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练得太极内外相合功

太极拳中有很多功夫都很不容易练习得到的,比如说太极拳的内外相合的功夫。可以说它是太极拳的上层功夫,练习太极拳的重要追求的目标就是练习内外相合。只有达到内劲导外形,外形合内劲,才能叫做太极拳。

想要练成内外相合就必须要知道内和外指的道理。

太极拳的内与外所指,应辩证理解。整体而言,指动作的屈伸,进退俯仰,起落等。所谓内指的是意导呼吸,促进内脏运动,特别是丹田的鼓荡,输送血气潜转送达四梢。局部的内与外,以皮肤为界。皮肤为表,内有肉、筋、骨、气、血。

拳论日:“外如处女,内如金刚。”“外如棉花,内如铁。”这些理论讲的内与外,就是以皮肤为界而言内外的。

太极拳的内一般指的是内气,内劲。练习太极拳的人只有动作的熟悉,才能学习内气。

内气和内劲是内动的表现,太极拳内动的形成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规律的呼吸。因为呼吸可以调动气流的速度。二是以形引内。外形的划圆缠丝、升降开合是内动的导向。这两个条件是内外相合的必备条件。

内与外哪个先动,演练者应当自己明白。以外引内熟练后,就应变换求功顺序。要以内动导外形。凡动作时,应切记“里边不动,外边不发的原则。欲向何处,先将内脏器官作好动向安排。以带动外形,使内脏器官不断地做轻微的自我按摩、压挤和转动,从而使肌体内层也获得细密精确的锻炼。要不断检查验证,久练内气充满,意之所注,气即至焉。内劲混元一体,柔劲如面团,刚劲如钢鞭,蓄发吞吐,随心所欲。

怎样练习内外相合呢?首先要遵循“里边不动,外边不发”的原则。结合逆腹式呼吸,姿势应正确,先慢后快,注意动作的起止点的内外配合。然后,应分类别循序渐进求内外相合。

一、圆转缠丝内外相合

太极拳的外在特点是什么?太极拳的外在特点就是圆转缠丝。

圆的内外相合求达为不易。因为外形有复杂的大圆,而内动是转小圆。圆与圆要有一个转折点与圆的连环相扣。如果导向不好,动作只是外形的圆转,环环不能相扣。求达内外同步圆转,应注意:圆的中心确定;圆转的起点、止点、转折点;圆转的顺、逆时针方向;小圈旋转的顺逆缠丝劲。这是内气与外形配合的关键。先定始点,后定方向,再定圆的大小,然后研究气流的通畅。

例如:“云手”动作,云手有动步云手与静步云手;有大云手,也有小云手。它是两手在身体两侧交替划侧立圆的拳势。要注意意导内动,分清主次,根据外形的旋转缠丝,应先注意右手划顺时针圆,左手划逆时针。再注意大圆圈中的小缠丝的顺与逆缠丝转点,配合呼吸促内气的外出与回收。配合下肢移换重心,下肢也不断缠丝,促内气导入脚底,立地生根,求大地反作用力。先练习大云手,后练习小云手。内气由丹田运出。进入轨道促导外形起动,以腰为轴,双手左右缠丝,松肩旋臂,沉肘松胯,圆转相合。然后,出方点打发劲的练习。努力求达圆方辩证。

歌诀:两手转环东复西,两足横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双悬日月照乾坤。

二、松紧的内外相合

拳论日:“节节要松,皮毛要攻,周身贯穿,虚灵在中。”拳理强调放松求劲,放松练习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能松能紧才为太极,爆发力产生于松柔的弹力,先松后紧的顺序是科学的,它可以排除人们共性的僵劲。这需要很长时间磨练。求紧缩是比较好做的。但是,瞬息的松紧是不易完成的,非功久才能随心所欲。

练太极拳进入辩证的“柔刚相济”、“忽隐忽现”阶段,求高度的放松和高度的紧张,始终能交叉着进行是不容易的。对立统一表现在松紧方面的人并不多。只有在意导下进行放松与紧张的训练,才能求达。这种功夫才能经济用力。

练拳时要细心指导动作的处处放松。松腰松肩松胯,更应注意内脏的放松。松腰是关键,只有放松练习,劲才能合住,柔劲才能求达,不会放松,就合不住劲,就会出现动作僵硬、停滞、呆板,呼吸不自然,胸闷心烦,肌肉长时问紧张,动作涣散。

打好松柔基础,还应该研究怎样内外同紧。当劲合为一体的瞬间发放时,要有意控制自己从头到足,要有整体紧缩,将力度疾速有效发到击点。

三、收发的内外相合

收与发的内外相合是太极拳的一个技击特点,外形的收发,要与内脏的收发一致,有时虽外形不动,通过静走内劲,收发不让他知。

例如“掩手肱拳”,当形收时,重心移放在右腿上,屈膝,松胯。上肢虚灵顶劲,沉肩重肘。左手掩护在前,右手握拳,拳心朝上,放在腰间。两肩臂都要放松。目视前方,内配吸气增气,随着外形的塌腰,气沉丹田,将内气都集聚于腹部偏右侧,严阵以待。

发劲时,随外形蹬腿移换重心,借蹬地的反作用力,两胯平行旋转,丹田内气先下行而逆反上输,腰胯也平行加速,内气由脊柱导送至击点,左手先逆缠再顺缠,抓握成拳后快速拉拽催力。右拳顺缠走腰围切线出方劲,内气随形而冲出拳头。下肢变成左弓步时,拳正好打到击点。同时,瞬息问全身合为一整劲,打后随即松开,快速变柔走架。

上一篇1/1页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