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 练太极拳促进健康

来源:民福康健康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门派中成立早的,其中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现代人们养生常练的拳法。练太极拳能提高内脏功能,太极拳结合中医原理,具有打通经络的功效,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吧!

目录

1、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 2、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3、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实用技击 4、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功效

5、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两大好处 6、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套路名称

7、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手法 8、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健身原理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

许多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选择练习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不仅易学,而且容易掌握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有助于修炼太极拳。

理论来源

陈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

变化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太极拳是现代人养生的佳运动,练太极拳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防止神经衰弱。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

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导引吐纳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非常适合心脏不好的人练习,练太极拳能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

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和吸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

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吸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

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

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

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拳术经络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

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z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

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窍、皮肉筋内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

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

陈五庭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

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

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

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状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

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和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提难防。

百家之长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庭创造太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一、太极拳理的特征

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是对某种自然现象本质的系统说明,是由科学概念、原理和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是由假说在实践中逐渐转化而来的。太极拳理论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它应该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真理性

指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必须做到建立这种理论所凭借的经验材料是真实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是能够重复的;根据这些经验材料,提出的假说中的假定性规定。

必须进一步获得实践证明;根据这种理论所作出的预见必须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太极拳理是对太极拳运动的正确反映和太极拳运动规律的客观揭示,是传承者的智慧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它要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住历史长河的洗礼。

2.全面性

全面性又称普遍性,指的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努力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绝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

太极拳从明末河南温县陈王庭创始以来,经过陈长兴、杨禄禅、陈发科、孙禄堂、陈照奎等众多名家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当今流行的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同时太极拳理论也有了全面的发展、多部专著传世。

由于太极拳理融合了易经、中医、养生学、气功、兵法等众家之长,因而对其的研究就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哲学、保健、技击、美学等方面揭示每个拳势的规矩、用法和功效。

3.系统性

自然界的事物往往是相当复杂的,它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组成完整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都应该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科学推论三部分组成的有机系统整体。

目前,在中国的武术体系中,太极拳体系占据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太极拳理论已基本形成一个体系。太极拳的五大流派也基本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拳理、拳法风格各异。

由于市面上的太极拳书籍纷繁杂多,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而且一些名家的理论相悖、这就导致初学者不知从何处入手,无法判断好坏。

4.逻辑性

一个科学的理论还必须有适当的表达方式,把它的观点和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它必须具有明确的概念,恰当的判断,正确的推理以及严密的逻辑证明,就是说要符合逻辑。

太极拳理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每个招法和动作都有原理作为指导,并不是随意地摆放手脚的位置,举手投足都有其用途。太极拳巳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深奥的拳理可以通过简单的诗词和谚语表达清楚,太极拳、缠法也。

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拳打万遍,神理自现。

二、太极拳理的功能

1、解释功能

从理论上说,科学理论能解释事物的本质,包括对事物存在原因的因果解释,对事实发生几率的概率解释,对事实内在根据的结构解释、对事实外在表现的功能解释,对事实演化的起源解释。

太极拳理要能够揭示太极拳运动的本质规律,说明太极的起源、发展演变、拳势动作的内在原理、技击用法、练拳的各种功效等。

从形式说它还要能解释表面上看来不相联系的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太极拳中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等。

2、指导功能

太极拳的拳理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太极拳的学习而提出的,因而太极拳的拳理应该具有指导的功能。通过对太极拳的拳理的学习,不仅能够指导练习者正确的进行太极拳拳架套路的练习,还能为练习者提供一个检验自己练法是否正确的方法。

3、预见功能

预见性是指从理论中能够合乎情理逻辑地推导出有关未知事实的结论。例如:在与敌人技击时,在敌人完成一个动作后、根据拳理可以预见他的下一个动作,从而可以做出相应的防范和回击。

拳理中的阴阳平衡阴阳相济告诫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变化的,波浪式前进的,我们要正确看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三、太极拳理的评价

1、对拳理的真理性评价

(1)可检验性

太极拳的拳理作为一项具备科学性的存在,是能够接受考验的。太极拳拳理是通过一代一代的人不断的努力,结合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一点点的改进出来的,是经得住现实与时间的考验的。

(2)内在逻辑的完备性

科学的理论必须用明确的概念、恰当的判断、正确的推理以及严密的逻辑证明加以表述,整个理论体系具有演绎性、无矛盾性和完备性。

从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到今天各种名目繁多的太极拳书籍,拳理的发展日臻成熟,整个理论体系也更加正确。但是,一种科学的拳理要具有更强的演择与发展性,与其他学科如书法、音乐、管理等结合更加密切。

(3)逻辑简单性

要求理论中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应尽可能少,这样做的优点是理论内部易于实现无矛盾性,易于进行实践检验,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太极拳的很多拳理是通过简明的谚语、俗语表达,如: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拳打万遍、神理自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等。但有的理论的语言表达往往使人产生歧义、容易造成误解。

(4)预见性

要求理论不仅能正确说明原有理论能解释的现象,而且能解释原有理论无法解释的新现象。科学史表明、一个科学理论所揭示的自然规律越深刻、普遍,它的解释性、预见性越强,解释、预见的现象越多,其实践和理论的意义也越大。

2、对拳理的功利性评价

(1)实用性价值

太极拳理对我们正确的习练太极拳有重要的价值,俗话说: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马虹先生讲太极拳的修炼工程,因而习练太极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终生来完成,师傅领进门以后就全靠自己修炼,而拳理就是我们好的老师。

拳理中讲习武先修德,德成艺乃高、做人比练拳更重要,习武者多学拳理、对自己的道德修炼也有重要的作用。

(2)工具性价值

工具性价值通过两方面实现

一是理论本身成为建构另一个理论的方法;

二是理论所包含的思想影响到另一个理论的思维方法。

当代许多学者将太极拳与书法、音乐、管理学、社会学结合起来研究、并将太极思维方法引入到这些学科、充分证明拳理的价值。

3、对拳理的美学评价

科学理论的创造也遵循美的规律,具有美学价值。彭加勒指出:普遍和谐是众美之源。内部和谐是唯一的美。爱因斯坦说:人们总想以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

中世纪意大利的学者认为美的三要素是完整、和谐、鲜明。太极拳的美学特征包括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神韵之美、劲力之美、对称之美、虚实之美等。

一个太极拳拳理,只有通过以上的各个内容的检查,才能算是正确而具有科学性的理论。只有根据正确而科学的太极拳拳理,才能正确的进行太极拳的学习,才能逐步的提高自身的太极拳水平,因而一定要加以重视。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实用技击

一、千方百计做到人背我顺

总体来说,陈氏太极拳在技击方面所要求的根本原则就是做到顺劲,而使对手背劲。什么是顺劲?什么是背劲?简单来说顺劲就是使自己的重心稳定,使自己的动作灵活自如,使自己处于有利形势。

背劲则是平衡遭到破坏,肢体被拿住、被制住,动作不能自如,处于不利形势。如何做到处于顺劲而不至于背劲呢?这首先应了解人的肢体形状和机能是经过若干万年的长期发展过程为适应生活环境而形成的,有一定的范围和极限。

例如人的手足肘膝只能向一定的方向弯曲却不能反向。再如肌肉的张、驰,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等,都有一定的绝对限度,这是无法超越的。又如两臂伸手向前合拢顺劲,向背后则背劲,合不过去。

在技击的练习中,太极拳的各种要领也是有很大的用处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技击效果,我们必须首先掌握太极拳的各种要领,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与运用。在技击中,才能够灵活地做出反应,了解用什么招式进行应对。

由于人的肢体各个部分在运动时是密切相关的,是统一的,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关键在于腰部的转动,在于丹田部位(枢纽所在,重心所在)运劲的变化。如果只是肢体部位走缠丝劲,其不动部位必然僵滞而使动的部位被限制住。

如前例,臂肘随腕运动但身躯不动也同样会发现动作的范围、旋转的角度、开合伸展弯曲距离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切动作和部位都必须走缠丝劲曲线。

如果全身动作配合的好,就达到了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的地步。这样就是自己始终保持顺劲,身体平衡,处于有利形势。

二、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在全面掌握搏斗技术的基础上,已根据自己的身材,体力,脑子反应快慢等不同情况,练出一两手独到的功夫。例如,个子高的着重练劈斩(采、挒)劲的手法,手法上势如力劈泰山、沉如千钧。

个子小的特别注意练肩肘腿法,攻击敌人下盘,动作快速灵活,发劲松活弹抖,战术上多用闪战的功夫。拳论:闪战空费拔山力,意即在此。劲头大,臂力足的就多练劈、截、斩(采、挒、肘)劲,练到不大则以,一打就打的对手无力还手。

身体灵活的就多练骗打,用多种方法欺骗对方,在运动中打击敌人。身体不灵活,脑子慢的就多练防御反攻,求得在敌人打来时防开(封闭)敌人,反击回去。每个人都练出一两手过硬的拿手的技术,在搏斗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战胜敌人。

三、抓住弱点,攻其要害

搏斗中要善于观察判断,迅速发现敌人的弱点。抓住敌人的弱点,就会助长我打败他的勇气,就会相处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的好办法。相反,抓不住敌人的弱点,势必会照成自己心情的紧张,会削弱战胜敌人的信心。

发现不了敌人的弱点,就会出现无目的的乱攻乱打,不但打不到敌人,反而容易在动作中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带来很大的麻烦,造成自己的失败。

要想发现和抓住敌人的弱点,和对方一交手就要从敌人的外貌上找其身材、体力、反应等方面的弱点,再用不同的打法去击败他。

四、力争主动,力避被动

在技击中,同样要尽力争取主动,如果只是防守而不进行进攻的话,就很难达到克敌制胜的目标了。因而在太极拳的技击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主动攻击的重要性。

占据主动的位置,能够让你完全的将自己特长发挥出来,而使对方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战胜对方。

五、声东击西,出敌不意

为了在搏斗中确有把握战胜敌人,在打法中就要注意运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迷惑敌人,调动敌人,造成并利用敌人的错觉,给予出敌不意的攻击。这是创造优势争取主动的重要方法。

声东是假,击西是真,声东是为了击西。要运用好声东击西,就要假中有真,要敌人相信声东是真的,如果假动作做的不像,就不能造成敌人的错觉,真的也不行了,假的失败真的也失败了。

例如,骗左打右时,就想办法在骗这一招拳上或掌上,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左侧来,使他的右侧失去防护能力,这时就迅速反手打右,他就防不住了。

为了练好声东击西的技巧,你需要对自己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练习,因为你的表情动作等许多细微的地方都会展示你的实际意图。因而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做好相关的练习工作。更进一层的练习就是给对方假的暗示,使之被迷惑。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功效

1、呼吸方式科学

太极拳跟其他的运动项目不同,太极拳采用的是腹式呼吸的方式,腹式呼吸是太极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呼吸还配合意念,就是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

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的标志。所以说,太极拳健身在呼吸上很是注重。

2、气血运转流畅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

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3、汗腺通畅

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是汗腺外排。

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冬有集中供暖,夏有空调、电扇,免受寒暑之苦的同时,却又导致了人体皮肤保暖、散热功能的下降。

由于汗毛变懒、汗遥壅塞、肌肤的通透性弱化,人体内脏分泌物、沉积物以及病毒等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阴阳温热失衡,这样那样的疾病便会不染自生。而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

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4、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了诸多习惯定势。这些习惯定势,一方面提高了动作效率,一方面也酿成了人体运动的缺陷。也就是说,凡是习惯动作多属单向偏颇运动。

如日常生活中上肢运动端、握、提、捏、抓等单手动作,一般多用右手;下肢运动:弹、跳、蹦、踢等多以右足发力;中上盘运动:扛、挑、抬等多用右肩,左撇子者反之,无论是左还是右,均系单向运动。

这种外形的单向运动,天长日久,使大脑中枢神经减弱了逆向调节功能,由此势必导致人体内部机能的左右失衡。右强则左弱,左强则右弱。强者易瘦,弱者易病。故而在发病上,有句男左女右俗话。

此说虽未必科学,但人体患病多集于一侧确为常见。太极拳的造型结构,恰恰是有上即有下,招式左右互换、身形上下互补、形成内外如一的对称运动。

抽招换式强调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发力时,讲求前吐后撑、上枯下踩。周身上下对立统一、浑然一体。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大脑的逆向调节功能,保持了人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发展,克服了单向运动致病的缺陷。

5、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敏感度

人体老化,先发于神经系统的萎缩和衰竭。如,面部皮肤松弛起皱、前额脱发,源于细胞再生神经的功能下降;耳聋眼花,源于听、视神经的老化;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源于分辨检索神经的老化;腿脚不利索,源于中枢支配神经的老化。

凡此种种,人体所有功能无不是源于十余万条神经的作用。任何一条神经的萎缩,都将直接导致人体某一器官功能的下降。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大区别,就在于她是一种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以意念支配肉体的运动。

太极拳行功走架,全神贯注,以意导气,所有外形变化,一招一式无法讲求意在身先,意不动身不动,意动身随,意静形止。所谓意念,也即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各种指令、信号。

太极拳每次行功走架,首先是种意运动,其次才是形体运动,也即人们常说的形神兼备。反之,练功心不静,意不专,形散意乱,内外失调,便失去了太极拳的运动本质。

正是由于太极拳的这一功法特点,功深艺高的老拳师即使到了晚年,也多是耳不聋、眼不花、脚不沉,其肌肤的敏感性仍异于常人。

拳书上所云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即是形容不顶之意,也是概指拳手肌肝胆的灵敏度。所有这些,无不赖于用意练意延缓了神经老化的缘故。

6、保持了人体能的中和态

就运动与生命的关系而言,历来说法不一,通常以为:生命在于运动,其理取自流水腐、户枢不蠢;也有人认为,生命在于多静,以减少机体的磨损和功能的消耗。持此观点者,多以龟龄鹤寿作比。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在于动与静不可偏废。生命在于运动不错,但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无疑会使机体疲化早衰;而多静少动者,往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病气易侵,故多常年不断药。

所以说,过分地强调动或过分地主张静,均于人体健康不利,只有运动适度、动静相间的运动;行功走架,进退往来为动,但用意不用拙力,消耗不大;就心境而言,行功走架中强调放松入静。

这里所说的静,是指走架或推手时须摒弃杂念,动中求静,神意专注一才,以一念代万念,所以说外形别动心犹静。太极拳的这种独特运动方式,对保持人体机能的中和平衡态量为适宜,故而久练可使人延年。

7、防止了骨质韧带的老化

无论是从自然界的动、植物看,还是从人类自身的生态发展过程看,凡是生命力旺盛者,其肢体或肢干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凡是行将死亡的有机体,都会变得僵硬,枯萎。

就人体而言,老年人骨质疏松发脆、关节旋转不灵、韧带松弛、血管干瘪等,无不是失去柔韧性的结果。欲使人体康壮不衰,就必须使周身筋骨皮保持良好的弹性。

太极拳行功走架,旋指、旋腕、旋膀、旋腰,撑裆开胯,抻筋拔骨,缠绕拧翻,所有招式动作,无不在划弧走圆中完成。这种螺旋运动的内含,其实就在于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部器官的弹性,亦即柔韧性。

所以,功深艺高的太极拳手,多为肺活量大、膀胱胀缩差大、筋长骨坚、肌肤松软、呼吸深细匀长、关节正逆旋转角度大,这都是机体柔韧性良好的表现。柔韧性的延长,本身就是长寿;反之,人体内脏任何一个器官失去了弹性,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8、陶冶超然脱俗的心境

众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高寿。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亡。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必贪饮、贪食、多忧、多虑、多思、多恼、多惊、多恐,凡欲有多必伤。

中医认为,哀伤神、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虑伤心、恐伤肾、食多伤胃、房事多行伤精又伤气。太极拳的锻炼过程就是调节心性的过程。

行功走架时,身心各部讲究松、静、空、灵,举手投足、身形变换贵在顺其自然,故而进退往来状若行云流水,身心俱佳。

9、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

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

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10、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两大好处

1.生理效益

太极拳有极高的医疗价值,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全身肌肉还能改善呼吸系统,按摩内脏,以此修身养性。

首先,练太极拳可以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对于神经衰弱患者的康复极有好处;

其次,练太极拳可以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增强个人抵抗力;

再次,练太极拳可以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从而增强耐力、缓解疲劳;

第四,练太极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各器官供氧,提高机能;

第五,练太极拳可以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提高消化功能。

因此,练太极拳的好处还包括对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

2.精神效益

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心无杂念,注意力集中。这样长期坚持很利于我们的心里建设。

首先,练太极拳可以消除心理压力,从而改善情绪,提高效率;

其次,练太极拳可以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再次,练太极拳可以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从而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练太极拳的好处除了强身健体外,还能够加强精神和心理调养,对于维持精神心理健康,远离各种精神心理疾病都很有帮助。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养生意义

一是胸怀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为松、柔、圆、活。从外形看似行云流水,其实是动是求静,内涵深邃。长期修练,习拳者会变得胸怀宽广,性格豪爽,正气凛然。

一个人如果有了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依照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原则行事,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太极拳第一要练胸怀。

在太极拳各项技法运用中,都可以体现出太极拳广阔的胸怀。

二是心态

太极拳外形要求动作沉稳,速度均匀,舒展大方,开合自然,要求练习者要在一种十分平衡、稳定的心态下去动作。

尤其是在太极推手中,只有凝神静气,心态稳定才能通过皮肤的接触听到对方的意图,然后再随曲就伸,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练习太极拳的大忌就是急躁和盲动。久而久之,练拳者就会形成稳健老成、善于应变的心理状态。

太极拳注重慢练,这也是需要我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在当今复杂万变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具备了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处理好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因此练习太极拳要追求心态的锻炼。

三是智慧

太极拳的推手和技击都强调要以柔克刚,要用四两破千斤,后发先至等等。总之,无非是要练拳者开动脑筋,善于谋划,而不去硬碰硬。

太极拳对待矛盾的态度就是要从侧面入手,不去硬碰硬激化矛盾。如太极推手中的走化和引进落空都是这些动脑原则的具体体现。

练习太极拳要掌握的奥妙在于动脑。就技击而言,太极拳的境界是不战而胜,因此需要一个具有高等智慧能力的头脑去思考和谋划。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套路名称

01、预备式

02、金刚捣碓

03、懒扎衣

04、六封四闭

05、单鞭

06、金刚捣碓

07、白鹤亮翅

08、斜行拗步

09、初收

10、前趟拗步

11、第二斜行

12、再收

13、前趟拗步

14、掩手肱拳

15、十字手

16、金刚捣碓

17、披身捶含背折靠

18、青龙出水

19、双推手

20、三换掌

21、肘底捶

22、倒卷肱

23、退步压肘

24、中盘

25、白鹤亮翅

26、斜行拗步

27、闪通背

28、掩手肱拳

29、大六封四闭

30、单鞭

31、运手

32、高探马

33、右擦脚

34、左擦脚

35、转身左蹬脚

36、前趟拗步

37、击地捶

38、翻身二起脚

39、护心锤兽头式

40、旋风脚

41、右蹬脚

42、海底翻花

43、掩手肱拳

44、小擒打

45、抱头推山

46、三换掌

47、六封四闭

48、单鞭

49、前招、后招

50、野马分鬃

51、大六封四闭

52、单鞭

53、双震脚

54、玉女穿梭

55、懒扎衣

56、六封四闭

57、单鞭

58、运手

59、双摆莲

60、跌叉

61、左右金鸡独立

62、倒卷肱

63、退步压肘

64、中盘

65、白鹤亮翅

66、斜行

67、闪通背

68、掩手肱拳

69、大六封四闭

70、单鞭

71、运手

72、高探马

73、十字单摆莲

74、指裆捶

75、白猿献果

76、六封四闭

77、单鞭

78、雀地龙(铺地锦)

79、上步七星

80、退步跨虎

81、转身双摆莲

82、当头炮

83、金刚捣碓

收势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稳的意义

一指稳固

下盘稳如磐石,人莫能移。

二指平稳

太极拳犹如长江流水,后浪推前浪,但又不能像大浪一样大起大落,而是微波涟链,连续不断。

三指稳住心神

一招一式认真仔细,专心致志,不因外扰而心慌意乱,经过如此长期习练,大可遇事不慌,忙中不乱,危中不惊。

太极拳中做到稳,自然就能够保持心情从容,同时也能够将太极拳的要领正确的运用到太极拳的拳架练习之中,自然就能够提升你练习的质量,增强你练习的效果,帮助你修身养性。反之,如果不稳就不能达到这些效果,也会丧失太极拳练习的乐趣。

在太极拳的盘架中做到稳,除了具备寒暑不易、晨昏无二的毅力之外,还要在练拳过程中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立身中正、全身放松、动中求静,在动作轻柔缓慢的前提下,要求身法与步法协调一致,密切配合。

第二,正确认识身法姿势与步法的关系,步法配合姿势以求得平衡稳定。此二者,尤其是步法,它是稳定身体重心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将步型、步法与姿势的协调程度和配合力度放在首位。

第三,要进一步做到内外协调一致,虚实分明,分清身法、步法和步型的虚实,特别是两脚的虚实,在运作时便于拳势的虚实转换,懂得重心倒换,明白每一拳势的重心所在,配合得当,行拳时就不会产生摇晃颤抖等不稳之弊病。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手法

两手间合理的运行路线包含三种基本运动形式

双开、双合、和一开一合。这里我们首先这样进行定义,手走离心力向离开身体的方向运行谓之开,手走向心力向接近身体的方向运行谓之合。

双开

两手同时螺旋缠丝弧线远离身体。如前趟拗步为平行双开,白鹤亮翅是斜向双开。

双合

两手同时螺旋缠丝弧线接近身体。如懒扎衣中间的双合,初收之双合等等。

一开一合

拳架中的一开一合更为普遍。

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两手向左右方向的平行弧线运动

一只手远离身体,另一只手接近身体。如斜行、披身锤等,两只手的运行路线永不交叉。

2、两手前后的交叉运动

如懒扎衣、倒卷肱等。这种劲别比较多且实用,既能打又能化(拿)。

3、两手的上下运动

如金鸡独立、金刚捣碓等。

双开双合产生对称劲,一开一合产生通臂劲。

开为发、放、打;合为蓄、收、化(拿)。

太极拳,开合拳。太极拳自始至终贯穿着开合运动,当然,这种开合并不仅仅是两手的开合,而是全身的开合,开合质量的优劣就是你太极拳水平的高低。本文限于篇幅只讨论双手的开合和双手在开合运动中如何做到相吸相系。

太极拳中对两手运动的基本要求是螺旋缠丝、弧线运动和产生六个方向。

缠丝劲是太极拳所特有的劲别,陈式太极拳又格外强调螺旋缠丝的运动形式。螺旋缠丝不仅表现在双手上,双脚也有缠丝,全身处处都有缠丝。但是双手缠丝表现得为明显。小指领劲为顺缠;大指领劲为逆缠。一动即有缠丝,非逆则顺,否则就不叫太极拳。

弧线运动是指在运动的时候,手应该以弧线的方式进行运动,而不能以直线的方式进行运动,这也是太极拳区别与其他拳法的一个特点。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太极拳的运动过程,在你打击或发劲的时候,仍然需要手走直线,然后通过折叠使动作重新回到弧线的运动上去。

产生六个方向是对手的运动的比较高级的要求。手的运动方式可以直来直去,这叫两个方向,这不是太极拳的劲。也可以走四个方向,这就可以构成平面的圆弧运动。

这个平面的圆弧运动具有一定的威力,但是对手可以跟上你、随上你,如有沾连粘随的上等功夫你就没办法。但是手的运动如果有六个方向,也就是说手的运行路线是一个立体的圆的话,他要跟上你就非常困难。

因为对方的大脑不容易进行判断,加上点速度对方就会不知所措。这六个方向是:前、后、左、右、上、下。而且,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妙。

通过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两手间的相吸相系这一特点的重要性,因而也需要我们开始相应的学习。相吸相系,作为太极拳的一个要点,同样具有自身的特色与要领,需要我们仔细的研究理解它的具体内容,并加以实践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健身原理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养生的八个步骤

一、掌握拳理

太极拳拳理细微,法则严密。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如"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拳理是什么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础上来把握要领。

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各部位应做到什么标准或要求,都要问为什么?做到真正的明白。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打击)别人,那对方必然管住(打击)你。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人为了急于求成,终是一事无成,在生活中也会很失败。

二、学会站桩

站无极桩,调整自己的身体,把练太极的要求先练进体内。如神要守住,心要静,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到丹田。裹裆敛臀含胸实腹。舌顶上颚等要求,确实进体,把这些法则及要求都守住了,再进行下一步。

三、走太极步

走太极步,也叫行桩。在练习太极步时,法则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但必须守住。它和站桩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时身体决对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平视10米左右。当然,走行桩有走行桩的标准和尺寸,这些都要把握好。

四、盘架

太极步练成后开始盘架。太极步练成给盘架和推手技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盘架时,式子不要贪多,应练好一个式子,没病式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式子。按顶、扁、丢、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

初学太极拳要从盘架练起,这样有利于快速学习,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柔韧度。

五、懂劲

太极功夫深的人都知道,懂劲才有神明。盘架练成后要找紧凑。练紧凑时更要讲尺寸分毫。如果尺寸差了,气不能入骨,功不会上身。

检查每一式是否进体;每一手或每一个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开合是否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每一手有没有罗旋力、缠丝劲。

更要知道,劲是否来自腰,取劲是否取自脚。通过脚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过腰送到臂上。形于手指等要求要严格的检查自己。然后再检查自己有没有病式、病手,处处到位,事事得体。

如果都做到了就会脱胎换骨、浑元一气、气敛入骨、三关起动、周身一家、内外合一、阴阳平合、开合自然得体。这就是就懂劲了,你要接近神明了。

六、推手

懂劲后,再练习推手。推手过早会出现很多病手、病劲、病式,时间一长不好改正。通过推手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来找劲。

检查是否做到"四两拨千斤",是否劲由内换,舍己从人,是否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是否单重发力然后进入乱环。推手练习成熟后给技击打下了基础。

七、技击

无论任何太极拳式,技击和养生都是高的目标。两种缺一都是不理想的。在历史上,高手如云,现在为何练习者多,技击者少。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没达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击和养生才是高的目标。

应从每一式,每一手找变化找劲。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太极无虚式,式式可打人,式式变化无穷刚柔相济。只要你找一个功夫好的的老师做指导,按拳理要求认真练,自然会成为太极技击和养生高手。

八、太极养生

只要按上述七项要求来练,人就会平合了阴阳,补先天。五行相生,心静神舒气贴己。气敛如骨,气血一旺,身体会一天一天健壮,病自然没了。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养生的十大练法

1、无极静桩

站稳左脚,右脚横向迈出。平衡两脚重心,两脚相距肩宽。头顶放松,身体下蹲一点;脸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颈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两肩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

胸膛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小肚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臀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大腿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小腿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脚底放松,身体再下蹲一点。心静体松的站桩1至2分钟。

练习太极拳要静,练习之前要排空内心的杂念,静下心来慢慢练习,这样能提高大脑神经系统。

2、太极起势

身体慢慢下蹲,两脚相距与肩宽。两脚慢慢蹬起来,两手往上抬。手臂环状收回。松肩,两手分别向外分开。身体慢慢下蹲,两手往下落。练12遍。

3、推波助浪

初式左或右半马步,后脚蹬,转成弓步,膝盖不能突出脚尖,两手向前推。接着前脚蹬,后坐半马步,臀部不能突出脚跟,两手松臂舒指往外侧划开收回在肋旁。左式、右式各练12遍。

4、左右云手

马步站立,左手抱圆。腰胯左转完了,右手抱圆。腰胯右转完了,左手抱圆。左式、右式各练12遍。

太极拳讲究的是松,很多初学者练习太极拳顾虑的太多,导致什么都没练好,所以练习时先从放松练起。

5、易筋甩手

身体站直,两脚相距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脚跟抬起离地,脚趾用力抓住地下。练36遍。

6、左右撵猴

初式左半马步,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的抱球。滚球,重心向前一点。后坐,左手推出去。转为右半马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抱球。滚球,重心向前一点。后坐,右手推出去。左式、右式各练12遍。

7、手肩相合

右手在左上往肩后面的胛骨拍去,左手在右下往腋窝后面的胛骨拍去。左手在右上往肩后面的胛骨拍去,右手在左下往腋窝后面的胛骨拍去。转为左式、右式各练18遍。

8、川字桩功

七分重心在后脚,身体下蹲。三分重心在前脚,脚跟着地。两手像抱琵琶弹奏一样。左式、右式,心静体松的站桩1至2分钟。

9、弯弓射虎

初式右侧弓步,两手交叉与胸前。身体稍微下蹲,同时左手握拳向前方松去、右手握拳屈肘向后松去。转为左侧弓步,身体稍微下蹲,同时右手握拳向前方松去、左手握拳屈肘向后松去。左式、右式各练12遍。

10、拳搓腰眼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相距肩宽。两手握拳,拳背轻轻贴在左右腰眼处。身体稍微下蹲的上下抖动,让拳背自然搓揉腰眼。练36遍。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养生禁忌

第一法:解雾法

大雾天不应练功,因为雾毒浊气,对人体有害。在这种天气,应知解雾防毒之法。其法是:凡遇下雾天,要饮三口酒,即饮三小杯白酒,可解雾毒、气毒。一杯酒亦可有效,然三杯为好。

第二法:忌凉法

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招病。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而停功之后,切忌受凉。热身突然受凉,容易生病。

练玩拳,全身会有热的感觉,这时很多人会洗个澡,或者是喝点凉水的习惯,其实这对身体带来很大不利的因素。

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用凉水、摸凉物(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易患疾病。所以练功人首先应忌凉、知保暖才行。

第三法:饮水法

汗后大量失水,应及时补水,但如马上大量饮水,易成疾患。正确的方法是:早上练功前先饮一杯头天晚上备好的凉开水,以补一夜的身体失水。晚上练功前,也应先饮一杯温开水为好。每次练功出汗后,不宜马上饮水,汗干后再少量饮半杯至一杯为宜。

第四法:解疲法

练功之后,身体若出现疲累现象,用打拍身体穴位方法可以解除。一是拍打双肩井穴。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双手交叉同时进行,各36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双掌以掌根部同时砍打双腿三里穴36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

刚练完拳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不会感觉到疲累,但是当兴奋降低时,渐渐地就会感觉疲累上身。

右手掌拍打左足心36次,左手掌拍打右足心36次。以上三法行持后,全身轻松,既解去一身疲累,又可健康长寿。

第五法:守汗法

练功出汗以后,不可用凉水洗、冷风吹,而应知守汗之法。出汗后,应该用干毛巾擦汗,在出汗后不可贪凉,突然跳入凉水中,不可用电扇吹。汗毛孔开时,突然遇冷闭住,汗浊余毒积于皮下,久而生病。

汗出后要保汗,不但不要脱衣服,反而要穿上衣服,待全身汗自干后,再以热水毛巾擦洗身体。此为守汗法。

第六法:防风法

练功出汗后,不可面对电风扇。防风如防箭,防止风毒入侵身体。不可在阴处呆,不可在门洞风中站,否则均可生病。风湿病,多因中风毒而致,故习武练功之人,一定要防风。

第七法:保肾法

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

两种保肾方法

一是洗足法,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10分钟左右,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36次;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手点左足涌泉穴。

二是搓肾俞穴,此穴在腰眼部位。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双手掌五指合拢,插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

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81次,一上一下为一次。天天坚特以上3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结语:练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修炼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急于求成。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能提高心肺功能,同时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老年人摔跌的风险,练太极拳还能预防老年疾病的发生。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