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式太极拳背向演练 做这事能长命富贵

来源:民福康健康

32式太极拳深受当代人的喜欢,特别是马上步入到了冬季,慢性鼻炎等疾病又将复发。太极拳的好处对慢性病的侵犯有一定的预防疗效,跟着太极拳教学学习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32式太极拳背向演练。

目录

1、32式太极拳背向演练 2、3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3、32式太极拳口令 4、32式太极拳的特点

5、3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6、32式太极拳呼吸法

7、32式太极拳实战 8、32式太极拳养生方法

32式太极拳背向演练

32式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很多人将其作为养生的套路。练习32式太极拳的对慢性鼻炎的防范效果较显著,下面具体了解一下吧!

简介

三十二式太极拳是受欢迎的一个太极拳典范套路。它是中国武术段位制中四段太极拳技术考核的规定教材,属于中段位太极拳。它吸取不同流派太极拳之精华,动作难度、风格变化较大,更能充分体现武术的健身性和表演性。

拳法是以柔克刚对方力气越大受伤越重。例如中国太极高手和日本相扑冠军比力气时就可以用上。

新研究发现,练习32式太极拳对心血管等都有改善,而且32式太极拳对抑郁病人的病情也有很大的改善。

32式太极拳的七个要点

一、用意放松

练习32式大极拳时要精神贯注思想集中,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引导动作屈伸开合,使处处能符合要点要求,恰到好处,没有过分或不够的地方,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用意。

放松是指全身肌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除了维持运动速度和保持肢体位置所应有的紧张度外,尽量放松,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以节省体力。

古人所谓用意不用力的不用拙力,就是指这多余不必要的力而言。能用意放松,就能更好地使经络宽畅气血流通,有利于内劲的增长和增进身体健康。

学习太极拳重要的就是放松,生活在压力下的身体已经身心疲惫,如果我们不将身体经常放松一下,长期这样将会疾病缠身。

二、连绵不断

练习32式大极拳时一势一式,要像长江大海一样,一浪接一浪地连绵不断滔滔不绝。

成式时动作虽略有停顿而意识仍然不停,下一势紧接着上一式,在两者之间可用小圈圈来贯串衔接。所谓小圈圈,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往复须有折叠的折叠。

有折叠来来去去就没有断续的痕迹。这样才能达到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要求,给锻炼者以十分舒适的感觉,提高了锻炼兴趣;在技击上也就能达到运劲如抽丝、断而复连、断而能接、不丢不顶、有缝即渗的要求。

三、周身完整

练习32式大极拳无论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或摆任何一个架式,都要做到周身能相随相合地完整。

所谓相随就是古人所说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腰动脚动手动,眼光也随着而动的上下相随。

所谓相合,不仅要机体在形式上做到不同侧的肩和胯,肘和膝,手和足相向或相背地有呼应着落的所谓外三合,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识,呼吸和动作的相互配合,作到所谓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的内三合。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周身一家、无有缺陷的完整。在技击上,也就是使对方没有空隙可乘。

四、分清虚实

练习32式大极拳以分清虚实为入门第一步功夫。分虚实先要从大处着手。

以下肢部为例,如全身重量寄于左脚则左脚为实,右脚为虚;寄于右脚则右脚为实,左脚为虚;进步时必先转腰合胯,一脚坐实,一脚变虚而进。否则出步重滞,就不可能做到古人所说的步随身换、迈步如猫行的要求。

以躯干部为例,敛腹吸息时,拿上下来说是腹虚而胸实,拿前后来说是胸虚而背实;拔背呼息时,拿上下来说是胸虚而腹实,拿前后来说是背虚而腹实。

以上肢部为例;如以一手前伸为虚,则另一手辅助或平衡为实,所以在技击上发劲放人,必须先在实手加意和用刀劈物必须在刀背加力一样。

这是大的方面,至于小的方面,则正像《十三势说略》所说的一处自有一处虚实,躯干、四肢、一手一脚以至一个指趾,无不有它的虚实存在,要在锻炼者自己悉心体会,由大而小,由面而点,逐步缩小。

在技击上则可结合推手,用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办法来对付对方,达到古人所说因敌变化示神奇的境界。

分清虚实,无论在练大极拳或推手,对于机体感受器灵敏度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能力的提高,是极其有效的训练。

因此,它实际上也是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一面。

五、敛腹含胸

敛腹含胸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敛腹是在吸息时将腹壁有意识地略为收缩,使和膈肌的收缩下降配合起来。

含胸是紧接着敛腹,使胸部肌肉放松,胸骨正中第三四肋间隙玉堂穴和膻中穴中间,稍微有内吸的意思。

这样可使胸廓下部得到充分的扩展,有利于肺活量的增加。

敛腹含胸时腹压降低,丹田向上合抱,使内气从尾闾沿脊柱往第四胸椎棘突间的身柱穴处提敛,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敛入脊骨。

敛腹含胸一般是在动作开始或转换变化时行之,在技击上是一个走化或蓄势的动作。

对初学的人来说,只能先从外形的敛腹含胸着手。结合呼吸的提敛内气,可以留在后一步来做,避免发生偏差。

六、拔背顶劲

拔背顶劲也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拔背是在呼息时使两侧背部的肌肉群,如棘肌、半棘肌、骶株肌等。

由下而上地依次拉伸一下,然后竖起身躯,则在脊柱第四胸惟棘突间的身柱穴处,就有往上拔起的感觉;顶劫是紧接着拔背,由头棘肌的作用,松松竖起颈顷,抬头向前平看,头顶百会穴处有凌空顶起的意思。

拔背顶劲时,可使由敛腹含胸时提敛至脊骨身柱穴处的丹田内气,再从身柱穴沿督脉上升到百会,经前顶、神庭、印堂而到龈交,由舌抵上腭的作用,接通任脉承浆,再沿任脉而下,回归小腹。

这时丹田落归原位,膈肌上升、恢复原来隆凸状态,腹部内压力增加,腹肌放松而有饱满舒畅的感觉,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气沉丹田。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气沉丹田是配合着拔背顶劲的动作,并不单独存在,是意识引导丹田内气的作用,不是用力屏住呼吸住下硬压。

拔背顶劲,一般是在动作的终了或成定式时行之。在技击上是一个防劲的动作。

七、松腰收臀

32式大极拳以躯干带动四肢,而躯干的转动主要在于腰脊部的旋转灵活。

所以古人说腰如车轴,又说腰为纛,腰为主宰,同样说明了腰脊部的重要作用。

松腰就是要在放松腰部四周肌肉群的前题下,使两胁肋部往下松塌,而又有向前抱合的意思。

所以武禹襄把它称为护肫。能松腰腰脊才能转动灵活、上下不相牵掣,重心降低,两脚有根而下盘稳固。

收臀是在松腰的同时,有意识地使臀部稍微往里收缩,使臀部和腰背部基本保持在一个曲面上,而不向后凸出。

能松腰收臀,才能使脊柱直竖,尾间中正,起到像大纛旗和力向盘一样的指挥作用

3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32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一、易骨、易筋、洗髓阶段

这个阶段是习练32式太极拳的基础阶段。32式太极拳是一项身手放长的运动,32式太极拳总论中明确要求,要在行功走架中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曲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各种特点及要领,在于大家平日里多加练习和揣摩,太极拳重在思考和领悟。

按此要求,日积月累练习,能逐步使身体各个关节和筋脉舒展柔开,进而达到身肢放长和洗髓之目的,以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增强八面支撑的拥劲。

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节松、节节通,敛气入骨,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柔曲百折若无骨;才能在发劲时松活弹抖、惊炸点刚、柔韧有余,为下步练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练精化 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阶段

32式太极拳对内是意气运动,对外 是神气鼓荡,其理是精满则气足,气足则神清,神清则虚空灵动。拳谚云心一虚,全体则虚,为虚则灵,灵足以应敌,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套路的运动来实现。

想要真正学好太极拳,首先就是要将它的套路熟练掌握。

套路行功走架时,在意念的导引下,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腰胸折叠,配以绞来绞去的多种动作,使丹田之气得以培元,周流全身,又能在意念中达于梢节。

此时习者大有虚空、灵动梦游般步入仙境之感,而这种感觉正是第二阶段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具体体现。

因此说,打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练内家拳必须以练内气为主,一定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就不可能产生质的变化。

三、明劲、暗劲、化劲阶段

习练武术,必须研练各种武术的劲法,只有这样才能克敌制胜,成为强者。那么,什么是武术的明劲、暗劲、化劲呢?

所谓明劲,是指心一动,通过肌肉和筋脉在瞬间一松一紧中所形成的劲。

暗劲,是指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心、意、气、神、形外相合所形成的混元之劲,暗劲既可外显,又能内敛。

化劲是指在积柔成刚或积刚生柔和刚柔相济中所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敏捷,能沾、粘、连、随应变万端之劲,化劲是武术劲法中的高境界。

在现实中有很多练武之人,没有练好各种劲法,功夫尚未真正上身,只会打定步拳,打不好活步拳;只会打套路拳,而打不好随机应变的应用拳,墨守成规,练用严重脱节。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练出周身的整劲及混元劲,所以很多人对传统武术的实战性和应手即仆的说法产生了种种质疑,这不足为奇。

练习大体分八步走

32式太极拳有一整套完善的训练体系。大体经过:无极桩、缠丝劲、套路、采气桩、运气功、器械、推手、太极散手等,只求健身养生的话,前几个步骤就可以了。

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是需要大家多花时间的,这样才可以掌握的更加牢固。

练习首先从无极桩开始,无极桩重在调息、放松、入静,要求精神内敛、意念集中、尾闾中正,气沉丹田行于足下;

第二步练习缠丝劲,要求运裆走劲,周身上下无处不缠丝,既疏通了经络,又提高了擒拿和化解水平;

第三步熟练套路,将每个动作练到位,前裆、后裆均要打开,还要合得住,这样下盘沉稳,上身才能松活;

第四步采气桩的练习,通过吐纳来增加内气的饱满充盈;

第五步练习丹田各个角度的转动,催动内气达于四梢,通于身体各个部位;

第六步熟练器械增加难度,达到器械与身体的高度协调;

第七步进行五种推手训练,将八门五步熟练运用;

第八步太极散手阶段,从初的有招法向无招法阶段发展,后达到周身上下无处不是手的高级阶段。

32式太极拳口令

(一)起势

(二)右揽雀尾

(三)左单鞭

(四)左琵琶势

(五)进步搬拦捶

(六)如封似闭

(七)搂膝拗步

(八)右单鞭

(九)右云手

(十)野马分鬃

(十一)海底针

(十二)闪通背

(十三)右揽雀尾

(十四)转身撇身捶

(十五)捋挤式

(十六)右拍脚

(十七)左分脚

(十八)右蹬脚

(十九)进步栽捶

(二十)左右穿梭

(二一)肘底捶

(二二)倒转肱

(二三)右下势

(二四)金鸡独立

(二五)左下势

(二六)上步七星

(二七)退步跨虎

(二八)转身摆莲

(二九)弯弓射虎

(三十)左揽雀尾

(三一)十字手

(三二)收势

32式太极拳的特点

1.心静体松

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打太极拳要求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于动作,做到神聚、心静、意专、体松。心静是练太极拳的重要原则,心静要求要专心。

在练拳时,思想要集中,意识不断地引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不能顾此失彼:心静要有耐心,不可焦躁或心猿意马,否则动作方向、姿势不正确,就难以把太极拳学好、练好。

体松是和心静同样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贯彻用意不用力的重要措施。运动时,在心静的前提下用意引导肢体内外各个器官、关节和肌肉的放松,逐步做到全身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内外各部分无一处不松,尽量使身体自然舒展而不僵硬。

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完成动作。

2.轻灵沉稳

练太极拳要求在意识引导下动作轻灵、重心沉稳。轻灵是保证全身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所谓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能灵活。

灵是轻的发展,在轻的基础上发展,方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的灵。 沉稳是使上体端正舒适,保持下肢稳定,要求虚领、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步似猫行。进退转换,要分清虚实,步随身腰变化,需稳健、轻灵、沉着。

3.柔和缓慢

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放松对解除疲劳、积蓄力量,以及提高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练习时,要求始终放松,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引导全身放松。

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塌的。练习时,要在放松的基础上使两臂动作保持弧形,使两臂运动走弧线。

缓慢"也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它是一种平稳中正的缓慢,肌肉和骨节不是处在某一特定角度下收缩和旋转,而是用许多不同的角度完成一系列伸缩和旋转的静力性练习。

4.连贯圆活

练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要求做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地连贯圆活。每一势如何起、如何落,要仔细揣摩,到定式时必须意识贯注十分满足,

似停非停,这种势与势之间的承接,就称作连贯。连贯就是要求上一动作和下一动作折叠地衔接起来,转接处微微贯动,不僵不滞,不能有停顿断续之处。

动作要圆活,亦即动作要圆满、灵活,在一连贯的弧形动作中圆满地不凹不凸,无有缺陷,不起棱角,变动又非常轻灵活泼。圆满灵活运用到动作上,要求达到中正不偏、不越界限、不被压扁、走化粘依、不丢不顶、处处圆满灵活。

5.身法中正

身法中正指的是中正不偏、上下一条线。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是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处处不使身体各部位散漫失中。要表现出中正、大方、严

正、舒展、和顺的形象,符合心静用意的静态要求。练习时不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四肢动作不论如何转换,自头顶、躯干至会阴始终要形成一条直线。

凡是身向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失去重心垂直平衡的,都是不符合中正不偏"的要求,都是身法上的缺点。上下一条线的关键,在于用意识使脊柱保持垂直状态。

太极拳身法的轻灵、圆活,全凭腰、胯、胸的运转和协调动作,使得在任何角度上都能够保持全身的平衡;进退、旋转,不论手足如何伸缩,身法必须保持中正。虚领顶劲和尾闾中正是太极拳身法中正不偏的标志。

但如果没有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的协调动作,胸部就会僵僵的得不到运动,腿部也只有随着腰部的左旋右旋而左右旋转,得不到一升一降的上起下落的弧形运动。

虚领顶劲是身法中正的首要条件,尾闾中正作为动作定向的舵手,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是身法上须始终保持的,是气不上浮、重心稳定的关键。

6.协调完整

太极拳的连贯圆活,是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全身肌肉群在意识指挥下做精确严密的、有组织的、有规律的统一性运动,不使各关节拉力所产生的分力破坏平衡,而是在节节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的合力点。

这在太极拳中称作对称协调。太极拳对称协调的内在规律,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意欲向上,必先欲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上下左右,相吸相系;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7.呼吸自然

太极拳呼吸是根据动作的变化而自然形成的,与动作配合不起来或用自然呼吸法的人,坚持练拳时间长了,也会不自觉地使动作和自然呼吸结合起来。开合、虚实与呼吸要自然结合,合和虚是蓄、吸,开和实是发、呼,一开一合就是一呼一吸。

开吸合呼是以胸廓的扩张与否为开合的概念,胸廓扩张的动作为开;反之为合。开合是姿势上的现象,虚实是内劲的轻和沉的现象,呼吸是运动生理上的自然现象,三者密切地自然结合,构成了太极拳锻炼方法上练意、练气、练身三结合的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

8.意领身随

人体的任何动作(除反射性的动作外),包括各种体育锻炼的动作,都需要经过意识的指挥。练习太极拳的全部过程,也要求用意识(指想像力)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拳论说: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身随就是这个意思。

32式太极拳对骨骼的保护

1.莫弓过

就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膝盖弯曲的程度不要太大,膝关节主要就是用来做屈伸运动的,如果太过弯曲就会造成伤害的。

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许多老一辈拳家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太极拳运动时,过度运作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必城病变。学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既所谓立身中正。

2.莫扭拧

主要是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3.莫滞劲

我们看到太极拳有很多动作都是单腿支撑的,这时膝关节承受的重力就很大,如果停留的时间长必然会造成膝盖所受的压力过大。

4.莫叉劲

凡向前走劲时,劲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现夹角。劲力分叉,不但形成劲力的自耗,而且伤神。

5.不激烈

在运动之前一定要有热身运动,但是热身运动不要太过激烈,硬抻、猛压这些都会造成膝关节的受伤的。

32式太极拳对骨骼的好处

一、正骨骼

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不偏不倚,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骼处于柔和活动中,既纠正了不良姿势,又锻炼了颈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加上户外空气新鲜及阳光中紫外线适量照射,人体钙质容易吸收,也就少患由骨骼疏松而引起的骨骼变形折裂等病症。

二、宣肺

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组织得以锻炼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三、健肠胃

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动作如抽丝。不用拙力而轻柔缓慢,不会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口渴难熬。而且长期有节律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活动扩大,肠胃器官蠕动加快,促使食欲增进、消化机能加强。对便秘、痔疮等疾病也有疗效。

3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是机体内外都要松驰舒服,首先放松大脑,俗称平心静气,心者意也,在开始操作的前后,要摒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于静中生动的意义,使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不紧张,在松弛愉快里,得到休息调整,发挥它对机体各系统的支配能力,而达到内壮的效果。

是在操作时,招式要稳,要中、要正,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就是把脊椎和颈椎竖直,以中心的活动力来运用重心的支撑力,避免偏重,使周身得到均衡的活动。

神贯项又叫顶头悬,是以神气贯顶的意思,所谓神有所持,意有所思的表现,也就是收敛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分散力,使之集中,而另有一种专一想象的目标。

是在操作时,动作要慢,以意的支配,而表现到机体四肢上,由极静中生出来的动是极动,由极慢中生出来的快是极快,所以在运动时,要不急不躁,在这似动而不急动、似静而不纯静的活动中,完成这一整套的练法。

使得周身的关节,得到平常活动范围以外的超然活动;可是外虽动,而不扰于内,这样的操作,非但不伤气,且可养气,能使全身的筋骨、关节和肌肉,受不到激烈压迫。

由于起伏转折的动作,可以逐渐达到体质健康的目的。因此年老体弱的人,进行这种由浅入深的身体锻炼,是适合的。

是在操作的姿势上,应当舒展的尽量使之舒展,应该紧凑的也要适当地紧凑,不可有团聚和气滞的动作,呼吸与姿势都要均匀平和。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血液循环,而且可使肺活量加强。

结合松、稳、慢、匀以及动作的练习,以此来完成整套动作,长期坚持练习就会看到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功效。

32式太极拳身法要求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

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32式太极拳祛病机理

一、以意引气调动气血畅通,从而活化细胞,消除慢性疾病,平衡如增强免疫力

用意是太极拳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通过用意能够有效的改善身体状况。这是因为在用意不用力的状态之下,大脑会不断的发出积极的信号,从而帮助身体的气血变得畅通,也就能够促进身体中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强我们身体细胞活力。

二、深度式呼吸、气沉丹田,加强了膈肌的运动,促进胸、腹、腔血液循环,并形成对脏器的按摩

练剑时我们常常要进行绵长、均细的深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并引导气沉丹田,这样一来就促进了膈肌的上下运动和腹肌的运动。膈肌的升降运动使肺部机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不少肺病患者都因练剑打拳而痊愈。

又因肺活量的增加而保证了人体各器官的供氧,提升了活力。腹肌的收放对腹腔器官形成按摩使各脏器气血流畅,开通闭塞导引阴阳,从而加强了腹腔的物理循环,提高和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三、人剑合一的独特要求促进全身各个肌肉群和关节的活动

人械合一是太极拳法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促使人体随剑而动,将剑视为手臂之延长,这样一来,就大大加长了手臂、腰部的活动范围。

从而促进肌肉骨骼的新陈代谢,提高局部组织痛阈,解除肌肉痉挛,使关节粘连得以松解,从而提升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四、中正安舒,心静体松,呼吸自然的练剑,是对神经系统的重要保健方式

在演练太极拳时我们首先要入静,要高度的入静,以意导气,以气引导力,这样一来就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如果我们长期保持大脑皮层进入这种保护状态,就可以改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协调,避免因大脑皮层紊乱而引起的疾病。

通过太极拳的用意演练可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活跃情绪,修复神经系统的平衡,消除慢性病灶。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绩效和生活质量。

五、柔和协调的太极拳动作可促进血管弹性的增强,防止血管硬化

太极拳的动作同样比较舒缓,因而能够使得身体内部的神经系统变得稳定,也就能够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长期坚持进行太极拳的练习,能够有效的预防血管硬化等问题。另外,太极拳的练习对于心脏病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2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

第一、太极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哲学观

太极拳道法自然,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当你练完了一套太极拳,到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地全身处处毫无牵掣,动静作势、纯任自然,呼吸自然,开阔心胸随天机动宕。

也无意追求蹬腿有多高,架势有多低,姿势有多规范,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来行拳走势,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交融,将自己溶人大自然之中,天人一体,生机无限,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

忘却烦恼,进入一种恬淡自然的境界,会有一种好心情,一份紧张烦恼之外的宁静,这对你的健康会没有益?

第二、太极拳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的一种伦理观

现代人工作中、商务中的激烈竞争,使人与人的关系紧张,甚至白热化,由此引来嫉妒、烦恼、仇视;现代科技又给人创造了网上聊天的环境,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流。

人们聚在一起练太极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走势,或两两推手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粘连黏随,成为一种融洽感情、乐此不疲的交流情感的活动。

正如《大趋势》一书中提到的每当一种新技术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产生一种高情感。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做为一种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

尤其是在外国,老年人,妇女平日较为孤独,有一种场合给他们一起练拳、交流、说笑,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的运动风格,尤其容易增加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观念。

不少发达国家,有兴趣练太极拳的人聚集一起,无欲无争,陶然往返,不失为凝聚人情感的魔杖。

第三、太极拳是终身追寻和谐的养生观

太极拳和其他武术拳种一样,在练拳中追寻和谐,上下、身步、手眼、内外,处处和谐,可为终身不尽之。

32式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是一门结合自身和外部环境的拳法。它的呼吸和大自然结为一体。打太极拳时,呼吸较慢,然后自身呼出的气与外部的环境中的气相辅相成。

1、动作和缓,呼吸自然

呼气时上层之气(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先天之气)反降之丹田:吸气时上层之气由鼻吸入,下层之气反由丹田逼上.此境界俗日气通。

凡是习练太极拳至相当程度,经名师口传面授均能达到.然而初练者可不必过分求之,以免妨碍拳式姿势的正确。初步的练习者只要求达到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周身舒适和顺即可。

比较正规的太极拳是不可以急功近利的,它要求人们专心思想,不想想东想西的。

2、周身松柔,思想宁静

达到太极拳要求的呼吸有一逐步渐进的过程。初练一二年之内.着重注意架势的正确就可以了,可以暂且不讲究呼吸,只是听其自然.慢慢形成太极拳呼吸方法。

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刻意屏气等方法勉强使气沉丹田,势必易入歧途。经二三年练习后.姿势拳架逐渐正确,周身松柔.思想宁静,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气之呼吸运用就不可不加注意了。

若不明此理,日后难以达到太极拳之较高境界。

3、呼者为实、为发、为开

很多书籍中说,打太极拳都要注意呼吸中的气,自然和本身要相结合,该呼吸的时候呼气,该吸气的时候吸气。

盖吸者为虚、为蓄、为合:呼者为实、为发、为开。知之然后身体能灵活,否则虚实不清.真谛全失。

近代普通的太极拳教习授徒一般分为内外两部.内部为呼吸.外部为拳式,但往往是只教外部,不传内部。

因授之不得其法,反滋弊端,还不如听其自然为好。练习日久.或能知其诀窍。

4、收手为吸,下降为呼

说来太极拳的呼吸也没有什么诀窍。在架势练习中,大抵出手为呼.收手为吸.下降为呼,上升为吸;在推手练习巾,按为呼.挤为呼,捋为吸,棚为吸;被捋为自然小呼吸。

5、心静则不致有误

此小呼吸乃求心静.心静则可看清对方之行动,而不致有误。如被挤、被按.不能再吸时.则改为呼,使吸进之气散于四肢。在大捋中之呼吸.闪为呼,靠为呼。

按为呼,捋为吸,被靠为吸,被捋为小呼吸.转身将按未按时.亦为小呼吸。其他挪步而未发劲时,亦为小呼吸.凶求静心,且有沾粘,劲内含也。

太极拳的五种浊气

(1)横气

就是横气填胸,上下不接气,在运动时呼呼发喘。

(2)邪气

就是呼吸不正常,时有时无,在运动时嘴发青,脸发白。

(3)逆气

就是在运动时肩上挑,肘上架,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

(4)滞气

就是在运动时中气堵塞,使周身之气不能流通,久之有停止之患。

(5)浊气

就是运动时上重下轻,外散内空,完全用的是后天之气,使一切浊气上涌,练久人就生病。

太极拳的五种清气

(1)先天自然之气

就是由母体降生时带来的气。

(2)乾坤正气

就是阴阳之气,也是刚柔之气。

(3)太和之气

就是丹田之气,就是心肝脾肺肾五气团聚的地方,也叫五气朝元,就是人之生死,病之轻重必先看元气存在的道理。

(4)浩然之气

就是运动纯清无浊,练一趟拳,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在作战时能以沉着应战,养我浩然之气。

(5)混元一气

就是功夫练成时,把全身之气团聚不散,混元一气,如铁石之坚,攻之而不败,破之而不散。

所以在运动时要呼出五种浊气,吸收五种清气。气在胸中都是浊气,气沉丹田就是清气。在练时使浊气下降,降于涌泉穴,升至百会穴。不但可以强筋壮骨,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怯病延年。

三个呼吸阶段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

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

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

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了意到气到,气到劲随内外相合与神、意、气、劲、形相统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势呼吸。呼吸方法以鼻吸气,以鼻呼气或口鼻同时呼气,不可用口吸气;呼吸要领为深、长、均、细、缓;呼与吸交换时,有个似停非停,似感弧形的暂短过渡。

此时,呼或吸要柔缓、轻细、圆滑的自然换接。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32式太极拳实战

十条太极拳实战经验

1. 多走立体螺旋劲

太极拳是一种浑圆圈的运动,每一动作,不只单单有平圆或立圆,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2. 随敌变化而我变,知己知彼

推手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手上力点的转化。一只手上有九个力点:五指、大鱼际、小鱼际、掌心、掌背。

3. 交替运用、处处克敌

推手中不能总想着一招制敌,有的制敌方法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好使,所以方法得交替使用,这一招式不行,我还有下一招。

4. 全身掤劲不能丢

掤劲是一种弹性的、能伸能曲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它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5. 容吞引化

在推手过程中,必须敢于将对方的劲放进来,放进多少力,等对方失控或撤劲时,再顺势给对方多少的力量。能容吞引化后才能吐、能放、能发。

容吞引化的关键在于要使自己的胸前容量加大。

6. 能合就赢

先合住、或说先拿住、或说先控制住对方,一定要主动,赶到先这个胜者的位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7. 化打合一

要求在化掉对方来力的同时找准发放的位置和方法,将对方击出。

8. 下塌外碾

先合住对方,再把劲塌到对方的脚下,然后用一种搓力将对方发出。

9. 造势借力

从反面入手制敌。

10. 意力结合

讲用意不用力不对,用力不用意也不对。应该意气力(精气神)结合好。

大极拳实战特点

l、顶劲虚虚领起,气沉丹田,周身放松。

2、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3、神气内隐,忽隐忽视,刚柔相济。

4、方圆相生,奇正变化,阴阳换劲,内气圆话。

5、虚实兼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真真假假,人已相参,上下相随。

6、开合相宜,呼吸顺遂,周身配合。

32式太极拳养生方法

32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1.锻炼效果

多年的肩周炎和头痛病好了;食欲旺盛,步履轻捷;睡眠时间减少但并不感到疲劳;动作灵敏,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信心,富于创造性;情绪稳定、性情温和,做事有主见,等等。

2.对肌肉的作用

消除僵劲,能使所有肌群和关节参加活动,因而各肌肉单位的负担就减轻了。

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经紧张性减小,使血液循环更为良好,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更为充分。

因此有助于防止病态肥胖,防止肌纤维减少和萎缩,保持肌肉的弹性。

3.对骨髂的作用

坚持练基本的摆动和套路,可使脊柱和各关节强韧和灵活,矫正它们的姿态。

因此有助于防治颈椎病、关节炎、脊柱异常、神经痛等病,还能给骨髂施加适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渐增强。

至于太极拳是否能直接加强骨髂的血液循环,虽然尚不清楚,但肯定说它有助于使植物神经功能稳定,内分泌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顺畅。

从而使骨骼的血液循环旺盛,复合矿物质供应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强。

4.对内脏的作用

动物神经和植物神经在大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互相连结,密切配合活动,因此打太极拳时,骨髂肌中的动物神经愈是放松舒缓,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的紧张性也必然舒缓,从而使内脏功能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传统太极拳对思想的益处

一是胸怀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为松、柔、圆、活。从外形看似行云流水,其实是动是求静,内涵深邃。长期修练,习拳者会变得胸怀宽广,性格豪爽,正气凛然。

一个人如果有了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依照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原则行事,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太极拳第一要练胸怀。

在太极拳各项技法运用中,都可以体现出太极拳广阔的胸怀。

二是心态

太极拳外形要求动作沉稳,速度均匀,舒展大方,开合自然,要求练习者要在一种十分平衡、稳定的心态下去动作。

尤其是在太极推手中,只有凝神静气,心态稳定才能通过皮肤的接触听到对方的意图,然后再随曲就伸,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练习太极拳的大忌就是急躁和盲动。久而久之,练拳者就会形成稳健老成、善于应变的心理状态。

太极拳注重慢练,这也是需要我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在当今复杂万变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具备了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处理好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因此练习太极拳要追求心态的锻炼。

三是智慧

太极拳的推手和技击都强调要以柔克刚,要用四两破千斤,后发先至等等。总之,无非是要练拳者开动脑筋,善于谋划,而不去硬碰硬。

太极拳对待矛盾的态度就是要从侧面入手,不去硬碰硬激化矛盾。如太极推手中的走化和引进落空都是这些动脑原则的具体体现。

练习太极拳要掌握的奥妙在于动脑。就技击而言,太极拳的境界是不战而胜,因此需要一个具有高等智慧能力的头脑去思考和谋划。

四是修养

太极拳是文化拳,它的拳理深奥,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事实证明,对太极拳的理论认识了解到什么程度,再通过下苦功夫才能练到什么程度,否则只能是架子。

所以要想弄通练好太极拳必须提高哲学、文学、医学、力学、美学、音乐等方面的修养。如:太极拳的拳理拳论拳谱大都是前人所传,不懂文言文,难于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必须学习古汉语。

太极拳的哲理深奥,不学习哲学难以理解阴阳。太极拳的行功、练功、太极推手中的引化拿发等均与人体的骨骼、脉络、穴位、关节有关,不掌握医学力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就不可能把拳打好、打出内劲,就不可能提高推手的水平。

现代太极拳作为表演项目很受欢迎,人体的协调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又都离不开对美学的音乐的了解。因此研练太极拳会使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水平,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五是健身和技击

健身和技击是太极拳外露的有形的功能。然而,其它任何一种拳术都具有这两个功能。只不过太极拳的锻炼老少皆宜,壮弱均可而已。

太极拳的健身、技击效能又是任何一门拳术所不能比拟的。仅就技击术来讲,太极拳的推手、散手、功法等,从理论、套路到训练手段,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简单实用,自成体系,其它拳种无法望其项背。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一、强心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取得相对平衡。心神安定,可使思维敏捷,语言流利。

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瘀血。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

二、养肝

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从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有助于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练拳时以意运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

眼神贯注动作,动作圆活连贯,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好处。可见,太极拳对于护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是有必要经常练习的。

三、健脾

练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宜鼓荡,内脏加强蠕动,好比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心情舒畅,饮食自然香甜。

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补肺

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通过吐故纳新,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力。

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肤润泽,感觉灵敏。

五、固肾

太极拳论认为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故练拳时十分重视肾之府腰的作用,以腰为轴来带动四肢和全身协调运动,使劲路完整,气机畅达;要牵动往来气贴背、中气贯脊中;还要悬顶、吊裆、提肛、尾闾中正。

以加强肾命并调通任督二脉之气。并且以心为令、气沉丹田,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样就加强了两肾和命门的功能,使肾精充实、阳气旺盛、行动轻捷、二便调和、骨强齿坚、发泽耳聪。

32式太极拳对慢性病的好处

1、能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包括有冠心病史者);

2、能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功能的提高;

3、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

4、能有效的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5、能够显著增大脑波ɑ频段(ɑ波即觉醒波)的能量,明显增进左右脑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其结果将使身心更加和谐、增大抗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6、能有效地解除人体的精神过度紧张状态,从根本上消除现代社会文明病的致病原因,预防生理性疾病的发生;

7、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思虑、性格、记忆与动作稳定性,以及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8、他们还采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制的ZJX-1型中医经络信息分析仪对31位太极拳锻练者进行人体经络测试。结果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对人体经络平稳起到明显的调节作用。

冬季练拳注意事项

一是锻炼时间

冬季清晨的空气清洁度相对差些,因此锻炼的佳时间是日出之后,练拳前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牛奶之类的饮料,吃几片饼干或其他小点心,但千万不要吃饱。(对老年人来说上午10点钟左右较为适宜)。

二是锻炼场所

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练习时,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

应根据自身的状况灵活调整运动量,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否则容易引起扭伤、碰伤、骨折等。

三是不要带病锻炼

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练拳,冬练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运动刚结束,好不要马上大量喝水,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饮用。

喝点淡盐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尽快补充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四是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澡

由于运动使肌肉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内脏的血管相应收缩以维持肌肉的血量,这时洗热水澡则会使皮肤肌肉的血流量继续增加,而内脏尤其是脑部的血量减少,容易出现脑缺血而晕倒。

习练太极拳可以从两方面辅助治疗慢性鼻炎

一、通过提高上呼吸道免疫力,帮助修复自愈鼻腔粘膜系统

鼻、咽、喉三个部位合称上呼吸道,呼吸道内表面分布有分泌液和纤毛,它能温暖或冷却、湿润和净化吸入的空气,保护呼吸器官。

太极拳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其动作柔和缓慢,其呼吸深细匀长,连绵不断的招式中蕴含内气与外气的导引,既有效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免疫力。

人体免疫力提高后对病菌和病毒的抗性增强,缓解慢性炎症(过敏性鼻炎除外,免疫力增强会导致过敏反应加重),同时有规律的气的导引对于呼吸道是非常好的按摩方式,有助于修复鼻腔粘膜系统。

所以,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呼吸运气,可以对鼻腔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通过活络筋骨、调和气血,改善脏腑阴阳平衡,通窍解毒

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拳术。

慢性鼻炎在中医看来则是由于肺脾气虚、肾阴不足、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等脏腑经络阴阳失衡而发生的病症。治疗慢性鼻炎,中医艾灸、针刺常采用迎香、百会、上星、合谷、攒竹、通天、风池、印堂、曲池等穴位。

而太极拳属于道家养生功法,其拳理无处不包含阴阳,每个动作的运气都循应经络而行,比如武当道家五形气功,常练习虎形养生气功,可舒肝利胆,精血旺盛,常练习龟形养生气功,可生津强肾,精力充沛。

太极拳变化丰富,可调和气血经络,配合中医艾灸、按摩,是非常好的辅助治疗方式。

太极拳可辅助治疗慢性鼻炎,配合恰当的药物治疗,加以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能帮助治疗慢性鼻炎,改善身体健康。

鼻炎患者练习太极拳须知

生命在于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防止鼻炎与改善鼻炎一样离不开运动。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有氧运动,而太极拳就是一很好的选择。

由于鼻炎患者对于空气比较敏感,要求空气比较清新,鼻炎治疗要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所以对于鼻炎患者来说,鼻炎练太极拳,练习太极拳应该选择一些空气质量较好的环境下,比如专业拳馆,公园和学校操场等等。

当然对于时间也是有要求的,好还是能在早上太阳出来以后,空气中的细菌和别的有害物质全都被紫外线杀掉后,在开始练习太极拳。

当然鼻炎患者对温度的变化也是很敏感的,所以练习太极拳时,我们还要注意环境温度。要减少在较冷的环境中练习太极拳。在寒冷的环境中,冷空气对鼻粘膜的刺激较大,容易引起鼻炎患者的流涕等一系列的病理反应。

鼻炎练太极拳,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好还是不要练习太极拳进行鼻炎治疗。在冬天,对于北方的鼻炎患者朋友要么到中午时在开始练习太极拳,要么就在室内练习,室内有暖气相对空气温度比较合适练习太极拳。

对于南方的鼻炎患者朋友,则应该选择在太阳能照到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切忌不要在寒风中练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时如果出汗,还在寒风中的话,容易着凉感冒。

身体健康才是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地练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及时进行适当添衣减衣,不要在练习太极拳时冻到,也不要热到。

太极拳其它好处

好处一、长期练太极拳可以减轻的抑郁症,还能改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治疗神经衰弱。

好处二、能使血气运行顺畅,提升免疫力。女性朋友练太极拳能调养血气,畅通经脉。它不激烈,不使人透支,合乎生命运动规律,不损害人的身体。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增加肌力及肌耐力,减肥。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汗流浃背而不气喘,适合心脏病、高血压练习。

好处五、练太极拳不仅能缓解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还能减轻疲劳、强健筋骨、提高人体伸展和平衡能力等。

好处六、治疗肠胃病,消化不良,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胃部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坚持练太极拳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练习32式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真的非常多,但是练习32式太极拳的要点也很多。为了我们宝贵的身体,我们每天就抽出一点时间来练习一下吧!对你来说是健康长寿双丰收,而且对你的事业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