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如何学杨式太极的搂膝拗步
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全民都喜欢的养生运动,不仅仅是老年人喜欢打太极拳,现在很多年轻的蓝领也加入到了打太极拳的行列。杨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中较为受欢迎的一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打杨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搂膝拗步
在杨式太极拳的拳法中,有很多的搂膝拗步,就让我们分别学习一下吧!
第一个搂膝拗步前有一个采、劈的过度劲路。采与拉不同。采劲必须将意念粘住假象对手的手,并将意念贯穿到对手的肩部,直达对手中线。这样才能断其根劲。
搂膝拗步不是进步推掌。动作要求可以用两句成语来函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练习这个动作的精髓就是向前跨一步,成弓步状,但是重心不可以偏移,必须时刻注意。
前脚的膝盖必须有粘黏连随的意思,与前手的搂膝相合。
杨式太极拳中,脚上的粘黏连随是插、套、捆、跪。在搂膝中,前脚就是一种套。劲路是通过脚上的套与手上的搂膝才将对手发放出去的,而不是用后手的掌打人的。
如临深渊的意思为,在套与搂膝的同时,后手出掌时必须将胸腹往背后贴,将气血沉入地下,犹如在悬崖上打拳一般。
手挥琵琶
有很多认为手挥琵琶只是和提手上势是一个相反的动作。
其实不然。琵琶在古代也可用作兵器。动作名称的由来大凡渊源于此。提手上势着重于由下而上的劲路,手挥琵琶则着重由后而前的劲路。
杨式太极拳中,在手挥琵琶前尚有一个牵引和反接手的动作。牵引是为了将对手的冲拳作顺势引进,反接手为采、靠劲,在对手拳头引进至胸前时,采靠将对手发放出去。
手挥琵琶时,左手扶着琵琶,右手如轻弹琵琶的弦,通过含胸将劲路由背向左手指送去。
撇身捶
三十年代武术界有句俗语:杨家的手法,孙家的内功。杨家的手法在捶法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杨家的紧三捶就包括撇身捶。在撇身捶中,首先是一个撅臂,左手与右肘的一个配合,加上开胯一沉,将对手发放出去。
进步搬拦捶
这个动作的要领与搂膝拗步有相同之处,都是依靠脚的粘黏连随,一个套脚,才能搬、拦、捶。搬拦捶是三个不同的劲路,必须细细琢磨。
在武当杨式杨式太极拳中,有武当对剑的特点,就是在搬拦捶后有一个剑的点刺动作,叫载捶。目的是将劲路放长。
如封似必
这个动作的要求就象拳势的名称,看似开,事实上是合,即开即合。左手略微有些化的意思,靠中轴的一个变化,加上意念上的一个顾盼,将对手发放出去。
左手在化的同时,要注意左手方向的定位。拳与舞一样,是一种身体语言,必须讲究定位术。有了定位术,才能方向明确。就象洋龙,才能将出水口变得小,水流才能急。
十字手
当年杨澄甫老师将杨式中架改为打架,有人以为是为了适应文人和老年人学拳,其实不然。杨式大架的每一招每一式皆有武术内涵。
有人问杨澄甫老师,十字手的武术含义,杨澄甫老师让五个学生分别按住他的两两肩、两肘和腕部,杨澄甫老师就用十字手将五人发放出去了。
十字手关键是左含胸右拔背、右含胸左拔背。老师说过,含胸拔背也有双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左含胸右拔背、右含胸左拔背的实质就是叶大密老师在《柔克斋太极传心录》中所说的胸口靠壁走八字。
杨式太极拳的收势与起势一样,是叶大密老师将印度婆罗门导引术引进拳术之中,主要是配合呼吸,导引气血畅通。起势是小呼吸,收势是一个大呼吸。一开一合、一吸一呼,将拳势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