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掌握关于太极拳的手指之力

练习太极拳需要的耐心,很多人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开始都比较的痴迷,但练着练着就感觉到了乏味,甚至到后不想练了。这是明显的耐心的不足,想要练好太极拳就必须具备耐心的条件。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其中的奥秘需要不断的去发掘。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你越希望他,认为他能给你带来好处,害你的往往是你期望的。平淡些,或许好些。

打太极应该是神色内敛的。空起胸腹,包容万象,那是很吸引人的,尤其吸引内行人。

身体为体,四梢为用,如果体不成,体就不灵。

体要通,须通臂、通肩。通体先求圆满周充,后达寸虚方空。太实气扑满身,则窒则夯。则不应用矣。〔所谓无气无力乃纯刚是也〕。

诡秘笑容,我觉得他是入相了。看起来舒服,行拳时也舒服,可是打完之后可就不对了。当破相是就破相,不然其祸大了啊。是好现象可是又危险了。“收益越大,风险越大”是一点没错。

据我所知,吴图南打拳竖大指,那是为了表现领劲。就是把大指当头了。把手当身了。那是在身上练的边。当然这是初的方法。一定工夫之后,可以把大指当成球的中线,好多方法就便于实践了。都是一种便于学习的方法罢了,一家有一家的路。练熟了,上下四旁都可以是大指头。

大家都知道杨式拳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呈U字形,这是自然的外现。

我反对盲目崇拜,迷信。但对高人真功,就得臣服和正信,这才能得东西。庞老在后来的教功中,把立掌外撑当定式练,一撑就是一小时,甚至4小时。庞老谓之耗功,他说,功夫是耗出来的。当然耗是在科学合理的功法下的耗。我们只看到高功者的雍容悠然(不是懒洋洋),他们之前的苦练,我们却看不到。

行拳很陶醉,仿佛睡着了,非正途。倒不是说就一定是歪的,既然是潜意做主了,明了意识的作用便减弱了。但是一味昏昏然,可能就会歪的,扶正的意思是做得了主。道理很玄乎,但日常生活很多的,不少人行拳很陶醉,仿佛睡着了,架子也就开始歪了。潜意思的加入,可能会抑制大脑的兴奋,有时会使身体力恢复。但一味陶醉,就非常不好,非太极正道。架子不正,气势必然散漫,于健康不利。

很多人认为太极拳的精华在技击,技击是太极的精髓。那时本末倒置,我一直的观点太极是太极拳之体,拳是太极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练太极拳是为了养生,为人,悟道,技击已是其次。大成拳号称是实战拳,但他的宗师王乡斋认为技击是末枝,他晚年从事保健养生的工作,在教养生浑元桩。杨澄甫定架的杨式太极也是重养生而轻技击,是保守还是超越?八万四千法门,皆可修禅。太极拳也是法门之一,为何不可修禅?少林寺的憎人是拳禅双修。少林寺里有一碑文曰:禅拳归一。太极拳,也可太极禅。八万四千法门皆可修禅,以何入手,因人而好,为何非得七支坐?惠能云: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太极拳性命双修,动静皆宜,比较适合我。太极盘架熟而又熟,熟什么?假如熟动作,熟套路。熟招法,终执于形。熟而又熟,应将形整化为零,化为气,化为神,之后又归一。练太极拳是一个从无到有,到有无,在归于无的过程。心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是也。松静的气感是“有,有无”的阶段。《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练太极应超越有无,才能达到无相,才能武道不二,禅拳归一。这时的练法说不了。只能强之曰:空。说空即着无记空。空,非空,非非空。空即非空,,是名空。

如果说握拳小指松散着,倒也没有什么,顶多有点象女人的兰花指罢了,北京的吴图南先生的徒孙,握拳时大拇指硬邦邦地竖立着,就怪得有点出奇了。

还记得当时带一位法国朋友去见老师,这位法国朋友练了八年太极拳,曾经专门在香港、大陆学习多年。但见我们老师时,我们老师正在与其他人谈话,这位法国朋友用手一接触我们老师,就全身飘了起来。后来问他当时的体会,他说自己的感觉是没有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如何反应。当时他非常沮丧,因为他见到了真正的太极功夫,却又没法学。

太极有奥秘,但绝不神秘,只要方法正确,就可以练到相当的境界,能不断重复的功夫,就是科学的,虽然现在的科学还没法解释,但不代表不存在。

太极拳的很多道理,主要靠体悟,靠验证,一落言诠就是错。

练太极拳,主要读《道德经》和《太极拳谱》(沈寿注的即可,因原始资料较全,无自己的诠释),其他的太极拳书都不要读。再有时间的话,可读心经、金刚经,易和孔孟所论浩然之气修炼的书。

杨家的练法,不是没有,而是叫法不同。其次序,站无极桩开始,下面是定式,就是37个基本式子都有个关键稳定姿势,或滋养、或蓄态、或蕴味,都是支撑八面,能体现此式精意所在,每个式子站几分钟,变式,也是师父为你定架的时期,再以后是单操等等就不说了。这个定式,各个都可以单独成桩来练习,很多场合称为“活步桩”,因为可以左右对称变换来接续。为什么杨家称之为定式,而不是桩呢?因为此时要求不同,关键在于“定”字解释。所谓出定入定要求不同,才有定式与桩的区别,在杨家不是什么都可以随便叫做“桩”的。

任何一个拳势都是一个桩,定下来是定桩,动起来是活桩,随处而定,随处而活,定是活中定,活是定中活,定步、活步实际上是一回儿事。桩动,心清静,身安和,是谓活中定;桩定,心中却有无限生机,气息氤氲,无有滞碍,是谓定中活。”

"扶点"是北京杨老先生一派所传的理论,也叫轻扶"八放线".我练的拳却不是这样的.我练的是上海鉴泉老架.没有八方线一说.北京的吴式应该是无名指引领(请注意我没有用"领劲"一词)的情况比较多一些.

太极拳高的境界在《道德经》里寻,高的功夫指引在《易》,终极的修为在《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太极之立身处世在孔子的“中”,相对这样的书,读其他都是在浪费。这种书不但是在读,还要修,才能悟出其中之妙。譬如《心经》里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以前如何也不能明白,怎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直到我体会到闭息。 “深沉九渊底,神游三界外;一念已万年,不离呼吸间”。吸---是生,人一出生第一吸是吸气;呼---是死,人一死呼出后一气,故吸生呼死。吸---纳入新鲜的氧气,是净;呼---吐出废旧的二氧化炭,是垢,谓之吐故纳新。吸---增加了肺气量,有增;呼---减少了肺气量,有减。只有在呼吸间,这个空隙,不吸不呼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上一篇1/1页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