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虹陈式太极拳 做一动作让你防治癌症

来源:民福康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追求养生。近几年因为环境及食物的污染,人们对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太极拳的特点在养生中受到重视,太极拳的好处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马虹陈式太极拳。

目录

1、马虹陈式太极拳 2、马虹陈式太极拳教学

3、马虹陈式太极拳养生作用 4、马虹陈式太极拳健身特点

5、马虹陈式太极拳拳谱 6、马虹陈式太极拳练习要领

7、马虹陈式太极拳注意事项 8、马虹陈式太极拳对女性的作用

马虹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起源早的门派,其有很高的养生价值,是当代人养生的一桶金。

简介

马虹,陈式太极拳名家。河北深州人。原名郭毓塑。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大中文系,长期从事教育、写作和编辑工作。因身体病弱,于1961年开始学习太极拳。后体质改善,对太极拳倾心研习,执著勤奋。

1972年拜师陈照奎学习,刻苦用功。20世纪70年代曾三次赴北京、两次去河南跟随陈照奎学艺,并分别于1977年、1979年、1980年三次将老师请至河北石家庄家中居住传艺。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能修身养性,太极拳是一门人生的哲学,太极拳教会我们做人之道。

系统学习了陈式太极拳的套路、推手、拆手、气功桩、大杆、太极尺等功夫,尽得陈照奎拳理、拳法真髓。

理论和实践并重,在全国各种学术性会议和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如《陈式太极拳的健身性、技击性和艺术性》、《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太极拳的修炼工程》、《松活弹抖论》等,获得好评。

多次在河北、江西、天津、广东、广西、山东、湖南、江苏、浙江、云南、吉林等地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授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近几年在临床上不断的被运用,修炼太极拳的病人康复非常快,经常练习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1982年倡导成立了石家庄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在石家庄建立了多个陈式太极拳辅导站,创办了《陈式太极拳研究》刊物。出版有《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等著作。

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理事长。1994年被河南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全国当代十三名太极拳大师之一。1988年离休后,专心从事太极拳推广研究工作。

马虹陈式太极拳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着熟

就是盘架子,是太极拳的基本功。要求身法正确,按照心静、体松、 头正、竖项、壮面、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塌腰、 松脊、提肛、泛臀、圆档、开胯、屈膝、抓地等一系列动作要领。

通过无极站桩、太极跑步和盘架子的练习,初步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此阶段,开始会有猛打、猛冲、猛起、猛落、猛甩,有 断劲、僵劲、顶劲、丢劲,系正常现象。

事实上,不如 此则周身骨节便松不开,内气便引不动,这正是陈氏太 极拳以外形引内气的独特锻炼内劲法,是拳术入门的必经之路。这个阶段好能练五年的好功夫,才能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懂劲

就是配合推手 练内劲,就是须练到上虚下实、外柔内刚,外如处女,内似金刚,也就是以气摧形的方法。要求做到气不到形不到,气到形才到,使外形与内气相结合。运动时无暇思索,不犯迟疑,不其而然,心到意随,完全出于自然。

并通过推手不断校正拳架,掌握粘、游、连、随、腾、 闪、折、空、拥、棚、挤、按、活十三字的含义和用法, 再辅以二路炮捶及刀、枪、剑、杆等器械的练习。这样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经过数年好功夫,此阶段才可告完。

第三阶段阶及神明

这是陈式太极拳的高阶段,也是难达到的阶段。不过如果你能够保持恒心,同时按照太极拳的规律与原则,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进行太极拳的学习,还是很有可能达到这个阶段的。

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太极拳应该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状态,能够使自己的动作浑然天成难发现破绽。这个阶段太极拳的韵味是无穷无尽的,是可以长期进行体会的。

马虹陈式太极拳教学

学太极拳须有恒心

学习太极拳需要你长期的坚持与练习,从来就没有什么诀窍或者捷径可以利用。学习太极拳,需要不间断的进行拳法套路的练习,同时还要永不止步的进行太极拳理论的研究。

学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练好,练出水平的确很少,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很难坚持对于太极拳的练习。所以在太极拳的学习中,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有恒心。

马虹陈氏太极拳如何练意

马虹陈氏太极拳无论盘架子还是推手,在用意方面都十分精细。在练习时,首先要 摒除杂念、神态自然,用意不用力,使内气充实。

继而再将内在的精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外表动作之中,虚实开合全凭意气转换,做到空松圆活、旋转自如,待体柔气顺后,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同时每一动作都要逐 势逐动究其攻防实战之意。

发劲时心静意专、沉着松 净,才能放得远,体现出方法明确,运行合度,不多动、 妄动,无过之、无不及。拳诀所说的神为主帅,身为 驱使就是这个意思。

此外,在练意过程中,要注意避 免三种倾向:着意、着想、执着。因为练意的诀窍在 轻。而这三种倾向均是用意过重的表现。正确的应是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用意太过便为用力。

至于意、力之间如何掌握,要多多体会。古人说:不可用心、不可无意,用心则着想,无意则顽空,有意无意为功夫。

初学太极拳的人,很容易忽视这个用意的要求,经过长期锻炼,动作熟练以后,就可意动身随,手到劲发,意念自然地与动作密切配合。

马虹陈氏太极拳如何练气

马虹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练的拳术。其内功主要特点在于调整呼吸,气沉丹田。通过丹田内转发出来的气运化于四肢百骸,达于四梢,再返回丹田,来达到完整一气的。

只要能气沉丹田,把四梢劲练好,何有虚而不实,头而乃虚之弊乎!所谓气沉丹田的方法,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 提肛缩肾;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呼吸要匀细、深 长、有力,而达到气血通融。

并应与动作协调一致。其方法是在动作熟练以后,以意识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要求,其一般规律是:盘架子时,开、 发、沉、打、伸为呼;合、蓄、提、化、屈为吸。推手时,棚捋为吸。

挤按为呼练刀、剑等器械时,与盘架子的呼吸原则一样。照此练习,无需故意用力,日久自 能得到气沉丹田。

但有一点须主意.就是练拳时,千万不能只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否则就会神态呆滞、横气填胸、呼吸急促,甚至还会伤气。所以拳谱中又说:练理不练气,练气则滞,滞而不灵;练理,理直而气壮。

练理,就是暗指由丹田发出随经络运行体内之先天自然之气,而不是练体内随血脉运行于全身之后天之气。因此,掌握正确的练气方法对练马虹陈氏太极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马虹陈氏太极拳如何练身

身法是拳术的根本,本固而枝荣。如果身法散乱不合规矩,是很难学好太极拳的。具体要求是:头宜正直、自然,以意徐徐上顶,虚若顶物.但不可用力.此为虚领顶劲。

二目平视,以一手为主,眼神随身体的转动注视其手中指。嘴唇要合。舌尖轻顶上腭:耳听身后。精神集中,使百会穴与 会阴穴上下遥遥相对,以利任、督二脉相通。因为要气沉丹田,所以首先应保持脊柱自然直立沉肩坠肘",并同时配合塌腰。

腰是上、下肢转动的关键。拳论中说: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主宰于腰、腰为车轴等等,足以说明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马虹陈氏太极拳的内劲运转是通过腰脊带动来实现的。腰力运用得当,可加强发力,提高发劲速度。练习时,无论是进退或旋转,凡是由虚而实的动作,腰部都要有意识地向下松沉,以助气的下沉。

注意腰腹不可用力前挺,以免影响转换时的灵活性。这样既能增加两腿力量,使下盘稳固、沉实,也使动作更完整、圆活。拳论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说明了太极拳进退的变换,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于腿部。

腿部的姿势直接关系着周身姿势的正确与否。对于腿部的要求是圆裆、开胯。这样的姿势不但可以保证进退灵活,且对沉气也很有帮助。

再则,膝盖应微屈,与脚跟对照,不能外露,不要东倒西歪,不然就会像房子的顶梁柱不正,房子就有倒塌之虞。脚趾、脚跟抓稳地,这样才算是达到了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太极拳身法要求。

马虹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

缠丝劲是马虹陈氏太极拳所独有的。劲走缠丝,称为缠丝劲。马虹陈氏太极拳前后左右、上下四傍,肌肤毫毛,五脏百骸,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拨之意。

没有平面、直线;没有缺陷、凹凸处,没有 断续,连绵贯串,混然一圆,全身犹如一根直的刚丝螺旋绕成的弹簧,所以发出来的劲为缠丝劲。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然。

衍溢于四肢之内,浸润在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九窍,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通会、督,练带、冲,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果其表现在上肢为旋腕转膀,于手指;下肢为旋踝转膝,达于趾端。

缠丝劲分上、下,左、右,内、外,大、小,正、倒及百般缠法,皆不外蓄气 于丹田,以意行气,达到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不过,在教人时,却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何缠法,不然则远于练拳之道只需分出什么是倒缠、正缠就行了。

如像拳架中,云手是正缠劲;倒念肱是倒缠劲;丹变左半身是正缠劲、右半身是倒缠劲。其它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身法,便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

拳谱讲: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由此可见,缠丝劲是马虹陈氏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马虹陈氏太极拳的阶段拳论

太极拳是分阶段进行练习,每个阶段你自身获得的感受不同,而所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也各不相同,陈式太极拳中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太极拳由浅及深,一步步踏实的进行学习,才能确保你的太极拳可以达到高深的境界。

马虹陈氏太极拳是根据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来分段练习的。

马虹陈式太极拳倒卷肱教学

1.撤步展臂

右腿屈膝下蹲;左脚下落于右小腿内侧。左手下落于额前时。右手向前上伸于左肘内侧。接着左脚向左后方落步;左手继续下落于胸前时,右手经左前臂向上、向前穿出。

尔后身体左转(胸向东北),两腿屈蹲成右偏马步;左手随转体继续向下 向左 向卜上弓瓜干左前方,腕稍低于肩,指尖向左前方,掌心向外;右手继续向右前伸展,腕稍低于肩,指尖向右前,掌心向外。目视左手。

注意事项

撤步向斜左后方45。,展臂与撤步要同时完成。撤步展臂先呼气后吸气。

当对方用左手向我胸部进攻,我抬左手搠接对方。对方进步用肩靠我,我迅速提左脚后撤步,左手采其腕向左引采,抬起右手捋对方左臂。

2.退步推掌

身体微左转。重心稍移向左腿;同时两手外旋,掌j心翻向上。随之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膝;右脚掌轻贴地面经左脚内侧向右后方弧形擦地退步。

身体右后转(胸向东南),两腿屈膝下蹲成左偏马步。随转体左臂屈肘,左手经左耳侧向左前从右臂上展臂推出,腕稍低于肩,指尖向左前方,掌心向外;右手随转体向下、向右划弧于右前方,腕稍低于肩,指尖向右前方,掌心向外。目视右手。

动作要点

收左掌时沉肩坠肘、屈腕,卷臂用腰带动体现卷缠劲。 退步时采用吸气,推掌时采用呼气。

对方用右手向前进攻抓我左手腕,我用右手向前掤接.顺势向右后下捋引采对方,同时抬右脚向右后撤步,身体随之右转,将对方向右后捋出。

马虹陈式太极拳养生作用

太极拳的医疗保健功能

太极拳有高深的技击艺术,有宝贵的医疗保健作用。它是一种把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三者结合,加以创新的治病强身、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

在太极拳精典论著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话。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运作和缓,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

也就是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从而达到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故可使弱者复壮、病者康,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和一般的健身体操不同,除去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的专注,心静、用意。

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活动和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太极拳对各个主要系统的生理影响简述于后。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和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

太极拳的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因为太极拳一开始,就要求体舒心静,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这些都是对大脑活动的良好训练。

此外,从动作上来讲,太极拳的动作,练习时要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同时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训练作用。

这样就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从而活跃了其它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练后精神焕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练者高度的情绪性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国外一位医学专家说过:提高了患者的情绪,就等于将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说明,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的动作,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均匀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的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全身各部骨骼肌肉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

太极拳由于要求深长均匀的自然呼吸,且要气沉丹田,呼吸的效果增加,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为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建立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太极拳深长的腹式呼吸,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都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对新陈代谢方面的影响

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是太极拳重要的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很多疾病是与新陈代谢的降低分不开的。因此,坚持打太极拳,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生理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

它几乎适应各种人体慢性疾病的康复,对神经衰弱、神经痛、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病、肝病、肾病、腰肌劳损、风湿寒腿、关节炎、糖尿病等等,都有良好的疗效。它是一种老少咸宜的养生、保健运动。

马虹陈式太极拳如何达到养生作用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 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 实极生虚,虚实转换。

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 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

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 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应灵敏、身体协调。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

其二是指在周 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 地生根。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

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 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三、练身不练招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往往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用法及内涵,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

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整体功力,在临敌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势。

内气充实了,全身尤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 处何处能击。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总之,太极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静、柔和、缓慢,能耐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练拳,产生急躁情绪,结果会适得其反。太极拳是一个长期的身心修炼过程,在行功走架上怡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自然水到渠成。此做才能真正达到修养身性的养生作用。

马虹陈式太极拳养生保健效果

一、练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意识引导动作,思想上要高度集中,心无杂念,意识贯穿于动作当中,是动中求静的一种气功导引状态。

当你按套路动作要求进行螺旋圆弧、松柔缓慢、均匀舒适的作运动,不得不静下心来进入忘我的状态,促使大脑内杂念而归于宁静,从而缓解心理紧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身心得到放松。

对治疗、缓解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晕耳鸣、心烦气燥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练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细、深、长、匀、缓等要求,腹式呼吸使胸腹部有节奏的进行开合折叠运动,使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通过气沉丹田进行腹式深呼吸的运动方法轻柔的按摩体内脏腑,有效地增强了吸收功能、排泄功能,经络气血得到畅通,体内微循环增加。

可有效的减少动脉硬化、血栓、高血压、 心脏、肠胃、呼吸等方面的疾病。

三、练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松腰敛臀,主宰于腰而带动四肢,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根因是脊椎排列紊乱、错位、椎矩缩短等。

而太极拳基本的动作要求是撑直脊椎,背部拔长,腰如轴立,立身中正,头上顶而减轻脊椎的压力,腰部带动全身,腰肌、脊柱在运动中缓慢的进行拉伸、旋转,从而防止脊柱退化性变化,缓解颈椎、胸椎、腰椎疼痛、变形,腰肌劳损等疾患。

马虹陈式太极拳健身特点

一、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说明气是受意的指挥。此处所谓的气,是一种内气,不是人肺部呼吸的气。这种内气,中医理论认为是从母胎中秉承而来的,叫做元气、正气、先天气等。武术家把这种气叫做中气、内气、内劲等。

陈氏称此气谓中气,是人所秉受于天,本来之元气。陈鑫的《中气辩》与《中气与浩然之气血气辨》两篇已讲得很明白。意是意识,是属于精神现象,亦谓之意念,古人谓之心,是脑的代称。

因此用意即是用心,以意行气,即是以心行气。所以拳谱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我们知道了意和气的意义,那么打拳时的每一动作,须先要经过大脑的想象,这就是用意,练习日久,自然觉得有气。太极拳的一动一静,促使人体生物电位升降。

电位升高,则血液循环加速,血压降低,氧与血红蛋白也就迅速离解,人就会感觉到有气。这就是所谓内气的发生。这个气是听意的指挥,所以说,练太极拳是用意行气。至于呼吸之气,要任其自然,不可故意做作。

呼吸要配合动作的开合,开则用呼,合则用吸,并使呼吸之气由丹田出入。 陈氏太极拳用腹部呼吸,动作的缓急与呼吸配合,有丹田内转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气沉丹田。

太极拳的一举一动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沉着,久练之后,气才能收敛入骨,达到深奥的境界。

奎于所说的气到劲到的劲,是经过锻炼太极拳后获得的,所以只要意到气就到,气到劲也到。因此太极拳是一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的意气运动。

拳论讲:心如将军,气如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听命。心是发令的,气是奉令而行的,气再运动身肢,所以叫做: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二、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弹性运动提出了将身肢放长的方法

(1)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

(2)含胸拔背(忌弓背);

(3)沉肩坠肘;

(4)开胯屈膝的旋转。

这四个方法是使身躯、脊背、手臂、腿部的放长。肌肉在受力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伸长,但当引起伸长的外因消除后,肌肉就立刻恢复原状,这是肌肉本身固有的一种弹性。

太极拳就是锻炼这种肌肉的弹性,经久放松与收缩的锻炼,也就能自然地加强身肢各部分的弹性,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的素质。

对于生理健身说可以使血管畅通,增强新陈代谢和气体的交换,能得到更多的氧气,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硬化;对于技击方面,由于曰久锻炼这种肌肉弹性,可以产生一种拥劲。

掤劲是太极拳劲的基础,无论是捋、挤、按、採、捌、肘、靠都要有掤劲(推手的拥是对方按我,我以手臂捧住,不使下落,有向上之意的掤)。

也可以说周身都要有这种拥劲,才能够做到当外力来时可以抵御和反击,所以太极拳有拥劲永不丢 之语,在陈鑫著作中说: 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虚虚开张。

这就是说运动时要心静不乱,动作要轻灵细腻,肌肉、皮肤和骨节处处都要放长松开。

三、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螺旋运动中缠丝劲的实质不是平面的一个圈,而是立体的螺旋上升的。因为每一动作是由掌心内外翻转,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身躯是旋腰转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其根在脚,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

缠丝劲的作用是可以将外来的压力因旋转而落空,在太极拳的术语中叫做化;同时还可以牵动对方的重心而乘势反击,术语叫做发。

在生理健身方面,这种螺旋形的缠丝劲能促使全身节节贯串地推动,对内脏器官能起一种按摩的作用,使显于外的神气发生鼓荡,因而可以健强大脑皮层,增强全身一切组织器官的功能。

缠丝劲的种类可分为基本的顺逆缠丝和方位的进退、大小、里外、上下、左右等五对缠丝。顺逆缠丝劲表现于上肢手臂者,是顺缠手心转向自己面部,逆缠手背转向自己面部。表现于下肢腿部者,是顺缠膝部由内转向外,逆缠膝由外转向内。

这个分类是依据陈鑫的著作《太极拳缠丝精论》而来的。陈鑫先生对每个拳势关于缠丝劲运行的线路和经过的经络穴道,都讲的很清楚。

缠丝劲的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缠丝合成一个整圈,同时结合里外,使平面圈变成一个立体圈,这正是缠丝劲的螺旋运动的特色。

其次,为了在练拳时有左右逢源、连随于人、节节贯串和周身一家起见,又有大小、进退两对方位缠丝的配合,以满足健身和技击上的需要。

四、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虚实运动,在这个特点的标题中提出的两个前题是立身中正和上下相随。说明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地转换,就可耐久不疲,是一种经济的动力活动。

因此练太极拳时双手要有虚实,双足也要有虚实,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随地分清虚实,也就是说,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这就是上下相随,同时起调节内劲、保持中正的作用。

初学时划分虚实的比例费工夫,可以大虚大实,此后逐步练成小虚小实,后达到内有虚实而外面不见有虚实的境界,这是虚实的深功夫。

陈氏太极拳对于虚实一事,极为重视,拳论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要以意念的虚实为虚实,还要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腿部因为要支撑全身的重量,比较上部手的虚实要显露于外。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总要使步法的变换灵活迅速。 而且不但手与足要分虚实,全身各部都要分虚实。

大概说起来,胸部关联着上肢的虚实,腰部关联着下肢的虚实,各部分的虚实,相互呼应且有相吸相系之意。 太极拳的动作圆圈,在转圈过程中,虚实在变换。半圈为虚,半圈为实,虚实合成一圈,这就是阴阳变化的道理。

五、以腰为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拳谱讲: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说明为了要达到所谓一动全动的目的,必须以腰脊为中心,所以要以腰脊带头。

因为腰与脊是居人身的中部,天然具有中轴的功能,如果能够配合螺旋运动的缠丝劲,就可以达到节节贯串的要求,从而发挥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做到节节贯串以后,就可以达到周身一家的功夫。

练成这种功夫,只要腰脊微微一动,就能使全身内外各部配合着动起来,做到内外相合。

这种贯串各关节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功能,阻止关节退化,因此太极拳有健身防老的功效。节节贯串运动出来的劲,也是要运用缠丝劲,所以是形成一种关节与肌肉贯串起来的贯串劲,这就是节节贯串的实质。

节节贯串运动的掌握是在运动时,必须由腰脊作发动机,以腰脊为中心,这样才可以练好节节贯串的功夫。

陈鑫著作中对于贯串一事说得很多,大都重于内部的气与显于外的神,他说:拳之一道,进退不已,神气贯串,绝不间断。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

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着自成一着,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

不能一气贯通,则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陈鑫所说的神气贯串,一气相生,一气贯通等,也就是要求节节贯串,进而招招贯串,要达到贯串一气,对于所谓拳势之起、承、转、合,必须明白且研究清楚。

六、相连不断,滔滔不绝地一气呵成运动

一气呵成运动,是节节贯串的进一步,也就是做到招招贯串,使在练全趟架子时,能够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这个一气呵成招招于内劲的不断,也是可以使运动量增大的方法。

其具体方法是在手法上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迭;在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在开合、收放时,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劲。

这些也是要在缠丝劲的运转中来实现的。如果在发劲之后,出现了断劲的现象,就要将这种发劲的余意接续下去。万一意与动作也脱了节,形成意外驰,动作无主,变成内外不一时,这是意也断了,那就要运用意和劲的余神来接续下去。

为了做到这点,劲要有折迭转换,动作要用意不用力,使演练拳架的身法如同长江水流的滔滔不绝,中间毫无御劲的地方,亦无意驰的时候,这样就可自然地达到一气呵成的要求。

太极拳《正功解》上说: 太极者圆也,无论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太极者方也,不离此方也。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圆就方之往来。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孰能除此以外哉。 这是方圆相生之理由来。

在初学时一切动作要求圆,等到功夫相当纯熟之后,在运劲到达终点时,就要在圆中体现出方来,那就可以表现出各种劲道,亦即是发劲。

如果能够练到由大圈收至小圈,由小圈练到没圈,只运用肌肉皮肤的涨缩和骨的微转,变换角度来实施拿放,制敌于不知不觉之中,到了这种地步,那就可以不必顾虑有断劲发生。

这是表示已经达到方圆相生的高度境界,而且在练拳时的神气一定随着动作而动荡,能够神气动荡,也就表明内在的意识没有离开动作而外驰,也就是一气呵成了。

七、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拳论说:胸中一团太和元气。充周四体,至柔至刚,实备干健坤顺之德。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寻,及其动也,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刚柔皆具,是谓阴阳合德。

在初学拳期间,因为人身原来有一股僵硬劲,要力求柔软来化去这原有的僵硬劲,所以在这时间练拳要越柔软越好,这段时间愈长愈好,一般要一、二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之谓求软催僵时期。

在毫不用力的原则下慢慢地动作,这时愈柔软愈能催去原有的僵硬劲。

要练到一点僵硬也没有,动作起来能节节柔软地贯串起来,那就做到所谓有心求柔,无意成刚的全身松开,是一种有意识的松,不是一种像一堆烂泥的松,同时也不是有丝毫努力鼓劲。由松开的放长来使身肢产生一种富有弹性的搠劲。

练拳练到极柔软以后,再用功练习,使这种具有弹簧劲的掤劲加强弹性,就成了太极拳的刚。这种刚是经千锤百炼出来的富有弹性韧性的刚,这种刚也是要从缠丝劲的绞来绞去中练出来的。

有了由柔练出来的刚,就可以达到忽柔忽刚,亦柔亦刚的境界,这个时期称之谓练柔成刚时期。达到了可刚可柔,忽刚忽柔,亦刚亦柔的程度,更进而配合着拳势的开合变换刚柔。

原则上是在神气上隐的时候是柔,显的时候是刚;在拳势上是通过开与合,在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劲到达落点时,则表现为刚。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劲势开合的配合,刚柔就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

落点是运劲到达尽头之点,乃是神显气聚之处,所以此时此处运用刚法,可谓恰到好处。除此以外,在一切开合转换过程中,因为都是神气鼓荡和圆活转换变化的过程,此时均宜用柔法。

概括起来说,每个拳势动作都有开合,每个开合过程中都有运劲的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他都用柔劲,这样就会达到刚柔相济。陈鑫:运动似柔而实刚,精神内藏而不露,此为上乘。

八、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拳论: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也要快到别人跟不上我。又说:此拳之运,不贵速而贵缓,缓则可以细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运劲可以自知运到指头与否。能如此运,将来功夫成时,其速无比。

快慢的涵义有二。指练一趟架子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二指每一个拳势中的运动速度快慢。在转关处慢,过了转关后逐渐加快,运到落点时快,发后复转慢。

第一个含义是练拳快慢的发展程序。在初学阶段,万不可快,慢可以揣摩姿势的正确性。不过慢也不是慢无限止,不能慢得痴呆,必须在神气鼓荡和意气灵换的条件下求慢。

这个求慢的练习时间,大概要经过一二年。以后随着熟练程度的加深,渐渐加快速度,也就是缩短练一趟架子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是锻炼劲的时间。但快不可发生浮飘与错乱。

马虹陈式太极拳拳谱

第1势 预备势

第2势 金刚捣碓

第3势 懒扎衣

第4势 六封四闭

第5势 单鞭

第6势 金刚捣碓

第7势 白鹤亮翅

第8势 斜行

第9势 初收

第10势 前蹚拗步

第11势 第二斜行

第12势 再收

第13势 前蹚拗步

第14势 掩手肱锤

第15势 十字手

第16势 金刚捣碓

第17势 庇身锤(含背折靠)

第18势 青龙出水

第19势 双推掌

第20势 三换掌

第21势 肘底锤

第22势 倒卷肱

第23势 退步压肘

第24势 中盘

第25势 白鹤亮翅

第26势 斜行拗步

第27势 闪通背

第28势 掩手肱锤

第29势 大六封四闭

第30势 单鞭

第31势 运手

第32势 高探马

第33势 右擦脚

第34势 左擦脚

第35势 转身左蹬脚

第36势 前蹬拗步

第37势 击地锤

第38势 翻身二起脚

第39势 护心锤(兽头势)

第40势 旋风脚

第41势 右蹬脚

第42势 海底翻花

第43势 掩手肱锤

第44势 小擒打

第45势 抱头推山

第46势 三换掌

第47势 六封四闭

第48势 单鞭

第49势 前招、后招

第50势 野马分鬃

第51势 大六封四闭

第52势 单鞭

第53势 双震脚

第54势 玉女穿梭

第55势 懒扎衣

第56势 六封四闭

第57势 单鞭第

58势 运手

第59势 双摆莲

第60势 跌叉

第61势 左右金鸡独立

第62势 倒卷肱

第63势 退步压肘

第64势 中盘

第65势 白鹤亮翅

第66势 斜行

第67势 闪通背

第68势 掩手肱锤

第69势 六封四闭

第70势 单鞭

第71势 运手

第72势 高探马

第73势 十字单摆莲

马虹陈式太极拳理论来源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

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

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和吸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

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

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

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

3、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马虹陈式太极拳练习要领

一、心静体松,精力集中

保持松静,首先要把大脑静下来。然后放松周身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全神贯注投入到练拳中去。

二、虚领顶劲,尾闾中正

头正颈直,虚领顶劲。口唇自然闭合,下颌向里收,舌放平,动作要向何处,眼神先去,眼随手动,手到眼到,停时目光经食指前视。

三、沉肩坠肘,坐腕舒指

肩要松沉平齐,不可一高一低。肘要松沉微屈。意贯指尖。

四、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锁骨平准对齐,胸肌放松,称作含胸。背肌也要放松,背肌骨节微有上提之意,背部皮肤有绷紧的感觉,称作拔背。

五、以腰为轴,上下相随

腰为主宰,带动四肢运动。腰腹肌转动,胸背肌亦随之转动,带动四肢的缠绕圆转。作到上下呼应,融为一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要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一气呵成。

六、步法灵活、虚实分明

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运动时两腿要分清虚实,随着重心的转移,两足要交替支撑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七、势正招圆,连绵不断

势正是指动作端正,不散漫,不蜷缩,不歪斜。招圆是指动作圆满,舒展不拘不僵。动作之间要求连绵不断,招招贯串,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

八、以意导动,内外合一

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要心静用意。使意识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作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意想劲到,动必合法。

马虹太极拳练习要点

一、中

指伸曲开合之未发谓之中。就是说:在练太极拳时必须使整个身躯保持中直之意。

其一,指尾闾中正神贯顶,要使脊柱保持中正,不能偏倚。顶头悬之意是将下颚略下倾,这样能使呼吸通畅,充分发挥腹式和胸式呼吸的功能,保持心气中和。

其二,指中定之意,意思是五行保持平衡,无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均能自由运行,无偏倚的弊病。

二、正

每一个姿势,务必力求端正,忌偏斜。无论什么动作,均要使重心稳定,不能前倾后仰。重心稳定才能使开合灵活自如。否则易犯"虚实不清"的弊病。

三、定

指寂然不动的意思。要求保持神智稳定。《大学》:知止而后有定,意为懂得至善则为定。定的表现为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为道家之本也。在练太极拳时,必须精神上保持清静无为,不受外界影响。《神会语录》:即定之时即是慧,即慧之时即是定。

四、安

安然之意,切忌牵强。于自然中求动作均匀舒展,无呆滞之感。

五、静

静是要求精神上高度集中。关于静有诸多的解释。

马虹陈式太极拳注意事项

第一、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意因人而异

过去有人认为老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不适合练习陈式太极拳。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就其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来讲,陈式太极拳适合于各个年龄段和各种体质的人来练习,而且效果显著,只是要注意因人而异而已。

首先要注意因年龄、因体质而异

练习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质情况来决定动作架势的高低和动作幅度的大小。年龄适当和体质较好的人可以尽可能把动作做得能高即高、能低即低,动作幅度也要符合常规要求。

例如,在做摆脚跌叉的时候,腿要仆地;在做金鸡独立的时候,手要伸展充分、膝要提至足够高度;在做转身摆莲的时候,腿的外摆幅度要到位等等。

年龄较大和体质较弱的人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但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在做摆脚跌叉的时候,腿可以不仆地,但不要低头撅臀。

在做金鸡独立的时候,手要尽可能伸展、膝可以提得不那么高,但不要弓腰弯背;在做转身摆莲的时候,腿的外摆幅度可以适当减小,但不要弓腰够脚等等。

其次要注意因时间、因地点异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人有比较固定的锻炼时间,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工作等原因并没有相对固定的锻炼身体的时间,那么,对于那些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人来说,如果可以在公园、广场按照预定时间参加晨练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来安排自己的练习内容或动作架势。

再次要注意因目的、因能力而异

也就是说练习者还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自身的能力等因素来决定练习中的个人标准。有的人是为了比赛,有的人是为了健身;有的人拳龄时间长,有的人拳龄时间短;有的人身体素质好,有的人体质差;有的人身体健康,有的人身体有病。

第二、练习陈式太极拳要重视动作技术的规范性

可以说,陈式太极拳的防治疾病、健身的功效直接来自于陈式太极拳动作的本身。所以,练习陈式太极拳首先要做到动作正确,只有动作正确,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

大家知道,陈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以腰为轴、肢体沿弧线运动;劲力要求是:缠丝劲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

那么这些要领和要求对防病、健身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不妨做以下分析,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那么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就会相对拉长、舒展。

练习太极拳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刚开始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动作。

第三、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意量的适度和量的积累

练习陈式太极拳,运动量一定要适度,既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陈式太极拳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运动量过大也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即使是为了比赛,运动量也不应该过度超量。

除了整体运动量不要过度以外,还应该注意身体局部运动量的适度,特别要注意下肢用力不宜过度,以免膝关节形成运动性损伤。

健身者更应该注意运动量要适度,一般情况下,练习时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练习后以感觉不累为原则。另外,练习陈式太极拳还要注意量的积累,在注意每一次运动量适度的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量的长期积累,不要三打鱼两天晒网,应该长期坚持。

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太极拳健身也是一样,只有长期的运动量积累才能取得明显的健身和防病的效果。

第四、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重理论学习

练习陈式太极拳不仅要注重动作技术,还应该重视对陈式太极拳的传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太极拳理论,才能用它来指导技术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陈式太极拳的技术水平。

反过来,通过动作的练习来体会和感悟太极拳理论,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理解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和加强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演练是全面提高陈式太极拳技术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第五、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重个人修为的培养

太极拳养生是指要通过习练太极拳来全面提升生命的存在质量,它不仅包含防病、治病、健身的内容,还包括修身养性的深层涵义。

学练陈式太极拳,不仅要注重防病、治病、健身,还应该注重个人的修为。在陈式太极拳的传统理论中,包涵了许多优良的哲学思想。

其中,一些哲学思想不仅对提高技术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超出指导技术的范畴,延伸到个体指导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现实生活当中。

例如:立身中正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等这些都是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如果把它们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联系起来,也会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身中正可以指导人们为了坚守一些原则,不能偏离为人宗旨;内外兼修则可以提示人们德才兼备,既要注意内在知识的积累,又要加强外在能力的提高。

刚柔相济可以告诉人们处事既不可过刚,也不可过柔,刚柔相济方能大成;动静结合可以劝诫人们不要以一时之得而喜,更不要以一事之失而忧。

应该以动静、发展的辩证思想来看待世事,如此人生才不会患得患失、心境才能平和,人生才能过得快乐。

具体到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下

1、头顶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也不可勾头。目光平视,下颌微向里收,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虚领顶劲。

2、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臀部下敛(但不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于是,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持适当弯曲。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4、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也不可完全伸直,五指不需要并得太紧,也不要过分叉开,目的是为了让劲能够放长,到达指尖。

5、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如。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轮轴。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6、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实际上,沉胯则自然开裆。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作时顾此失彼。

马虹太极拳发劲的学习方法

1、力求肢体外形正确,按外形要求检查自己,这个阶段是肢体动作引动内气,所以练好拳架很重要。

2、动作协调后,自然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时要求内气催动外形,古拳谱中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

马虹陈式太极拳对女性的作用

首先,太极拳对腿上的锻炼,提升了女性美丽的标准

因为,腿是展现女性美丽、体现女性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很多女性朋友,正是由于对腿部锻炼的缺乏,从而也使美丽在自己的身上跟着慢慢的老化了。

太极拳对腿上的锻炼,是全方面的。综合性的提高了腿的功能。它不像是某些运动,只锻炼了腿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是强制性的锻炼方法。这样,就使腿部的功能失去了平衡,甚至容易受伤。

而太极拳却能在人体自然的运动中,牵动着腿部的所有环节,一起运动,从而使肌肉群、关节、骨骼,得到有效的锻炼。给女性朋友展现自我魅力带来了良好的机会。

第二,太极拳中静对女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太极拳不光是一种简单的身体运动,还具有修心养性的功能。

能静方知动,不静不知动之奇,不动不知静之妙。这些需要口传心授的心法修炼,必将使女性的内秀得以提高。从本质上深刻地改变女性的魅力。

第三,太极拳是全身性的运动,练太极拳能调养血气,畅通经脉

它不激烈,不使人透支,合乎生命运动规律,不损害人的身体。使女性朋友,在运动中,得到一种身体的保养。同时,这种全身性的锻炼,也将给女性抒发自身魅力和活力带来信心。

后,说说太极拳衣着要求对女性朋友的保护

练习太极拳,要求穿长衫、长裤,不要求穿短袖、短裙一类的衣着。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女性朋友胳膊和腿上的经脉,也等于保护了女性的健康美丽。

相信女性朋友对这一点的认识会更加深刻。缓则缓随。掌握黏劲,要在平时的推手练习中细心体会。做到不顶劲,不丢劲,不让先,不落后,静心以求同步,这是感觉双方劲力消长变化的高级知觉运动。

初学太极拳的人在练习的过程中需两臂放松,周身绵软,不用力,求轻灵,通过长时间的磨炼,去掉身上的强硬、拙力,化僵为柔,完全做到用意不用力。

因此,做到不用力几字难。很多练习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喜欢用蛮力,不能做到舍己从人,如果遇到对方力大于己,便败下阵来,这和太极拳要求的四两拔千斤相去甚远。所以练习黏劲,除了勤习不辍,还要用心参悟。练拳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

女性练太极拳如何走劲

化劲中的另一种劲叫走劲。所谓走劲,即不顶。在对抗中,一旦感觉到对方使蛮劲向我逼迫过来,千万不可硬顶,而是应该顺着对方劲道的方向,把他的劲引到另一边去。

打个比方,就好像治水,洪水汹涌袭来,光靠筑坝抵挡,毕竟不是良策。但是如果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水流引向低处,便可起到长久的缓解作用。走劲的道理也是这样,对方大力袭来,如果硬顶,势必有受伤的危险。

倘若把对方的劲引向一边,则对方的劲力必然落空,我则可以乘虚出击,事半功倍。因此拳谱上有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双方使劲硬顶,就是双重,这是我们太极拳练习者要竭力避免的。走劲练习的高境界,应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稍微有一点劲加在身上,都可以化去。

练习走劲的关键在于学会用腰。腰脊要做到垂直中正而放松。垂直中正,则易转动;拉长放松,则不易受力。所以练习太极拳首先要虚领顶颈,指的便是腰脊的垂直中正如放松拉长。

在化劲中,黏劲是走劲的基础,走劲是黏劲的目的。黏劲是感受对方的劲道,为走劲做准备。走劲又是为发劲打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马虹陈式太极拳在养生方面效果非常好,现在练习的人也非常多,通过练习马虹太极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加快血液循环,女性练习太极拳能提高气质,同时还有养颜美容的效果,这就是人们选择太极拳的理由。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