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有哪些分类 少林武术怎么练
少林功夫可以说是在我国武术界,是名列前茅的,流传出来的武术数不胜数,每一种也都是很有威力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爱介绍一些关于少林武术的一些知识,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目录
1.少林武术的由来 2.少林武术的特点
3.少林武术套路有哪些 4.少林武术的基本功练习
5.少林武术之小擒拿手 6.少林武术之通臂拳
7.少林武术之大力金刚指 8.少林武术之六合拳
9.少林武术之伏虎拳 10.少林武术之罗汉拳
少林武术的由来
说到少林武术,这个词对大家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词了。多少年来,一句天下武功出少林,曾吸引了多少习武弟子,为此孜孜不倦的习练少林武术。到今天,少林武术依然是中华武术中间一个鲜明的文化记号。
但是我们刚才说了,少林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这个悠久的历史,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近代以来,有关少林武术的历史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南北朝说;第二种是隋唐说;第三种是元明说。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南北朝说。地处嵩山少室的少林寺,是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北魏孝文帝为天竺高僧跋陀所建。稍后据说印度高僧达摩曾经来到少林,由于达摩修持的是禅宗,因此少林寺被称为是禅宗祖庭。
那么由于种种的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少武术论著都把达摩称为是少林武术的始祖而大加渲染。因此可以说,达摩传拳是少林武术南北朝说的核心内容。那么达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据史料记载,达摩是南天竺人,他(种姓)婆罗门,他大概是公元五世纪七十年代来到中国。
首先到达了中国广州,然后到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和梁武帝谈佛。但是不知怎么回事,达摩和梁武帝谈佛,谈的不是很愉快。因此达摩就渡江北上。那么据史料记载,达摩北上以后,他的活动范围大概就在今天的洛阳和嵩山一带。
具体有没有到少林寺,史料上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到了唐代,有一部书中间就明确的记载了,达摩曾寓止少林寺。这份史料见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智炬写的《宝林传》,言之凿凿的记载了这一史料。那么到了宋代以后,又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增加。
比如说出现了诸如一苇渡江、面壁九年以及只履归西这类故事。那么这类故事也成为了文人笔下的诗文题材。那么这里面我们先说一下何为一苇渡江。在一些武侠小说中间,一苇渡江往往是用来渲染达摩的一种高超武功,也就是轻功。
你看,达摩过不了江,他就摘了一根芦苇扔在江面上,然后就踏在那个芦苇上,乘风破浪,渡江而去。你看这个功夫高吧?那么事实上这个苇字,在古文中间解释的是小船。也就是说,达摩是坐着小船而过江的。面壁九年说的是什么呢?达摩到了少林寺之后,在一个洞里面,面壁而坐,坐了九年。
那么这个地方今天还在,这个洞就被称为达摩洞。据说由于达摩坐禅的时间太长,他在面壁的时候,对面有一块石板,他把自己的身影,也印存在了石板上。这个石,也被称为面壁石。
什么叫做只履归西呢?据说达摩过世以后不久,人们打开他的棺材一看,棺材里面没有达摩的尸首,只留下了达摩的一只鞋,达摩脚上穿着另一只鞋,他飞升了。这种故事无疑在说明,这么一种文化走向,达摩的这个人不断的在被增衍、被神化。
但是我们要指出的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一条有关达摩善武或者说达摩传拳的故事。那么达摩和少林武术发生关系,它的原因是什么呢?按照史料我们可以看到,达摩和少林武术发生关系,可能是由于一部书而引起的,这部书对于一般的人来讲,也并不陌生,这部书的书名叫《易筋经》。
《易筋经》从内容上看,它是杂糅传统导引,以及武术功法为一体的一本书。关于这一本书的作者和年代,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说《易筋经》的作者就是达摩,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呢?写《易筋经》的序言的一个人(名字)叫做李靖,在李靖写的序文中间,清清楚楚的说,达摩来到少林寺时面壁,面壁的过程中间传下禅宗时。
他说某某人得到我的皮,某某人得到我的骨,某某人得到我的髓,说完以后他就死了。没多久就在他过世的旁边,由于年代长久,他面壁的地方坍塌,露出一个铁盒子。在铁盒子里面发现了两份材料,一份材料名字叫《洗髓经》,一份材料就是《易筋经》。
所以说《易筋经》和达摩发生关系,就是凭借着李靖的序言。然而我们知道《易筋经》自从清代以后,《易筋经》在一般的民众(心目)中间是一本武术秘籍。所以说很可能由此达摩传武于少林,成了一个初的历史原因。
那么到了清末,像《少林宗法》、《少林拳术秘诀》这几本书中间都清清楚楚的写着达摩传拳,并且把达摩传拳具体化,说达摩传佛教的时候,看到很多僧徒听讲的时候,精神委靡不振,因此,他为了让僧人锻炼传下了罗汉十八手。清末一些拳谱中的说法,到了民国年间,就成为了许多武术论著的蓝本。
唐豪先生为了梳理少林武术的历史,连续写下了《少林武当考》、《少林拳术秘诀》等文章。就达摩和少林的历史关系进行梳理和廓清。
在他的文章中是这么说的达摩为东来禅祖,其人不伪但是有些文章说达摩传罗汉十八手,乃清季洪门附会所致这是洪门的东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唐豪先生继续写出了《旧体育史上附会的达摩》一文。应该说,唐豪先生所进行的探究是值得令人所钦佩的。
时下不少有关的武术论著,把唐代的一本《朝野佥载》以及《太平广记》中间记述的北齐稠禅师的一句话,作为少林武术南北朝说的一个理论依据。这句话是什么呢?这句话在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其拳捷骁武劲,从而推导少林武功就发端于少林寺的建寺之初。
为了对于稠禅师其拳捷骁武劲有个全面的了解,我们不妨对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稠禅师本来是邺人。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他从小就出家了,他出家的寺院当时有很多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和尚。这些和尚每每有空的时候,他们相互间就角力腾逐为戏。
大家知道角力是什么呢?角力在中国古代就是指一种两两相当的角力。角,技艺的人体活动方式,后来被称为角抵。到了近代又被为相扑。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角力不仅仅是摔跤,它其中包括了摔,包括了打等等。由于当时的稠禅师他年龄小,人又可能长的非常瘦弱,经常受到欺负。
因此稠禅师非常羞愧,有一天,他来到大殿中间,把窗户关上,把门关上,抱着金刚的脚就发誓,我身体瘦小体力也弱,经常受到那帮人的欺负,我非常羞愧,这样的话,不如让我死了。金刚呀,您是以力而闻(名)您应该保佑我。我这么办,我现在抱您的脚七天,您如果不给我力量,我就死于此地,我不回去了。
说完这个话后,就从内心默默祈祷。等了一天没什么动静,两天没什么动静,但是稠禅师丝毫不懈怠,一直等到第六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据说金刚现身了。金刚手里拿着个大碗,碗里放着满满一碗的瘦肉,他就对稠禅师说:你是不是希望得到很强大的力量啊?他说:是的,我非常想。
金刚又问稠禅师:你能够吃肉吗?吃肉不行金刚问他:为什么不行啊?稠禅师说:出家人不能够吃肉的。金刚不管这个,拿着大碗,然后拿着个小刀,把肉切开以后,就非得让稠禅师吃。稠禅师因为金刚人又大,形象又很恐怖,很害怕不敢不吃。慢慢的就把这碗肉吃完了。
吃完了以后,金刚就对他说:现在你已经有很大的力量了,希望你能够维护佛教,扶持佛教。说完金刚就没有了。等天大亮以后,稠禅师就回到他原来住的地方,很多和他一起打打闹闹的人就问:你这两天到什么地方去了?稠禅师没有回答。不久他们就到大堂里去吃饭,吃完饭以后,那些小和尚又像往常一样想欺负戏弄稠禅师。
稠禅师说:我现在有很大的力量,恐怕你们挡不住,别跟我闹。同辈的人就跟他玩,发现他的筋骨,他的力量确实非同一般,就非常惊异。稠禅师看到大家都很惊异,他说:这么办吧,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史书上是这么描述他的这种神奇功能的稠禅师横蹋壁行什么叫横蹋壁行呢?就是说,墙壁他可以横着这么走,走多少呢?走数百步。
由西到东走数百步,然后又往上跳,手可以抓到大梁,可以跳好几次,然后还可以举起很重很重的东西。其中提到其拳捷骁武劲,就是说他的出拳非常之快,非常之有劲力。看着稠禅师这种神奇的武功,当年欺负他的一些人就很害怕,不敢仰视他。应该说,稠禅师的武功从这些材料来看,达到了一种非常神奇的境界,那么这一段记载,不乏一些神秘的色彩,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寺院并非是少林寺,因为据史料记载,从小落发当和尚出家的稠禅师,他是三十三岁以后由少林初祖跋陀令他的弟子把他引渡入少林寺的。那么,稠禅师幼年出家不是少林寺,而在邺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
那么在少林武术起源问题上,第二个观点就是隋唐说。一般人士认为少林武术源自隋唐之际,那么为什么说少林武术的源头源自隋唐呢?从史料上看,有人提出这么两个问题,第一,隋朝末年的时候,有农民起义军攻打少林,少林僧就抗拒农民军起义,从而推导出,当时的少林僧徒已经有了习武,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唐代初期的时候,以昙宗、志操等少林寺僧帮助李世民抗击了王世充,并且了活捉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为新建的唐王朝建立了战功,因此得到李世民的褒奖。隋朝末年抗击农民军起义以及唐初帮助李世民这两个(原因),就成为少林武术隋唐说的主要观点。对此,我们不妨稍加展开。
首先,隋末少林寺僧抗击农民军,我个人认为根本不能作为演绎少林僧徒已经开展习武活动的一个证据,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抗拒外来势力对自身生活环境以及人身安全的侵犯,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本能反应。人有本能反应来抵御外来对自己的财产能及包括对人身的侵害。很难讲这种东西一定是习了武才会去反抗。
既然是本能,它就不一定是习了武才会去反抗。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说抗击农民军是习武的证据是缺乏说服力的,那么至于在唐初的时候,少林寺僧帮助李唐王抗击王世充活捉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能否开成是少林武术的开始呢?那么我们就从史料来看,隋唐之际,有关少林寺的各类记载不少,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一条,少林僧徒的习武资料,我们到现在没有发现一条。
另外在逻辑上我们也不能够由于古代某某一个群体,某某一个个人他参加了一次军事活动,就可以得出这一个群体,这一个人是去习武的。当时少林僧人是否习了武才去参加军事活动,我们到现在没有发现材料,那么有的人可能会说,在唐代不是就有棍僧、武僧这个说法吗?
我这里指出所谓唐代棍僧、武僧、僧兵等等名词是到了明代以后才出现的词汇,是明人套用了当时的词汇把明朝的词汇套用到了唐代上。我们在唐代的史料中间至今没发现过这样的文字记载。
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能够(让)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产生误解呢?为什么会把唐代这种帮助李唐王参加的一次军事活动看成是少林寺的习武开始呢?
我本人认为可能有下列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 明中期之前的各种文献中间,我们没有看到少林僧人帮助李唐王这个事情的评述。但是,随着明中期以后,少林武术的武名慢慢响起的时候,不少文人在追溯少林武术武源的时候,他们就往往把唐代昙宗、智超等人帮助李唐的这个事情视为少林武术之始。
比如,万历年间的一个进士叫王士性,在他的《嵩游记》中就这么写道:寺八百余僧,自唐太宗退王世充赐昙宗官,僧各习武艺俱绝。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帮助唐太宗打退王世充以后僧人们开始练习武艺,就练得非常好了。同时,同样为万历进士的傅梅在他的《过少林寺》一诗中间也留下了僧自隋唐好武功的这个诗句。
从这个材料可以看出,很多人就把少林寺在明代的武名响起以后,把这一种声誉就套用到了唐代少林寺之上。
第二 当时少林僧徒帮助李唐抗击王世充以后,朝廷对它进行封赏。但是少林僧徒就谢却了朝廷的封赏,他们说止愿出家行道,不取官位。那么这一种做法和清代天地会会簿中间描写的南少林征西鲁故事的情节基本相同。
大家知道,以习武活动为特征的清代天地会在他的内部的传会材料中间有一个征西鲁的故事。这个征西鲁的故事长期以来在社会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影响,尽管,征西鲁不是一个历史事实,但是它冠以少林之名,而且,征西鲁的故事也是说,少林僧人帮助朝廷打败外国侵略以后,谢却了朝廷的封赏,回到少林寺继续当他们的和尚。
这一个情景和唐代的(少林寺僧人)帮助李唐王就非常接近。那么,这样的嫁接形成了两个结果,第一 这个结果为清代天地会的少林寺僧征西鲁获得了历史依据。第二 同时也给唐代少林僧徒帮助李唐王赋予了武术文化的历史语境。本来不一定是练了武的,但是,由于天地会的征西鲁是具有很明显的武术文化语境的。
那么这样的对接以后,就使得唐代少林僧人帮助李唐王获得了武术文化的语境,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一些社会人士的鱼鲁之讹。据明人的资料记载,少林武术史上紧那罗王持棍惊退农民起义军和传授棍法,这个时候是在元末明初,是在元末的时候,红巾军攻打少林的时候。但是,这个事情到了后来,就被某些人整整提前了七百多年,附会到了隋末。
比如说,像梁启超他在给当时一个军阀叫马良。马良编了一套书叫《中华新武术》,梁启超在给马良写的《中华新武术》的序言中间,就这么说。把元末的农民起义军攻打少林提前到了隋末。
这一个说法出现以后,武术界的一些人不断唱和、不断推衍。所谓的唐太宗用僧众(用)棍破王世充,说少林寺棍开始于隋唐史册斑斑可考等等。那么,中国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的累层的造成古史说,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始的时候是比较粗糙的,但是越到后来越详细,这就是累层的造成古史说。
那么,我们看一下少林武术,所谓的少林武术从隋唐开始,它的故事到以后不断的演绎,不断的丰富、完善,我认为可能也是由于上面三个原因作用被累层的、造成的。
少林武术的特点
传统少林功夫应该是禅武医合一的,不仅适合青年人练,而且一直到老都可以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武术研究院的专家李天骥先生来少林寺调查。看到已近八十岁的吴山林练心意把为之震惊,写在了他的调查报告中。
吴山林老先生活到九十五岁,去世前还不断的练。目前少林功夫正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而此项遗产所要求的少林功夫不是目前那些规范化,表演性的竞技武术,而是承继困难,濒临灭绝的传统少林功夫。
少林拳武术集南北派武术之大成,荟萃各家拳术之精华,成为举世公认的我国武术正宗之一,其内容之丰富、宣传之广泛,在我国武林众门派中当首屈一指
少林拳朴实无华,注重技击,立足实战,套路短小精悍,严密紧凑,突出一个打字,反对花架子。身之收放,步之进退,手之出入起落,一气合成,手法简洁,干脆利落,清晰明了,皆服从于打攻守兼备,吞吐相合,刚柔相济,虚虚实实,招招事事非打即防。
套路完全从实战出发。套路之间直线往来,拳打一条线,拳打卧牛之地,曲而不曲,
直而不直,滚出滚入.攻守呼应,吞吐相合。
劲力充实,刚柔相济,快慢相兼,动静相宜,虚实并用,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力发于腰,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 拳法以攻为主,攻防兼备,非攻即守
少林拳甚重腿功,有拳打三分脚踢七分之说,如:大洪拳、小洪拳,其式如饿虎扑食,气吞山河;或如金鸡独立,潇洒利落,单腿立如生根须,纹丝不动;做山‛稳如泰山,劈腿柔中带钢。正如拳谱所说,劲如风,站如钉,重如山,轻如毛,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和; 外:手、眼、身法、
步 肩与胯合,手与足合。形体规范,精神与动作统一。
少林武术中的过硬本领是功夫,包括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
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整体内壮。外功、硬功包括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刚猛劲,如点石功、铁膝盖等,轻功专练纵跳起落和超距。轻身上腾,攀崖走壁,急跑如飞。气包括练气与养气。
少林拳讲究身法为先,练拳运功皆以身法贯穿,动作紧凑,身法连贯是其特色,发劲以滚劲为主,弹劲为辅,沾身发力,击敌无形,身以滚起,手以滚而动,进高退低,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出手不见手,见手不为高
拳禅一体,澄清心志,摒除不良嗜好,力戒暴力怒,对任何挫折、侮辱、嘲讽能坦然处之,忍辱救世。气运周身,贯通百节,通达四稍。手足弹处气先到,血为气盾威力雄。武功与禅如一,是少林的上乘功夫,练成之后,亦刚亦柔,可克敌制胜于俄顷之间,远非拙猛之力可比。看少林高手行拳,静如春水无波,动若翻江倒海,拳发如穿山洞石,步落如落地生根。
少林武术以禅为本,练拳是修禅,禅武如一,为少林武术高境界。禅武如一即练心、练意、练精、练气,心为主,意为帅,气为旗,心为神明,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即能把握住自己,亦可把握住对方,此即少林秘宗拳上乘武功之拳理此种境界,禅即武、武即禅,非禅之武不是少林上乘武学。
少林高僧妙兴云:头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出于心灵,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实而虚,久练自化,熟极自神。‛道出少林武功与禅学互一的道理。
少林武术套路有哪些
(一)拳术套路
小红拳、大红拳、心意拳、梅花拳、炮拳、昭阳拳、七星拳、心意把、罗汉拳、护山子门罗汉拳、先天罗汉拳、长锤拳、黑虎拳、大通臂拳、达摩五经拳、小通臂拳、柔拳、连环拳、长拳、龙拳、长护心意门、猴拳、罗汉十八手、老红拳、功力拳、莲花拳、鸳鸯腿、护身流星拳、六合连拳、虎扑拳、十趟弹腿、十二趟弹腿、五形八法拳、八仙拳、少林十三抓、三皇炮锤拳、子母少林拳、少林梅花手、少林火龙拳、少林反臂拳、流星腿、少林二祖拳、少林六合拳、小连环拳、风火拳、豹子锤、镇山拳、破连拳;
天罡拳、出山拳、白猿螳螂拳、十路埋伏拳、工字伏虎拳、一支梅拳、罗汉喜怨拳、虎鹰拳、关东拳、白莲拳、脱战拳、大战拳、看家拳、拆拳、十字战头、七星螳螂拳、跌扑拳、石头拳、砸拳、三路五子拳、达摩点穴拳、侠拳、燕青拳、罗王十八拳、夜叉铁沙拳、豹子拳、炮锤、搜风拳、猛虎拳、云阳拳、五行连环拳、常家拳、太祖长拳、佛汉拳、地趟拳、金刚拳、伏虎拳、青龙出海拳、罗汉阴风拳、金石拳、梅花螳螂拳、饿虎拳、鸡拳、地术拳、风云拳、碎拳、四门拳;
迎门拳、地躺拳、五祖拳、连环锤、埋伏拳、蛇拳、虎拳、鹤拳、擒敌拳、流星拳、五行连环拳、拦截螳螂拳、铁牛盾拳、八极拳、八阵拳、开山拳、咏春拳、三荐拳、五夫拳、看家梅花拳、地煞拳、守院拳、连手短打、合战拳、走马六合拳。对练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盖手六合拳、扳手六合拳、耳巴六合拳、踢打六合拳、崩步对练、黑虎对练、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六合连拳双打、六合拳缠打、二十四对拳等。
(二)棍术套路
少林棍、猿猴棍、齐眉棍、单盘龙棍、双盘龙棍、阴手棍、大夜叉棍、小夜叉棍、烧火棍、疯魔棍、排棍、穿梭棍、镇山棍、眉齐对棍、五虎群羊棍、六合棍、劈山棍、小梅花棍、白蛇棍、细女穿线棍、八仙棍、旋风棍、飞龙棍、达摩棍、流星棍、八宝混元棍、上排沙棍、中排沙棍、云阳棍、旗门棍、齐天大圣棍、醉棍、短棍、风魔对棍、十二路五虎群羊棍等。
(三)刀术套路
单刀、双刀、梅花单刀、奋勇单刀、分心刺单刀、滚堂双刀、六合双刀、朴刀、春秋大刀、二合双刀、刀对刀、单刀对双刀、老单刀、七星单刀、背旋单刀、一路双刀、关公大刀、追风刀、太祖卧龙刀、纵勇刀、提炉大刀、大朴刀、五虎断门刀、劈四门刀、三环九连刀、佛陀大刀、罗王大刀、白猿刀、白马分鬃刀、削马四蹄双刀、连环刀、对臂单刀、双刀破双枪等。
(四)枪术套路
十三枪、十八枪、二十七枪、二十四名枪、六合枪、三十一名枪、四十八名枪、八十四名枪、爆花枪、枪对枪、二十一名枪对刺、十五枪、花枪、长枪、连环枪、罗王枪、五虎枪、提门枪、金花双舌枪、提篮枪、六路花枪、点穴枪、梅花枪、对手枪、战枪、六合枪等。
(五)剑术套路
二堂剑、五堂剑、行龙剑、青龙剑、达摩剑、乾坤剑、白猿剑、二堂对刺、七星剑、龙泉剑、连环女剑、太乙剑、火龙剑、云阳剑、五法剑、十形剑、三十六剑、风魔剑、九宫剑等。
(六)其他器械套路
绳索、月牙铲、铜锤、梅花拐、风魔杖、双鞭、黄忠箭、八戒笆、宣花斧、双锏、大槊、双锤、狼牙棒、板斧、雁翅镋、飞镖、蛇矛长槊、峨嵋刺、三股叉、方便铲、达摩杖(单拐)、双拐、虎头钩、双钩、草镰、马牙刺、乾坤圈、套三环、九节鞭、绳鞭、流星锤、三节棍、梢子棍、鸳鸯钺、棍对棍、刀对刀、枪对枪、大刀破枪、单刀破枪、白手夺枪、白手夺刀、白手夺匕首、棍对枪、草镰合枪、稍子棍合枪、双刀破枪、眉齐棍对枪、拐子对枪、拐子对棍、虎头勾合枪、马牙刺对刺、袖圈合枪、方便铲合枪、钢鞭合节鞭、月牙铲合枪、三节棍合枪、朴刀破枪。
(七)其他功法
坐禅功、硬气功、小武功、梅花桩功、童子功、阴阳气功、易筋经、八段锦、点穴、卸骨、擒拿、七十二艺。
少林武术的基本功练习
少林功夫多属外家拳,你的想法不是很正确,功夫并不在于招式,武术讲究循序渐进,老话说三年基本功这期间基本上是没有招式可说的。
1.压腿
正压腿,侧压腿,劈叉,撕腿。(拉伸韧带)
2.踢腿
正踢,侧踢,里合,外摆。3.站桩
俗称扎马步,循序渐进,时间越久越好,但姿势要正确。(锻炼腿部肌肉)
4.蛙跳
循序渐进,每日增加,多多益善。(增加腿部爆发力和协调能力)
5.俯卧撑
循序渐进,每日增加,多多益善。(增加上臂肌肉力量)
6.轮铁锤
二,三十斤的铁锤,从后抡起砸向前方轮胎。循序渐进,每日增加,多多益善(锻炼腰部力量)
7.扎马步的同时双手抓砖出拳
至少每天日半小时。(锻炼手指力量,协调能力,上臂力量)
8.击打沙袋
建议开始时对手部做好防护。每日一小时。
9.跑步
五千米。(锻炼体力)
10.腿部绑沙袋起跳
循序渐进,高度逐渐增加。
少林武术之小擒拿手
少林小擒拿手是利用人体关节、穴位以及要害部位的弱点,通过擒拿对方身体一部,使其产生疼痛、不适或受伤,失去反抗能力而束手就擒的技术方法。
擒拿因其突出的技击价值而备受兵家和拳家们所重视,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介绍各类拳术名家时,就有关于鹰爪王之奴手的记载。驰名中外的少林功夫,擒拿之术自成一家。
1.罗汉折枝
动作① 对方左腿在前,以右手前来抓我胸部;我方右腿在前,以右手抓住对方右手大拇指,拳眼朝上。
动作② 我方用力向前、向下扣压对方大拇指,使其手指被折而跪地。
解脱法
动作①对方欲以罗汉折枝动作拿我。
动作②我方身体右转,右臂提肘内旋,顺势抓握对方右手大拇指,并向后将其右臂拉直;左臂上抬,左手掌扶于对方上臂处,我方以左肘猛击对方肘部,使其别肘而倒地。
2.太公摆旗
动作① 对方右腿在前,以右手前来抓我胸部;我方左腿在前,左手虎口朝下抓握对方右手大拇指。
动作②我方左脚上步,左手用力折压对方右手大拇指,同时右手向上、向前推托对方右肘部,我方左手下拉,右手上托将对方拿住。
解脱法
动作①对方欲以太公摆旗动作拿我。
动作②我方身体右转,右脚向后撤步,同时右臂屈肘上提,手腕内旋,被握大拇指即可解脱;随之右手抓握对方右手腕,左手按于对方肩部。
动作③我方右手外旋,将对方右手臂拉向右腰侧;左手掌用力向下按压对方右肩部,将对方反拿。
3.顺手牵羊
动作①对方右腿在前,右手前来抓我胸部;我方左腿在前,迅速以双手抓握住对方右手,以两拇指向上顶其手指,其余手指扣其手背近腕关节处。
动作②我方向后撤左脚,两手用力向下、向后撅压其右手手指。
少林武术之通臂拳
少林通臂拳,是在大通臂和大洪拳的技法是基础上升华而创编的,具有结构严紧,招势大方,猛矫健,攻防兼备,实战性突出的特点,特别适于青少年演练,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少林通臂拳是少林寺较早的拳术之一。多以上肢动作为主,掌拳并用,有起有落,变化多端。起如虎之扑人,落如鹰之捉物。
1.预备式
两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头正身直,两眼平视前方。
2.起势
左脚向左跨步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握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头左摆,目视左方。
3.金沙飞掌
身体左转,左拳变掌向左横格,然后收回腰间,拳心向上,同时右拳向前冲去,目视前方。
4.打虎靠山
右脚后撤一步,身体下蹲,左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右拳向下经体侧再向上放于右耳前。左拳向右上经肩前沿向下放于左膝上。目视前方。
5.顶心标拳
左脚向前上步成弓步,左拳拳心朝左贴于胸前,右拳经左臂外侧向下收腰间,同时左拳向前冲[1] 出,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6.二郎担山
身体右转,左脚提起向前跨跳,两脚依次落地,左脚在后,右脚在前,成右弓步,同时左拳收回,右臂由外向内与左臂竖直夹于胸前,然后两拳一前一后向外冲出。目视前方。
7.双关铁门
身体左转,左脚后撤,脚尖点地,右腿屈膝下蹲成虚步,同时两拳迅速收于胸前,右拳放于左臂内侧,拳心向上,高于胸平,目视前方。
8.单拍脚
重心前移,左腿支撑,右脚提起绷直,向前弹踢,同时,左拳收回腰间,右拳变掌前伸,击打脚面,目视前方。
9.左探花
接上势,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右拳变掌上架于头上方,拳眼朝下,同时左拳由腰间向前冲出,目视前方。
少林武术之大力金刚指
大力金刚指,亦称指禅功,点穴手,鹰爪擒拿手。指禅功在武林中各家练法不尽相同,但到
大力金刚指图片(1)精髓处都是以内功辅外功练习。本功法在突出练指的同时辅以练爪,现将练功全过程介绍如下。
第一式
全身俯卧,用双手指尖及双脚指尖支撑身躯,身躯及双脚伸直,不可凸腰,头应与躯体成一线,头不可耷拉下去,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用鼻长匀细地吸气,(本式采用腹式呼吸,以下各式均用腹式呼吸),吸气地同时用意念将气引到丹田,随即用口将气猛呼出,(呼气应发声,不必太大声)。呼气的同时,想象双手十指稍微用力抓一下(注意,不要使支撑着的指点移动)。本式练十天后,将大拇指减去。后仅用双手食中两指能支撑身体练功二十分钟后,开始接换下式练功。
第二式
右手以指触地支撑侧着地身躯。两脚交剪伸直靠在地上,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练习时,应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紧靠在一起,全身应保持挺直,不可左右上下弯曲。左手成掌屈在肩前。
用鼻长匀细地吸气,用意念将气引到丹田,随即用口将气猛呼出,呼气地同时,左手用力向外击出(注意,手击时不要用僵劲)。
呼气地同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骤然引向双手,沿十指冲出。
触地的一只手,应用力抓一下。双手交替练习。按上式一次减指,减指天数同上式。练到双手都能以食中两指支地练功二十分钟后,再接换下式练习。
第三式
双手以十指支撑于地,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以脚指尖点靠在墙壁或树干上,身体与直立地墙壁成四十五度角(随着练功时间地推移,后基本直于墙,保持不摔出即可),如靠在不大的树干上,双脚可并拢在一起)不可凸腰。
头与身躯成一直线,头不可提拉,用鼻长匀细地吸气,用意念将气引到丹田,随即用口将气猛呼出,呼气地同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快速引向双手,沿十指奔注于地下。呼气地
按上式依次减指,减指天数亦同上式。练到能仅以双手食中二指支撑倒立地身躯练功二十分钟后,接换下式练功。
第四式
左手以指支撑于地上,双脚交剪靠在墙壁或树干上(脚地交剪方法与第二式同),右手成掌盖在丹田处。用鼻长匀细地吸气,用意念将气引到丹田,随即用口将气猛呼出,呼气地同时,右手向外猛力击出。
同时左手亦用力抓一下。右手击出地同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引向双手,沿十指快速喷出,双手交替练习,按上式依次减指,减指天数亦同上式。练到能以单手食中二指支地半小时,则大功告成。
少林武僧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士不满封建制度,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成为僧兵队伍的骨干。少林寺还经常到各地邀请武林高手到寺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武功。
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所以少林寺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
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
后代弟子结合中华民族固有之武技精华,融会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武功。
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武僧昙宗、志操、惠汤等十三人,技艺超群,应秦王李世民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战役。
出师大捷,解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唐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赐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
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少林武功,经受实际战斗的考验,拳艺更有发展,从此,名驰迩,开创了少林武功的新时期。
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十四座、房屋多达五千间、寺僧发展到二千余众,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五百多人。
传说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飞等人,也得过少林真传,赵匡胤喜爱拳术,传下太祖长拳,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
古代《少林拳术精义》一书说岳飞神力得自某高僧,高僧所授岳飞的神勇力法在反金卫国中功勋卓著。明朝少林寺小山和尚挂过三次帅印征边,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在少林寺前建立旗杆和石狮。
少林尚武精神千古流芳。历代多少英雄杰练就一整套格斗技能,在自卫抗暴、抵敌御侮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明嘉靖年间,日本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少林寺以月空为首的三十多个和尚应召组织一支僧兵队伍,开赴松江前线御倭抗敌,在战斗中,人人奋勇当先英勇杀敌,手持铁棒击杀倭寇甚多。
后来因寡不敌众,月空等三十多位爱国和尚全都壮烈牺牲,以身殉国,用鲜血和生命为少林寺谱写了光荣的篇章。少林寺碑林与塔林中的石刻上,仍有当年爱国僧兵作战的记载。
除嵩山少林寺外,相传少林寺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十几个分院。
明代在福建九莲山又建立的一座少林寺,也以发展少林拳术,满清灭明后,不少爱国人士,不满外族统治,削发为僧投入少林寺,达宗和尚结交三山五岳英雄,创立佛教洪门,培育和发展洪门子弟,极力鼓吹反清复明。
秉正除奸,南少林寺成为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洪门弟子的聚义厅,上上下下闪耀着精武强兵的刀光剑影,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由于叛徒告密,遭到清政府派兵镇压,寺院被清兵烧毁。
辛亥革命前后,少林寺武功进一步在民间发展,各地武馆林立,不少爱国志士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积极学习少林武功。当时武术往往被用来作为革命的实战手段,许多地主纷纷建立大刀队、梭标队,练武成风,在反清斗争中屡建奇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林武术的发展,许多省、市成立了武术协会和体校武术训练班,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少林武术,少林武功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喜爱,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
十年动乱期间少林武术虽倍受摧残,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打倒四人帮后,少林武功又重振声威,一个个武术训练班如雨后春笋开办起来,继承和发展中国少林武术遗产,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材,在出国表演交流中,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辅助功一
备一只桶,内装细沙,人立于桶前,双手捏成剑指,(即食中二指伸直紧靠,其余三指屈于掌中)放在肋旁,用意念将气吞送到丹田,随即用口猛呼出。
可发声)吸气地同时,左右手一前一后轮流插沙四下,呼气地同时,以意领丹田之气达于指端。
插沙一段时间后,可将细沙逐渐换粗,后可杂入多量指头大小的小石子。
练功要配用消肿药水以保护皮肤。本辅助功主要是使爆发力能顺达指端,以及增加皮肤的坚韧性。
辅助功二
置一沙袋或排球(内装沙子),悬挂于空中,随时有空就运气于指,左右手都握成剑指戳击。平时遇物可随意用指戳击。
注意事项
第一
练功场地宜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在新鲜空气流通的室内亦可。练功者必须清心寡欲,无忧无虑。这样才能以气化力,形神兼备。
练功前可适当服用活血行气的药或酒。食少量食物,如豆浆,牛奶及糕点。过饥过饱都不宜练功。
第二
练功时必须做到所述的各种姿势极呼吸要求,练功时不可用掌触地。药高度集中思想,内外兼顾。
将丹田之气引向双手冲出时,不要意想从经络穴位经过,快速自然地用意领气就行。
第三
练功后必须反复活动搓拉十指,以防血气停滞手指僵硬。可用正骨水等擦拭手指。练功完毕后应活动全身筋骨。
并放松全身肌肉及神经,站着做三分钟深呼吸,如到野外练功,须带干毛巾,擦完汗后,方可会见,以免着凉。
体会
本功适合未婚健康地青年练习。每天先打坐练气,后再正式练功。本功应每日必练,否则气散,收效不大,练功期间应注意补充营养,有病者不能练本功。
练功十天后,双手推出时有热气感,丹田会发热,日久愈甚。届时可做任督二脉小周天循行。练功一个月后指力大增,身体健壮,全身气力倍增。
练本功应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练成此功者,不可轻易出指伤人,非遇危困而不发,否则有伤德行。因功指用于技击胜于任何拳掌,其钻透力特大,随便击在人身上都会造成内脏损伤。
少林武术之六合拳
少林六合拳朴实无华、刚健有力、重在实战,有利於护身自卫。
其特点如下
少林六合拳的套路从起势到结尾,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节奏分明。
六合拳的套路中,凡出招攻者一是猛,二是连,既攻则猛,攻则必破。如拳打足壁画踢加冲肘,使对方措手不及,此谓猛。如连环脚、连三捶,使对方喘不过气,无招架之力,此谓连。
六合拳的各路套路每一势都含两招,一是攻招、二是防招,既打人还要防人,谓之攻防兼备。如此演练日久者,便能运用自如,若遇歹徒恶人之犯,皆可应战胜之,谓利於实战。
少林六合拳从头至尾的步法比较简单、多用弓步、虚步、马步三种。弓步大多用於向对方正面进攻,如冲拳、推拳、踢、弹、飞脚等。
马步多用于架棚、侧击、后撞等,虚步多用于退、避、闪、躲和变招势的过渡及临时步法。以上三种步法,既简单易练,又进退自如。
六合拳在技法上常用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如三路中的浪子弹球、仙人摘茄等先出手打面是假,下用足踢是真。又如红猴束身,使对方误认战负败逃,他若麻痹大意,我却急速反攻,使对方难以招架。
在六合拳一、三路中,多用近敌斯缠法,尽量接近对方,偷袭对方要害部位或抓住对方某部,然后推打或致残之。
如此不仅系统地练了手足身眼法,而且验证了每一招一势用法,还提高了技击水平。如一路的扳肩、进肘,三路的小鬼推磨、巧施阴阳等,都是鲜明范例。
六合拳演练中,首注目灵,先识其技,后施其智,技智兼施,无不取胜。如三路中,甲以双杯送客向乙扑去,乙识甲猛。
即转身以红猴束身躲之,然后再伺机反攻,则定胜之。又大仙御臂等,都是以技合智,攻破对方。
第一、二合
五子登科,虎抱头,三摇手,推身踢阴,转身踩脚贩掌拧手,上步冲天炮,压手挑手,满肚痛,扳肩,缩身,三扛手,抢手,斜形,三摇手。
第三、四合
三摇手,上步进拳,侧耳炮,冲天炮,满肚痛,摇手扳肩,推肩缩身,三扛手,两抢手,斜形,三摇手。
第五、六合
三摇手,推身踩脚,转身单叉,拨腿,侧耳炮,上步进拳,进肘,踢腿,反掌拧手,冲天炮,摇手挑手,满肚痛,摇手扳肩,缩身,三扛手,抢手,斜形。
少林武术之伏虎拳
伏虎拳讲究力量和速度以及气势,是一种欣赏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拳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练功练气,故深受练武之人喜爱。
伏虎拳系铁头和尚所传。铁头和尚先到棠口乡大章小门院,后到周宁县礼门乡小坑村传授伏虎拳。由该村张必宝拳师再传屏南卜塔村张奕满。张明伟系张奕满之子,练习此拳多年,颇得要领。
拳种要领
该拳种是传统象形拳之一,练习者要求拱项缩头,瞠目眺牙,模仿虎形,领会虎神。该拳结构严谨,地盘扎实,进攻时迅速准确,防守时密不透风,身法敏捷灵活,动作刚劲有力。一招一式,似粗实细,拳、掌、指、爪,劈、打、抓、戳,变化微妙,实用价值高,是一门完整难得的地方拳种。
经典套路
1.无极式:无思无虑,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前方。
2.关公理须:上左步再上右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手心相对,从两侧如理须状,掌根向下沉压,压至与腰平,气沉脚底,要有关公之威武气势(图2,图3).此势有积蓄能量之作用。
3.裹肘:向左前方拧身裹肘,左手握拳收于腰侧。
4.十字披红:右脚略向右后撤半步,同时左拳变掌,边拧边翻至掌心向上向口收回,如搂物状;同时左脚收回并于右脚内侧,右掌心朝前,动作不停;寸(进)左步紧跟右步,左掌变拳翻转,向左膝前沉打,左肘顶向前方,右掌变拳收于腰间,目视前方,尾闾坐住劲。
5.裹肘:同柠身裹肘。
6.猴儿爬杆:回身收右肘扑左掌,打拧劲。
7.寸左步右掌撩阴,左撑护耳。
8.鹞子入林:沉左掌,回拉右掌,寸左步,抬右膝,右掌搜档。
9.立虎形:落右步,寸左步右步紧跟,两掌立式前推。
10.懒龙卧道:向前踩右步,左掌下按,右掌变拳向前下方沉砸,目视前下方。
11.上步左炮拳:上左步,打左炮拳。
12.三盘落地:向左拧身,两掌如金钟扣地。
13.拘马鞭:右肘向前侧方,裹肘劈落,左手护臂。
14.仙人脱衣:向左拧身,两掌贴身,如脱衣服,向下蹲沉。
15.砸捶:两拳砸于腹前。
少林武术之罗汉拳
罗汉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中南拳之一。因少林门人供奉释迦牟尼,并视此拳取十八罗汉之姿,故称罗汉拳。
主要手法有隔、迫、冲、闪、点、举、压、钩、抄、抛。腿法讲究腾、滚、扫、弹。罗汉拳要求上下相随,步随手变,身如舵摆,灵活多变,出手注意夺中和护中,劲力要求刚柔相济。
拳谚讲:要想罗汉好,三正里面找。所谓三正,是指的手要正,身要正,马(即步)要正,这是基础功夫。练好三正,才能保持稳定,罗汉拳中较大的套路有六十八式罗汉和一百零八工罗汉等。
罗汉拳发源于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十八罗汉手,在武林中响负盛名。清明期间由名手孙玉峰传入广东,后由于其精妙的拳法和套路而广泛流传。故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流行。
罗汉拳,相传创自天竺僧人达摩。梁大通丁未,达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说禅宗,见众僧个个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甚有萎靡盹睡、病体夭折者,慨然曰:出家人虽不以躯壳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于性,使灵魂离散也。欲悟性,必先强身,则躯壳强而灵魂易悟也。
于是创罗汉拳十八手,授以僧众,修炼不过数月,则个个精力充沛,此其起始也。在当时所谓罗汉拳者,只此十八手,亦并无先天后天之名目。
至金元时,白玉峰披剃入山,得此十八手,乃融合变化,阐幽发微,增为一百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罗汉之数。至些始将达摩所传之十八手,进号曰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一百十八手,则谓后天罗汉拳也。
罗汉拳的先天与后天,也就是定形与发展,所以后期凡是以达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十八手为宗法形成的罗汉拳均可称为后天罗汉拳。
先天罗汉拳,即其起始之十八手也,是少林各师派之正统宗法,法止十
罗汉拳八手,精华所荟,不失本真。自达摩禅师出世来,名家巨手多有承传发挥,其理论基础是初祖达摩所传的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在其练法中,始终体现着无念为宗的禅宗精神,侧重于呼吸吐纳,气行六脉,守心住缘,止心不乱,故也称少林心法罗汉拳。有诗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经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每个单势都是炼气的桩功,即可使精气神力充足,又可使下盘稳固,既内又外,既神又形,既静又动,易筋洗髓功夫无不在也,可获性命双修之效。
罗汉拳,一如洪拳,先是练习坐马桩架、运气发劲等基本功夫,然后单势练习,再而双人练习短打。
据传罗汉功夫,有十八金刚捶金刚掌、点穴术、有大小红拳、六路短打等。罗汉手,原属入门操练身手肌肉养气站桩之十八种势,亦称十八叟。
沧洲仍有人声称家传罗汉拳。在南方有称神拳、佛家或佛掌。清期间由福建传入广东,创五(形)拳;即龙、蛇、虎、犳、鹤拳和以套路方式传习,因而广泛流传。
罗汉拳乃少林外家拳法之一。拳中刚阳有力,一派北派拳的特色。硬桥硬马,使人感觉到其中的孔武有力和阳刚之气,加上套路的编排精巧,使整套拳打起来非常流畅,美妙。
一字马一片身是罗汉拳独特的攻守方法。无论进攻还是防守,罗汉拳以自己的侧身对准对手的正中,前手似弓,随机应变以寸劲或防或攻;后手相随,或上或下,守中护肋。这种技击观念和格斗技术异曲同工。
俗说南拳北腿。一般认为腿功不是南派武学所长,但罗汉拳的腿上功夫却不容忽视。与北腿的高起飞踢不同,罗汉拳为低腿劲踢,配合多样化的步伐,隐蔽性大,重心颇稳,每每能出其不意,一招制敌。
罗汉门的拳法注重步法灵活、出手快、狠、准。拳法主要分为内击拳和外击拳等八个拳种,就是冲、弹、啄、劈、扫、掟、勾、圈。[2]
步法有上、落、进、退、偷、扭、闪、摆。
民国武术书籍:罗汉拳脚法有蹬腿、踹腿、闸脚、前搪腿、后搪腿等。
罗汉门内容包括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
明八打、暗八打亦名螳螂手。
八捶为顺步捶、拗步捶、力拧捶、翻身捶、提拦捶、撩阴捶、流星捶、分心捶,原本是散招,将八捶打法连在一起组合使用。
罗汉神打歌诀
罗汉七星,步走丁丁。左搬右冲快如风,左右流星奔当胸。
上不架,低不拦,中心捶,变八卦,两手不离怀,神鬼不敢来。
拳眼腰脚练四星,脚步丁丁要进身。头要正势要稳,摔发松肩莫因循。
罗汉神打世间无,招疾如电快如风,倒翻风火回身腿,偷步倒踢显奇功。
摇身晃膀似蛇行,鬼头探脑见虚盈,流行轻快如走冰,两脚出入如坐骑。马上马下,便是肩肘腕胯膝;又云:两脚出入如坐骑,两脚轻快如走冰。
罗汉拳多散传于民间。其技有有十八罗汉功、大力金刚掌、点穴术、有大架与小架之佛汉锤,又有十八铜人锤、金刚六路短打以及洪拳佛手等。罗汉拳,先是练习桩架、行气、运劲、发力等基本功夫,然后单势练习,再而双人练习短打。以意领神,无人当有人,反复操练,久之必得其要领。
罗汉拳另一分支,在清初期间由李氏(李元赞)家族由福建传入山东,后发展成罗汉螳螂拳。当罗汉拳传至山东后,其短打手拳法(五花手/梅花拳)演生出更加实战之拳术,罗汉螳螂拳十八掌配合十八种步法,手法七长八短,一手化五手,也被称为梅花手(拳)。罗汉螳螂拳又称七星螳螂拳。之七星螳螂拳内容包括;十八罗汉气功、十八(手)叟拳(十八罗汉手)、五花手(梅花手)、崩步拳、插捶等。
南少林拳术
漳州地区罗汉拳属南少林罗汉拳,主要有以下几个分支
一、少华堂罗汉拳
现由林增辉以少华堂为名传下。
二、一清师罗汉拳
在漳州由南山寺一清和尚传下。
三、林有才罗汉拳
由漳州岳口理发师林有才(永春籍)传下。
结语:今天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少林武术的一些知识,很全面地为大家呈现了少林武术的特点,以及练习方式等等,如果对这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那么就不妨来了解一下,武术是我国的精粹,少林武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