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来源:民福康健康

当出呕血、黑便、和便血的症状。以及感到贫血和一直在发热,就有可能是患有消化道出血的病状了。本文为大家讲解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下是否属于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如何护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临床表现以呕血、黑便和继发性失血性休克为特征。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也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有关。

1,呕血、黑便和便血

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就是会出现呕血、黑便和便血的情况出现。如果有大量的急性呕血,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出血后血液在胃里滞留,经过胃酸的作用变成咖啡色。少量出血则变现为粪便带血,试验呈阳性。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粪便颜色变成紫红色。因为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黯红色;左半结肠及直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消化道出血因失血量过大、出血速度过快、出血不止可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上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口渴、出冷汗、黑朦或晕厥;皮肤灰白、湿冷;按甲床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能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瘪陷;脉搏细弱、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同时,可进一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功能低下,加之常有慢性疾病,即使出血量不大,也可引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3.贫血

在做常规检查时,发现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有可能是慢性的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肿瘤的首发症状。比较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会与贫血症状相似,如困乏,无力,活动后容易头晕眼花,气促心悸。以及皮肤和指甲苍白等症状。失血会刺激造血系统,骨髓细胞增殖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4.氮质血症

可分为肠源性、肾性和肾前性氮质血症三种。肠源性氮质血症指在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后,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在肠道被吸收,以致血中氮质升高。肾前性氮质血症是由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造成肾血流暂时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排泄功能降低。致氮质贮留。在纠正低血压、低血容量后,血中氮质可迅速降至正常。肾性氮质血症是由于严重、持久的休克造成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失血加重了原有肾病的肾脏损害,临床上会出现少尿或无尿。

5.发热

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1星期。发热的原因口可能是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红蛋白分解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由于贫血、血液容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血红蛋白分解吸收等因素,导致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所以大量出血后患者大多会出现发热现象,并且持续一周。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一、病情观察

1.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

3.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

4.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二、对症护理

1、血期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

2.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3.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4.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

6.注意保暖。

2、呕血护理

1.根据病情让患者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误吸。

2.行胃管冲洗时,应观察有无新的出血。

3、一般护理

1.口腔护理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2.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

3.饮食护理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饮食;出血后3d未解大使患者,慎用泻药。

4.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治疗时,参照双气囊三腔管护理常规。

5.使用特殊药物,如施他宁、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如出现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禁烟、浓茶、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

5.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医学教育。

6.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总结:当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时,首先要保持好心态,用乐观的精神积极对待疾病。日常生活更是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还有适当的锻炼。做到这些相信很快能够痊愈。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