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界限 浅谈陈式太极拳之“界限”

来源:民福康健康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很多人觉得太极拳很神秘,这是因为太极拳界限,我们今天一起研究一下。谈起太极拳,人们肯定熟悉的是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起源,也是太极拳流派中的重要门派,下面一起浅谈陈式太极拳之界限吧!

浅谈陈式太极拳之界限

界限的由来不得不从古代分封制度说起,太极拳是中国古人创编而成,思想上存在分封制度,而太极拳的界限指的是身体运动。

何谓界限?凡分茅胙土,设官分职,以及动静语默,莫不各有界限。一踰分一失言即过界。过界即与人有干涉矣。凡事如此,况拳乎。如人之行步,仅足可开二尺五寸,此勉强为之,非天然也。

天然者,随便行步,约不过尺一、 二寸。上体之手与下体之足趾齐,此即是界限。大约胳膊只展四、五分,内精只用一半,足步只开尺余。如此,则一身之上下左右,循环周转,无不如意。

太极拳的运动核心是以身体重心为基准,身体始终保持在一个轴心线上,然后整个周身形成一个圆。

盖动不越界,如将士在本界内,山川地理,人情风俗,一一了亮于心。故进攻退守,绰有余地。一入他人界里,处处更得小心防护,稍有不密,即萌失败之机。此君子所以思不出其位也。

打拳原为保身之计,故打拳之时,如对敌人,长进愈快。然又恐启人争斗之心,故前半套多言规矩,不言其用。至后半套,方始痛快言之,以示其用之之法。然第可知之,不可轻试。

如不获已,为保性命计,用之可也。大约此拳是个人自耍之势,徒手空运,非有敌人在其前后左右也。自己下功夫,遍数愈多愈好。根未固而枝叶荣,况卫生保命之道,莫善于此。学者但先难可也。

太极拳是一个立体圆形,每个动作的开始是一个圆的起点,收式是圆的终点,太极拳处处是圆。

至于后获,则当置之度外,不可以毫发望效之念中,分吾专心致志之功。金针已渡,学者勉旃。

人体任何部位运动的幅度,都会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无限度的超越人体运动生理极限,就会使人体失去平衡,这当然会给自身造成严重的伤害。

同样,练习陈式太极拳的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要顺其自然,练习者应该知道每一动作都有一个界限,并且必须按照陈式太极拳的界限来运动,这样才能做到无过而不及,否则在与人技击的过程中,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陈式太极拳第十六代传人陈鑫在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有专门论述界限的文章,但其内容比较深奥。有多处未具体指出何为界的文章,使学者读后茫然。因此练习者有必要弄清陈式太极拳的界限,并作为无过而不及的标准。

陈鑫说打拳以鼻为中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从人体解剖学来解释,应当是以人体的纵状面分为左右半身。近代太极拳师洪均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手心(劳宫穴)斜对心口为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手和躯干的配合界限又进一步分为,正旋的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脐,中不过心口,要求掌心斜对心口,如云手的左右手或拦搡手的右手。

左右反旋的手则手顺缠,肘先收到胸前,然后变逆缠,先将肘转贴肋部,再以手领肘经心口与胯齐,再转到高与眼齐为度,如一路的十字手等。

手上下反旋的式子少,只有金鸡独立是两手同走反旋而一上一下,向上的手如托物状向上托起,高度与头顶百会穴齐平;向下的手经过胯前向胯外下按,但不要超过臀部。

手部运动的范围应以两足分开的前后左右距离为界。两足左右分开应以足趾尖踏在同一个圆周上为界限;两足前后分开,以前足趾尖和后足跟踏在同一个网周上为界限形成一个无形的圆柱体。

在推手或技击的过程中,对方身体任何部位一旦进入我的界限内,即运用太极拳的技法进行防守或反击。太极拳主张彼不动己不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

陈式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即百会穴至会阴穴成一直线,有利于自然接通任督二脉之气。虽然身法要求中正,但躯干的旋转也有一定界限,在拳式中躯干的旋转角度,经常是45度,而上下配合时胸以下随腰裆劲的下塌转得略多于45度。

腰的转动角度,一般以40度为宜,超过45度时,必须配合以足的摆扣,或变转步法,以维持平衡。肩关节旋转不能大于腰和裆的旋转角度,肩部随左右胯的运动可以一边略高,一边略低的倾斜,但不可走得太过,这样才能形成螺旋主体。

陈式太极拳特别对长强穴(尾骨下端)有明确要求和界限。洪均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长强穴微向后翻。

有好多练习者长强穴后翻的太过,形成了突臀。陈鑫主张长强穴应微向后翻约15度,陈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的根本区别。因为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尾骨后翻小腹下部自然斜向内收,气自然松沉下去。

膝和足的配合也有一定的限度,膝关节略内合,但不能向内合的太过,太过会造成尖裆。膝关节应以膝鹤顶穴与地面的垂直线在地面上的交点位于足趾、足踵之间的内侧为界。

凡伸展的膝部要和胯根、足部配合,也是略向里合,成三角形。膝的前后移动应以足趾与足跟之间为界限,向前膝不过趾尖,过之则身体前倾;向后膝不过足跟,过之则身体后仰,下肢劲力松散。

上述提到的只是陈式太极拳界限的极少部分,还有许多复杂的动作需要遵循拳理拳法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

练陈式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一、头正项竖,顶劲虚悬

头为六阳之首,一身为主,头正则身躯自然中正端凝;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脑后二大筋间乃佐中气上下流通之路;顶劲虚领则全身精神自然领起,中气贯注神贯顶。虚悬者,虚虚领起,如悬,挂在空中一样,不可顶过,过则根浮,但领不起则倒塌。

二、胸空腹实气沉丹田

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虚则胸空,胸空则胸气下降。左右两肋下沉,腹部自然充实,气下沉于丹田,则上虚下实,上体松活圆转,下体固若磐石,而又平心静气,使浊气自然下降至足底,清气自然上升至顶心,清升浊降,阴阳分清。

太极拳是一项完美的养生运动,修炼太极拳可以增强抵抗力,也会让你保持身心愉悦。

三、塌腰敛臀,脊柱竖直

腰为上下体之枢纽,腰劲下不去,气不能归于丹田,气不归到丹田,则中极、会阴失于轻浮,因而胸中横气填塞饱满,即背后陶道、身柱、灵台左右,横气亦皆填塞饱满,而前后胥滞涩矣。

盖不向前合,失之一仰,向前合则裆劲轻浮,足底不稳,上体亦不空灵。所以,腰要松,又要虚,腰能松虚而后能塌;塌腰又须敛臀,臀部不收敛便不能塌腰。敛臀勿忘提会阴,会阴上提则气不下漏。

塌腰敛臀则腰劲下贯,上体虚,中部活,下体沉稳。全体之劲能合于丹田。敛臀则骶骨有力,尾闾中正,再配合虚领顶劲,则脊柱自然竖直对准,后腰命门处自然开张,中气贯于脊中,上自百会,下达会阴,如一线穿成,则身弓备也。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否则会影响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四、沉肩坠肘,劲贯肩背

两臂能否圆转全在两肩,肩为臂之枢纽,两肩不能松开,则转关不灵,两肩应放松下垂,功久骨缝自开,两臂应如在肩上挂著一样,肩及自然能松开。

中气贯注于两肩骨缝之中,则肩自沉,气由两肩骨缝而行于两肱之中,则两臂能沉着虚灵,肩背之劲也自然贯足。沉肩又必须坠肘,肘不下坠则肩不得沉,气及上浮而不得力。

周身之劲合不住,且影响躯体之中正。所以,坠肘有助于沉肩,肩、肘、手三节能节节贯通,达于指梢则臂弓备也。总而言之,无论两臂两手如何运转,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都须沉肩坠肘。

五、坐胯屈膝,垂直相对

两腿的枢纽在两胯,两胯在太极拳运动中十分重要。腰劲能否下贯,周身能否相合,上下能否相随,中气能否贯通,虚实能否灵活转换,一身能否中正,左右能否平准皆在两胯。胯和腰是相关联的,言胯必及腰,言腰必及胯,所以称之为腰胯。

首先两胯要松开,胯能松开则裆能开圆,拳论所讲开胯圆裆即是此意。两胯松开并非岔开,如两胯骨缝不松开,则虽两腿岔开裆仍不会圆,圆裆消息在外肾阴囊两旁,裆圆则回转皆灵,上下亦能合住劲,又要松胯下坐,能坐胯则足能平实踏地。

沉气直达足底,自然稳重如山。若足不能平实踏地,则须从胯中调整。要点在于落胯,坐胯为实,胯为虚,能坐能落,有实有虚,有虚实自能轻灵,一身重心首系于此,而后大于足底。

屈膝全在坐胯,胯能坐便自然能屈膝,切不可只屈膝,不坐胯。屈膝的程度应由坐胯的程度来定,总须垂直相对,留有伸屈变化的余地而转动皆活。屈膝不可过,裆部、臀部低于膝部是为过。

膝尖超出足尖亦谓之过,过则有失中正,易受制于人;过则转关不灵,无所适从;过则膝部受损,久之则成伤;过则气憋不通,难贯足底;过则劲路隔断,不能完整一气。

学习陈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一、体松形不塌,涵胸胸不陷

身体内在虽然要求放松,不使僵劲,但形体上不能表现出萎靡、倦缩和局部的凹陷,仍要做到自然,舒展大方,松而不懈。这种情况是初练太极拳易犯的通病,一说松开就软塌,一说加点掤劲就僵硬。

还有人把胸部向下或向后凹进视为涵胸,这是理解上的错误。胸不外挺、不僵、内有圆活、含蓄、松快之意即为涵胸。做到涵胸感觉胸内宽阔,呼吸畅通,肺活量增大,给运动中的肌体提高了供氧能力。只有做到形体上的舒展大方,内涵上是气机通畅,才能为太极拳锻炼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太极拳的修炼亦是如此,达到内外兼修才能真正的提高。

二、提顶与吊裆,上下一条线

提顶即顶头悬。头上如有物提领,虚虚悬吊在空,与虚领顶劲是一个意思。顶是名词指头顶,有人把顶字解释为头向上顶是错误的。

吊裆即裆部微微下沉。提顶吊裆做到后,形成上下一条线的对拉劲,百会穴与脊柱、尾闾、脚跟垂直,好象施工吊线用的线坠子,上提与下沉同时存在,使身体主躯干更加顺畅、灵活无碍、圆转自如。今后的空松圆活、腾挪闪战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三、呼吸要通灵,贵在气势圆

呼吸问题是修炼太极拳需要注意的,如同一切练功一样,都存在调身、调心、调息的问题。根据功夫层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呼吸、动作配合呼吸、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喉头呼吸和体呼吸(闭呼吸)。

调身、调心、调息在太极拳的呼吸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加以认识和学习。

这里说的呼吸通灵,是指修炼太极拳基础阶段的打通呼吸,即实现精能化气,使呼吸日趋圆满、通畅,逐步达到气遍周身。在这种状态下练拳才能逐步体会到什么是意气。

如何打通呼吸?即在放松的状态下,注意呼吸的饱满和深长,但不要故意做作,不要憋气,不要脱气(亏气),要顺其自然。随着练功质量的提高,功到自然成。

呼吸通灵之后,在意识的作用下,就产生了内在的气势,这是功态的反映,与练功的程度成正比。功夫程度越高,内在的气势越大、越圆满。太极名家郝月如先生说: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足见气势在练拳中的重要地位。

结语:综上所述,您对太极拳界限是否了解了呢?习练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在练习中,要多领悟,培养灵活的大脑思维,太极拳是一项松正圆活的功夫,长期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