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常练此功能改变生病体质

来源:民福康健康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污染也随之加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之下降。太极拳的好处防治百病,小编今天为您介绍以下这五类人适合练太极拳教学,常练太极拳能修身养性,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吧!

适合练习太极的五类人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对当代人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太极拳是以下这五类朋友练佳运动。

1、慢性肌肉损伤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专家表示,中国太极拳这一古老的强体健身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诸如纤维肌痛等一些慢性肌肉损伤疾病的症状。

在美国近的这次研究中,太极拳对缓解和治疗纤维性肌痛综合症效果明显。方医生表示,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螺旋式的弧形动作。

太极拳的动作虽然舒缓,但是太极拳是一项全身运动,对全身的肌肉都有拉伸的作用。

使人体各肌肉群和肌纤维伴随太极动作进行大限度扭转,使肌肉收缩有力,与之相应的骨骼对外力的承受力和韧带的活动性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全面提高人体活动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

2、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呼吸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内脏充分活动,增强体内血液循环,减轻了心脏功能的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同时腹式呼吸的深、长、细、缓、匀、柔的呼吸方式,能增强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强肺活量,因此有利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防治和康复。

太极拳独特的呼吸方式能改善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冬季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因此,一定要勤加练习,做好预防工作。

3、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练习太极拳要求在意识控制下进行运动,故能配合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疾患,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练习中要求意识集中,排出杂念,思想内敛,意识引导动作,从而能更好调节各项神经功能。

4、心脑血管病

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的舒张收缩,全身肌肉骨胳关节柔缓运动,使静脉血液能更充分回流心脏,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机能,而又适度逐渐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5、胃肠道慢性病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教练会教你用到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对内脏的按摩作用,使内脏得到适当的运动,改善各脏器的血液循环,使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正常。方医生说,练太极对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等疾病也有良效。

太极拳治病列表

1、习练太极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习练太极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习练太极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习练太极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冬季护肺常做这运动效果惊人

5、在户外新鲜空气中练习太极,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坚持练习太极与不练太极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太极拳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

7、坚持练习太极,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练习太极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练习太极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冬季太极养生五技巧

技巧之一: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极拳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

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掤劲的延伸一共有七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说掤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技巧之二: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技巧之三:谁先合,谁能赢

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决不能让他合住我。因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技巧之四: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

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

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技巧之五: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这句话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到掌根的既沈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破坏对方的根基的下塌的力量。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

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

这是应敌时破坏其平衡的着眼点、着手点,也是落脚点。

练太极拳提高身体免疫力

一是太极拳锻炼能激活人体免疫功能

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细菌、病毒无处不在,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生命健康和安全。在与这些健康杀手的斗争过程中,人类总是胜利者。

这种战胜疾病的神奇力量就是人体中的免疫力,即抵抗力。它来自人体中的免疫系统。免疫部队中有两员猛将,一员猛将是骨髓。

骨髓是人体产生免疫力的根源,另一员猛将是胸腺,他是人体免疫的中枢。还有肠道和脾脏也有防御病的菌的功能。

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能明显提高脾脏,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工作效率,使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壮大人体自身免疫防卫部队。一旦有致病原侵入,就能及时将其消灭,以保持人体健康。

二是重视骨髓神经的锻炼

人类的脊椎骨共有33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一块),尾椎4节(一块)。脊椎内有脊髓,每一节脊椎骨都有一对神经通过并分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当某一节脊椎骨出现问题时,身体相应的位置就会出现症状,如胸椎10、11、12节错位,可能引起胃溃疡。

反过来,当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脏器官有问题,同样相对应的脊椎部位出现不适症状。

如心脏、气管、耳朵有病可引起颈、胸的不适症状。

练太极拳要求脊椎骨上领下沉,节节松开,虚虚对准,结合拳势变化,分别蚕一样的蠕动,蛇行一样的摆动,拧绳一样的扭动,磨盘一样地转动。

引动内气穿脊贴背地运行,产生独特的舒适愉悦感。脊神经健康了,就能有效地指挥与调节各种生理机能高效地发挥作用,并有助于疏通任督二脉,增强内功。

三是太极拳锻炼能有助于疏通全身经络

人体有十二经、奇经八脉,共20条。是直行的叫经,还有无数条横行的叫络,总称为经络。经络是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毛发的通道和传感器。

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经络是人体的活动地图,十二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湖泊,十五络脉像山溪小河,五脏六腑是人体蓄水池。

构成了人体的一个整体,使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一旦失去协调和平衡人就会生病。

太极拳的锻炼,首先通过全身内外放松,解放因紧张收缩对经络的挤压性束缚;其次主张一动无所不动,每一骨节,每一肌肉,每一内脏都要动。

通过螺旋拧钻、内外相合,立体交错的相应触动和磨擦,达到疏通精气;三是太极拳讲究练意和练气,主张意念引导内气,循经通络,刺激穴位,使经络保持畅通。

特别是太极拳舒缓的运行速度与经络每秒钟0.1米的传感速度几乎同步,对经络有独特的顺应性疏导作用。经络畅通了,身体也就健康了。

结语:综上所述,练太极拳能防治多种疾病,太极拳的动作柔和缓慢,男女老少皆适宜。修炼太极拳贵在坚持,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伤身。在练习中要按照太极拳教程练习,以免进入误区。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