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如何真正理解太极拳的内涵

来源:民福康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也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在所有能够提高人们身体健康的体育运动中,太极拳运动是公认的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一项体育运动,由此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学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太极拳运动日益普及。但是当前太极拳运动忽略了它的本来和真实的面目,出现了人们并不希望看到的的太极操或太极舞。

何为太极拳?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太极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总天地之万物,从这里可以看出太极是哲学名词。所以太极拳包含了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学说,用阴阳、五行相互变化的基本辩证关系.以协调动作中的动静、虚实、开合、刚柔、快慢、内外等对立统一的关系。

以太极十三势为基础,以以柔克刚、以小胜大立身中正、支撑八面及内外三合为特点,并吸收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特别强调以练意、练气、练神为主导的内外合一,浑然一体。太极拳在养生方面吸收《黄帝内经》和《中医》的理论。作为武术运动,它每个动作都包含着技击技法,而且它的技击技法也是和养生同等的重要。

因此,太极拳不仅符合中国的传统理论思想,也符合现代科学理论思想。有人认为慢练就是太极拳,或认为太极拳的动作就应该是缓慢的.并认为快练或者发力的就不是太极拳。

这是一种误区。练习太极拳并没有快慢之分,是可快可慢的。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以慢练为主.多用意、少用力.以此来增加记忆,但此时要求把每个动作要做到位。

作为中老年人可以以慢练和柔练为主,这主要是从养生方面考虑。熟练以后再快练,要注意配合呼吸:后可快可慢,可刚可柔,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滞,快慢相问,刚柔相济.并要求意念的配合。

为什么要定义为太极拳?

虽然太极拳经历了历代的磨练,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到现在大多以舒松缓慢为主。但它的根本应该是柔中寓刚和刚柔相济的,它的武术本质应该保持不变。

在技击时就不能舒松缓慢,应该是非常刚猛的.就像老虎、狮子扑食一样。在练习套路时,各家定位太极拳的特点和风格不同,所以不论练的是哪家的拳.都要练出哪家的特点和风格来。

如陈式太极拳的松活弹抖,刚柔相济及缠丝劲、杨式太极拳的舒展大方。同时要进行基本功、套路、器械、推手、功法、散手的训练以及单式发力训练.终练出太极拳的精、气、神,以达到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目的。

所以我们研究太极拳、练习太极拳、定义太极拳要遵循它的武术本质。它不是舞蹈.不是体操,它是讲究武术技击,讲究武术的攻防技术,讲究武术的内涵的。

它和体操、舞蹈有着本质上的的区别.尽管任何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强身健体的作用.甚至在表现形式上和防身御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或相似之处。

但它们是不能相互替代的,这就如体操、舞蹈不能替代武术一样。不管是练习传统太极拳还是国家竞赛套路,都要符合太极拳上述的条件,才能走出太极操或舞的误区。

有人把24式太极拳和国家竞赛套路习惯说成太极操,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因为24式太极拳也来源于传统杨式太极拳,只是简化了某些动作。

没有完全理解杨式太极拳的内涵及攻防含义。现在教太极拳和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研究太极拳和理解太极拳的人很少。

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它的内涵,不了解每个动作的用法和攻防含义,只是练习了外形的架子,没有内意,不知道如何练意、练气、练神和如何练习太极内功,只是为了达到表演效果,变成了只练外不修内的操或舞,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太极拳应该怎么练?

有些对太极拳的认识和说法上也是片面的。其中有气则滞就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有些人就认为练习太极拳就不能练气,认为练气就会被气滞住了。

这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理解它的下旬无气纯刚和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练习人的精、气、神。所以练习太极拳还是要练气和养气的。用意不用力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练习太极拳就不能用力。

作为武术运动的太极拳,怎么能不用力呢?任何体育运动都离不开力的作用,只是太极拳不用的是拙力和僵力。所以作为武术运动的太极拳就更应该符合科学的理论,符合武术实际搏击的需要。

总之,太极拳从过去以技击为主,演变到今天的以养生为主,但是它的传统文化,拳理拳法没有变。太极拳将文化,健身、防身、技击融为一体.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所以我们对太极拳的定义,既要看它的传统文化,又要看它的发展变化,更要看它的基本特点和它的原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