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症状 有这6个症状当心是糖尿病找上你

来源:民福康健康

在众多疾病当中,糖尿病对我们的身体危害比较大,一旦出现了此病,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改善,得了糖尿病之后要怎么办呢?想要改善或是预防糖尿病出现,患者需要知道引起糖尿病具体的原因。糖尿病患者会有不适的症状,大家要了解一下。

糖尿病的症状

1、口腔问题

糖尿病患者身体会有很多症状出现,比较常见的就是口腔方面出现了问题,比较常见的口腔方面症状,就是牙齿松动脱落等,也会出现牙周炎牙龈炎等情况,所以明明口腔非常健康,一旦出现了口腔方面的症状,需要考虑是否出现了糖尿病。

2、四肢麻痹

如果在生活中大家经常出现手腿麻痹,或是有阵痛等症状,那么就需要注意一下了,这些症状可能是糖尿病初期症状,所以大家需要尽早的到医院检查一下。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初期症状的表现,就是夜间小腿抽筋。

3、时常饥饿

饥饿感可以说是糖尿病初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并且这种症状很有可能会一直伴随糖尿病。如果原本比较正常的人,突然出现了食欲大增,非常喜欢吃甜食,那么就需要特别的留意一下,这个可能是糖尿病初期的症状。

4、体重减轻

当你没有运动,没有吃减肥药,什么都没做的时候,体重突然减轻。千万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状。因为在糖尿病初期症状时,血液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使得糖尿病初期患者的体重突然减轻。

5、口舌干燥

口渴,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典型表现。一般平时不怎么喝水的人,现在突然间水杯不离手,这时就要当心,有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表现了。

6、便秘腹泻

糖尿病初期症状有个特点,那就是腹泻之后便秘,便秘之后又腹泻,如此循环往复。倘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那就要怀疑可能是糖尿病初期症状,较好能够及时去医院进行确诊。

糖尿病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不良产科史和糖尿病家族史。产科因素中与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死产史、巨大儿、、高产次,重要的先天畸形,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的2.0倍、8.5倍、5.8倍、22.5倍和23.2倍。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将会升高到2.89倍。

第二个原因、种族。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相关性。亚洲、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和黑人与欧洲白人妇女的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分别为后者的8倍、11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还跟饮食、文化等有关。

第三个原因、膳食失当。比如孕妇无节制地进食,尤其是大量进食糖分高的果品,会对胰岛素分泌带来很大压力,造成代谢紊乱,而一旦胰岛素分泌失常,体内血糖得不到相应调节,糖尿病也就来了。

第四个原因、年龄。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还有别的影响,如年龄越大,孕妇诊断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第五个原因、肥胖。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也不例外。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BMI≥20.9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差不多是BMI≤19.1者的2倍。

第六个原因、缺乏运动。医生发现,孕期勤于活动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小,比那些很少活动的女性要低23%。美国同行的资料亦显示,快步走但不进行剧烈运动的女性,与糖尿病结缘的可能性,比那些缓慢散步的女性低34%。

糖尿病怎么办

一、饮食辅助疗法

在患上糖尿病之后,一定要在饮食上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每天的饮食都要严格把控,尽量保证营养的全面,在食物的种类上也要丰富一些。在餐食的安排上,要保证有肉类,也要有蔬菜和水果,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数量。如果自己不是特别明白,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他们能够给你正确的指导。

二、药物治疗

因为现在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长,所以针对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比较多。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病情如实告知医生,以便开具适合自己的药物。如果自己的病情比较严重,依靠服药没有任何效果,此时就要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了。

三、运动辅助疗法

在刚刚患上糖尿病或者是发病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运动辅助治疗。在整个运动过程当中,能够对心血管能力进行提高,从而降低身体当中的血糖含量,防止对胰岛素产生抗性,对控制血糖有非常好的效果。虽然说这种方法比较健康,而且没有副作用,但是要提醒大家,如果糖尿病情况比较严重,就不要采用这种方式了。

四、不断学习糖尿病知识

无论是已经患有糖尿病,还是为了防止患上糖尿病,都要不断补充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以便能够对糖尿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也能够学会对血糖的控制以及发病时的急救。在患病时及时进行治疗,也能够在治疗时更好的与医生进行配合,及早对病情进行控制。

结语:上文已经为大家介绍了糖尿病的症状,很多人对糖尿病具体的症状不了解,这样可能会错过治疗疾病的好时机,糖尿病患者应该要护理好自己的身体,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一旦出现了糖尿病要尽早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