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了解关于太极拳的养拳之道

当今社会练习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比较的适宜,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因为太极拳不但有武术运动还有健身的运动,其中有很多养生的功效,这是具特点的地方。

太极拳的养生之道是如此的强大,涉及的方面是如此的广泛。

近年来,各种指导练拳之文多如牛毛。而关于在练拳过程中如何养生的文章则相对较少,中华传统武功自古讲究练养结合,功防一体。笔者才疏学浅,试从武德、身体、场地、季节、时间、方位、医药、营养等方面戋谈养拳要旨,不妥之处望行家指正。

武德:简单地说,习武之人要遵纪守法、尊敬师长、不逞强好胜,同时又要具有不惧邪恶、见义勇为的良好品德,只有做到参身养性,礼貌待人,不骄傲自大的良好心态,才能在社会交往中团结同道、愉悦身心,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情。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工作,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身体:传承着太极阴阳理论,一人一身一阴阳。

所以要求我们过饱、过饥、酒后、睡眠不足、患病、身体虚弱时均不能练拳。我个人认为,通过武术训练可以使我们的体质得到增强,体能发挥到大化,但是,为了追求技击能力,经常超负荷训练,过度透支精气神,必然会造成人体亏损。人的身体犹如一盏油灯,拨大灯芯,固然可增加亮度,但亦加速油耗,后导致油枯灯灭。古代有的技击大家练功刻苦,不注重养生,威名一世。老来患上脑淤血、半身不遂的情况时常发生(因怕惹来无谓的口舌之争,不便写出这些宗师的名讳)。记得有篇文章中有位少林方丈讲:“寺中武功高强者,鲜有高寿。”比如泰拳手一向以训练刻苦闻名。虽然功夫深厚,但身体过度透支,平均年龄一般只在40至50岁之间,这都是因为他们轻养重练的结果。

如何避免过度训练,我认为首先要遵循科学的练功方法,练拳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以自己稍感疲劳为准,日久天长,从量变达到质变。其次,结合散步、养气功(如易筋经)、桩功的练习,使人体有张有弛,更好地挖掘人体潜能,从而达到练养结合之目的。

场地:练功场地,以僻静林中三合土地为第一,僻静处能使自己较快地放松身心、排除杂念,树林空气中以负离子较多,对人练功大有益处,古人多喜在坟地、树林、无人之荒野练功便是此理。而在水泥地、石板地上练拳,对人体下肢关节、脊椎、大脑震动较大,没有缓冲作用,故不适宜。

季节:季节温差也是决定练拳之道,如果两季气温相差不大,还是适合做动作的定型。

散手实战提高速度反应能力,多做功力性训练,如打桩、靠树、排打、打袋等。武林界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夏天天气炎热,不要在烈日下练功,以免中暑。练功好选在太阳未升之前,练功后出汗较多,避免用冷风吹、冷水洗,因为练功后毛细血管张开,如遇冷水冷风毛细血管会突然闭塞,容易致病,这就是所谓的“避风如避箭”。冬季温度较低,在室外如遇风雨天、下雪天、雾天,对练功皆不适宜,好选在室内练习。其次,做好练功前的准备活动,充分活动身体以防肌肉拉伤,夏、冬两季是磨练意志的佳时机。

时间:我认为早上5至7点为佳练功时间,在这个时间段练功可以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奋、增强记忆、排除干扰,利于功力增长,练功时间以不超过两个小时为宜。

方位:练习桩功、内功,一般以地球磁场相对应为准,即背北面南。练习套路则有 “早不向东,晚不向西”之说。如面向太阳练习,则目必被阳光所刺,不利于正常练习。

医药、营养:在习外家拳中,多有硬功练习,如打桩、铁砂掌、靠桩、拍打等,这些练习极易造成练功部位的肿痛、淤血等现象,练功后,如用舒筋、健骨、活血的汤药或药酒擦拭,可缓解消除以上症状和痛楚。至于营养,青少年一般不需要去额外增加,有条件的或者老年人,可多食牛肉、羊肉、鱼 类、蛋类等进行食补以增强体质。

以上观点既有武林先贤之要求。又有我教拳授徒数十年之经验,特整理出以献给广大同道,以期能对诸位有所帮助,以健康强壮之身体,发扬我辈之武林精神。

上一篇1/1页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