砂款识是指用钤印盖或用刀镌刻在紫砂陶器的底部、盖内、把下等处制作者或定制者、监制者的印记。
明代正德年间,制壶大师供春所作的树瘿壶(宜兴储南强原藏,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现存唯一的供春传器。有供春二字作铁线篆镌于把内壶身,这就是目前所见早的紫砂款识。
紫砂款识与古印陶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古印陶的延续。
印陶所指,是古代人们用玺印在陶器未烧成前盖压后留下的印样。借以表明器主姓氏或作器者姓名,也有表达地名、官职以及纪年的。也可以说印陶是玺印的副产品。用于盖压陶器的玺印往往是专门性的,不尽与其它用途的玺印完全相同。印陶大量是东周遗物,秦汉、魏晋、唐宋均有发展。它应该属于篆刻(冶印)艺术的范畴。
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紫砂款识与古印陶有不少相似之处,与古封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紫砂款识先是镌刻,再发展到用钤印钤盖,这个过程的形成是有各种因素的,有以下几点:
1、镌刻麻烦,玺印方便,一钤即可,尤其适用少批量的生产,镌刻者须善书。
2、镌刻字样不能一致,玺印钤盖不易仿冒。
3、玺印钤盖留下的印记也是一种商标。
4、用玺印也是紫砂艺术走向完善的一步,是中国古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结晶。现在一般都不用直接刻的款了。紫砂款识与古代印陶相比有它独有的特点:
第一、刻款多为楷书,具晋唐遗意。用玺印钤压的款识,风貌 汉印、明清流派印很多是近似的。有的款识直接借用名家印作,如顾景舟用一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为清代篆刻家吴熙载作品的仿制。紫砂款识所用文字多为楷书,小篆和缪篆。从书法的角度欣赏紫砂款识,远不及古印陶的丰富、清新。紫砂款识所用印章的章法大多显得规正、严饰,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一些印也许是工匠自制的,比较粗劣,用字往往有误。
第二、紫砂款识所表达的内容,除制作者、定制者、监制者、纪年等以外,还有斋、馆、室名,多主寓意的闲章。商标款也出现了,古印陶的内容就单调得多,这与印章的发展(唐代以后才用斋、馆、室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古印陶中有肖形印,这在紫砂款识中尚未见到。
第三、紫砂有了款识,这是由实用品转为艺术品的标志之一。这样就有了名人名作,便于鉴赏识别。款识与作品连成一体,一壶千金,不足为奇。紫砂陶的爱好者、收藏者、鉴赏者、研究者日益增多,促进了紫砂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伪作,真伪之鉴别,另当别论。
紫砂陶以造型丰富,古朴敦厚见长。紫砂款识与其它陶瓷制品的款识不尽相同,别具特色,已成为紫砂艺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把没有款识的壶,使人感到不完整,价值平平。一把款识不好的壶也使人感到艺术内涵不够。历来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用印钤款也涉及到制作者的艺术素养,壶外工夫于此也可见一斑。用印不当会弄巧成拙,佛头着粪,反之却能锦上添花。
判断紫砂壶内印章的技巧
在判断紫砂壶是否为全手工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观察紫砂壶内壁的印章,因此,很多的制壶者在拍打泥条之前,都会在泥料上刻上自己的印章,以便人们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提供全手工的依据。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只要是内壁有印章的紫砂壶就一定是全手工的壶吗?模具壶就一定不能出现印章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先介绍一下紫砂壶内壁印章是如何盖上去的。首先工艺师打好泥条,然后盖章,围身筒拍打成形。盖章是为了告诉你,如果盖章后有使用模具,就有搪的过程,即是外模内挡,印章肯定被弄得模糊不清了,如果很清晰。就不可能使用模具,只能是直接全手工成形。有道理,但有没有可能半手工成形后后加盖印章的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印章的秘密吧。
看印章在壶内壁的深浅度是否均衡,后加工上去是很不均衡的,因为身筒有弧度。
看印章是否清晰,是否模糊不清,是否有修刮过的痕迹,否则,就是已经使用模具加工的了,因为全手工是保持原生态的,是没有任何修理的现象。
看印章是否是盖在身筒的大弧度处,并且紧贴壶壁非常自然地和身筒的弧度一起自然过渡。中间浅两边深的印章是后加印上去的,因为壶壁已经有了弧度。
印章的宽度是否有二厘米以上,这是非常关键的,要预防小章后加工上去,量度方法很简单,用大拇指指甲去测量,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大拇指指甲都超过二厘米以上。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全手工都是指身筒而忽略了流、把、盖是否全手工加工。当然,在同等的壶品下,全手工的价值一定比半手工的高。
有了以上几点判断紫砂壶内印章的技巧,相信对各位壶友对看印章辨认紫砂壶都会有所提高了。
紫砂壶内壁印章鉴定
很多人是不会区分全手工与半手工,为了方便广大紫砂爱好者如何区分全手工与半手工,很多陶手便在紫砂壶内壁盖上一方章,以方便购买紫砂壶者一看到内壁有印章的便不用说了,必定是全手工的无疑。谁不知,在紫砂实体店买的内壁有印章的紫砂,可以说百分百都是模具成形后加工上印章的。
先说说印章是如何盖上去的,首先陶手打好泥条,然后盖章,围身筒拍打成形。盖章是为了告诉你,如果盖章后有使用模具,就有搪的过程,即是外模内挡,印章肯定被弄得模糊不清了,如果很清晰。就不可能使用模具,只能是直接全手工成形。有道理,但有没有可能半手工成形后后加盖印章的呢?下面就让我来教你如何判断印章是后加工上去的。
丁山的陶手是很聪明的,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多赚钱,他们开动脑筋,变魔术般的把印章后加工上去。破解的方法是很简单的。
第一,看印章在壶内壁的深浅度是否均衡,后加工上去是很不均衡的,因为身筒有弧度。
第二,看印章是否清晰,是否模糊不清,是否有修刮过的痕迹,否则,就是已经使用模具加工的了,因为全手工是保持原生态的,是没有任何修理的现象。
第三,看印章是否是盖在身筒的大弧度处,并且紧贴壶壁非常自然地和身筒的弧度一起自然过渡。中间浅两边深的印章是后加印上去的,因为壶壁已经有了弧度。
第四,印章的宽度是否有二厘米以上,这是非常关键的,要预防小章后加工上去,量度方法很简单,用大拇指指甲去测量,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大拇指指甲都超过二厘米以上。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全手工都是指身筒而忽略了流、把、盖是否全手工加工。当然,在同等的壶品下,全手工的价值一定比半手工的高。
结语:看完本文大家现在对于紫砂印章是不是了解的更多了呢?紫砂印章的由来、特点以及如何辨别优劣这些是不是也都知道了呢?如果你想真正的了解紫砂壶的话,那么这次都是你要懂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