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神功 动动手指便能预防四大系统疾病

来源:民福康健康

杨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太极拳中的一种,杨式太极拳的手指及掌型的变化有严格的要求。练太极拳能预防疾病,这也是现代人喜欢练太极拳的原因。我们一起学习下太极神功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手指的养生作用

习武首先要会养生,要懂养生,杨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中的大门派,在练习中,只需动动手指,便能预防四大系统疾病。

杨式太极拳的掌型

保持舒松自然的掌型。即五个指头自然伸开,虎口自然圆开,除了拇指之外的四指间略微分开,互不靠拢,又勿太曲,又勿挺直为宜。

是怎样的舒松自然啊?想想日常生活里将自己的手平放在桌面上的感觉,一般都是手指自然伸开,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间略微分开,拇指、食指间分开大一点,掌心微凹,掌心没有与桌面相接触,但又差不多与桌面接触到的相距。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中医经络学说,其能打通身体各个经络,加快血液循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等突发疾病。

而这样的掌形就是杨式太极拳的掌形。掌的部位含有掌指、掌心、掌根、掌背、掌外缘。与其他流派的太极拳掌型相比较,外形和技术要求都有些差异。

比如陈氏太极拳,掌形为瓦楞掌,是拇指与小指有相合之意,中指、食指、无名指微向后仰。四指均轻轻合拢,不可用力,掌心要虚的掌形。

掌中手指的要点

杨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太极拳的独特呼吸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通过练太极拳得到改善,练太极拳能破坏癌细胞的滋生环境。

杨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在《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是这样记载的:杨师澄甫之分释太极拳诸要点如下,手指非并亦非直,要从开中求合、曲中求直方可,尤要者须气注乎掌心劳宫穴而后达乎指尖。

杨澄甫先生的这些陈述应该认为就是关于太极拳手指形态规矩的经典说明。《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精论》当中记载李师爷说:太极拳的出掌,掌心也是空的,五指略舒,不可挺直,掌意含虚,以有灵机性为宜。

其意义是为了便于变动,此谓之自然掌。手掌、手指随着拳势的变化而出现开合状态的变化,比如过渡动作时掌心凹一点,手指稍弯弧,形如荷叶状;注意的是掌心凹而不懈、手指弧而不懈。

定势或发劲时掌心松展稍平,就是在原有凹的样子稍凸一点,五指亦松展的自然伸直。手指的松展伸直示自然的,不是拙力挺直的。拙力挺直的手指和拙力展凸的掌心都会变得硬、僵、滞。

舒指松开是不能马虎的,比如插掌的手指就体现了节节贯串松开的功夫。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

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横掌在小指一侧,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小指一侧等等。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

练杨式太极拳预防四大系统疾病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清醒头脑,活跃情绪,修复神经系统的平衡,消除一些慢性病灶,并可直接影响到内分泌的平衡和免疫力的增强。

同时,由于打拳用意,大脑不断发出良性信号,会使人体气血能量汇聚于意守部位,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流量增加30%左右,医学界称之为精神反馈作用。

佛教的坐禅、中国古代的吐纳、现代气功,都是通过意守引发生理变化。太极拳是通过以意导体""意念关注,使气血畅流全身。

2.对心血管的影响

太极拳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压会下降,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和血管硬化。

实验表明经常处于剧烈运动状态的动物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而柔和适度的运动则会使血压稳定。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较一般老人不仅血压正常,心脏收缩有力,而且动脉硬化率较低。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常常伴随擅长的腹式呼吸,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就加强了膈肌的运动。膈肌的运动不仅促进呼吸的深长,还增加了内脏的蠕动,促使腹腔的血液循环和肠胃消化能力。

4.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太极拳要求立身端正,步伐稳健,关节伸屈灵活,使人养成良好的体型,锻炼有力的下肢,培养灵活、柔韧、协调的素质,这对人保持青春,防止衰老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五指的功用

大拇指

练习太极拳要掌握自己的重心。在练拳时大拇指松开、虎口微撑,就能较好的掌握平衡。

食指

食指不能用一点力,要轻轻的扶着运动路线走。食指如不放松,手掌就松不下去,手掌不松,腕难以松弛;腕不松,前臂难以放松,再接下来给坠肘、松肩等要求带来难度。所以,食指要完全放松。

中指

起到向前指方向的妙用。只有顺中指方向向前用意,意才能放远。有的说:意到前方无限远,到底多远,也要看练功者的功底而言。

无名指

无名指起向前、向上的引领作用。在练拳时,有向前、向上的动作,不要全手掌出劲,由无名指引动,无名指在五指中笨拙,只要它不出劲,其余四指也不会。在推手过程中,运用无名指不容易出败招。

小指

小指始终要放松。凡有从前向后、向下的拳势,应松小指、松肩、坠肘、手臂自然下垂或后捋。

掌指的感觉

练拳放松了、稳静了,气血通畅后,先是感到手掌发热、发涨,接下来是手心会出汗,再接下来是每个手指肚都会感到发涨或胀麻。初学到每个手指都感到明显发涨和手心感到得气,大约经历一年至三年,各人不一样。

手心有微微发热是正常,是气血畅通所致。手心有微微凉意、像微风吹拂一样也正常,是松到了能感受空气的微微阻力所致。

练拳者都不宜去过分追求这些感觉,不用理会这些感觉,让它来去自然,更多的精力是要从如何在心静体松里面下功夫。

练习太极拳不同于练习其他气功,手掌再热、再麻、再涨,得气再快,气感再强,倘若连入门的松沉功夫都没有,说明还没练出真太极的好东西。

常见的掌指毛病

未能做到自然舒指展掌,有些人喜欢像舞台演戏的花旦一样练成兰花手,又有些人五指撑张如虎爪,都是拳病。师爷李雅轩先生指出:如虎口撑得太圆了,就不免手上要用上劲;用上了劲,就又与太极拳要周身放松的道理不相合了。

虎口太开是拇指没有恰到好处的自然松开。一些人练拳中太过用意或者过于注重手型,为了打拳的手型漂亮好看,整个过程手都固定一个姿势,这样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手型上,不但容易使掌指僵硬,还引发腕、肘、肩、腰等肢体部位僵硬。

杨式太极拳的三大价值体现

一是膳食失衡与营养过量问题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劳动的减少,许多人的营养摄入量超过人体所需要的水平而导致肥胖,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患。

以糖尿病为例,中国糖尿病患者1980年占成人的比例不足1%,1994年为2.5%,2001年为5.5%,而2010年糖尿病患者达到了11.6%,前驱糖尿病患者达到了成人的50%,超过了同期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糖尿病和前驱糖尿病的患病率。

糖尿病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使很多人丢失了性命,练太极拳能降低血糖。

如此激增的发展态势和如此庞大的高风险患病人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中国将面临爆发大规模糖尿病及相关的并发症的风险。

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按照国际有关标准,中国自2000年即步入了老龄社会,2013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4.8%,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呈现增长态势。

以老年性痴呆为例,目前全国患病总数在800万以上,而且每年新增患者约30万人。老龄社会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科研证实,练习太极拳延迟衰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正在下降,而练太极拳的老人,不仅身体好,而且心情也好。

三是亚健康问题

中国预防医学会的有关数据表明,目前75%的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多数患者的年龄在15至49岁之间,表现为免疫力下降,身体不适、心理不快,以及某种社交障碍等。

亚健康状态虽然还不属于疾病状态,但却是很大的健康隐患。如果不及时纠正则容易发生严重的健康问题。

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健康问题,应从医疗保健、生活方式、运动健身等多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太极拳文化作为健身运动,动作松静、自然、柔和、舒缓,呼吸匀细深长,是典型的有氧运动。

太极拳注重意念对动作的引导,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张弛开合、吐纳导引,从而使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等身体各系统机能得到锻炼。

尤其是太极拳运动对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整,对防治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各种老年性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相信您对太极拳已有了解,在练习中要保持正确的掌型,不仅能帮助你快速找到练拳的感觉,还能帮助你入静,边练太极拳边预防疾病,太极拳对身体各系统均起着保护作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