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怎么办 应该怎么治疗

来源:民福康健康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而我们吃的东西也越来越不健康,成天的大鱼大肉,炸鸡饮料的很容易造成肝内胆管结石。那么肝内胆管结石怎么办,应该如何去治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有胆囊结石者,可能长期没有任何感觉,有些仅有上腹饱胀、背胀痛,甚至几十年误认为“胃痛”。在进食油腻食物,劳累后,特别是夜间易发病。

主要为结石阻塞胆囊管致急性胆囊炎,病人会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发热,导致胆囊发炎,甚至胆囊穿孔,直接威胁生命安全。部分胆囊结石长期慢性刺激胆囊,可使胆囊癌变,后果很严重。

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

(1)溶石治疗:目前国内外较有效的为鹅胆氧胆酸、熊胆氧胆酸,仅适合部分病人,且疗效长,易复发,副作用较多,目前已不流行。

(2)体外振波碎石:疗效差。

(3)中草药利胆排石:无明确的效果,并且可能将结石排入胆管,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4)手术是胆囊结石治疗的唯一疗效肯定的方法,切除胆囊后,根除了结石生成的场所。近十余年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就是说在腹壁开3、4个小洞,在“钥匙孔”内采用腹腔镜将胆囊切除,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达到同样疗效,病人只需住院3-4天,术后1-2天即可回家,一周左右即可恢复正常工作。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

1、糖蛋白黏液物质

糖蛋白黏液物质是肝胆管结石形成的基质,胆石间质是以糖蛋白为主的黏液物质,是黏合胆石各种成分形成胆石的框架和基础。胆石间质的研究发现,胆色素结石的间质含量多,胆固醇结石间质占10%,胆色素结石间质占36%。胆色素类结石是在胆管炎症基础上,黏液物质的增多,增加了胆红素及钙离子的凝结机制和成石核心,是促进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基础。

2、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时胆汁中自由基活性增强,产生胆红素钙沉淀增多。近年研究表明,氧自由基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胆道感染使氧自由基增加,自由基又诱发胆管炎症,并在胆红素乙烯型聚合物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3、感染

胆道感染与肝胆管结石,普遍认为胆道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产生细菌源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在胆道感染时胆管炎性黏液物质增加,凝聚作用增强,加以有钙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参与,形成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胆管结石。

4、胆汁淤滞

胆汁动力学的改变 由于胆管狭窄,胆道梗阻或胆管囊状扩张,继之发生胆汁动力学改变,涡流、淤滞和细菌感染。游离胆红素沉淀,黏液脓性物的参与,形成褐黄色胆泥,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淤滞、感染,促使胆石的形成。

5、低蛋白

低蛋白与肝胆管结石,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物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含量减少,有利于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容易发生沉淀,是形成结石的基础。

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1.上腹部疼痛,可能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患者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明显,周期发作;

2.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3.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4.患者在急性期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疼痛、寒战发热、黄疸),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致;

5.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与溶石、溶石与排石相结合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使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不仅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同时还更加安全、有效。与单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相比,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的确存在着许多难题,如结石无法彻底取净、肝内胆管狭窄易使胆汁引流不畅、结石重新形成等。

预防

1: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热能、高糖分、高胆固醇的饮食,充分供应必需的脂肪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食物,限制脂肪,合理安排餐次,防止热能入超和发胖的现象。

2:运动

多喝水,多运动,喝水能预防所有的结石,而运动则有助于排石。

3:精神愉快

保持精神愉快,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与动静结合,避免长时间的伏案静坐。

4:防治疾病

积极防治胆囊炎、糖尿病、肾炎等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合理使用激素和降脂的药物,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结语:对于肝内胆结石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一旦病情进一步发展将会引起并发症,这会增大患者的治疗难度。因此朋友们在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以防疾病侵袭。患者也要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才能尽快的恢复健康。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