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太极拳 七旬老人因练太极白发变黑发
白发是身体衰老的标志,如今,很多人因为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等因素,导致提前衰老,小编今天为您推荐的这位老人,因为练陈家沟太极拳白发变黑发,太极拳教程有详细的讲解,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七旬老人因练陈家沟太极拳白发变黑发
今年已经71岁的葛先生,全身散发出一股有力的精气神,虽然是七旬老人,但是满头乌发,整个人容光焕发,根本看不出有71岁,葛先生说,这全是因为他坚持练了20多年的陈家沟太极拳。
葛先生从小对武术很感兴趣,年轻时曾练习形意拳、摔跤、地方拳术等传统武学。上世纪90年代初,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葛先生长时间被病痛缠身,吃了不少苦头。
上楼梯还好,下楼梯需要一步步小心地走,否则就会感觉腰部被分成了两截。葛先生表示,有的时候,躺床上休息连翻个身都要两三分钟,非常折磨人。
乌黑的头发总会让人显得更健康,而太极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体内形成黑色素,预防白发的生长。
为此,他跑了多家医院,寻了不少名医,腰椎间盘突出还是没能根治。偶然的一次,葛先生在电视上看到太极拳的一些介绍,了解到练习太极拳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葛先生找到本地一位太极拳老师,跟着他学习太极拳。
没曾想这一学,葛先生便迷上了太极拳,从此走上了练习太极拳之路。
当时,葛先生作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经常出差,于是借着去外地出差的机会,他四处拜访寻找名师。每到一座城市,工作之余,葛先生便一大早前往当地的公园以及其他晨练场所寻找打太极拳的朋友。
修炼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能改变易生病体质,多练太极拳可以改变易生病体质,特别是老年人练太极拳,可以预防多种老年疾病。
只要看到有打太极拳的身影,他就主动上前交流,遇到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便向其求教。
2001年,葛先生在河南洛阳出差时,遇到了太极拳名师。陈师傅拳艺精湛,为了深入学习太极拳,葛先生多次将陈师傅请到金华教授习拳,持续了五六年。
通过师傅的指点,葛先生学到了陈式太极拳的正确方法和内功训练,加上多年的坚持苦练和对拳理的感悟,葛先生的拳艺日益精进,太极拳也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前往陈家沟,感受太极之精髓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氏、杨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太极始祖陈王庭在家传武功基础上吸取众家拳术之精华。
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和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创编的一个新拳种,称陈氏太极拳,后演变形成了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和推广机构。
1984年,陈氏太极拳传人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训门规开门接徒,太极拳迅速发展。如今,陈氏太极拳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
2010年,在陈师傅的引荐下,葛先生来到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氏太极拳大师为师,并有幸成为他的入室弟子,与陈师傅成为师兄弟。在陈家沟,葛先生得以正宗传承,系统地学习掌握陈式太极拳的要领和特点。
日积月累,经过自身的刻苦练习和师兄弟们相互指导,相互学习,葛先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不仅掌握了太极拳的养生方法和太极拳各种套路以及太极刀、春秋大刀、太极剑、推手训练等练习方法,还亲身体验到丹田气的存在以及在太极拳动作导引下气的运行变化,真正感受到陈式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哲学原理和修身养性的神奇效果。
多年来,葛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武术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让他记忆犹新的当属2010年在陈家沟的一次比赛。
2010年10月,葛先生受邀参加国际太极拳邀请赛,并在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拳、剑两枚金牌。在大赛闭幕式上,葛先生还作为名家代表参加名家表演,与大师级名家同台展示拳艺。
弘扬陈式太极,让更多人受益
据葛先生介绍,陈式太极拳是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运动,具有心静如水,行松意紧,内外合一的科学意境。
初学者一般学习一个月左右,可以掌握老架一路的75个动作,但是学太极拳贵在持之以恒,习练者只要肯吃苦,坚持天天锻炼,把练习太极拳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于拳艺精湛,又有多年的教拳经验,追随葛先生的习拳者已经有数千人。他们遍布各个行业,有教师、学生、医生、教授、企业老板,还有很多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太极拳爱好者。
其弟子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获得金牌、银牌。在第七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上,葛先生带领的12人代表队表现突出,成绩骄人,在传统陈式太极拳比赛项目中夺得9金3银1铜。
卢先生是台湾人,在义乌有一家自己的公司,虽事业有成,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高血压、高血脂等纷纷中招,体重也达到了190多斤。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打太极拳的葛先生,于是,每周闲暇之时,卢先生便从义乌来到金华,跟着葛先生学习太极拳。
起初,卢先生坚持不了几个动作,通过点滴积累,现在他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已成为一种习惯,体重也下降到160斤左右,身体素质也逐渐变好。现在他还带动全家一起练习太极拳呢!葛先生笑着说。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看似纯朴的拳技,却富涵深厚的养生哲理,习练的是武艺,包含的是浓郁高雅的文化,练的是拳,修的是气质和品德。
如今,若无特殊事情,葛先生每天清晨5点30分至7点30分,傍晚6点半至8点准时在公园里给学员们教学,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肯学,他都倾囊相授。
陈家沟太极拳的基本功
动静
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出尽拳中这妙。 太极拳的动是整体运动,并非一拳即是一拳,一脚即为一脚,动则必须全身都有动。
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则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周身相随,如有一处不动,身便散乱。
这种动即是在意和气统领下,内劲通过身手表现出来的高度协调,一动无有不动。
太极拳的静并非单指动作的静止,而是指思想的沉着、冷静。所谓虽静犹动,就是身手静止,精神意识更加高度集中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这种静的作用有二。一是务令全身各部位合乎规矩。
二是假想面前有强敌,我保持镇静,身体各部位欲动未动,含腾挪之势,一触即发,虽静犹动。
太极拳以静御动的战略,常被人理解成不能先出手。彼不动,已不动,只有在敌方出手之后我才还击,这样往往被动挨打,这是对以静御动的片面理解。
这里的静不是单指动作,而是指思想意识的冷静、镇静。拳论云:遇敌胆战心寒者,必不能胜。只要沉着冷静,若敌来则自能应之,若敌不动,我则主动出手,或攻其不备,或诱敌出劲。
虚实
太极拳未动之时,阴阳未分,虚实未现。一动阴阳即分,虚实立现。 究竟什么是太极拳的虚实,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才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以身体重心而言,重心偏于何方,何方即为实,另方为虚;以劲力而言,身手运动的方向为实,其余为虚;从战术角度而言,击敌为实,诱敌为虚。
其它发劲为实化劲为虚,刚为实柔为虚等不一而足。总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换,不可截然割裂开来。 虚实的转换,意念起着决定的作用,所谓变换虚实须留意也。
所以行功走架不仅身法须正不偏,意念上也须中正不篇。身法中正能八现支撑八面转换。意念上中正不偏就是主观上既不偏虚,也不偏实,时时处处处于虚实可以互换的佳境界。
虚实的转换在推手(技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身相随人难侵就是在应用时贯彻虚实原则所达到的高级境界。就身体的部位而言,贯彻虚实的原则是左重则左虚右已去。
与人一接手,虚实就同时存在。如果感觉左手沉重,随即变虚,右手同时攻击对方,这是现两手贯彻虚实原则的体现。
从劲路上讲,贯彻虚实的原则是表现在粘走,粘即时是走,走即是粘,粘走相生。粘是贴紧对方,控制对方劲路,为实;走是走化,化掉对方来劲,为虚。
在推手中,对方来劲我走化以虚应之。但是不能一味走化,稍微让过对方力点,随即由走转为粘,控制住对方劲路,这是由虚而实。
这种粘走相生就是虚实互换的过程,就是虚实高度统一的体现。只有虚实互换的灵,才能克服推手中的双重之病。如拳论所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快慢
快慢,快慢相间,这是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慢到快,由快到慢,这是习太极拳的程序。由于太极拳动作难度高,故练拳初期,为了求得动作的正确性,必须采取慢练的方式。
只有慢练才能不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以后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快速度。功夫精进以后,拳势由开展渐臻紧凑,速度双逐渐变。快慢的具体要求是快不可错乱,慢不能痴呆。
为了在应用时能动急则急应,太极拳在行功走架时又要求快慢相间。转关摺迭处宜慢,过了转关处要逐渐加快,过了力点再转慢,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
这样的快慢相间运动,使太极拳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气势磅礴,运用时达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境界。
结语:看了上文的介绍,您对陈家沟太极拳是否了解了呢?陈家沟太极拳拥有悠久的历史,对现代人养生有很高的价值。有白发的人可以通过练陈家沟太极拳,有助于黑发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