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功 太极拳的三层功法练习

来源:民福康健康

修炼太极拳的是个长期坚持过程,学习太极拳可分成阶段练习,我们今天研究太极拳的三层功法练习。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圆活轻灵,灵活巧变,掌握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可避免很多误区。下面随着太极拳基本功了解一下吧!

太极拳的三层功法练习

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习练太极拳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能实现人们健康长寿的梦想,因此,我们要多练太极拳。

学会一趟太极拳架,练熟之后,还得学习有关太极拳理论,特别是王宗岳先生的拳经,可谓迄今为止具的太极拳著作,是公认的太极拳实践的准绳。

太极拳是内功拳,是气功的行功,运动中要求松、静、慢、切、恒。如果在运行中大动、多动、妄动,就必然失去了松、静、慢、切、恒的基本要求,所以切不可画蛇添足,增添许多花样,因此,一切违反太极拳理论的增舍尝试,都是不可取的,不仅误人,而且谬之远矣!

练习太极拳基本功非常重要,太极拳基本功是提升太极拳境界的直接的方法,同时也是人们悟静的基本方法。

太极拳属内家拳,其与外家拳的区别在于主柔,柔寓于内;外家拳主刚,劲显于外,内家拳先练精、气、神,外家拳先练筋、骨、皮。

太极拳源于道家,是气功之一枝。气功分为三个阶段,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因为太极拳属气功中的行功,所以它的练功过程大致上也分成三个阶段,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的初、中、高三个阶段。

练太极拳的第一层功夫,是炼精化气阶段,此阶段在气路上要练通任脉,从太极拳的体用观点上看,初级功夫就是要练好以身变手的功夫,这个阶段要求身体各个部位的劲源,都要能反应到手上来,欲达到此目的,关键在于腰。

太极拳运动以腰为轴,要求腰部带动身体四肢,拉伸筋骨肉,做到节节贯穿,这样才能体现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腰的重要性,在许多拳论上都有论述,太极拳论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前进后退,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可以看出腰的重要性,所以,习练太极拳者,学会一趟拳架后,必须由着熟而研究每动的开始,要松腰腹接两头。每动完了时,也要松腰腹接两头。

两头上边指的是手,下边指的是脚,每动都应该与腰合上,每动都应做到由脚而腿而腰达于手指的完整一气。否则,架子练得再低,脚踢得再高,不符合拳经的要求,也只能是表演舞蹈动作。

有的人练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拳打的很好看,但根据内家拳标准要求,还算表演架子。每动都要与腰相合,这是拳的基本要求,太极拳尤以其为要。过去农村有独轮车,会推车的人,车上装载着物品,有时还乘坐着人,推起来稳稳当当,前进后退,左转右拐得心应手。

如果观其两手扶在两车把上,完全是用腰来主宰车子的平衡。不会推车子的人,尽管臂力很大,推起车子稍一倾斜,腰劲合不上,车子会立即翻倒。又如木匠推刨子,有经验的,从木材的一端,一下直推到木材的另一端,很快把木材刨得平整光滑,其动作轻松自如,主要因素是合上了腰,这也可以说是腰上手了。然而不会合腰的人,尽管他用尽了力,也很难把木材刨得平滑。

太极拳不是体操,它的初步功夫很重要,这就像盖楼房,基础打扎实了,中、高层功夫也就容易上了,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虽然练拳甚久,每逢盘拳,仍显力气,究其原因就是在行功中自认为练的是太极拳,实际上他们并不相信柔能克刚。

拳论上说:一举手一投足,稍一用力即落旁门,如每凡行功总是带着力量在练,必然阳刚过盛,孤阴难长了,这也与太极拳背道而驰矣!

拳经云:何谓太极,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笔者认为,练太极拳要遵循阴阳哲理,在行功姿势上,要顺乎自然,其要点。

一、全不用力,即不用拙力

不论练拳或推手,单腿独立或蹬脚,都戒用力。有力属纯刚,则离开了内家拳的要求。练拳要绵绵不断,否则瞬息之停滞,即落旁门,成为败手。太极拳论中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云:运劲如抽丝,何惧力大似牛;待人如漩涡,不怕手脚如风。凡此论述,皆理为之一贯。

二、意志专一,精神集中

练拳时每一动作都要心意专注。手脚所至,心意亦至,所谓不用力,而用意。因为有丝毫拙力,都将滞于筋肉血脉之间,有滞则不能圆活灵通,意志也就难以专注,如周身无滞,心意所至,必使气血贯注于全身,久久练习,虽不用力,却能滋生出真正的太极内劲。

练太极拳能把以身变手的初级功夫练好了,即可达到登堂人室的层次。第一阶段的功夫属基础功夫,这是难坚持的功夫,首先要相信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理论。

第二层中级功夫是炼气化神阶段,从气路上要求要打通任督脉,这一阶段是练以气变手功夫。因为气比肢体运动惰性小,所以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把丹田气练足。

丹田练好,神气充足,就能够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此时肢体转动就会更为灵活,气足后可通督脉,进而延尾间、夹脊、玉枕、玄关而上,下任脉后,而使气遍周身,此时所有关节皆冲以气层介质,进而即可产生自然的松掤劲。掤劲生,其它诸劲必有派生之基础。

第三层高级功夫是炼神还虚阶段,从气路上讲,这个阶段要求打通全身经络,即大周天循环运转。

在这一阶段中练的是以意变手功夫,因为意比气的惰性更小,所以练好这层功夫后,就可以做到意在哪里,气就在哪里,劲也在哪里,这层功夫必须有明师指点。拳经云:进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笔者所指明师,是指明白太极之理的老师。

太极拳基本功要领

一、动作连贯,柔和缠绕,劲力完整

太极拳要求手、脚、头、眼神配合一气,保持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连续圆活,轻松自然地做好每一个动作。

在每一个动作的转换过程中不能有停顿和断续的感觉。似停而非停,在似停的一瞬间,动作表现得极缓,但仍要保持所有的动作能缠绕不断地进行。

太极拳的动作讲究节节贯穿,这需要我们熟练每一个基本动作。

整个一套太极拳的劲力配合也较讲究,自始至终尽力均匀。动作的速度须保持大致相等,不能妄动拙力,要快均快,慢均慢。尤其是初学者开始速度要慢,反复练熟后,再逐渐加快。

二、呼吸配合,意念集中,以意导动

太极拳在准备开始时,首先要调整呼吸,初练时用自然呼吸,循序渐进后用腹式呼吸。练习中呼吸应配合动作。

一般呼气时间稍短,此时动作均在推、展等末段部分;吸气时间稍长,此时动作处于收、提等动作的开始阶段。

所以说,呼吸的作用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是不可忽视的,当呼吸与动作相统一了,自然可以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

三、保持体位,以身带臂,自如舒展

起势后,架式的高低根据练习者的身体条件和掌握程度决定。初学者可略高点,熟练后可把身体逐渐放低,越低运动量越大。动作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腰用力得当,可加强发力,提高发力的速度。腰部须竖直,才能坚强有力。

四、动作协调,刚柔相济,柔中寓刚

一般来说,动作的终点,定势为实,动作的转变过程为虚。实的动作和做动作的部位,用力要求沉着、充实,各动作体现出松沉、稳定、有力;虚的动作和做动作的部位,要求轻灵、含蓄。

太极拳的锻炼要点体现在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柔刚相济。柔与刚始终贯穿在各式太极拳的运动之中,也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

太极拳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重视拳架的锻炼

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是太极拳的本。所以强调拳先打低架,也就是拳走低架,裆走下弧。因为拳架里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人体整体素质训练的多种要素,如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松柔、丹功、意念力、智力、胆量、精神、技巧等多方面的训练。这些方面的训练内涵是其他锻炼项目(如推手、器械)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说,在学习拳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

练架子是长功力的过程,是练知己功夫的过程,是推手中不能施展,而在拳架中淋漓尽致地施展,器械锻炼中,各种拿法以及各种手法难以得到锻炼,所以,每天安照要求尽可能地多打几遍拳。

2、单式训练

实质上是发劲锻炼。如果练拳着眼于护身、交手,必须进行单式练习。主要是从拳架中拆出一些认为实用,善于施用的招法。这样会很苦、很累,但功力会提高很快。

3、练推手

双方切磋,练推手其实就是听劲、喂劲、化劲、发劲诸手法的练习,切磋各种太极劲力彼此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锻炼知彼的功夫。

在太极推手中,知己知彼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提高触觉灵敏度,努力扩大自身引化来力的空间,尽可能将来力引向强弩之末的境地。练推手要从吃亏入手,着重提高化解来力的功夫,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发劲。

4、器械训练

主要是锻炼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强自身功力,它是拳架功力的补充。

5、内功的训练 (即:意、气、力的训练)

首先是意念,每个式子,每个动作都加上意念,全神贯注,每个动作运行之中都想前面有各种阻力,叫做有敌情观念,也叫有功防意识。(也是我师傅常讲的一人玩二人)。

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全面发挥人体的呼吸功能,在进行肺呼吸的同时,要重视丹田呼吸(即:腹式呼吸),以便有利于调节和发挥人体潜在的多种功能。

丹田力其实就是腰力,丹田的旋转滚动,带动四肢,带动整体运动。丹田运动时人体的调整有特殊的功效。

这三个方面的锻炼,是太极拳内功锻炼的三个重要部分。关键部位,贯穿于上面各种外功,内功的锻炼之中,万不可轻视。

提高功力,不管是外力还是内劲,都要做到外力和内劲的结合,都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结语:综上所述,您对太极拳的三层功法是否了解了呢?练习前看上文内容,对您练功有很大的帮助。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升太极拳境界,同时也是对自身思想的一种提高方法,常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素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