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关于太极的虚实变化的解释

太极拳一直传承着中华武术之精神,其中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想要深刻的去体会它,必须先了解它。练习太极拳需要的是心静,这是练习太极拳的前提,也是所有太极拳者都有的基础素质。所以非常的重要。

怎样区分虚实:

对于太极拳中的虚实是相对的,通过相比而言的。

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谓虚,是比较轻松灵活的意思;所谓实,是比较沉着充实的意思。这是区分虚实的一般原则。实际上区分虚实的方法多种多样,是个十分细致的问题。

①、以承担体重的多少来区分两脚和两腿的虚实。承担体重较多的脚和腿为实,承担体重较少的脚和腿为虚。比如:“金刚捣雄”成势,左脚承担体重较多,为实;右脚承担体重较少,为虚。“揽擦衣”成势,右腿屈弓,承担体重较多。为实;左腿蹬伸,承担体重较少,为虚。这种区分方法比较简单,为太极拳家普遍采用。

②、我们可以以太极拳的着力的大小来区分虚实,所以比较大的为实,较小者为虚。

这是区分人体各相应部位(如两手、两肘、两肩、两足、两膝、两胯等)的虚实时常用的方法。以两手和两臂而论,用以攻击对方的手和胳膊着力常大,常实;作为辅助的另一只手和胳膊着力常小,常虚。比如“单鞭式”,左掌向左击出,着力较大,为实;右钩手同时向右伸展,着力较小,为虚。“高探马”式,如打左背折肘劲,左肘经胸前向左击出,着力较大,为实;右肘经右肋向胸前上方运转,着力较小,为虚。

③、以外形的开合来区分虚实。身肢伸展外开时为实,身肢收缩内合时为虚。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区分整个姿势的虚实,也适用于区分手足四肢的虚实。比如:“初收”式,身体和四肢皆收缩内合,为虚;“左右擦脚”式,除一脚踏地外,两手和另一只脚皆伸展外开,为实。

④、以内气的收放来区分虚实。内气从丹田外发达于手足,则手足为实,内气从手足内收,归于丹田,则手足为虚。这是在练拳有了一定基础,做到内气鼓荡之后,区分身躯和四肢的虚实时常用的方法。比如“庇身捶”式末尾,右拳用逆缠出劲向右下方打“下演手捶”,内气从丹田外发,经右臂达于右捶,则右捶为实。接着,打“背折靠”式,内气从右拳向内回收,劲注于右肩,则右肩为实,右捶又变为虚。又如“踢一脚”式,当左腿屈膝提起,内气自左脚向丹田回收时,左脚为虚;及至左腿伸展,左脚前踢,内气由丹田外发,达于左脚尖时,则左脚变为实。

⑤、我么用意念的倾注来虚实,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意念倾注于某部位,则该部位为实;意念不注于某部位,则该部位为虚。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区分人体各个部位的虚实。比如:“演手捶”式,意注右捶,则右捶为实,而左掌为虚。“左擦脚”式,意注左掌和左脚背,则左掌和左脚背为实,而与其相应的左手背和左脚掌则为虚。“踢一脚”式意注左脚尖,则左脚尖为实,而左脚跟为虚;“蹬一跟”式意注右脚跟,则右脚跟为实,而右脚尖为虚。

在研究太极拳的虚实问题时,有时着重区分两脚的虚实,有时着重区分两手的虚实,有时着重区分一手一脚的虚实,有时着重区分身体两侧的虚实,有时着重区分某一具体部位的虚实。往往由于所指范围的不同和区分方法的差别,在同一拳式中,身体的同一部位,既可称之为虚,又可称之为实。比如:“单鞭”式,两手分别向左右展开,如以着力的大小而论,左掌着力较大,为实;右钩手着力较小,为虚。如以内气的收放而论,则是内气从丹田外发,分别达于两手,左手和右手都是由虚变实。又如:“跨虎”式,两臂伸展外撑,以着力的大小而论,右臂着力较大,为实;左臂着力较小,为虚。若以意念的倾注而论,在右臂之中,又是意注于尺骨侧,是尺骨侧为实,桡骨侧为虚。

正因如此,我们在探讨太极拳的虚实问题时,首要的步骤,就是弄清楚区分虚实的各种方法。

虚实转变的基本规律:

太极拳行功时,周身内外无处不在运动,无时不在运动。因而,身躯和四肢各相应部位的虚实,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在拳势练习中,虚实的转变有下列基本规律:

①、身体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相互转变。太极拳的各个拳式,从起势到定势,身体两侧对称部位(如左右手、左右足、左右腰眼等)的虚实,都要相互转变一次或数次。一般说,两足承担体重的多少要相互转变,两手着力的大小要相互转变,外形的开合、意念的倾注也要相互转变。简单的拳式(如“初收”),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转变一次,复杂的拳式(如“闪通背”),转变两次或三次。

②、身体同侧手足的虚实上下相随。陈鑫在“人身缠丝精图”的注释中说:“足之虚实因乎手,手虚足亦虚,手实足亦实”(《陈氏太极拳图说》1986年影印本第75页)。就是说,身体同侧的手足,如左手和左脚(或右手和右脚),要么都是虚,要么都是实。这是由于在拳势运行中,身体同侧手足的屈伸和内气的收放常常一致的缘故;是以同侧的手足而论,不是与异侧的手足相比。比如:由“倒卷脑”式转“白鹅亮翅”式,当左掌从胸前下按,左脚退步后坐时,右侧的手足,上则屈肘收掌,下则屈膝提足,右手和右脚都是由实变虚。及至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右掌向右额前方伸展时,右手和右脚又都是由虚变实。

还应指出,以劲力的传递方式说,身体异侧的手足是相互联系的。就是左足(腿)和右手(臂)相互联系,右足(腿)和左手(臂)相互联系。如“单鞭”式,上面左手(臂)向左前推击为实,右手(臂)在右后防护为虚;下面左足(腿)前弓,左胯根和左膝窝圆撑,用力较小为虚,右足(腿)伸展蹬地,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到左手,用力较大为实。所以有的拳家又提出:“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

③、前手和后脚常实,后手和前脚常虚。这是就技击发放时两手和两足着力的大小而论的。就是说,拳势向外发放时,位处前方的某只手和位处后方的某只脚用力常大,位处较后的某只手和位处较前的某只脚用力常小。这里,两脚的虚实,不是以承担体重的多少做区分的标准,而是同两手一样都是以用力的大小做区分的标准。即使如“野马分鬃”式,在成势发放时,前腿屈弓承担体重较多,后腿蹬伸承担体重较少,但是,后腿(后脚)的用力,却比前腿(前脚)较大。所以此时的后腿(后脚)也可不称之为虚,而称之为实。

④、虚实转变在太极圈中。太极拳的手足运动和内气运转均走圆圈。每转一圈,虚实就相互转变一次。半圈由虚转变为实,半圈由实转变为虚。一般说,手足屈缩和内气向丹田回收的半圆,手足是由实到虚;手足伸展和内气从丹田外发的半圈,手足是由虚到实。陈鑫曾有诗描绘这种情况:“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陈氏太极拳图说》198页)。比如:“演手捶”式的右拳,当它由左前方划下弧向右后方转半圈屈收时,是由实变虚;及至由右后方划上弧向左前方转半圈击发时,则是由虚变实。

⑤、呼吸与虚实协调一致。练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呼吸与功作不可能完全协调。随着功夫的长进,呼吸与拳势的开合虚实,就会逐渐协调起来。一般情况是:手足屈缩,内气向丹田回收,拳势由实变虚时,为吸气;手足伸展,内气由丹田外发,拳势由虚变实时,为呼气。拳论说的:“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就是指此。

还须说明,太极拳行功时,有时为了突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殊作用,常常略而不提该部位的虚实变化,仅仅同身体另一部位的或虚或实并列对比,甚至只强调该部位“宜虚”或者“宜实”。比如:项劲虚,足底实;胸虚,腹实;心虚,丹田实;手虚,足实等等。按照陈鑫的说法,这叫做“上虚下实”。又说:手心宜虚,手指和掌根宜实;足心宜虚,足趾,足掌和足踵宜实。按照陈鑫的说法,这叫做“中间虚,前后实”。还有一些部位,如裆部(两大腿根之间)和腋部,只讲“宜虚”,从不讲实。不过,总的说来,太极拳行功时,虚实的相互转变是绝对的,是贯串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如果我们能把区分虚实的方法弄清楚,了解虚实转变的基本规律,一般说,就懂得了太极拳的虚实。

上一篇1/1页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