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教程 怎么理解太极拳中的虚实

来源:民福康健康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也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对称统一,又相互克制的关系,如虚实。那么,怎么理解太极拳中的虚实呢?太极拳的特点是虚实转换,下面随着陈氏太极拳教程练习一下吧!

怎么理解陈氏太极拳中的虚实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在练习中,我们要分清虚实,这样才能稳定周身,顺畅练习。

而实指的是踏实,真实,实实在在。

太极拳中的虚与实是由人体的重心移动而产生的。它们相互之间的转换是习练太极拳架、套路、推手较技等的动力来源,虚实转换的好,练拳就会耐久不疲;转换的灵,就会精神充沛。

练习太极拳时,是否能熟练掌握虚实的转换关系非常关键,如何处理好虚实变化关系,体现虚实的特点,是太极拳的基本要素。

张三丰《太极拳论》上有言: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也就是说,我们太极拳的每一处都含有一对虚实矛盾。练拳时,手脚有虚实,行功开始有虚实,技击时敌我即虚实,发劲时蓄放即虚实,但千变万化的每一虚实又统一在大的虚实原则之下,即所谓中总此一虚实,这一原则包括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懂得虚实分别,不谙虚实转换,就是不明白阴阳、动静、刚柔和不懂劲,就等于不懂太极拳。

要把虚实分清楚,首先要把腰的虚实分清楚,然后是足的虚实,手的虚实,后是一手一足的虚实。

在太极拳运动中,处处体现了虚实转化关系,特别是在太极拳腿脚功夫时,掌握好虚实转换,才能练好太极拳。

掌握虚实的六个关键

一、要半不要偏,所谓半是指人身重心的偏心距未超出两腿间距的三分之一的范围而言的,这是一种位于方圆圈内的重心,是正确划分虚实的标准。

所谓偏是指人体重心的偏心距已超出了上述范围,致使偏心出了方圆圈,是虚实分得太过的缘故。所以半就是有著落,不为病。偏则已无著落,是病。因此分虚实时要半不要偏。

练习太极拳要懂得虚实,每个动作都要包含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结合快慢运动,领会太极拳的要领。

二、要沉不要重,所谓重是过于填实而产生滞的现象。沉是指虽为下沉,但仍能自尔腾虚,也就是说,沉是在上下相随之中产生的,如足下沉为实,而手上棚为虚,就可使实中有虚。

因此沉不为病重为病。所以说分清虚实,要沉不要重。

三、要轻不要浮,轻是在方圆之内使动作表现出轻而有著落。而浮是出了方圆圈使足跟浮起漂渺无著落,也就是虚得太过,因此浮是一种病象。所以,分清虚实时,要轻不要浮。

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的有氧运动,也是一项灵活的功夫,在练习中,要学会太极拳的变化技巧。

四、三个无病的虚实;练拳时应该做到双轻、双沉和半轻半重三个无病的虚实。在这三个虚实中,又以双轻、双沉功夫比较细致难做,做不好就有流入双浮和双重的可能。

这是要充分加以注意的。特别是双轻、双沉的功手和双浮、双重的病手,在手足转移中仅有毫厘之差,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这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可能发生。

五、隅手是补救偏重、偏浮的重要措施,在个人单独练习时,是可以做到变换虚实而不出隅的要求的。也就是不致出方圆而发生偏重、偏浮的虚实。但是与人推手时,已关系到双方的事情,决不能凭主观愿望片面的想不出隅就可以不出隅。

如果对方用采、列的隅手来硬拿、硬击,则自己有时也难免要出隅。因此,就不得不用隅手来补救,这种出隅的虚实,使之重新回复到方圆圈来,达到半轻、半重的虚实。

六、要做好虚实,就要正、隅并用,例如在推手时,如果对方是一个大开大展的俯仰倾斜者,常想用出隅的手法来制人,那么这时如果不敢采用或不惯于采用隅手来对待他的隅手,而还想用四正来对待他的四隅。

与之沾粘划圈的推动不已,这样的动作就违背了隅手对隅手的规定,会使自己不自觉的产生偏重、偏浮的虚实,可以说,这是惯于使用四正的一种缺点。所以拳论说:采列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

这恰好说明了隅手的重要性。若忘却隅手的掌握,就会使虚实的偏重、偏浮得不到纠正,并且还会使自己进一步出隅,这是自己习惯于四正,忘却四隅成为一条腿而产生的缺点。

如何做到虚实分明

1、要顺应阴阳

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合。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

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2、要动作轻灵

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可扑腾扑腾的响。

3、要练习松静

人体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前为阴后为阳,在于调整上下阴阳,平衡左右阴阳和媾通前后阴阳。媾通前后阴阳,即是打通任督二脉;平衡左右阴阳,则是要使人体气血运行平衡;调整上下阴阳,目的在于练习松静,把易于升浮至头部的虚阳虚火降伏下来。

4、要找虚无的气势

太极拳功夫,其高者,是有了虚无的气势,才能感应灵敏,才能融化万物,所以首要在稳静安舒上着手,以养其虚灵也。练虚无气势的功夫,初步必先找柔软,再找轻灵。有了柔软轻灵之后,才可以找虚无。

久而久之,便可有出手包罗万象的气势,如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即不专注于某一手某一式或某一部,是要处处有照应,处处有感应。学练太极拳,由硬到软,由僵到柔,由重到轻,由滞到灵,由实到虚,此乃太极拳程序之精要所在也。

5、要求着熟

学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拳架有同有异。学一家,精一家,不要杂学。练拳架,一式一式地学而时习之,这是外形动作的程序,逆不得,也乱不得。由有力,而减力,而微力,而松软,而炼意炼神,以外养内,以内驭外。

6、要求与呼吸相结合

太极拳运动中的开合虚实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即实为呼,虚为吸。练习太极拳时,气要向下沉,即气沉丹田。

这样可以保持胸宽和腹实的状态,使得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增强肺脏的代偿功能,延缓肺腑呼吸系统的衷老。

太极拳虚实转换规律

一、身体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相互转变

太极拳的各个拳式,从起势到定势,身体两侧对称部位(如左右手、左右足、左右腰眼等)的虚实,都要相互转变一次或数次。对于这一点,大家要牢牢谨记。

一般说,两足承担体重的多少要相互转变,两手着力的大小要相互转变,外形的开合、意念的倾注也要相互转变。简单的拳式(如初收),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转变一次,复杂的拳式(如闪通背),转变两次或三次。

二、身体同侧手足的虚实上下相随

陈鑫在人身缠丝精图的注释中说:足之虚实因乎手,手虚足亦虚,手实足亦实(《陈氏太极拳图说》1986年影印本第75页)。

就是说,身体同侧的手足,如左手和左脚(或右手和右脚),要么都是虚,要么都是实。这是由于在拳势运行中,身体同侧手足的屈伸和内气的收放常常一致的缘故;是以同侧的手足而论,不是与异侧的手足相比。同时,也体现出了太极拳上下相随的要点。

比如由倒卷脑式转白鹅亮翅式,当左掌从胸前下按,左脚退步后坐时,右侧的手足,上则屈肘收掌,下则屈膝提足,右手和右脚都是由实变虚。及至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右掌向右额前方伸展时,右手和右脚又都是由虚变实。

还应指出,以劲力的传递方式说,身体异侧的手足是相互联系的。就是左足(腿)和右手(臂)相互联系,右足(腿)和左手(臂)相互联系。

如单鞭式,上面左手(臂)向左前推击为实,右手(臂)在右后防护为虚;下面左足(腿)前弓,左胯根和左膝窝圆撑,用力较小为虚,右足(腿)伸展蹬地,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到左手,用力较大为实。所以有的拳家又提出: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

结语:以上对太极拳虚实转换做了详细的介绍,虚实在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掌握太极拳虚实运动规律,能帮助我们提升太极境界,并且还能提高技击技术,在太极拳实战中,使自己处于优势。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