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家有哪些 著名的武术家你知道几个
武术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熟悉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英雄梦的,而许多的武术家都是我们的偶像。不管是在世界上还是在我国五十家都是比较多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世界七大武术家、民国十大武术家、中国十大武术家等知识吧!
目录
1、武术家代表 2、世界七大武术家
3、中国十大武术家 4、民国武术家
5、中国九段武术家 6、武术家李尧臣
7、武术家叶问 8、武术家张烈
武术家代表
武术家泛指练习武术,且在武术上具有成就与相当影响的人士。练武之人遍布世界各地,也出现一些知名的流派,如咏春拳、洪拳、谭腿、截拳道、空手道、柔道、合气道、剑道等。
霍元甲
(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多部影视作品描述他的事迹,如功夫巨星李连杰、甄子丹等都曾拍摄过相关的电视电影。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上海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在中国近代的武术史上,有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霍元甲。霍元甲享名海内外,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 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在天津和上海,先后同俄、英洋力士比武,并打败外国洋力士,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光。令国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张三丰
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季儒者、道士。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汉族,辽宁人,另一说福建邵武人。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自称张天师后裔,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生平经历
一、张三丰,宋代技击家,武当丹士,精拳法,其法主御敌,非遇困危不发,发则必胜。(见《辞源》修订本1-4,1050页)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明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张松溪为著。据清雍正年间,曹秉仁纂修的《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传载: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
二、张三丰,宋(南宋)朝、元(蒙古)朝﹑明朝道士,生辰时间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个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亦作君宝),号玄玄子,是武当拳和太极拳等道教武术的创始人,而以金庸先生为代表的小说家,更是认其为太极拳的创始人,这一观点与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说法相矛盾,但也可作为一家之谈,生卒年为(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本名通,字君实或君宝,中国辽东懿州人(今辽宁阜新)又有人说福建邵武人。元季儒者、道士。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游宝鸡山中,有三山峰,挺秀仓润可喜,因号三丰子。亦有因峰字和丰的简体字同形而错称为张三丰。张三丰卒于明天顺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寿为212岁。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李小龙
(1940.11.271973.7.20):截拳道创始人。
李小龙吸取各门各派武术精华融合到一起,并加入哲学思想,创立了截拳道。如今截拳道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武功派别,世界上的任何其他武功都很难超越它。1964年,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全美空手道比赛,年仅24岁的李小龙打败所有选手并取得了桂冠。后来,3位空手道冠军和位柔道冠军联合上门找李小龙,要求较量武功,终李小龙将他们一一击败。
李小龙经过潜修苦练,精益求精,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无人可及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
黄飞鸿
黄飞鸿于公元1856年7月9日,生于佛山镇,跟随其父黄麒英于佛山、广州街头卖艺。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1886年染疾卒),是故黄飞鸿自3岁开始习武,早得父亲传授,习得虎拳、鹤拳。
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广东十虎分别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
飞鸿3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
后遇铁桥三(即梁坤,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年轻的武术教练。
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携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
世界七大武术家
国际杂志《黑带》1972年刊所列的武英殿世界七大武术名家:
1、李小龙(已故):截拳道创始人。
2、丹-依云:风云人物,军人背景,为精修空手道、柔道、合气道、剑道的名家。
3、山口吾诚:空手师范,山口刚玄之子。
4、山田嘉光:美国合气道协会主席、八段。
5、增根泰三(已故):柔道大师。
6、约瑟希斯:空手道运动员。
7、杜格林姆:柔道运动员。
《黑带》第廿三年纪念特刊(1992年出版)提名八位对国际武术影响广的名家:
1、 李小龙:中国功夫之王。
2、查克诺里斯:美国空手道冠军。
3、史提文西格尔:武术巨星、合气道六段。
4、尚格云顿:电影巨星、欧洲空手道冠军。
5、 山口刚玄:刚柔流空手道宗师。
6、植芝盛平:合气道创始人。
7、嘉纳治五郎:讲道馆柔道创始人。
8、 大山倍达:极真空手道创始人
中国十大武术家
01:杨露禅(1799-1872)
绰号太极宗师,河北人士,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早年体弱多病,后迁往河南焦作陈家沟,拜陈氏太极拳掌门人陈长兴为师,潜心习练太极拳,勤学苦练、常年不辍,后来经过自我钻研与大胆创新,自立门派,修成正果,在借鉴陈氏太极拳的拳法技艺基础上,独立地创立了杨氏太极拳,成为了杨氏太极拳的开山鼻祖。后游学于皇城北京,擅长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打遍京城无敌手,成为发扬光大太极拳的一代武术宗师。其子杨班侯、其孙杨澄浦后来继承和发扬了杨氏太极拳,在清末民初都成为名噪京城的武术名家。
02:董海川(1797-1882)
绰号八卦神掌,河北人士,晚清年间的武术家,民间武术界传说其即为八卦掌的创始人,早于杨露禅出道于武林,喜结江湖狭义之士,武艺精熟、功法深厚,善于刚柔相济的技击之术,而又深藏不露,可谓是大隐隐于市类型的大武术家。后来,在端王府的安排之下,曾与杨露禅拆招比武,功法实在是难分伯仲,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遂与杨露禅并称京城武林界双雄。
03:霍元甲(1868-1910)
绰号精门大侠,天津静海人士,系清末民初在中国民间知名度极高的武术技击家,自幼习武,勇力绝伦、精通技击、行侠仗义,独创迷踪拳,也被称为霍家拳,曾在各类开放式比武之中多次力挫外国大力士和日本柔术家,后创立精武门和精武会,成为上海滩外的武术技击家和社会活动家,其爱国事迹曾因被后人翻拍成多部影视作品而享誉中国乃至世界,在广大武术爱好者心目之中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武术界的标志性人物。
04:杜心武(1869-1953)
绰号传奇武侠,湖南人士,早年习文尚武,得到过江湖武术奇人徐大侠的点拨和真传,学得旷世武功、身手不凡,青年时代东渡日本求学,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后回国担任宋教仁先生创立的北平林业讲习所(北京林业大学的前身)的高等教员,并曾经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私人保镖,武术造诣极深,创立了传统武术的散打技击之术自然门,成为一代享誉京师的武林大家。但是,杜心五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为此他放弃了不少仕途和政治机会。但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在中华民族危难的抗战时期则彰显无遗,为中国武林界所称颂。另外,他收有高徒万籁声,步其后尘也成为一代武术大家。
05:王子平(1881-1973)
绰号神力千斤,河北沧州人士,出身武林世家,自小尚文习武,青年时代精通武艺、力能扛鼎,被江湖武林人士赞誉为神力千斤王,尤其精于武术弹腿,民国时代在北平曾经打擂击败过多位外国来华大力士和日本浪人。1949年之后,王子平成为中国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曾经担任过中国武术协会的副主席,晚年定居上海,从事武术教育与中医研究工作,他也系的中医骨伤科专家,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其女王菊蓉得其真传,女承父业,日后也成为的武术教育家。
06:万籁声(1903-1992)
绰号自然宗师,早年身体孱弱多病,后考入国立北平林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师从武术家杜心武,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万籁声通过杜心武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和天资悟性,学得一身好功夫,尤其擅长自然门,身手矫健敏捷、技击动作迅雷不及掩耳,以快、准、狠著称于世。他曾经参加过民国时代的国术比赛,获得过轻量级的散打冠军,在抗战期间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下属的中央训练团的国术总教练。晚年定居福建福州,以传授武术和伤骨医生为业,并曾经担任过福建武术协会主席一职,是一位精通传统技击精要的卓越武术家。
07:蔡龙云(1929-)
绰号神龙大侠,山东人士,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悟性极强,擅长拳法和腿法,青年时代在上海参加过中外拳击对抗赛,击败过俄国力士,后又在擂台赛上击败过美国黑人重量级拳击手,一时间享誉上海滩,被媒体称为神龙大侠,晚年担任过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并担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系主任、教授,长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武术教育与研究活动,可谓桃李满天下,同时,他也是中国武术恢复传统散打技击竞技的积极倡导者和热心推广者。
08:李小龙(1940-1973)
绰号功夫之王,原名李振藩,英文BruceLee,享誉世界的中国武术家,电影表演艺术家,也是中国功夫的国际代表人物,自幼学习咏春拳,后前往美国求学发展,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哲学系,自创截拳道,融合东西方武术技击的优点和长处,击打速度恰似闪电一般迅疾,令对手防不胜防,具有很强的实战技击性,尤其擅长二节棍和连环腿,多次在擂台之外的非正式场合与西洋、日本以及泰国的搏击高手交手过招,屡战屡胜,是一名具有哲学创新深邃思维的武术思想家,在国际武术界和自由搏击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和家喻户晓的国际声望,在海外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功夫的化身和标志。李小龙英年早逝,生命短暂而辉煌,其墓地葬在旧金山市,成为了全世界功夫爱好者朝圣观光的一处景致。
09:李连杰(1963-)
绰号武术之星,八十年代六夺全国武术套路冠军,在风靡大江南北的电影《少林寺》中担纲觉远和尚的主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其武术表演技艺十分精湛、基本功扎实,动作舒展大方,挥洒飘逸,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具有很强的武术观摩性和功法表演性,是继李小龙之后的第二位真正国际重量级别的中国功夫皇帝,被赞誉为当代黄飞鸿。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李连杰在工作之余,创立了民间慈善机构壹基金,从事人道主义的慈善援助事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李连杰在四川5、12汶川大地震中又向灾区人民奉献了爱心援助。近些年来,李连杰开始了禅宗的修炼,崇尚悲天悯人的博爱精神,并身体力行之,已经逐渐地达到了仁者无敌、大爱无疆的思想境界。
10:柳海龙(1980-)
绰号散打之王,山东人士,中国当代武术散打界的重量级领军人物,毕业于解放军体育学院武术系,擅长拳法、腿法和摔跤,独创柳腿披挂之绝技,散打功夫技艺精湛、炉火纯青,其虽然在身形上似乎属于力量型的高水平散打选手,但是其技术动作完全可以和前些年国内散打界技术动作优秀的全国散打冠军杨建芳、贾伟涛和邢志杰等人相媲美,几乎无懈可击,在国内外高水平的职业散打搏击擂台之上是一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超级散打王,除了多次荣获全国散打冠军之外,也曾荣膺世界80公斤级别的武术散打冠军,曾经多次在擂台上击败外国顶级自由搏击高手,多次力挫泰国拳王,多次横扫日本武士,正可谓叱咤风云、谁与争锋,也成为当代中国武术散打界名副其实的功夫第一人。
民国武术家
孙禄堂
孙禄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李景林
李景林,字芳宸,号广古川。生于清光绪十年(1885),河北省枣强县人。幼承父艺,从学技击,在家乡习燕青门及二郎门等武术。少年入奉天的育字军(清朝办在沈阳的学生军校)。因他聪颖及武术基础好,受到军中管带(清朝军官的职称)宋唯一的喜爱。宋唯一是武当丹派一位剑侠,对李景林单传秘授了武当剑法。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育字军解散,师徒从此各奔前程。于塞外得皖北异人陈世钧(1821-1932)授以剑术。
李书文
李书文(1862~1934年),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更因其枪法、拳术天下无双而得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之美誉。
尚云祥
尚云祥(1864年-1937年),武术家,形意拳大师,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先拜李存义为师,后得郭云深真传。他体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却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实战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聘请护院,曾在李存义在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
张策
张策,字秀林,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生于1866年,卒于1934年10月8日,享年68岁。张策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遇游僧金陵笑和尚,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那年,因家庭内部原因,遭人暗算,便愤然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二十余载,同时又拜陈庆老和尚习练通臂拳有七八年。张策壮年后又得祁家门传人王占春(京南良乡北黄新庄人)授通臂拳,王占春大张策十几岁,因都是陈庆的徒弟,感情甚笃,故平日只以师兄弟相称,王、张二人相互切磋九载。王占春去世后,张策巧遇一韩姓老道,受韩道长指点练功。至此,张策师承众家之长,尽得武术奥妙,通臂拳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地,成为既精通臂、又善太极的武术大家,因张策经常穿每只二十几斤重的铁鞋练功,故被武术界誉为臂圣、铁鞋。1934年10月11日北平《民声报》载:通臂专家张策讳字秀林,精于技击常北走关外,南走齐鲁等地,踪迹所至,名声大振,曾于沈阳、北平等处设馆授徒,以是桃李半天下,门人弟子散走四方,论教张之技艺,均多表示钦佩
杜心武
杜心武(1869年-1953年),名慎魁,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是中国的武术家,被万籁声称为自然门的第二代宗师,也是清末时的革命党员,曾担任宋教仁、孙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镖。因为他身材瘦削,被称为侠骨。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飞腿打败相扑,又被称为神腿。
刘百川
刘百川体格镖悍,魁梧健壮。他的武术源流,属于北派少林罗汉门。杨澄云传刘百川小罗汉和罗汉神打,既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刘百川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擅长腿法,出脚时快如飓风,猛如闪电,能轻易折断碗口粗的树杆,与人交手,往往在须臾间踢倒对方。故有江南第一脚之称。
李尧臣
李尧臣(1876~1973年),河北冀县人。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
幼年曾拜师学太极拳,14岁到北京谋生,4年后进入会友镖局。当时北京有八大镖局,以会友历史久,声誉。入镖局后即拜三皇炮锤外,又学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车上、马上功夫,同时还练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飞镖暗器等功。
充满风险的走镖生活,使他的功夫日益全面、精湛。因此,当时京剧武生宗匠杨小楼为演安天会(即闹天宫),曾向他请教猴拳;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为演霸王别姬,亦向他学剑术。
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计27年。1921年,经营了300年的会友镖局解散了。尧臣便在天桥水沁亭开设武术茶社,继续倡导武术。
韩慕侠
韩慕侠,原名韩金镛,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1877年(光绪二年)1月12日出生在天津西青区(原属静海县)王稳庄乡大泊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自幼习武,与其祖父学习迷踪拳,13岁时拜周义斌为师,习少林拳。后拜张占魁为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张占魁非常赏识他,也将他介绍到李存义门下习武。韩慕侠身材挺拔,个性好斗好胜,与人挑战,少尝败绩,很快就为张占魁门下打出名号,人称玉面虎。与师弟姜容樵齐名,为张占魁重要的弟子。
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河北沧州人义和街人,回族,字永安,武术名家,伤科医生。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1919年(民国8年)在北京打败在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后在陆军部马子贞部下任武术教练。王子平和佟忠义并称沧州二杰,曾被誉为千斤大力王。于济南击败日本柔道家宫本后来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曾在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王子平暑期武术讲习所和精强武术会等处教拳。
王子平热心培养接班人,在武术与伤科界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有用的人手。其中有武术界的正副教授、国家裁判、国家队教练及中医伤科的正副教授、主任医师及的练功家等,堪称桃李满天下。
中国九段武术家
武林三泰斗之一何福生
已故的何福生先生是当代武坛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他学艺甚多,摔打兼长,也擅长八极,而且练得稳健厚实,极见功底。
1928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术国考中,何福生获得了刀、枪、剑、棍套路比赛的优秀奖。次年,他被录取为国术馆第三期教授班班的学员。由于入学考试成绩优异,还取得公费学习的资格。从此,何福生正式步入武坛,并逐渐跻身于武林俊彦之列。何福生为武术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大半生,所做的贡献不小。自1958年担任云南武术队教练后,在培养苏自芳、胡宝林、贾文琴、玉班、李海燕、朱刚平等当今武坛矫将方面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呢!1972年,他虽已六十二岁高龄,依然自告奋勇,承担起重建云南武术队的重任。那时,没有训练场,他就带领学生拉滚压场地,夏天的中午还亲自浇水,让场地散热,便于学生训练。为了围建场地栏杆,他学会了电焊,自己动手焊接。白天他当教练,晚上还当文化教员,给运动员上文化课。他三员一体,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十余年如一日。
他身体力行,是运动员的表率。从1958年开始,他经常代表云南队参加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1962年,他虽年过半百,还获得一等奖;1977年他年近古稀,在内蒙古比赛时获太极拳第二名,对练项目也进入了前八名。云南队每年有下基层为少数民族表演的传统,何福生不但带队下去,而且他的形意拳和对练项目成了每场必演的压轴戏,几年来,西双版纳、瑞丽、昭通、大理等地的傣、白、缅甸等族的人民,无不知晓这位老当益壮的武术家。
武林三泰斗之一张文广
张文广先生出生于一九一五年,回族,河南通许县人。现任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体院教授兼武术教研室主任。他是我国的武术家、摔跤家和教育家。1933年考入中央国术馆深造,对各种拳术及器械、散打、摔跤、拳击、击剑等,广学博采,融会贯通。1936年,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作武术表演。1953年调入北体任武术系主任,后晋升为付教授、教授,现任中华全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协付主席、北京政协委员。
1928年起,张文广先后拜张风岭、常振芳为师学习查拳。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查拳、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械以及摔跤、拳击、散手、短兵等对抗性武技。1934年,张文广在全国摔跤公开赛中获轻量级冠军。1935年入选国家武术代表团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表演武术。1936年随国家体育代表团赴德国柏林,在第11届奥运会上做武术表演,技惊四座。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张文广先后在上海体传、国立体专、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天津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北京体育学院武术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其中有的已经成教授、副教授、高级教练、国家级教练、高级领导干部。他负责编写国家规定武术套路和武术规则,全国体育院、系《武术》通用教材,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武术分支学科主编,《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丛书》、《中国查拳》等主编及《太极拳竞赛套路》创编组组长。编著有《中国式摔跤》、《青年拳》、《弹腿》、《查拳综合套路》、《散手拳法》、《女子防身术》、《广播太极拳》、《中国查拳典型器械套路》等十余种。
1960年,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武术队教练,随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1980年,率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1985年先后任武术裁判团团长和北京体育学院武术教学组长,赴日本讲学,并撰写了《国外武术教学探讨》等学术报告,还曾获得首都民族团结奖、北京体育工作30年奖,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以及中国国际武术节组委会授予的武术贡献奖。
1995年,在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武术名教授。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在体育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及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训练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学会副主任。1998年,张文广荣获中国武术高段位九段。
武林三泰斗之一蔡龙云
蔡龙云先生人称武林泰斗,他是我国的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1928年出生于山东济宁武术世家,儿时便跟随其父蔡桂勤习武,在父亲严格的训练和自身刻苦的磨练下,他练就了一身超人的武艺, 尤其擅长华拳、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他的武术技击更是堪称一绝。
蔡龙云先生从小就深受父亲的严格训练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艰苦的磨练使他不但继承了父亲的一身好武艺,而且还具备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十四岁就与外国拳手同台较量,年轻的蔡龙云在与外国拳手马索洛夫和鲁塞尔的对抗中,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面对强敌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在拳台上把当时不可一世的外国拳手打的是落花流水,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里,蔡龙云先生在各种武术竞赛上多次获奖,国家和社会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曾先后发表了百余篇学术性、技术性很强的武学文章和专业武术规则,并撰写出版了十多部武术专著,这些成果,对中国武术的普及与提高、以及中国武术走向世界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马家翻子马贤达
马贤达先生 1932 年生,回族,教授,武术家马氏通备武术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1954 年毕业于天津河北师院体育系分配到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执教,后调到西安体育学院主持武术和重竞技的教学、训练、科研工作。一生实践于武术事业,博览各门各派武术,精通马氏通备武术中的通备劲染化劈挂、八极翻子、戳脚、太祖八折、通备九字螳螂手以及散手、长、短兵格斗、鞭杆和各类兵刃等。 1954 年以后,除尽心教学工作外,经常担任武术、拳击、击剑、摔跤等竞赛项目的裁判与组织工作。 1972 年以后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总裁判长、总评议长和仲裁委员会主任等职。
1980 年出任影片《少林寺》武打教练组组长, 1988 年被中国国际武术节组委会授予武术贡献奖; 1995 年被中国武协、全国武术管理中心授予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教授称号, 1998 年被中国武协、全国武术管理中心评委会评为中国武术高段位 ---- 九段。
著有《武术基础练习(一)》《通备拳》(日本版),《大刀王五传奇》等,并主编《中国武术大辞典》,历任陕西省武协主席;中武协委员、常委、副主席; 1993 年出任陕西省体委副主任等职。是陕西省政协六届、七届常委。
武术家李尧臣
李尧臣(1876~1973年),河北冀县人。
幼年曾拜师学太极拳,14岁到北京谋生,4年后进入会友镖局。当时北京有八大镖局,以会友历史久,声誉。入镖局后即拜三皇炮锤外,又学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车上、马上功夫,同时还练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飞镖暗器等功。
充满风险的走镖生活,使他的功夫日益全面、精湛。因此,当时京剧武生宗匠杨小楼为演《安天会》(即《闹天宫》),曾向他请教猴拳;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为演《霸王别姬》,亦向他学剑术。
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计27年。1921年,经营了300年的会友镖局解散了。尧臣便在天桥水沁亭开设武术茶社,继续倡导武术。
武术名家李尧臣生于一八七六年,病逝于一九七三年,活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他在清朝的北京会友镖局里走过镖,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他教过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演《安天会》(即《闹天宫》)中的猴拳动作,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他开过鼎盛一时的武术茶社,也主持过名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他在擂台上击败过日本拳师;解放后,他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作过精彩的武术表演他经过了前清、北洋、民国、日伪等各个时期,阅尽沧桑,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李尧臣是河北冀县李家庄人。幼年正值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当时他家乡习武风气很盛,这一则是为了保卫家乡,二则是为了防身,一般人见面,总是操着浓重的乡音问:你熬过两灯油么?因为那时各村都有拳场,农闲时在场子里练,农忙时就在油灯下练。熬过两灯油就说明你下过功夫。李尧臣也熬过两灯油,学的是太祖拳,在家乡算是功夫不错的了。
光绪十六年,李尧臣刚十四岁,就背井离乡跑到北京谋生,先是在荷包行学徒,四年后经人介绍,进了会友镖局。 那时,清王朝腐败,社会动荡,交通邮政又不发达,因此客商外出,往往要找会武术的人保护。起先,会武术的人往往住在客店里,等候客人雇用。雇好后,就推着一辆小车子上路,一天要走八十里,这是保镖的源起。后来买卖越作越发达,就自己立字号,备车马,听候客商雇用,这就是镖局。在清代,镖局十分发达。行人旅客,官员上任、卸任,地方官运送饷银和各种款项,商人运送货物等等,都要委托镖局派镖客沿途保护;商人、百姓往各地汇款也多由镖局代送;一些大宅门、大商号也都要找镖局看家护院。
清朝末年北京城有八个大镖局,会友镖局是经营时间久、信誉高、规模大的一个。它开设在前门粮食店南头路西,南京、上海、西安、天津等地都有分号,甚至在李尧臣的家乡绢子镇上,都设有会友镖局的掌柜。镖局的规矩和一般商号不同,都是师徒关系。当时,会友镖局共有师徒一千多人。镖局的人全凭一身功夫吃饭。李尧臣的师父宋彩臣,师叔鲁玉璞,以及王芝亭、王福泉、胡学斌等,都是会友镖局中武艺超群、震响当时的镖师。 李尧臣的长辈与会友镖局素有来往,会友镖局练的拳术叫三皇炮锤。三皇炮锤的第四代传人宋迈伦,江湖人称神拳宋老迈的就是冀县人。这为李尧臣能入会友镖局创造了条件。
李尧臣虽然在家乡学过些功夫,但作为一名专职镖师来说,自然不到家,所以进镖局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师。他的师父宋彩臣是宋老迈的得意弟子。他学的拳术当然也是三皇炮锤了,后来又学六合刀。随后又练大枪,三十六点,二十四式。等十八般武艺练得差不多了,又学水上功夫,尤其是水里使的短家伙,有分水揽、雁月刺、峨眉刺、梅花状元笔等等。水陆功夫学会了,就学使暗器,如飞镖(也叫斤镖,因为一个镖有一斤重)、紧背花装弩、飞蝗石子等。 学会了软硬功夫,还要练飞檐走壁,蹿房越脊。所谓蹿房,是攥着房橼子头,往上一翻,一丈多高,一蹿就能上去,轻轻落在房檐上,不能有响声。越脊,就是跨跃到房脊上走,如果踩在瓦上,嗄嘣一声,把瓦踩碎,就容易被人发觉。翻身跳下时也不许出声音,有时还要用问路石试探一下,看没有动静,才能跳下。
镖局保送财货、银两的车叫镖车,车上插着镖局的镖旗,押镖车的叫走镖。按镖行的规矩,走镖沿途要喊镖号,也叫喊趟子。保镖遇上劫镖的,要特别和气,用江湖黑话好言应付。黑话内容不外两点:第一,彼此都是一师所传,是江湖上的朋友。应当讲江湖义气;第二,镖行必须承认你这碗饭是朋友赏给你吃的。对方问:穿的谁家的衣?就答:穿的朋友的衣。问吃的谁家的饭?就答吃的朋友的饭。两下里拉过一阵黑话,一般都可以平安无事,放你过去。但也有时候两下没说好,双方就得交手。交手时,徒弟要格外拼命向前,劫道的固然是亡命,保镖的也是亡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豁不出去,丢了镖要赔偿不说,以后的饭碗也要打掉了。所以保镖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保镖死在劫镖的手里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
光绪二十七年,会友镖局由保定往天津运十万两现银,在下西河遇到有人劫镖,双方交手,结果八名保镖的死了四个。还有一回,李尧臣与师叔焦朋林等十一人,保着花市的麻镖路,经八达岭,遇到有人用灌沙子的枪劫镖,镖虽没出事,但李尧臣的师兄张华山、武宪章二人被打死。 走镖生活十分难苦、紧张。每天天不亮就要抓早赶路;一路上跋山涉水,风吹日晒,而且精神要高度集中,随时准备和劫镖者打交道,不走道,不敢有一丝毫懈怠;傍晚住进客店,喝水吃饭,但不能洗脸,因为总在外面走道,一洗脸,让风一吹就要裂口子,夜间还必须派人守夜,以防有什么闪失。
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共呆了二十七年,直到一九二一年,由于火车和邮电事业的发展,以及热兵器的盛行,自清初开设,历经三百多年的会友镖局才后解散。李尧臣的保镖生活也到此结束了。 李尧臣虽然离开了会友镖局,生活失去了着落。应该做些什么呢?他想:一人练武可以强身,全家练武可以强族,全民练武可以强国。镖局取名会友,就是以武会友的意思,从这里受到启发,他便在开桥水心亭开了个茶社,倡导武术,起名武术茶社,茶社方圆二十丈能容一千多人,备有各种武器,来的人可以随便练武、比武。看的和练的都不花钱,只是喝茶才付两个铜子。
茶社买卖很兴隆。偶尔也有来砸场子的,可是都被李尧臣应付过去了。但有一年八月节来了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个劲地叫阵。李尧臣只好和他比试,没想到往来几个回合,却一点也占不到便宜,后只好拿出三皇炮锤中看家的绝招夫子三拱手,才把少年制服。 少年刚下场,一个六十多岁的银须老人跳进场子,施礼笑道:刚才是我孙子,初学乍练,让你见笑了。现在我这小老儿愿意领教领教。老人说着,立了个门户。李尧臣双手一抱拳,说了声:请!二人便交起手来。李尧臣用尽了在镖局中学到的绝招,如夫子三拱手、炮锤四肘、三十二擒拿等等,但打在对方身上就同触到了高力,便跳出圈外,双手一揖说:老先生,我的功夫没练到家,服输了。接着把老人请进室内,磕头拜师。
老先生见李尧臣直率、真诚,尤其闯荡江湖多年,有功夫,有名气,却仍是虚怀若谷,不存在任何门户之见,不禁由衷感动。于是便在李尧臣家里住下来,传他武艺。 原来这老先生练的是绵掌,这绵掌连绵粘随,变化莫测,专能以柔克刚。李尧臣学得此术,并将它揉进三皇炮锤中去,使刚劲的炮锤拳刚中带,柔中带刚,功夫又高深了几层,形成了新的风格。从而为炮锤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英勇的二十九路军将士,秣马砺兵,准备迎击日寇的侵略。副军长佟麟阁特请李尧臣到部队中去教大刀。李尧臣根据战刀的特点,结合无极子路刀练法,创编出一种套路,起名无极刀。这趟刀实战性很强,挥舞起来,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大大增强了士兵白刃战本领。在长城要隘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将士充分发挥了大刀的作用,追杀日军六十余里,砍杀敌人近百名,缴获大炮十八门。直到七七事变以后,李尧臣在北京护国寺隐姓埋名教场子,还保存有二十九军的一盏马灯,经常向徒弟和观众慷慨陈词,大讲二十九军用大刀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日寇侵占北京以后,由于暗探告密,日伪警备司令部把他抓了起来。一个叫武田西的日本军官,会八卦和柔道,提出要和李尧臣比武。如果李尧臣赢了,就可以释放;如果输了,就要给武田西磕头拜师。比赛选在三月三这天在蟠桃宫庙会上进行。日本宪兵荷枪实弹维持秩序。先比拳,武田西哪里是对手,两次被李尧臣打倒在地上。武田西恼了,走到两个宪兵旁边,抽出两把战刀,扔给李尧臣一把,口里喊着:器械的比!,举刀就朝李尧臣头上、身上雨点般劈来。李尧臣拨挡挡架,闪展腾挪,来往不到一分钟,抓住间隙,猛飞一脚,正踢在武田手腕关节上。刀踢飞了,人蹲在地上吡牙咧嘴,疼痛难忍。这样只好把李尧臣放了。
还有一次,日本人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四处摆擂和中国人比武,愿意参加的随便报名,凭抽签顺序和日本人较量。抽签结果,李尧臣在南京和日本人较量。一上台,日本人看他是个老头儿,就说:你还行吗?李尧臣说:来吧,小子,我先让你三拳!等日本人三拳打过,李尧臣把对方拳路也摸清了。他大喝一声:你下去吧!猛起一拳,对方便一个倒栽葱跌下台去了。
李尧臣虽然有一身非凡的武艺,但在旧社会却没有社会地位;只有新中国,他才能把自己所有本领献给人民,并受到党的关怀和人民的尊敬。
一九五三年,他率领徒弟积极参加捐献抗美授朝飞机大炮的义务演出。
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贺龙、陈毅等中共首长,曾多次请他表演武术,讲解武术真谛。贺龙同志对他所讲的浑元一气的养生之道特别赞赏。
他生前是全国武协委员、北京市武协理事,曾多次应邀担任武术比赛裁判长。直到九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常常手持龙头拐仗,胸前飘动着雪白的胡须,往来于南北城之间。在天坛、地坛、东单、景山、陶然亭、中山公园等处指导青年习武。每当他扔掉拐仗,以龙行、虎坐、蛇身、雕爪的独特风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群中必会爆发出如雷的掌声。
武术家叶问
叶问(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广东佛山桑园人。叶问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咏春拳第一人。祖籍为广东南海罗村镇联星潭头村人,其父亲因避红头军之乱,才搬往佛山桑园居住。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十六岁那年,叶问远离佛山,赴港求学,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后随梁壁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成为真正的武术家。还有一种说法,叶问当初遇见梁壁,欲与他比武,但无论叶问如何进攻都被他一一化解。叶问一问,方知原来这是师叔梁壁。
民国初年,被誉为中国四大镇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游行盛会,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每年游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来自外乡游客。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可说是武林中人,曾习龙形摩桥,得知叶问为咏春拳陈华顺门人,即行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埗大街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当时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骆耀以及其外甥卢文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与叶问早已是世好,可说是亦师亦友,以后有叶步青、徐尚田......等相继投入,由于求技者日渐增加,当时投入学技的,以九龙巴士同人为,由于求学咏春拳技连绵不断,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于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并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香港荷李活道执教,使咏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个角落。
叶问晚年后期收授梁挺为封门弟子,将当时咏春体育会班徒交与梁挺继续教授并委以咏春体育会总教练职务;及后由梁挺所发展出来的《梁挺咏春》WT咏春课程,发展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个支部,子弟门人近200万之众,蜚声国际、载誉全球;及至2012年受深圳文体部门邀请在位于深圳大梅沙的国际咏春中国总部[5] ,通过国内合法机构身份,将原传统师门授业方式、调整为现代培训授业方式,进行《梁挺咏春》WT咏春课程传扬,至今已培养出一批批新晋,承担起国内WT咏春拳传扬、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使命。
叶问与咏春拳
正宗真传
叶问毕生的成就,是将咏春拳以原本秘而不传的教授方式、调整为简单通俗、显浅明了的教授方式,开宗立派,成为一系名拳;后通过其完整的拳术课程体系、其子弟(包括梁挺,等)将咏春拳广泛传扬开来,蜚声国际、载誉全球,为中华武术在全世界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外国人眼里,咏春拳取代了太极、少林等,成为中国功夫的代表。
咏春拳的发源地与发祥地
关于咏春拳,核心一点就是,首先要弄明白,发源地(英文matrix)与发祥地(英文a place of origin),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国内通常说的源于,指的是发源地。这是可以通过很多物证来证明得出的;而咏春拳,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它的影响力和价值,是通过更广阔的文化承传来体现出来的。咏春拳,确实是叶问在香港发祥出来,才开宗立派、成为一系名拳的(这好比大家通常说刘德华就是指香港明星刘德华,而不是指千千万万个其他的、与刘德华同名的人,一样)。这里面,有香港当时的天时、地理、人文风貌基础,才产生出来的。所以,若离开对当时香港文化环境的理解、去另立、重新定义咏春拳,便难以精深了解它;而只有在对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下去了解、修习咏春拳,才得以全面、精深。
人物评价
叶问在咏春拳术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对咏春拳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二十二年间,把咏春拳散播到世界各地,使咏春拳成为世界知名拳术之一。而且叶问的武德人品已堪称楷模,所以叶问终老后咏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为一代宗师。70年代出版《佛山华侨志》有专文介绍他的事迹,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术博物馆有专设的叶问展室,美国俄亥俄州设有叶问博物馆,英国伯明翰的叶问(海外)国术总会设有纪念他的专栏,香港叶问国术总会挂有他的画像和练功等照片。叶问以崇高的武德,推崇咏春拳的发展,堪为一代宗师,终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武术家张烈
张烈,1938年出生,中国孙氏拳武术大师、孙存周先生嫡传弟子,原是北京人氏,后去天津工作,虽身高不过一米六,但体魄健壮,气质不凡,闻其言、观其神,足可证之。因病医治无效,2009年7月15日12时于天津不幸逝世,享年72岁。
张先生于武术颇有些天赋,六岁开始习武,十三岁时,已小有些恶名,好斗殴,在同龄人中,他一个人能把十来个人打得像赶鸭子似地到处乱跑,即使是成年拳家一般也打不过他。那时张先生在北京武术名家赫岩办的健身太极国术社里练武,赫寿岩拿他也没办法。论聪明,无论什么套路,他很快就能学会,他的地躺鞭练得还颇有些名气,在抗美援朝义演中得过奖章。胆量,他人小却好打,学了就用,这一点使赫寿岩头疼得很。因孙存周与张父有些交情,商议的结果,是将张烈送到一代技击大家孙存周先生处学习。张烈到了孙先生处,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拳。于是一学就是十来年,尤对孙氏形意拳颇有心得。
张烈在北京邮电学院上学期间,曾获北京市高校武术比赛形意拳冠军。艺成后,张烈利用工作之便,在京、津、沪地区会过不少有名的练家子,文革中曾多次一人独斗二三十人的围攻,从未失过手。为了锻炼实战能力,从未练过摔跤的张烈,甚至报名参加天津市中国式摔跤冠军赛,竟以形意拳发力抖绝的功夫,触人即扑,连过五轮,后遇天津市摔跤冠军白光第,因摔跤规则所限,后无奈弃权。之后,张烈又专门研究了中国式摔跤,认为摔跤里有不少好东西。
张烈极为钦佩孙存周先生,认为孙先生是他几十年来遇到的唯一个真正懂拳的拳家。张烈认为这辈子见过的拳家也不少,让他佩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孙存周,另一个是许维仁。张烈说:-孙存周先生是真正把拳术的道理研修透 了,能不加力而力自彰,不运气而气自周,自然而然。存周先生的感觉十分灵敏,身体非常灵活,动作极为矫捷,技击时随心所欲,力道精湛自如。
七十来岁时,撩起大褂就能追汽车,气不稍喘。平日举止言谈气质超逸,卓然不凡。而许维仁先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凡俗,力量大。抗击打能力强,柔韧性、灵活性都不同一般。我们之间算是朋友,他是醉鬼张三的徒孙,有一些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功法,由于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练,尽管许维仁一个劲地要教,但我没有学。张烈认为,就功夫技艺而言,后人几乎不可能达到孙存周先生那样的水平。
但就练拳的道理而言,后人一定能够也应该比前人讲得更具体、更确切,更合乎科学的规范。所以,要尊重古人的实践,一但又不要被古人的思想方法所束缚。在继承传统武术理论对武术运动进行整体研究的今天,还应引人注重精确分析的科学方法和现代科学原理。所谓尊重传统,但又不要拘泥于传统。不久前,有位原天津武术冠军找到张烈,说自己练了一辈子拳,没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张烈给他讲了讲原理,又让他试了试手,那人非常佩服。从此跟张烈学拳。张烈说:他是专业,我是业余。但我能把道理讲明白,并能让他很快掌握这些原理,不是在嘴上,而是做出来。这就是今天应该干的事。
张烈认为,拳术中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拳术练习的基本规矩。基本方法和对精神气质的影响。对于各门各派来讲这些规矩大要都应该是统一的。张烈说:当年孙存周先生就是这个观点,认为拳术的基本规矩本是简明而统一的。我今天仍坚持这个观点。其实只要认真进行技术分析,就会发现拳术的基本规矩大都可以从形意拳中演化出来,弄明白形意拳,便能有一通百通之效,对学习其他拳,掌握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张烈认为,拳术之用,在今天来讲主要是升人们的精神,变化人们的气质。技击不过是达到一目的一种手段。张烈提出中国武术精神的概念。张烈认为中国武术精神是一种既不能归佛也不能归于道的独立的精神文化。其阐扬的是一种既诚中形外、正大直刚,又圆融宏博、自然从容;既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又滞洒超脱、求真忘我的精神境界。
有一种威武不屈凛然莫犯的超拔气质。这是一种只能从武术的锻炼中获得的精神气质。张烈认为一个人一旦从武术中获得这种精神气质,便能体现在他的一切行为之中,将使他对世界充满自信和拥有巨大的人格力量。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这个民族必将能以其超拔的气质卓然屹立在世界文化之巅。
关于技击,张烈认为技击是一门艺术。其和何艺术门类一样,要想有所成,出众的天赋(悟性和身体条件)、正确的练习方法、 强烈的个人兴趣和长期的刻苦研练,四者缺一不可。可以说没有一门武术能保证他的学员在比赛中一定能拿冠军。正确的练习方法实可以改进人的身体素质,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正确掌握技击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明显提高其技击能力。
张烈说:武术是一种素质、一种修养。在当今的信息历代,教拳并不是要培养武术冠军,而是要把武术的魂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要学生在练拳自过程中树立自我,发现自我。学生们在锻炼中要一拳一拳地打,他们明白做任何事都与练拳一样,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前进,绝无捷径可言,所以一拳拳的打出力量、打出信、打出勇气、打出自我,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张先生为数不多的几个普通学生,工人、农民出身的学生都在各自的事业上颇成大器,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当了系主任,有的成为外企中的骨干被派往国外深造。张烈说这正是他们学以致用的好佐证。
张烈先生是位有造诣的电机高级工程师,有过不少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曾获天津市颁发的七五立功奖章一枚,并人选《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天津卷)、《天津高级专业技术人名词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张烈先生又善游泳、滑冰、跳舞并能演奏吉它、琵琶等,多才多艺。张烈先生说这些都得益于武术。其言谈举止潇洒不群,颇有乃师遗风。
结语:武术家对于我们来说有些是比较熟知的,像霍元甲、黄飞鸿、李小龙、叶问等,都是众多影视剧中的主角,有像张烈、李尧臣等我们就是不认识的了。而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了众多哦武术家,有世界上的,也有我国的,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收藏起来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