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拳流派众多,每一个派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所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赵堡太极拳的相关知识,赵堡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一支传统流派,对于太极拳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的。
目录
1、赵堡太极拳 2、赵堡太极拳的好处
3、简述赵堡太极拳的中正 4、赵堡太极拳的身法
5、赵堡太极拳推手技巧 6、赵堡太极拳拳架特点
7、赵堡太极拳基本功练法 8、赵堡太极拳的耍拳体系
赵堡太极拳
关于赵堡太极拳的学习,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由来。
赵堡太极拳是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汉族传统拳术。赵堡太极拳以明朝山西王宗岳为师尊,在河南赵堡村内单传六代,由陈清平老师传于世人。而以赵堡村传人和兆元在原来基础上大改而成。由于赵堡村规严,世代祖训不外传,所以至今外人对赵堡太极拳知识不多。
赵堡太极拳是由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
可见,赵堡太极拳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前辈们的共同努力。
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公认为传自武当,即由云游道人传自山西王宗岳,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将太极拳带回赵堡镇,并开门收徒,后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
功法特点
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想要将赵堡太极拳学好,我们就得牢牢掌握这些招式和要领。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赵堡太极,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绷、履、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实战运用
赵堡太极拳各招式在实战中都非常实用。良好的使用效果来源于灵敏的反应,周身的协调、发劲的完整,这些能力的具备来源于坚持不断、规范地盘练拳架和推手练习。随势就势使用招法是赵堡太极拳的原则,不要一味地追求一招一式的运用,要在整体上下功夫。实战中形势是干变万化的,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游刃有余,战胜对手。
赵堡太极拳的好处
发祥于温县赵堡的赵堡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有独特之处。
赵堡太极拳又称代理架。拳技与理论完美融合,体用一致,拳架自然柔活,顺遂浑圆以理体内中和之气,二气阴阳和合而达于外。故称代理。
赵堡太极拳以太极之理为拳理来规范指导拳架。象其形,取其义,用其理。太极图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述。
太极图外呈环圆,环呈无端之象。在赵堡太极拳中体现为势势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身体各部位的公转自转协调和谐,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圆转连贯,一气呵成。
太极图一圆之中有阴阳合聚,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转化,显示事物发展的螺旋周期规律。体现了自然界阴阳之间的运行消长与转化,即一阴一阳谓之道。
赵堡太极拳以阴阳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比附人体。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易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拳理曰: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相对应,合之为十三,又称十三式。
十三式是指导太极拳圆活自然,阴阳相济之要诀。以人身比太极,练拳之前,心静体松,混混顿顿,阴阳未分,浑元一气是为无极,气动而太极生,每势练够一圆,二仪、四象,八卦。
即由阴阳未分到阴阳具备,阴阳运转,阴阳相济。身体各部位左右对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动作以圆及弧线的形态表现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每一对阴阳的转换变易,由身法、手法、步法及屈伸蓄发的协调运转,使拳架动作紧凑圆转,处处顺遂。赵堡太极拳以太极阴阳之理,指导规范拳架圆转柔顺,动作运转符合阴阳运行之理。
在练法上要求由外五行带动内五行,而后由内五行之气而达于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人之五脏归属五行。
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心、肝、脾、肺、肾也。赵堡太极拳由五行之气合而为一,以心行之,统乎全身,气到势随,形到气力至。即由外带内,周身顺遂圆转,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
赵堡太极拳的行动走架又叫耍拳,是赵堡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时着势自然圆活,神意活泼自然,呼吸自然顺畅。
《道德经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赵堡太极拳本乎天道,不尚用力,以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运转体现太极拳之技法。
练习时要求人体合乎自然。人出生后,先天的自然行为不断丧失,违背自然的后天行为不断增加,常导致疾病产生。在拳法中表现为形、意、气、力配合无序,甚至不知配合,尚后天之力,动作僵滞。赵堡太极拳以后天之法,引先天之形气。
例如,婴儿出生时,脊柱并无弯曲,直立行走后,长年累月使脊椎负重,在没有其它骨骼支撑的颈椎与腰椎部位形成弯曲,使脊椎关节间隙受损破坏,加之违背自然的后天不良行为的不断增加,致使常有颈椎、腰椎疾病发生。
赵堡太极拳的要领要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收腹,松胯裹臀,使脊椎弯曲减小或消失,回归先天之自然状态。
按照拳法要领,正确锻炼,可使脊椎功能增加,亦可引丹田先天之气,使脊椎成为劲力之源泉。身体中正,脊椎正直,动作不贪不欠,轻灵圆活,形成身似活蛇,腰如反弓。
和兆元所创代理架,拳架与实用相一致。拳架中无缠绕繁琐,拳架、推手、散手融为一体,三者互可检验印证。
推手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实用,推手又是太极拳走向散手的过渡阶段,是练习沾粘连随,过劲借力的有效方法,拳架的正确练习是推手、散手技法的本源。
赵堡太极拳以自然柔活体现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的特色,以阴阳运转形成技法的圆活精妙。赵堡太极拳又称尺寸架,身体的运行状态要用尺寸来衡量,手足的起、行、止要规矩端正。
身法规矩是练好赵堡太极拳的基础。身体中正,不偏不倚,不贪不欠。要求中,守中,起中,攻中。进退、抑俯能守于中,起于中,不犯抽扯,一进必至,路径近,实为技击之捷径。
遵循身体中正诸要领,则可气沉丹田,能练丹田先天之气,也是太极拳健身养生之道。身体正直则脊柱垂直贯串,劲力上下通达,气血顺畅。切不可翻臀塌腰,坐胯拧腰及前俯后仰,违太极拳自然之理。
步活圈圆是赵堡太极拳又一显著特点。步有运载身体之功能。步要灵活,着势运行随身体阴阳虚实的转换,步运身行,身随步换,则能周身一家。
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随,手足相合,一动两腿要分清虚实,步有腾挪之势,欲动之意。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立足稳当,得机而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轻巧敏捷,八面支撑。
赵堡太极拳的着势运行以圆为宗。形动求圆,内劲圆转,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
使着势之运转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身体成为自然虚灵之体。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运动方式形成了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
如白鹤亮翅,设对方双手搭我右臂,进步进身猛力挤按,我则左手守势,右手臂向下向左划圆(公转),同时右手内旋(自转),左胯松沉,身体左侧,使对方之力沿我圆的切线方向滑过,使其劲力落空。
我若沾其手臂,接入彼劲,恰到好处,松胯旋腰,对方必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仆倒于地。即为借力打人,四两拔千斤。
若对方劲力落空欲退,我双手走圆滚进,明修栈道,阴阳变转,沾随引化,同时步运身进,暗渡陈仓,以夺其中,对方重心必失。对方失重之际,我趁势劲发丹田,将对方掷出。
一圆之中八门劲力俱全,圆是化打合一的佳运转形式。练劲圆转,技精路捷。太极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实为力学原理。
若能得真传,功夫足,丹田气转,内外合一,即成浑圆一漾而贯其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
使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之重而弹愈强,力之沉而空愈深。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
赵堡太极拳注重心法、意念的修炼。练习要求心与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脑的思维活动,是人的本意真意,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识,意念。
前者为体后者为用。故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驶。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回复自然,是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达到意自心出,拳随意发,意动形随,意到劲到的技击效果。
耍拳以自然为准则,拳架为意念之载体。行动走架,用意只在检查身体是否规矩,练劲是否圆转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心贵静,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状态。
若意不能守中,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在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自然而然练就之技法,用时才可达到应物自然之无意识状态。
赵堡太极拳以自然为准则。以圆弧为运动形式,以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处处分出阴阳。以轻灵圆活,柔中求刚为原则。
视练者体质阶段不同,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匀适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为度,拳架、推手、散手合而为一,朴实无华,简洁流畅。
和兆元通晓医学,所创新架与中医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中医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时,不能仅仅孤立地着眼于人的身体本身,而应看到人与自然存在着的有机联系。
赵堡太极拳的拳架功理,圆活紧凑,进退开合都求阴阳相济。一气运行阴阳,即是太极。一气为腹中中和之气,亦为人之元气,它漾溢于四体之中,侵润于百骸之内,流行不息。
拳架功法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动静开合纯任自然。舒展筋骨,调和气血,以收劳而不极,摇而谷气消,血脉通畅,祛除疾病,益寿延年之功效。赵堡太极拳练功时辰顺应天时,合乎自然规律。
拳理曰:寅时面南,松身凝神,吐纳自然,撮抵桥通,阴阳和合,攒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应,慎而密之,久行功成。行功顺应天时,使自然阴阳与人体阴阳,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互补,天人一体,收行功佳效果。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是阴阳两方面保持平衡的结果,人体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偏盛偏衰即发生疾病。
正如中医理论认为: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张景岳《医易义》),身体的气血、脏腑,经络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赵堡太极拳之理正是导源于《周易》。在拳架着势中处处无过不及,不贪不欠,阴阳无偏,由外形的阴阳动态平衡,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中医用五行相互生克乘侮规律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认为内脏的生理、病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此制定了培土生金,益火生土,培土制水,抑木扶土等治疗原则和防治措施。
赵堡太极拳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
拳架着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导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体灵活而稳健。
赵堡太极拳用人体结构理论指导拳架功法。拳架有三直、四顺、六合、三节、四梢等要求。
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规矩,这些要求和规矩符合人体结构的顺遂自然状态,再通过拳架的正确锻炼,进一步调理人体结构及生理机制。
赵堡太极拳教学时的捏架就是对人体各骨节位置状态的有序摆放,及认筋识穴,使身体处于一种顺遂自然的佳状态,久练使人体潜能释放,自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赵堡太极拳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她轻灵圆活,舒展自然的演练风格,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当前以走向全国,传及海外。
让赵堡太极拳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挥她应有的作用。一家;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随、手足相合,一动两腿要分清虚实,步有腾挪之势、欲动之意;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立足稳当,得机而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轻巧敏捷,八面支撑。
动静阴阳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元素,阴阳转换变易是太极拳的灵魂。
走圆或弧线是赵堡太极拳主要运动形式,赵堡太极拳的招势运行以圆为宗,有圈太极之称。
形动求圆,内劲圆转,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
使招势运转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身体成为自然虚灵之体。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运动方式形成了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
一圆之中八门劲力俱全,圆是化打合一的佳运转形式。练劲圆转,技精路捷。
太极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实为力学原理。若能得真传、功夫足、丹田气转、内外合一。
即成浑圆一漾而贯其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如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愈重而弹愈强,力愈沉而空愈深。
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即一动无不是圈,从而达到浑厚圆转,处处顺遂,活似车轮,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即滑似鱼、粘如胶、柔如棉花、硬如钢的击技效果。
赵堡太极拳要求心与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人的本意、真意,是没有任何外界干扰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识、意念。前者为体后者为用。
故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回复自然,是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达到意自心出,拳随意发,意动形随,意到劲到的技击效果。
拳架为意念之载体,行动走架,用意只在检查身体是否规矩,练劲是否圆转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
心贵静,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状态。意不能守中,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只有自然而然练就之技法,用时才可达到应物自然之无意识状态。
赵堡太极拳用人体结构理论指导拳架功法
赵堡太极拳架有三直、四顺、六合、三节、四梢等要求,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规矩。
这些要求和规矩符合人体结构的顺遂自然状态,再通过拳架的正确锻炼,进一步调理人体结构及生理机制。
赵堡太极拳教学时的捏架就是对人体各骨节位置状态的有序摆放,达到认筋识穴,使身体处于一种顺遂自然的佳状态,久练使人体潜能释放,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拳架与中医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
中医理论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不能仅孤立着眼于人身体本身,而应看到人与自然存在的有机联系。
赵堡太极拳的拳架功理,圆活紧凑,进退开合都求阴阳相济。一气运行阴阳,即是太极。一气为腹中中和之气,亦为人之元气,它漾溢于四体之中,侵润于百骸之内,流行不息。
拳架功法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动静开合纯任自然。舒展筋骨,调和气血。
简述赵堡太极拳的中正
赵堡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所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
与人交手时粘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净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无形,技法上注重靠、掷、打、跌、拿,充分运用上、中、下三盘二十四法技巧。
练精化气,练气归神,练神还虚,使精、气、神浑然一体,由外带内,由内达外,内外合一,劲力潜转,如充气之球,飞天之箭,蓄而后发,无丝毫迟滞。
有意带形随人动,有意无形神意真,形与意完美结合,进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来犯者应手立仆之神妙境界。
技击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也是众多研习者数年苦求的主要目标,太极拳尤其如此。赵堡太极拳自和兆元创立以来,历代高手辈出。
在和敬芝、和庆喜、郑伯英乃至当代名师和定乾、和有禄等不断创新、充实、提高、发展拳理技法,大大加强了赵堡太极的内涵,使之汲身中国太极拳六大流派之列。
但要想在技击上追求随手应物,来犯者应手立仆的效果,必需朝夕盘打,细心揣摩、体会,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诸多需修炼要旨之中,中正首当其冲。
中正是各流派太极拳均十分注意的问题,且论述颇多。赵堡太极拳中的中,是指人体的中心轴线,由头顶百会穴、会阴延伸到地面的连线,赵堡太极拳理论体系中称之为中正线。
正者是指走架与技击时审机度势,辨证把握动态的平衡。
中正线中正与否是衡量身法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技击水平的必由之路,即拳论所谓的身法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中正在赵堡太极拳有以下含义。
1、行拳走架要求中
赵堡太极拳素有打拳如坐轿之说,不论拳势进退侧移,身体始终像端坐轿中一样端的(赵堡镇方言,即规矩、端正之意)。
在行拳走架出手之时,周身均无定向,要想在多维空间内、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必然先建立自己在这个多维世界中的坐标与原点,然后才能够确定前后左右,进退反侧,否则习拳走架也就无从谈起。
这个坐标、原点就是自身的中正,因此求中是赵堡太极拳行拳走架时的重要要领,身体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需中正安舒,方能支撑八面。
三直四顺也是赵堡太极拳走架求中的要求。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顺腿、顺脚、顺手、顺身。
头直则意能领得起,身直则颈自然顺直,精神能贯得起,顶劲可上领,肩颈部血脉通畅,意气通达则周身轻灵;腰脊中正顺直,可使脊椎形成反弓之势,是太极拳修炼之劲力的源泉。
牵动往来气帖背,敛入脊骨,则力由脊发;赵堡太极拳又名代理架,是指由外带内,由外达内,由内及外,内外合一。
三直四顺能够顺外形,外形顺畅则意气通达,意气顺畅则周身相随,进而周身一家;气以直养而无害,自然能够健身益寿,身顺则易于锻炼丹田内气,这样才能够练好拳架。
2、意念要守中
意念守中是赵堡太极拳修炼之心法。行拳走架动作规矩端正,不贪不欠,无过不及,不离不即,轻灵圆活,这些是意念的训练。
拳架是意念的载体,我们通过盘架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于拳架动作的感知,长期积累这种感知在技击时就可以形成本能反应。
赵堡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松心凝神,心平气静,意念守中,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方能够心动意出,意动形随,意到劲到。
赵堡太极拳第三代宗师和庆喜(18571936)在教拳过程中,要求学生拳架功夫没有达到自然圆转的程度时,不能学推手练技击,就是怕影响意念守中的锻炼。
心贵静,意守中,现场临敌反应时间短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基础,也是意念的自然状态。
若意不能守中,心就不能静,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技击时容易犯呆滞不活的毛病。
只有自然而然练就的技法,用时才可达到信手捻来、随手应物的无意识状态。
3、技击要用中
赵堡太极拳拳理体系尊崇先天太极图,行拳走架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
技击时则要起于中,落于中,守己疆土也在中位,出手临敌占据中央之地,意在对手之先,就已经抢占先机,即所谓脚踏中门抢中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转换灵活,舍己从人,从人由己。同时攻于中,取彼也在中。集自己之力在正中就某一处发出,是身体浑圆整劲,也是致胜的根本。
中正线是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公转轴。
人体前面上自百会下至会阴经过丹田的一线为前中线,背后与之对应为后中线,两侧身百会至足心涌泉穴为两条侧中线。
前后中线和两侧中线所在平面正好在中正线相交,此为人体运动的重心所在。
同时也是人体重要脏器和诸多要害所在,任督二脉运行于此,如受重创轻则伤残,重则毙命,因此赵堡太极拳技击的主要目标就是取中,即进攻对方正中线或侧中线。
虚领顶劲,下颌内收,含胸拔背,裹臀吊裆,气沉丹田,上领与下沉在意念上形成对拉之势,从而使身体中正。
脊柱中正则腰轴旋转灵活自如,任督二脉流转通畅,不会产生丝毫停滞,肢体关节进退反侧屈伸过程中可以游刃有余。
脊椎成反弓之势,才能使脊柱成为劲之源泉,劲力透过梢节发出,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如皮燃火,水银泄地。惟如此才能攻于中,守于中,取于中,渐至随心所欲!
赵堡太极拳的身法
身法,诸家拳术之本,赵堡太极拳自然亦以身法为重。身法者,其精微妙非手、眼、步法所能及也。太极走架打手,身体的起落进退、姿势的端庄中正,乃身法所求也。
故曰:拳谋于心,力源于脊,攻守不败,全系于身。身法八要云: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起为横。落为顺,进步低,退步高,反身顾后,侧顾左右。敛如伏猫,放似纵虎,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与三节相宜。
在太极运化中,如能够把中正舒展、轻灵圆活、进退闪挪等身法变化有机的结合,是练好太极拳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赵堡太极拳身法之特点。
一、中正舒展轻灵圆活
立身中正,并非仅指站立时身体中正。在一招一式的运动变化中,都要求中正舒展。身法端的脊中正,先求尾间在正中。
赵堡太极拳之训练对身法的要求是从头顶经躯干至会阴一般始终保持一条线,不管向何方运转,变化,皆要躯干顺直,守于正中,保持督脉畅通。
练拳打手时,各个骨胳关节亦不做死转硬抹,尽其腰胯或脚落点摆顺当,不别扭,体现出恬静肌松态自然,腰脊中正虚领顶。
全身关节肌肉放松,增强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举动轻灵,招式圆活,太极拳是各种弧形、曲线运动,练起来轻灵圆活,舒展大方,衔接和顺。
如倒撵猴一式,周身走圆,手云大圈,退步弧圆,内劲滚圆,轻灵圆活自然协调配合,就能避免动作直来直去、呆板、僵滞。
二、身备五弓 蓄发相间
诸家太极拳在谈到身法时,都注重一身浑劲,蓄发相问,收放相变,这是太极独特的身法。五弓是指身驱犹如一张弓。
两手为两张弓,两下肢为两张弓,五弓合一,即为太极拳的全身整体的形状姿态,蓄如伏猫、发似纵虎。能蓄能发,滔滔不绝。
身弓人体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劲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是在直立姿势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身如弯曲时,腰弯前凸度变小,其他二个弯曲发生相应变化,四肢也相继发生位移,同样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对运动或跳跃时所产生的震动起缓冲作用。
身体形成五弓形,同时表现出含胸塌腰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等身体表现特征,维持胸、腹内压平衡,和保持重心稳定,保证身体内外轻松舒展,气血畅通使胸腹部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等处犹如磬壁微躬。
总之,身弓如能做到恰到好处,自然会出内劲含多而力,功夫日久,腰脊为气力之源,两足变得充实有力。举足投步,下盘稳固,安如泰山。
臂弓以肘为弓把式,两臂从颈椎两侧的锁骨经肩肘至腕部,自然形成弓形。从生理上讲,肱骨同挠骨,两骨平行排例,形成一个自然弧形,同时松肩沉肘,气贯掌心。故赵堡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和庆喜师云:肩松气沉稳中活,臂绵如蛇怀抱斗,肘坠微曲似豌豆,环连心会不可丢。
腿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臼与股骨头在提肛敛臀的情况下。外旋移,形成弯曲,同时,膝、内外踝关节相应发生变化形成弓形,足骨借关节和韧带紧密连结,在纵横方向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有利于身体的平衡和运动,负重时起到重要的弹力缓冲作用。人体重心自然下沉,两腿蓄劲,足跟同五趾抓地,使腰腿之劲贯到足跟,使周身之劲相聚、相依、相顺、相随。
总之,五弓合一,是太极拳身法训练身体各部位表现特征。松肩坠肘、岔胸拔背、松腰敛臀、气沉丹田是太极拳运动所求和重要表象。符合拳理: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三、诸身之变合乎法规
在太极运动中,身躯多有起落进退之变化,如能训练得法,乃会事半功倍,走架打手。其身法繁多,现择其重要的作用做一浅谈。
进身:进步宜蓄身,进人要进身,步随身进步过人,身催步起步逼人,使对方失去重心尤如悬壁束手,然须进步进身相伴相随。如指挡捶,野马分鬃、十字手等式。
退身:退身起步后移、如有扶势之感。一可避开对方锋芒、缓化其力、又可诱敌深入,打其措手不及。如倒撵猴。
起身:高则扬其身,力源腰脊,意于领顶劲上提,使四肢随着起身而有增长之义。如闪通背、回头看画。
蹲身:蹲身蓄力,得机而发,即蓄而有余特点是脚足下曲而不僵死,劲而内蓄、用之可速暴发。如海底针,跨虎。
伏身:随对方下移而下行,引化其劲,伏身而力不散,伏身不能低头弯腰,使力无头。如跌岔、砸七星。
翻身:身左右翻转,以四肢维持身平衡,借腰脊之力而旋翻灵活。如鹞子翻身。
转身:前后转身,以腰为轴,旋转以击敌,四肢皆打人,如转身揽插衣,转身进步平心锤。
纵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纵跳,趁敌不备,纵而击之。如玉女穿梭。
闪身:侧身以避敌之劲力。闪后即进,至速至猛,令敌防不胜防,多在打手而灵活用之。如,闪通背、白蛇吐信等式。
太极拳之运化,身法之多变,可谓变中有变,其精微妙,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总结。今习练太极者,只要天天坚持锻炼,勤学苦思。日久必豁然贯通,举手投足均含太极身法之规则,动之蹈之自然会随心所欲。
四、闪战腾挪、轻灵敏捷
闪战指侧转身子,进退、左右动作迅速、敏捷。当对方进攻时先辟开其锐力,然再给对方措手不及的还击。《太极拳就释》云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
进一步说明了动作灵巧,身法变换至多至疾。同时也说明了闪与进,攻与守的内在联系。太极拳同诸家拳术一样,都包含着攻与守的辩证关系。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犹如闪战也体现了守中有攻、攻中有守、攻守兼备的特点。
在推手时,两手搭手后,棚捋挤按、上下进退、运用闪战避实击虚把对方打倒,这就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把对方劲力之方向、角度、力点使其转变并变为背势。并给迅速还击,从而使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小力胜大力。
如赵堡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和敬芝(公元18531928)先生《手决》云: 往来挤按须放松纵擒权谋跟彼动 虚退诱进惊炸取避实迅雷身手应。
腾挪:即腾腾挪挪、忽高忽低,转动幅度大,其特点腾挪颤抖,灵巧紧凑,转换运劲。以柔促刚,动作遒劲活泼,促步碾脚,咔咔有声,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快速利落。
总之,在走架或打手时,必须在沉稳的动作中含有轻灵圆活,快慢相间,错综复杂的变化不失于身法的规则,在闪战腾挪中,特别注意避免动作迟滞、呆板、不灵活,意向如发志必取,情活神足助虚灵,一语道明太极真谛,把太极拳气、神、理、意、情等集于一体。既锻炼了功夫,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故在太极拳运动中,中正舒展,身备五弓,含胸拔背,松肩沉肘、闪战、腾挪等身法的要求,凡是太极拳爱好者或专业训练者,应给予高度重视,习练太极拳者一定要体现太极拳的优越性,使太极拳真正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和威力。
赵堡太极拳推手技巧
赵堡太极拳为拳架、推 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与技击相一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
走架行功中的要求推 手中必须做到,如不贪不欠、守中用中、上下相随、明三节六合、轻灵圆活等,推手是技击的实践,推 手的要领归纳如下。
(1)以静制动,因人之势
据《和氏老谱》记载:太极拳练架要求心静神凝、推手时要沉着冷静,大脑清醒,身体保持虚灵状态,静观其变,以静待动,才能辨明对方的来势与意图。
知已知彼,从容应对,对方来势凶猛,要避其锋芒,顺势引之。乘其虚,击其隙,不至于心慌意乱,手足无措而顾此失彼。
(2)沾连粘随,差米填豆
据《和氏老谱》记载:沾连粘随是太极拳必须掌握的方法。沾是手与手相沾。赵堡太极拳推手是接手接肘,彼此变化中看手看肘。
粘如胶漆之粘,使人已沾我之手不能使其离去。连是接角点不脱离。随是因人之势以为进退。沾连粘随的是轻、灵、活。它的功能是问劲、听劲,因势 利导,我顺人背。
差一料米填一颗豆是赵堡太极拳在教学时的口语,是指导推手时掌握劲力大小、速度快慢的原则、是沾连粘随的方法。
拳理曰: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在交手时只有我力我间在先才能走,能走则不顶丢,能粘住不使 敌脱离,粘如保能使 人背我顺?
答曰:差一料米填一颗豆。在因人之势以为进退时,给对方一点劲力,敷布于对方身上,使对方处于一股劲的控制之中,此劲不可大,大则易为人用;不可小,小则不能连随,此劲相对彼之劲恰米与豆之比。
此劲力的要领能熟练掌握,运用恰当,是问劲、引劲、听劲之法。给彼劲若走化,必有阴阳虚实变化,我则趁势探寻对方重心,控制对方,使其被动挨打;给彼劲若无知觉 或硬 顶,我则因势而击之。
差一粒米填一颗豆是彼有力,也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有力,我意仍在先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彼已动,已先至等理论生动而形象的说法,通俗易懂,哲理深奥。
(3)要啥给啥,吃啥还啥
据《和氏老谱》记载:要啥给啥 ,吃啥还啥,是赵堡太极拳在推 手较技时,用生活中的语言,形象化的说明推 手中舍已打人,化打合一的技法原理。
要啥给啥,符合人刚我柔,以柔克刚技击原则。在推的时候,对方用刚猛之力击打或拿我身体的某部位,我把这部分给对方。
给顺对方之势不顶抗,使对方作用到我身上的力一瞬间化于无形,即击到何处何处空,无处受力。
给是从人,给不是单纯的给,如果要了就给,那就成任人摆 布任人击打状态,那么太极拳就不成为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四两 拨千斤的拳术了。
给是为了要,从人是为了由已。在给的过程中,我形成一个不受力的瞬间,彼这劲力势必落空,能把这一稍纵即逝,那就达到了由已的目的。
能由已,即得机得势,不加思索,只需按照拳架走圆 行弧,可迅速改变对方力的方向,使 对方之力与我的旋转之圆 形成一个夹角成正比。
使夹角变小的关键有二
一是轻,轻则听劲准确,轻则灵,稍有力至我则自如旋转,使 彼力与我身受力点形成小夹角,用切线化解来力或使 我与彼劲接触点处于化力打力的佳位置。
二是接人彼劲之后行圆要小,圆越小,受力点就少,反击速度越快,这是太极拳的后发先至技巧,即吃啥还啥 。
正如拳论曰:自己安排的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又曰: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 好不先不后,如皮燃火,如泉涌出。
能熟练掌握这些技法,走化就很省力,就可以达到以顺避逆,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之妙看似神奇,其实符合力学原理,功夫扎实,内劲充沛是以柔克刚的必备因素。
内劲充足,在给 的瞬间能保持自己重心稳定,周身顺遂,随其势 曲而旋化蓄劲,引其过与不及阴阳未分的瞬间而击之。拳论曰: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为先。
上是能上去击打。化力借力是方法,乘隙击打是目的,打法较借法更重要,也较借法难度更不协调,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技击效果。
如果拳架不规矩,功夫不足,即使 可以给,但给的同时自己方寸已乱,又如何把握时机,从容应变,实现借力打人?
太极拳的技法奥妙无。传授高,功夫足是登堂入室的阶梯。
拳谚曰: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功夫一层技。由舍已从人到从人由已及至随心所欲,因势应变,圆切线引进落空,身旋气转离心抛掷,内劲圆转松活弹发,敌人虽强,不足为虚。
后发制人
快手打慢手,这是武术常识。太极推手后发制人的特点,似乎与常理相悖。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太极推手还是顺应客观规律的,所谓求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
太极推手通过接触部位听力在先,所谓后发制人是等对方出手、我掌握了其动向,并根据对方劲路采取相应举措,我就可以有的放矢,对方只是送上来的靶子。这样,在与对方周旋中,我顺其力,由自然化解到发放,当对方感觉劲到时已无法走化因而被放出。
这种出奇制胜的机窍,在于太极推手由化过渡到发已融为~体,拿准了由化变发的佳时刻。 后发先至是太极推手的特色。
出手晚,并不代表发劲发劲的速度慢。这里要阐明的是,太极拳不是不能快,平时慢练是为了有利于养生和提高功力,当需要时可迅雷不及掩耳。内家功夫意识~闪感应就到、劲就发出。
在常规的搏击中,双方之间是有距离的,对方出手速度再快也要用时间。太极推手注重以逸待劳,一旦对方出手,我劲走在其前化解来力,得机得势时即发,一发必中在遭遇袭击时,实战推手能随化随打,一招制敌。
赵堡太极拳拳架特点
一、行功走架又称耍拳,即追求顺遂自然,是赵堡太极拳的独特之处
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时招势自然圆活,神意活泼顺遂,呼吸自然顺畅。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赵堡太极拳本乎天道,不尚用力,以阴阳自然之运转体现太极拳之技法。
和士英宗师常曰:耍拳要知规矩,合规矩,懂规矩,脱规矩,举手投足自然而合法度,拳打十万遍,不打自转,自然而然,技到无心,临敌致用才可以随心所欲,应物自然。
习时要求合乎人体自然。人出生后,先天的自然行为不断丧失,违背自然的后天行为不断增加,常导致疾病产生。在拳法中表现为形、意、气、力配合无序,尚后天之力,动作僵滞。
赵堡太极拳以后天之法,引先天之形气。要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收腹、松胯裹臀,使脊椎弯曲减小或消失,回归先天之自然状态。
身法规矩、守中是练好赵堡太极拳的基础
赵堡太极拳又称尺寸架,身体的运行状态要用尺寸来衡量,手足的起、行、止要规矩端正。身法中正,不偏不倚,不贪不欠。
求中、守中、起中、攻中。进退、仰俯皆能守于中,起于中,不犯抽扯,一进毕至,路径近,实为技击之捷径。遵循身体中正诸要领,则可气沉丹田,能练丹田先天之气,此为太极拳健身养生之道。
二、步活圈圆是赵堡太极拳的显著特点,有圈太极之称
步有运载身体之功能,步要灵活,招势运行随身体阴阳虚实的转换,步运身行,身随步换,才能周身一家;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随、手足相合。
一动两腿要分清虚实,步有腾挪之势、欲动之意;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立足稳当,得机而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轻巧敏捷,八面支撑。
动静阴阳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元素,阴阳转换变易是太极拳的灵魂。
走圆或弧线是赵堡太极拳主要运动形式,赵堡太极拳的招势运行以圆为宗,有圈太极之称。形动求圆,内劲圆转,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
使招势运转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身体成为自然虚灵之体。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运动方式形成了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一圆之中八门劲力俱全,圆是化打合一的佳运转形式。练劲圆转,技精路捷。
太极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实为力学原理。若能得真传、功夫足、丹田气转、内外合一。
即成浑圆一漾而贯其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如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愈重而弹愈强,力愈沉而空愈深。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
即一动无不是圈,从而达到浑厚圆转,处处顺遂,活似车轮,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即滑似鱼、粘如胶、柔如棉花、硬如钢的击技效果。
三、赵堡太极拳注重心法、意念的修炼
赵堡太极拳要求心与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人的本意、真意,是没有任何外界干扰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识、意念。前者为体后者为用。
故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回复自然,是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达到意自心出,拳随意发,意动形随,意到劲到的技击效果。
拳架为意念之载体,行动走架,用意只在检查身体是否规矩,练劲是否圆转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心贵静,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状态。
意不能守中,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只有自然而然练就之技法,用时才可达到应物自然之无意识状态。
四、赵堡太极拳用人体结构理论指导拳架功法
赵堡太极拳架有三直、四顺、六合、三节、四梢等要求,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规矩。
这些要求和规矩符合人体结构的顺遂自然状态,再通过拳架的正确锻炼,进一步调理人体结构及生理机制。
赵堡太极拳教学时的捏架就是对人体各骨节位置状态的有序摆放,达到认筋识穴,使身体处于一种顺遂自然的佳状态,久练使人体潜能释放,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五、拳架与中医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
中医理论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不能仅孤立着眼于人身体本身,而应看到人与自然存在的有机联系。赵堡太极拳的拳架功理,圆活紧凑,进退开合都求阴阳相济。
一气运行阴阳,即是太极。一气为腹中中和之气,亦为人之元气,它漾溢于四体之中,侵润于百骸之内,流行不息。拳架功法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动静开合纯任自然。
舒展筋骨,调和气血,以收劳而不极,摇而谷气消,血脉通畅,祛除疾病,益寿延年之功效。赵堡太极拳练功时辰顺应天时,合乎自然规律。行功顺应天时,使自然阴阳与人体阴阳,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互补,天人一体,属行功佳效果。
赵堡太极拳理导源于《周易》,招势中处处无过不及、不贪不欠、阴阳无偏,由外形的阴阳动态平衡,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目的。
赵堡太极拳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拳架着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导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体灵活而稳健。
六、赵堡太极拳善技击,尤擅用靠击人
赵堡太极拳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技击性极强,招招不空,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要求粘连粘随,舍己从人,分清对方虚实,引进落空,柔化刚发,后发先至,技法上注重靠、掷、打、跌、拿,讲究上中下三盘24法的技巧。
练精化气,练气归神,练神还虚,内外合一,内劲潜转。有意带形随人动,有意无形神意真,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来犯者应手立仆之神妙境界。
靠有迎门靠、背折靠、贴身靠、七寸靠等,用靠时要求身法圆转灵巧,四肢随身体的曲伸、纵横、转侧高度协调,勿有缺陷,否则易受制于人,用靠就无从谈起。
和兆元所创拳架身法独到,要求有意无形,犹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靠的运用出神入化,素有和家神靠 之美誉。
赵堡太极拳基本功练法
一、站功
站功,场地无论大小,能容身即可,但要平坦、安静,有花木流水、空气清新之环境尤好。站功身法要端正,自头至脚要求自然空松,整体配合协调。
具体做法:虚领顶劲(顺直脖颈,脖颈中心有似线穿、百会往上提之感。平常人的脖颈习惯是往前倾,顺直的方法是脖颈稍微后靠,下颔稍微内收);两目平视,不可着意外界物像的观察。微叩齿,舌尖轻上卷舔上牙根,上下嘴唇自然相合;沉肘松膀(沉肘在于自然,只要肘、膀全然放松不着力,就可达到松沉);含胸拔背(胸不挺,两肩微前收,背呈圆弧状),微收小腹使尾脊端正。
松胯提肛(松而不塌,胯松肛自提);膝微屈松(双膝受上体压力务要均衡,不使有酸乏感);两脚与肩等宽,成不丁不八步形,脚掌心空虚,脚趾踏地,脚前掌、脚后跟要均衡承受身体的压力;两手呈掌,十指微张(自然伸展)停放于两大腿前部稍侧部位。
如此站好后意微关照丹田,似守非守,不可用意过重,即成气沉丹田之状。除此之外,周身还有许多细微舒愉的其它感觉。否则必是身法和心意没有达到要求,或是站的时间过短,式成后未达10分钟以上。
站功符合法度后,保持安静的心理,自然的呼吸,即可收到全身平衡、阴平阳秘、元气生动、气血畅通的效果。
站功势成后,周身关节松弛,呼吸自然,气血循环周流畅通。站功得法,势成后有5种感觉:
1、 百会穴像婴儿似的有呼吸跳动感、气的出入感、回旋感等;
2、 舌下津液不断涌沁,遇此情况可分若干小口徐徐咽下;
3、 丹田处有微温和气动之感觉;
4、 五脏之气行于两手指梢;
5、 涌泉穴似有气在冲动。
二、坐功
坐椅高低适宜,落坐后大腿与膝大致形成水平状。坐功身法同样要端正,上体要求均与站功同。区别仅在手足姿势上。两手掌向下放于两大腿上,两手中指尖与两膝齐,两膝间距与肩同宽,并与两脚跟上下垂直,两脚略呈内八字形。
坐功同样要求心理安静,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周身关节松弛。坐功在达到上述要求后,过10分钟,也逐渐会产生站功的感觉。练到高层次,无论站功、坐功,均会使人全身有混圆虚灵、明静之感。
坐功在养生调气上与站功有相同效益,不同点是站功对锻炼人腿的支撑稳衡力有特别作用,而坐功对锻炼人的尾骨支撑稳衡力有特别作用。两者在拳艺中各有重要功能,可以互相补充,而不能互相代替。
三、卧功
卧功有左侧卧和右侧卧两种。食后适宜右侧卧。方法为:侧卧时枕头与肩平,右卧屈右肘,手心朝上平放枕上,以头枕之,耳朵放于食指与拇指间(此法可使耳朵空虚,不受堵塞);或手掌平放太阳穴前,沉肘松膀。左手掌放于左环跳穴上(卧时大腿向内一侧的位置)。右腿自然伸直,左腿微屈停于右腿之上,左膝在右膝之上,左脚在右腿之上
如此卧后,心情安静,呼吸自然,周身关节松舒,自然气沉丹田。左卧与右卧姿势正好相反。如此卧法身心舒适自然,气血循环平衡,也易入眠。所谓曲肱而眠之,乐在其中,即此也。
凡睡觉若能保持此卧法,则为修功不断,其功能效益极利于养生。
赵堡太极拳的耍拳体系
一、 耍拳理论体系
清末武术家、赵堡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18101890)首创太极拳耍拳理论,一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在这一理论指引下,由古及今名师辈出。
其在《耍拳论》所讲: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是吾赵堡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理论。充分体现和兆元心境悠远、匠心独运,同时也大为丰富了太极拳论。
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轻松活泼、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招势轻灵圆活,神意活泼顺遂,呼吸自然顺畅,不尚拙力,追求内意。一个简单的耍字,极为生动、精辟、准确、凝练。
耍拳理论是和兆元在符合人体结构,尚天道、崇自然;顺乎中医、易理;利于心法、意念修炼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经验所提出的一套科学、完备的太极拳修炼方法。
它可以使人们顺利从着熟进入懂劲,进而达到神明阶段,逐步随心所欲,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该体系包含和兆元、和庆喜、和学信、和士英等宗师在这方面的论著。
二、 耍拳公式
和兆元进一步为我们阐述了耍拳的公式,即:以柔中求刚为目的,轻灵自然为原则,中正平圆为用功方法。
慢中求柔:柔,松柔、纯柔,柔经络,松关节,因此初习赵堡太极拳必须由慢入手,明白松柔之含义。
轻灵自然为何?轻,极轻。极轻则极灵,用力则僵,用气则滞。修炼赵堡太极拳需注重身法轻灵,要像三尺罗衣挂于无影树上,在风中荡飘飘般的轻灵自然。
中正平圆:练功走架时身法要像太极图中子午线那样中正,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运动时以手平衡姿势运转,前后左右皆以中心线为界,不得超越。步以走圆,身以行圆,一举一动,皆以圆为宗,由浅入深,不可急于求成。
三、耍拳要领与原则
和兆元提出耍拳理论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和氏宗师不断丰富和完善耍拳理论体系,指导着我们在太极拳修炼道路上前进。
耍拳固然要自然、随意、轻柔圆活,如果习拳之初就自然、随意、轻柔圆活,那么就坏了!如此就像瞎汉行夜路一样,非但无益,实则有害!因为自然、随意、轻柔圆活、刚柔相济是功成以后的表现,学拳之初必须守规矩、懂尺寸、分层次。
赵堡太极拳又名尺寸架,尺寸即规矩,拳架对手、眼、身、法、步、三节、四梢等要求极为严格。如对于肘的要求:沉肩坠肘,合而为用,肘向外翻起上抬俗称卖肘,为病。
肘关节主要活动范围是曲伸运动,肘曲则臂成圆弧形,即弓形。肘不可过曲,过曲不圆;亦不可过直,过直少夹;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肘关节曲伸自然,伸则气达手指,曲则气贯肘尖。
在技击中肘要曲使,有迎面肘、穿心肘、搬拦肘、七寸肘等。肘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护肋,沉肘伏肋,肘要轻贴两肋,但不可过紧,否则会影响手臂灵活运用。
行功走架拳架规矩、姿势正确,有利于提高行功效果,使气血、经络阴阳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严格规范锻炼,从而达到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自然而然却又合乎法度,上升到一定层次时可在老师指导下进入耍拳阶段。
结语:相信通过上文的解释,大家对赵堡太极拳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赵堡太极拳作为传统的太极拳流派,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学习赵堡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养生作用,非常适合大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