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1养生堂:梁雨露讲如何预防猝死
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地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尽早的预防猝死的发生,有利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生活中如何避免猝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养生堂栏目梁雨露专家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如何预防猝死
定期健康体检
猝死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定期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有效预防。
要对那些潜在性的慢性病进行全面筛查和规范的治疗,做到自己的健康状况自己心中有数。
定期体检,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一年或半年时间内进行一次体检。
如果家中有心脑血管、肿瘤等一些慢性病遗传史的,一般做完常规的检查后,还要针对性的选择体检项目。
通过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健康问题。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患者,平时控制好基础疾病是预防的关键。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多食瓜果蔬菜,适量运动锻炼。如遇突然降温,须注意保暖。
早晨在醒来之后好在床上静卧10分钟左右,等到自己完全清醒了之后在选择下床,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早晨锻炼时不要站在风口;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气温下降明显,可将锻炼改在室内或暂缓运动。
出现心慌、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等症状时须特别警惕,因为这些症状常是各种心血管急症发生的前兆,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监测、早治疗。
坚持适量运动
坚持运动,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
对于运动量,同一年龄,每个人身体状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还要根据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受来判断。
一般来说,运动至轻微出汗,轻微肌肉酸痛,无明显疲劳感,休息后即可恢复体力,次日仍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说明运动较为适度。
如果出大汗、气喘、胸闷、不思饮食、有明显疲劳感,休息15分钟后自测脉搏仍未回复正常次数,且运动后感觉周身乏力、酸痛,这是运动过量的征兆,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保持心情舒畅
烦闷、焦虑、忧伤等不良情绪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必须学会调节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发现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调整,当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时,互相倾诉能减轻压力;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客观地认识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
注意适度休息
疲劳是猝死的一种信号,它提醒机体已经超负荷了,应停止工作。患有慢性疾病者,更应该制定一个适度的工作、生活时间表,切不可长时间透支体力。
本期嘉宾介绍
梁雨露
博士,男,1956年7月生于广西容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心肺血管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分中心执行主任,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讲师。南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新西兰医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长城心脏快讯》编辑委员会医学编委,《中国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
1981年毕业于桂林医学院,1990年远赴澳州进修心血管临床和心脏介入手术。期间获得Monash 大学研究生和临床博士学位。回国前已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术、血管内超声近千余例。2000年底国家引进人才回国,任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行政副主任。侧重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在江苏省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PTCA,创建绿色通道,在全国率先开展内外科联合冠状动脉联合血运重建术。多次获得省、市、医院的科技和先进工作者奖励。共发表论文近30多篇,论文两次获得国外学术奖。其中之一获澳大利亚新西兰心血管年会高奖。多次获鼓楼医院新技术,新疗法引进奖;南京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奖;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南京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系列研究通过了省级科技鉴定,获得2003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