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武式太极拳的松空圆活

来源:民福康健康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修炼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我们今天学习一下武式太极拳的松空圆活。太极拳资料有详细的记载,下面随着太极拳视频了解一下吧!

武式太极拳的松空圆活

学习武术是个长期练习的过程,没有一个武术宗师是一日成就的,想要掌握武式太极拳的松空圆活,就要好好学习拳理拳法。

1、空与松

太极拳运动不可只讲松,片面地追求大松特松。没有空的存在,再松也无法进入太极拳的高级阶段。要使身体的肌肉、骨节松开还比较容易,但要达到空的境界却很难。因此,必须在空字上下功夫。

在太极拳运动中,空与松必须分清,但又不可舍弃任何一方,这两者之间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赖、共同作用的。如果一味地追求松。

如果没有空的依存,就不可能产生丢、塌、散的弊病,这样松的结果是无法产生巧妙的作用,是太极拳的一大禁忌。

反之,如果一味地追求空而没有松的有机配合,又必然导致空而无物,即只有主观上的幻觉,而没有客观上的变化,这样的运动也无所作为。

习练太极拳必须求达于意识和物质运动的统一,而不能使意识成为物质运动以外的幻想。因此空必有松,欲松必有空,达到二者间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行气运劲的目的。单一地求松或求空,都违背太极拳运动辩证法的原则。

平日行工走架,必须认真细心地揣摩空与松的意境。欲使肌肉骨节松开,思想上则要有空意;欲空时,思想上则要有松意。这样练久之后,才能达到空与松的对立统一。迈出了这一步,才有希望踏上太极拳高级阶段的阶梯。

很多初学者练拳,还未练习思想上就会有紧张感,让偶肌肉骨节也紧张了起来,然后周身僵硬、行动不便。

要使动作不紧张,首先要从思想上做到舒松自然,时刻不忘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做到心静体舒。久而久之便能达"空"而意向上升,"松"而气向下沉,肌肉与骨骼有分离之感。接下来便可以求达圆活之趣了。

2、圆与活

练习太极拳要达到活的境地,气势必先圆满。至圆才能至活;圆是活的基础,所谓圆则活,方则滞。要踏进圆活的境地,则必须掌握气势和八面支撑。

气势是由人体内在的功夫所决定的。气势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太极拳功夫深浅的重要标志,气势愈大则功夫愈深,即所谓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习者平日里进行行工实践,对于气势的追求是不可忽视的。

而追求气势的基础条件,便是驾驭空、松的能力;圆活是离不开空、松这个先决条件的。如果习者的肌肉骨节还未达到一定程度的空、松要求,圆活也就无从企及。而达到了圆活的要求,空松才能极尽其妙。

既然气势要求圆满无缺,那就必然要限定一个范围,而不可任其漫无边际地散失。有范围,就必然有其中心和边缘。

习者在平日行工时,就要设想一个能够听从意念支配的、以腰为中心的气势范围。在运动中,时时刻刻都要尊重这个范围,一举一动既不可超越其边缘,又不可不及其边缘。这样气势便能趋于无角无棱、没有缺陷的饱满境地。

气势的边缘离中心愈远,则气势愈大。气势要由精神来支撑。精神能支撑八面,气势才饱满而不萎屈;反过来,气势又须包围精神,才能使精神不外漏。达此要求,气势便臻圆满,神气始能鼓荡。

武式太极拳重内不重外

武式太极拳,尤其是永年广府武(李)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中求,外形的招式不要过于表现,拥捋挤按四法融化入于筋骨之内,用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

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

练习武式太极拳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骨肉之灵劲,这些都说明了武式太极拳更重视内涵修养。在武式太极拳中,学打拳就是学做人的过程。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