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 这运动越做越年轻

来源:民福康健康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始祖,现代人为了养生,很多人都会选择练习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我们今天就跟着太极拳教程一起学习一下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有何养生价值,下面我们看一下太极拳教学的讲解。

目录

1、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 2、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和老架的五种区分

3、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名称 4、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的特点

5、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6、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养生功效

7、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的禁忌 8、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养生呼吸法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

太极拳是我国古代人智慧的结晶,经过科研人员的证实,太极拳能预防百病,而且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逆生长。

由陈发科在老架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新架二路拳动作比较复杂,套路中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主,掤、捋、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负。

刚中寓柔、力求坚刚,震脚发力、闪战腾挪、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着重于弹性劲的练习。外形上显示极刚、跳跃为主,缓柔沉稳为负的特点。

太极拳是一种男女老少都适宜的养生运动,练习太极拳对大脑有好处,青少年练习太极拳对未来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亦称炮捶。套路中以采洌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主,棚捋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辅,刚中寓柔,力求坚刚,震脚发力,闪战腾挪,窜蹦跳跃,松活弹拦,着重于弹性劲的的练习。

外形上显示疾刚跳跃为主,缓柔沉稳为辅的特点。运劲方法要求以手领身,配合灵活的步法,以刚为主,刚柔相济,以内劲为统叹,内不动,外不发,一动全动,节节贯串,完整一气。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手法

1.拳型

四指并拢,向内卷屈于手心处,拇指屈压于中指和食指的第二关节上。拳面要平,成四方拳,注意既不可用力握拳,也不可使拳中留有空洞。打拳时,手腕也要平,拳有拳心、拳背、拳眼和拳面。分为平拳和立拳。

经常听人们说太极拳是个艺术品,因为练习太极拳的动作柔和缓慢、连绵不断,但是这个就需要拳型配合。

(1)平拳

拳型不变,拳心向下。

(2)立拳

拳型不变,拳眼向上。

动作要点

练习时可随时做握拳练习,以达到自然、灵活、准确的目的要求。

2.掌型

(瓦垅掌)手指自然伸直,拇指与小指根微内合,食指外张,虎口处夹紧,拇指端外仰。

掌型有立掌、仰掌、俯掌和横掌之分。

(1)立掌

坐腕,指尖向上,手指自然伸展,小指根部和拇指根部微内合,虎口处夹紧,拇指稍外仰。

(2)仰掌

指型不变,掌心向上或掌心斜向上。

(3)俯掌

指型不变,掌心向下。

(4)横掌

指型不变,小指侧向外。

练习时可利用空余时间,一左一右两掌轮换伸掌来练习变化掌型,或两掌同时练习。也可以配合太极桩功练习各种掌型。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和老架的五种区分

1、从成拳时间来分

陈氏老架一、二路成于1771-1853年之间。

陈氏新架一、二路成于1887-1957年之间。

时间久远者谓之老,时间接近现在者谓之新。

陈式太极拳中的老架和新架的创立时间不同,其含有的内容和精神要领也是不同的。

2、从创编的者来分

陈氏老架一、二路由温县(今属河南)陈家沟人陈氏十四世孙陈长兴由其父秉旺所传。 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编。

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陈长兴精于陈氏世传拳术,将祖传长拳一路,一套(炮捶)称为二路,精炼改良,形成后来人称为太极拳之老架或大架。

其站桩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不倚,稳如泰山, 故人称其为 "牌位大王",无论由人怎样,推、挤、拉、扯,其桩步丝毫不动。立身中正,形若木鸡,人称牌位先生。

陈式老架初学者好的选择,陈式老架易学习,而且陈式老架让你体会到太极拳的柔美。

陈氏新架一、二路属陈长兴传统老架系列,由十七世祖陈发科大师所创。陈发科在老架的基础上晚年于北京传拳时经过无数次的实战后总结整理。

开始是没有套路的,就像陈王廷创造太极拳初始时一样,也是没有套路,只有单式练法和打法,后由他的儿子十八世陈昭奎老师按照老架的套路组合而成今天的新架一二路。

3、从风格特点来分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一路拳的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陈氏太极拳新架,其特点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拳架以崩捋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主,以采洌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以柔化劲为主,发劲为辅,柔中寓刚,力求柔顺。外形以缓柔稳为主,疾刚跳跃为辅。

运劲方法要求以身领手,突出螺旋缠丝劲的练习,以腰为轴,旋腕转膀,旋腰转脊,旋踝转膝,胸腰折迭,形成一系列的空间曲线运动。

无论是老架和新架在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

经过练习,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4、从化圈来分

老架套路是以大圈为主,以内气崔外形,以腰摧身,以身催手,直至内气运行到周身五脏六腑,四只百骸,要求练功时劲达四稍。

而新架套路则是以小圈为主,以手领身,手不动,腰身不动,手一动周身迅疾呼应,终做到一处动而发全身的效果。

5、从功力来分

老架系列是练功,是给自己不断的增加功力,是自己给自己储存能量。

新架系列是用功,是在使用自己已有的功力,是在释放自己已经存储的栖量。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名称

第一式 预备势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搬拦肘

第七式 护心捶

第八式 拗步斜行

第九式 煞腰压肘拳

第十式 井拦直入

第十一式 风扫梅花

第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十三式 撇身捶

第十四式 斩手

第十五式 翻花舞袖

第十六式 掩手肱捶

第十七式 飞步腰拦肘

第十八式 云手(前三)

第十九式 云手(后三)

第二十式 高探马

第二十一式 连珠炮

第二十二式 倒骑麟

第二十三式 白蛇吐信

第二十四式 海底翻花

第二十五式 掩手肱捶

第二十六式 左裹鞭炮

第二十七式 右裹鞭炮

第二十八式 兽头势

第二十九式 劈架子

第三十式 翻花舞袖

第三十一式 掩手肱捶

第三十二式 伏虎

第三十三式 抹眉红

第三十四式 右黄龙三搅水

第三十五式 左黄龙三搅水

第三十六式 左蹬一跟

第三十七式 右蹬一跟

第三十八式 海底翻花

第三十九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式 扫膛腿

第四十一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二式 左冲

第四十三式 右冲

第四十四式 倒插

第四十五式 海底翻花

第四十六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七式 夺二肱

第四十八式 连环炮

第四十九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式 回头当门炮

第五十一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二式 回头当门炮

第五十三式 腰栏肘

第五十四式 顺拦肘

第五十五式 穿心肘

第五十六式 窝里炮

第五十七式 井拦直入

第五十八式 风扫梅花

第五十九式 金刚捣碓

第六十式 收势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的特点

1.身法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叉、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两手相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相合,意贯拇、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

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档);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趾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5.眼法

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6.劲法

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

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7.立圆多、平圆少

画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圈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8.整圆多、弧线少

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歌诀

飞步拗拦肘、大红拳

彼方引退我跃进,拗拦发肘不留情。

彼方化进我引退,连环棚靠用大肱。

高探马、小红拳

右臂被封身右转,高探马要右转棚。

落步变成列挤法,小肱手步小而灵。

高探马、穿梭、倒骑驴

左转捋再高探马,退捋进挤穿梭形。

倒骑驴迎身后敌,左右列拿进退中。

闪通背、进步掩手捶

闪通背与掩手捶,作用尽与前法同。

裹身鞭、右转裹身鞭

裹身鞭乃被人搂,双手提棚如伞撑。

身向右转腰裆松,双肘裹身齐后攻。

手肘式、劈架子、翻花舞袖

左棚右退手肘式,连环肘法见奇功。

劈架右手先转棚,右脚垫步左前行。

趁势右手斜下引,左拳撩阴向裆冲。

原地跃转袖舞翻,复习跳跃练腿功。

左手顺缠先退棚,转拿右进捋法成。

右手被拿逆缠退,手步收转将敌封。

掩手捶、伏虎、抹眉肱翻

掩手捶为接笱处,伏虎左转是倒棚。

右手前松左外按,暗藏右脚向外蹬。

右转再变右肘靠,左转两手护头胸。

右背靠兼左迎敌,马步变为右反弓。

左击右引变右掌,连环发劲抹眉肱。

右掌劲发身随跃,转身落步右单棚。

右单云手、拗步斩手

一手如伤单云手,单臂应敌仍从容。

彼如进按我退棚,转身进挤不留停。

三退之后右被封,右转拗斩莫留情。

左单云手

左手收棚左步进,退捋进挤连环中。

三进彼方变转化,手开后步莫跟踪。

左冲、下双撞捶、右冲

一开即合变左冲,左脚斜蹬膝裆冲。

左转落步手下撞,提膝进步变右冲。

海底翻花

海底翻花左右转,双手开合变化灵。

摇手捶、扫膛腿、掩手捶

掩手捶仍前法劲,扫膛腿先右随棚。

彼引我手向后退,右手沉转步跟踪。

左挤震脚变转捋,左脚前扫稳而灵。

调步倒扫成斜马,掩手肱捶又一重。

右拳炮捶、左拳炮捶、进步侧靠、掩手捶

拳炮捶先左侧棚,因彼接手进步封。

退捋彼再变左挤,左转调步手挤棚。

转身立变进步捋,右挤就在一转中。

左退捋变右进捋,左右双练式非重。

左挤双手被人封,左转侧靠化变攻。

彼如挤化我跃转,掩手捶要击肋胸。

陈式太极拳小家的概述

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历史上陈式太极拳并无大、小架型之分,而是在训练方法上,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徒弟掌握了画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所传递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

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后人为了区分陈式太极拳的不同练习方法,拳术上出现了大架、小架(大圈、小圈)之称。大架拳手也要讲求将圈逐渐收小,小架训练也开始讲求将圈放大,两者的训练过程基本相同,因此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之说。

陈式太极拳武术拳种今天流传于世的为主的有3个系列。我们叫做系列比较好,因为它们还不像其他种类的太极拳那样成其为分支拳种。大架新架,大架老架,小架3个系列。

拳理拳论都一致,理论上全都是陈家沟从陈王廷,陈长兴,陈有本,陈鑫一脉相承的。拳谱大致相同,差异极小。有书为证的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拳谱。拳谱上列了64个式子,实际的大架小架都是根据这些式子的组合。

只是陈发科加了3式,作为继承捍卫和发展了。但是三个系列的动作,步法,手法和发力在很多式子上都有所不同。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1.心静用意身正体松

思想安静集中,始终用意引导动作。保持身躯正直,头顶百会穴至裆中会阴穴上下对拉成一条垂直线。用意引导放松全身内外器官、肌肉、关节。即使负担体重的膝关节也要紧中有舒松的感觉。有人说太极拳是意识体操、放松功,有一定道理。

2.开合虚实呼吸自然

在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炮锤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呼吸,因为不管什么运动,呼吸能与动作结合到一起才能达到好的健身效果。太极拳中更是重视呼吸与动作自然地结合到一起,使得整体动作的开合虚实也能够相应的保持自然,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轻灵沉着中气贯足

能松则轻,能轻则灵,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摩荡,即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中气亦称元气、内气,中气贯足,方能柔中寓刚,刚中有柔。

4.缠绕运动舒畅经络

经络发源于脏腑,布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产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缠丝劲的练法是畅通经络之有效方法。

内气随呼气而发自丹田,两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转,布于周身,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而达于四梢(手足尖端),内气随吸气而复归于丹田。古典太极拳论早已发其幽微。

5.眼神领先耳听身后

眼睛要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不管是对你动作的控制,还是对于整个场面的控制,都需要眼先到。同时要注意目光还要尽量跟随你的动作走向。另外对于耳部,则应该达到补充眼部不及的作用,以听力来关注眼所不及的位置的状况。

6.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以腰为轴,上部动而下部随之,下部动而上部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步到、身到、手到,是谓上下相随。

至于内外相合,初练时先注意外形合乎要求,成熟后再以外导内,逐渐转为由内及外,内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内不动,外不发。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外动,逐渐做到一动内外俱动、形神合一。

7.着着贯串势势相承

每一拳势一般都包括有多种着法,造拳者就其中主要着法,像其形,会其意,以定势名。

如懒扎衣(明代人长服束腰,当交手时,左手撩衣塞于身后腰带,右拳横举右侧,左足尖向左前成丁字步,眼视左前,艺高胆大,藐视对手,随意撩衣,以便动步出腿,故定势名为懒扎衣),懒扎衣出门架子,在拳套中作为第一式。

每一式既有多种着法,也各有其技击作用,并又连环套似的编成套路,因此要着与着之间贯串起来,不使有断续、生硬之处。

两人交手,各立一势,俟机而进,如不可诱,或不利于己,即可移步换形,另立一势,但变换动作,仍需按照着法(技击作用)承接,这是古代武术家编拳的原则之一。

练太极拳明白着与势之区别与作用后,其行气运劲便有着落。每一拳势,各有其起、承、转、合。发势为起,接榫为承,变换为转,成势为合。合者,合其全体之神,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后,自然相合。

势与势之间,似停非停之际,内劲渐渐贯足,精神团聚,下势之机势自生。练习日久,逐渐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一气贯串一气呵成。

8.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虚领顶劲是头顶百会穴(在两头角中间)轻轻向上顶起,似有绳索上悬,提起精神,便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机能的活动,高度发挥人体平衡的控制作用。

气沉丹田是当鼻或鼻、口同时呼气时,聚于胃部之内气下行至片田(脐下小腹);吸气时丹田之内气上行聚于胃部。

也叫做提顶吊裆,是太极拳锻炼中通任、督,练带、冲(任脉、督脉、带脉、冲脉)的内壮方法,为保健、强身、延年之法,也是提高抗击能力和增强爆发力的基本方法。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对拉,使身体正直,是老年人预防驼背、弓腰的运动方法。

气沉丹田,使重心下降,腿劲稳固,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加大爆发力。

9.含(涵)胸拔背尾闾正中

含胸拔背一直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在练习基础太极拳时应该就有所了解了。含胸拔背指的是你的背部要挺拔,但肌肉要放松,同时自然形成胸部松圆能够让内脏舒适的状态。保持含胸拔背对于太极拳技击很重要,能够使得你的动作更加自然圆活。

经络学说的督脉,下起骶骨尾部中央尾骨末端的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颈部背面的大椎穴,而腧穴也都在背部,腧穴是人身气血的总会,脏腑经气都由腧穴而相互贯通。

太极拳重视脊背的锻炼,牵动往来气贴背可以起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开通闭塞的作用,对机体消化机能、吸收机能和新陈代谢等都有良好作用。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为上下(百会穴与会阴穴)对拉拔长,含胸拔背与尾闾正中为督脉的大椎穴与长强穴的上下对拉拔长是太极拳立身须中正安舒上下一线,中正不偏的必要条件。

所谓尾闾正中的练法诀窍,就是尾闾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部),脊骨根并且要向前对准脸部中线至脐的一条垂直线,凡动作向何处转动,脊骨根便须直对何处,等于对动向起着舵的作用。

这样,在转动时也就能够处处保持尾间正中,身法也就始终能中正不偏。尾闾正中在推手时能加强合力作用,从而也加强爆发力的作用。

尾闾在生理上自然正中的,故在古拳谱上称作尾闾正中神贯顶,有些书上改作尾间中正是不符原意的。

10.沉肩垂肘塌腰落胯

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在沉肩下要求坠肘。沉肩坠肘能帮助含胸拔背的形成,如果耸肩抬肘,会破坏含胸拔背的姿势,也就不利于气沉丹田,因为只有含胸拔背,肌肉、肋骨的松沉,外向前合,才能做好气沉丹田。

沉肩坠肘时,要注意腋下留有余地,可容一个立拳,要肘不贴肋,使手臂有回旋余地,又要肘不离肋,使肘部勿距肋过远,失去自然保护肋部的作用。

每式定势时,肩与胯要垂直,两肩松沉并微向前合,有含胸拔背之意,两肩骨节似有一线贯通,互相呼应。这样,舒展中有团聚之意,加强了身躯和手臂的棚劲(似松非松,刚柔内含的富于弹性和韧性的拥劲)作用。

动作过程中不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肩与胯要上下相随,保持上下对准的垂直线。

腰,始终要松沉直竖,结实而又灵活,胯宜松开灵活,青少年练拳应胯与膝平齐,以加强桩步的稳固性。两胯根松开撑圆似半月形,膝关节始终曲而不直,在圆裆屈膝下,随势旋转起落,虚实互换,松紧交替。

成势时须塌腰落胯,以助内劲贯足于手足尖端。推手时腰裆的变换,为力点、角度、方向的潜移默化,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关键。

下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根基在两足之稳固灵活,而蓄发相变,虚实互换之关键在腰裆。古典拳论指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11.源动腰脊劲贯四梢

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凡动作变化、重心调整、劲力推动到肢体各部位,腰都起着主要作用。人体206块骨头,都靠关节的连接来负担重量和进行活动,在肌肉、韧带的牵动下,腰脊一动而全身关节随之节节贯串地运动。

古典拳论说: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指的是两肾,俗称腰眼。古人认为肾是体内气体的源头,因此说:气由肾发。

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所以古典拳论强调刻刻留心在腰间。腰问又为丹田命门所在,带脉、冲脉又为丹田劲运转时的劲力。在意识引导下,腰脊一转,丹田气缠绕运转而达于手足尖端。

轻轻运动,用意不用力,日久自然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触之则旋转自如,发之如雷震电闪。

任何拳种都很注重腰力的运用,腰力运用得当,可以加强发力的强度和速度,并使全身力量于一刹那间集中于一点。太极拳家曾说: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摔跤法的诀窍,也强调拧腰变脸。

太极拳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源动腰脊,劲贯四梢的练法,对人体的神经、经络、肌肉、骨骼、循环、淋巴、呼吸、泌尿等系统,同时并练,是内外统一性、整体性的体育运动方法。

采用放松、柔缓的训练原则来作为治疗各种慢性病,几十年来的群众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趣味浓厚的运动方法。

12.弧形螺旋身弓劲箭

动作弧形螺旋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陈式太极拳称做缠丝劲。用缠丝劲练法行气运劲,功深者周身处处在弧形螺旋地往复转圈,触之则即化即打,周身如弓之引满,触之则发劲似放箭。

陈鑫说:精炼已极,极小亦圈。陡然一转人不晓。实际上都是动作弧形螺旋、身似弓身劲是箭的作用。

武禹襄氏得陈氏老架、小架之传,在总结太极拳行气运劲的技法时有句话,往复须有折迭,折迭就是缠丝劲转圈时陡然一转的技法。在摔跤中有伸手见跤的高级技术。

13.畅通经络兼练带冲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呼吸行气,通任、督,练带、冲,有助于内壮。但应先从姿势简单的静坐功或站桩功人手,只要顺其自然,容易产生内体感觉,逐渐体会内气的流转贯注、腹内松静气腾然的感觉。

拳势动作复杂,结合腹式逆呼吸还比较容易。若过早结合通任、督,练带、冲,特别在没有良师益友的指导下,自行摸索,极易练出偏差,欲益反损。因此,学此拳者,如欲结合通任、督,练带、冲,应先练习静坐功或站桩功。

14.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太极拳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的拳。凡是偏柔、偏刚的,都不能称做太极拳,因为太极的含意就是阴阳互变、刚柔摩荡的。用意指导动作,轻轻运动,使全身该放松处都能放松。

然后由松入柔,以意贯劲,视何手何足为主,内劲即缠绕流转贯注于主动之手足。贯劲仍须用意作想像,不可用力,不可练气使劲,用力和练气使劲,都失之于硬。

成势时微微贯劲于手足尖端,目的在于积累沉着松静的内劲,逐渐达到积柔成刚、刚柔相济阶段。

15.先慢后快快慢相间

太极拳举动轻缓的练法,是疗病保健的有效方法,动作轻缓有利于调整呼吸,使呼吸逐渐做到悠、长、细、缓、匀,也有利于自我检查放松程度、动作的正确性和内外的协调情况。

同时也是增强体质、提高武术技巧中快与重的特殊训练方法。轻是保证全身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

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不灵活就动作不快,所以轻是求松,松是求快。慢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到。

初练拳一开头就用快速用力练法,必然处处滑过,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到好处,轻松而又缓慢的练法,能逐步提高耐力,能逐渐产生一种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

等到轻缓有一定基础,再逐渐练快,快后复慢,既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如此反复锻炼,始能快慢轻重,随心所欲。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养生功效

静坐可变化身心气质

静坐犹如是给心灵洗个澡,是的,静坐能够改变我们的身心气质,静坐对我们养心有很大的疗效。

每天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的气质沉静下来,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心平衡的产物。同时,内在的心态越柔和,外在的身体就净化得越好,内在的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的气质也越美好。

双盘也称跏趺坐,或金刚坐、吉祥坐、莲花坐,大多佛菩萨像的坐姿一般都是双盘坐。以两小腿交叉叠置于近大腿根部,是禅坐中稳固的坐姿,不但有助于快速入定,更可以疏通堵塞的经络,快速减掉身体各部分的赘肉。

练习静坐要根据太极拳教程练习,正确的姿势,对身材的曲线有很好的帮助。

练习双盘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优美曲线,体态显得特别年轻。

静坐能缓解心理压力

静坐有助于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详。

一切精神产物,包括思想、情绪、感受等等,它们都是有生理基础的,那就是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所以,身心是交互缘起、互相影响的。

不稳定的情绪、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这其中都是有因缘作用的,造成这些因素的不仅仅是外界的人事物,也有自身的内因。

比如,人在愤怒的时候,给他打一针麻药,麻痹了身体的神经系统,他的愤怒情绪就会立刻消失。

静坐就好像是在按摩我们的神经系统,让这个调皮的孩子不再影响我们。根据医学专家研究,在静坐过程中,我们制心一处,位于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会有所增强,脑细胞会开始分泌脑内啡、血清素,这些都是帮助人体神经系统放松、平静的重要元素。

许多人通过十分钟的静坐,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烦躁的心情趋于平静。长久的静坐练习,更能帮助我们培养出稳定而从容的情绪状态。

静坐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

静坐时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脑部的运作并没有关闭。禅修中的一念代万念,或是念念不住,都是提醒我们不要试图消灭念头,而是学会专注。

在静坐中,随着专注的练习,大脑枕叶活动虽然会减弱,但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却增强了。

额叶与人类的智力活动相关联,所以在静坐中人们经常会迸发出灵感,产生新的思路、回忆起遗忘的事情,长久的静坐会使头脑变得更加清晰、敏锐。当然,这些仅仅是静坐的副产品。

通过静坐,我们得以开启内心的智慧,这是更高的追求。有的静坐方法从止入手,训练心静止在一物之上,这样的方法能够培养出生命的定力。

有的静坐方法从观入手,训练心的觉察力和敏锐度,这样的方法能够成就慧力,通过止观的练习,就能定慧等持。

还有的静坐方法运用思维,如同《瑜伽经》的许多冥想方法,将人与太阳、天空、自然、空间等通过冥想联接在一起,感受人与整个存在世界的合一。这些方法都能够引导人内省、开启智慧,觉察到身心世界的交互缘起,洞见生命的实相,达到解脱。

静坐很简单,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每天打坐,不追求效果、不期待什么,只管打坐,生命的改变自然由此发生!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的养生魅力

1.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心平气和,精神内守,用意念引导动作,处处柔缓圆活,速度均匀而有规律。这就需要在与人体各个肌群相应的运动神经中枢之间,以及运动神经中枢与植物神经中枢之间达到高度的协调。

2.对循环系统的调节

常言道:人身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这形象地说明了人体气血畅活对健康的重要性。

太极拳是一种螺旋式的弧形运动,这种运动对血管和淋巴管都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促进加快循环。

3.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运动中的开、合、虚、实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即实为呼,虚为吸。练习太极拳时,要气向下沉,即气沉丹田。

这样可以保持胸宽和腹实的状态,使得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增强肺脏的代偿功能,延缓肺腑呼吸系统的衰老。因此,练习太极拳能有效地防治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4.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这样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对胃肠等器官起着一定的按摩作用,进而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等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终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长期的练习太极拳对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5.对运动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做到松静安舒,以意领气,用意念引发劲力。这种劲力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呈螺旋式运动时产生的,它发源于腹部,并通过腰部运至四肢,后到达手指和足尖。

这种螺旋式运动过程,能诱发机体内部的自动按摩,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但能保持骨骼、肌肉应有的弹性和韧性,使各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而且还对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病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的养生功法

一、要有数年纯功

太极拳的修炼,注重基本功的掌握,只有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累积到基本的功底。

二、要循序渐进,没有速成之途

基拳、剑、刀、枪、推手未经一载皆已学全,忽略而成,虽然可以依样画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味。尤其太极拳,同样一个套路,同样一个动作,不同的学练年限就有不同深度领悟。

三、要有良师益友

良师可以答疑解惑,不断引入高层,少走弯路;益友可以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心情愉悦。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的禁忌

第一法:解雾法

大雾天不应练功,因为雾毒浊气,对人体有害。在这种天气,应知解雾防毒之法。其法是:凡遇下雾天,要饮三口酒,即饮三小杯白酒,可解雾毒、气毒。一杯酒亦可有效,然三杯为好。

第二法:忌凉法

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招病。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而停功之后,切忌受凉。热身突然受凉,容易生病。

练玩拳,全身会有热的感觉,这时很多人会洗个澡,或者是喝点凉水的习惯,其实这对身体带来很大不利的因素。

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用凉水、摸凉物(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易患疾病。所以练功人首先应忌凉、知保暖才行。

第三法:饮水法

汗后大量失水,应及时补水,但如马上大量饮水,易成疾患。正确的方法是:早上练功前先饮一杯头天晚上备好的凉开水,以补一夜的身体失水。晚上练功前,也应先饮一杯温开水为好。每次练功出汗后,不宜马上饮水,汗干后再少量饮半杯至一杯为宜。

第四法:解疲法

练功之后,身体若出现疲累现象,用打拍身体穴位方法可以解除。一是拍打双肩井穴。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双手交叉同时进行,各36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双掌以掌根部同时砍打双腿三里穴36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

刚练完拳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不会感觉到疲累,但是当兴奋降低时,渐渐地就会感觉疲累上身。

右手掌拍打左足心36次,左手掌拍打右足心36次。以上三法行持后,全身轻松,既解去一身疲累,又可健康长寿。

第五法:守汗法

练功出汗以后,不可用凉水洗、冷风吹,而应知守汗之法。出汗后,应该用干毛巾擦汗,在出汗后不可贪凉,突然跳入凉水中,不可用电扇吹。汗毛孔开时,突然遇冷闭住,汗浊余毒积于皮下,久而生病。

汗出后要保汗,不但不要脱衣服,反而要穿上衣服,待全身汗自干后,再以热水毛巾擦洗身体。此为守汗法。

第六法:防风法

练功出汗后,不可面对电风扇。防风如防箭,防止风毒入侵身体。不可在阴处呆,不可在门洞风中站,否则均可生病。风湿病,多因中风毒而致,故习武练功之人,一定要防风。

第七法:保肾法

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

两种保肾方法

一是洗足法: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10分钟左右,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36次;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手点左足涌泉穴。

二是搓肾俞穴,此穴在腰眼部位。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双手掌五指合拢,插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

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81次,一上一下为一次。天天坚特以上3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第八法:排毒法

习武日久,身体内会积些毒素、毒气与浊气,应及时排出体外,以达到排浊留清、身心健康之目的。其法是:每天练功之后,应静坐下来,面对正南,全身放松,高度入静,双腿盘坐,左腿在外,右腿在里。

双手放在双膝上,手心向下,双目微闭,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排除杂念,静坐10分钟左右,30分钟更好。然后,双目睁开,双腿伸开,双手心向上,放在双膝上。双眼视双足尖,舌尖放下来,以意排浊,心想体内的毒气、病气、浊气从我双脚心流出去。

意守涌泉穴5至10分钟,体内病浊毒气即可排尽。收功时,双手可以捂在脸上,上下搓动,或以双手拍打全身各部位,然后收式收功。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养身论

一,精神论

养精化气,养气化神,固根培本,养人身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使之,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是谓太极养身,太极养身,则是掌握人身三宝,精气神自然变化的规律,修之炼之,而达到养生长身之修炼方法。

二,太极论

太极,无极而生,阴阳和合而成。(即:一气分为二气为阴阳,阴阳二气合为一气为太极。

何谓太极

什么是太极,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下面我们看一下老子如何解释。

老子: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乃是混沌,混沌者,元气,原始祖气,此一气,先天而生於阴阳,后天而藏於阴阳。

即,生於先天而藏於后天,为阴阳未分之象,万物元始之极点,故谓无极。无极者,虚无静极之意也。混沌初开,乾坤始奠,阴阳道合而成象,是谓无中生有,有,名万物之母,谓之太极。

如:天地阴阳上下相合为一气而万物生,日月阴阳来往相交为一气而寒暑顺。男女阴阳彼此相交而孕始成。

常说:人活一口气,太极拳练的是一口气,太极不仅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更是古代智慧的标志。

此一气是为太极,故为万物之母,太极。乃太和静极之意。

三,两仪论

合为一气,其中有物。静极生动,动静之变,阴阳而分,谓两仪。两仪者,阴阳也。上述,阴阳二气合为一气,谓太极。一气分而为阴阳,为两仪。故,太极两仪,乃阴阳之动静离合也。阴阳分离则死,二气和合则生。

四,养身论

人,乃精气而生,精气而养。精生于食,为浊、为阴、为动;气生于精,为清、为阳、为静。此人后天心肾中之二物。精满则动,顺则生人,耗尽则气无依、神无托、人无本而死。

逆则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气相抱,有依有托而生道、生仙。然,此二物均系於性、於意。心性如猿,好动为阴;意气如马,好静为阳。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养生呼吸法

氧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成人每分钟消耗氧量至少在0.25立升以上,人体内氧的储存量仅有1.5立升左右,因此生命活动所需氧气只能通过呼吸空气的方式获得。

吸入人体的氧气经过肺脏,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摄入人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糖等氧化分解,产生可供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供给人在劳动及生命活动中应用。

与此同时,身体中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它在人体内不能大理潴留,通过血液被输送到肺脏,再由肺脏通过呼吸排除。这是氧在人体内参与生物氧化的正常生理过程。正是这种频繁的不间断的呼吸及氧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才维护了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

我们会看到一些病人缺氧的症状,此外,工作繁重,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也有可能会造成缺氧。

缺氧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轻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思维难以条理。重者头痛恶心,呕吐,四肢动作欠协调,意识丧失,血压下降,甚至死亡;慢性长期缺氧,表现为疲乏无力,心烦急躁,可带来全身各器官不同程度损伤。

对缺氧者可以使用氧保健,如氧吧、氧亭,微小型便携式制氧器,等等。但是有效的补氧方式是坚持锻炼。太极拳要求采用腹式呼吸,呼吸保持深、长、细、匀,并且与动作协调,这就使呼吸肌(横膈肌和肋间肌)得到很好的锻炼。

长期习练,可以加强呼吸深度,增大肺活量。这样,当人们负担较重的工作时(如负重、爬山),只要调整呼吸深度,就不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了。

与此同时,由于腹式呼吸使横膈肌的运动范围增大,使胸腔的提及变大,腔内的负压和腹压也随之变大,使下脚步的静脉血加快回流心脏,从而加快新陈代谢。

腹式呼吸三个练习方法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

准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松静站立,呼气尽。

1、随吸气先将两手由前上提与肩平,掌心朝上,掌指朝后。两臂继续缓慢上托、伸直,在头顶掌指相对,同时两脚跟上提,抬头向上看。

2、随呼气两臂自然放下,回归到准备阶段。

要求伸展双臂和躯干要柔缓充分。脚跟上提时便于配合收腹提肛,此段应做逆腹式呼吸,两臂下落时小腹自然隆起,有气沉丹田之感。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准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松静站立,呼气尽。

1、随吸气先将左腿向左跨一大步,同时两小臂在胸前交叉,左臂在内。站稳后左臂向左展开伸直,右手由左胸前如拉弓状用力拉到右胸前,同时两腿再向下蹲,双腿弯曲成骑马式,眼视左拳。

2、随呼气两腿先站起,两臂同时伸平下落,左腿回位,成预备姿势。

要求左腿向左跨步与右腿向右跨步交替进行,拉弓时要扩胸,马步下蹲要深。

第三段调理脾胃单举臂

准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松静站立。两臂曲于身体两侧,小臂平伸,掌心朝上,掌指朝前,呼气尽。

1、随吸气左臂外旋上举,撑于头上,掌心朝上,掌指朝右;同时右臂内旋下按,掌心朝下,掌指朝前。

2、随呼气左臂内旋下落,右臂外旋上提,恢复到准备姿势。

要求左右手交替上举,身体保持中正,气尽式成不要憋气。

结语:综上所述,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与老架有很多的区别,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能强身健体,长期坚持,能永葆年轻。女人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实现减肥瘦腿的效果,而且还能排毒养颜,男人练习太极拳能健身补肾。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