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浅谈太极拳推手中几个重要技法

来源:民福康健康

太极推手一直很多习拳者的目的,推手是太极检验阶段,其含有实战功能和防身功效,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就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极拳教程对推手的训练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视频学习一下吧!

谈太极拳推手中几个重要技法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已被世界人民证实,太极拳推手的实战运用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何谓舍其正中定横中

常言说人少横力,特别在推手技击中,两人绷手相触,尽管周身含有弹力,两足前后分开时,其力均贯注于前后纵向,对方虽有横向之力,但横力总是要少于纵力的。

中心、重心,二点均在于纵,而进招引其离开支撑点,我舍其正面,击其横面,因对方力点不能集中合一,对方一旦离开其支撑点,身形自然倾斜,我从横面击之,对方即行跌出。

学习太极推手要懂得用劲,在练习推手中要懂得后发制人的道理,这也是太极拳的独特之处。

如向对方进招云手,我右手由对方腋下向上旋臂翻掌捣住对方右肩,左掌按对方胯部,对方整个半侧身明显露出,并成麻花状,我当即正身发力,对方即行跌出,这是舍正定横的举例。

二、所谓进身欺人之术,应知人体之三节

从整个人体来讲,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足为根节,如对方三节被欺,对方即不能活便,更无法使招,而我则运转自如,左右逢源,对方处于背势,因此说,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三法,是武式太极拳推手之绝技。

身、手、足,上下相随,以塌梢节、捋根节、堵中节,此为控制上肢两臂之法。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是控制对方身手足上下三节之法。如进身欺人,欺得越紧,对方整个身形越不能灵活运转,皆因对方处于背势,而我处于顺势。

练习太极拳要摆放好心态,推手虽然有实战功能,但是不能以打人为目的去练习,以修身养性为目的,终能修炼出功夫。

三、所谓步要过人

即是便于贯、扣、插二法之应用,便于步法之进退,及身法上灵活变换。贯者发劲,扣者合劲,插者钻劲,可称劲练三法。欲将发人,步要暗进,灵活掌握贯、扣、插三法,与人交手无不稳操胜券。

例如拳势中上可击其下颚,下可使用贯扣二法,应左贯左,需右扣右,使对方双腿处于我控制之范围。如对方闪身后退,我即由拳变掌双掌齐出,进招连环,懒扎衣招法猛击胸前,此仍三法应用之举例。

又如我方使用拳势中顶心掌在对方前进一步之机,在我退第一步之时,急速贯注对方右腿,而顶心掌招法即打胸前。使用此招法上下必须协调一致,速度尤为重要,否则起不到顶心掌惊弹寸劲之威力。

又不如在推手中使用左右采法,如不用贯扣二法,那就不起不到应有之效。

四、如何做到不丢不顶之术

亦是推手技击中必须遵循的一种法度,说具体点,就是推手双方均不能离开,双方均做到粘连不脱,并不与对方抗力,这就叫不丢不顶。

惟有不丢不顶,才能粘连黏随,同时并能做到舍已从人,能舍已从人,方能力从人借,上述诸法均有相连,可称环环相合,势势相承。

清代李亦畲先生五字诀中讲由已则滞,从人者活,要想做到不丢不顶,必须做到,彼退我进,彼刚我柔,彼伸彼屈 ,彼屈我伸,方能达到不丢不顶之目的。

在此基础上如能圆形走化,阴阳开合运转全身,才会引进落空,使对方不能稳定中心,处处陷于被动地位。要做到不丢不顶,另一个方面就必须要做到棚要撑、劲要崩,崩者弹也,更无惊弹之能。

因此说,必须精神提得起,气敛神随,中气贯通,运转全身,使全身有一股弹性,两臂圆撑,无凹无凸之弊,意、气、形密切配合,即能做到不丢不顶,所以做此技是多方面的。以上所讲,须在应招运势实践中潜心加体验。

太极推手听劲的技巧

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刺激的感受都是通过人体感受器实现的。各种感受器把所感受到的各种刺激能量,转换成在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传向中枢。

感受器把各种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不仅是发生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各种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中,科学家称之为编码作用。

人在推手时,本体感觉器将动觉刺激传入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该中枢通过综合分析活动,感知在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各部位肌肉的活动状态,产生正确的肌肉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太极推手中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太极推手中整体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知觉而达懂劲。

科学实验证明,人体的一切动作技能都是在肌肉感觉基础上建立和形成的,推手概莫能外。本体感觉能力须经过相当时间的训练,才能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在自己的动作过程中体验到。

推手功夫有紊者,略有变化就能感觉(神明)出来,而新手的动作虽然有很大的毛病他们自己往往也不易感觉到。因此在推手实践中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获得精确的本体感受功能,进而加速推手技能的形成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体各关节、各部位以及整个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都是复合性感觉,是靠大脑皮层综合视觉、位觉、听觉、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等实现的。

当你能感觉出动作成分的微细变化时,运动能力就提高了,对肌肉活动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以及关节活动的幅度等变化感觉就会更加敏感,从而对肌肉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学习前人的经典拳论时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再认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