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有哪些 说说竞技运动那些事

来源:民福康健康

现在各种各样的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竞技运动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竞技运动都包括哪些,以及每一种运动的重点是什么,现在就来和小编一起走进竞技运动吧。

目录

1、竞技运动有哪些 2、竞技运动之田径

3、竞技运动之体操 4、竞技运动之跳水

5、竞技运动之铁人三项 6、竞技运动之雪橇运动

7、竞技运动之举重 8、竞技运动之跆拳道

竞技运动有哪些

竞技运动即比赛性的体育活动。目前全世界通行的竞技运动项目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泳等数十项,各国还有自己的特殊项目,如中国的武术。

竞技运动,即比赛性的体育活动。也称竞技体育。英文对应词是Sport。尽管国外在广义的理解上对Sport界定不尽相同,但是在狭义上却相当一致,即竞争性的身体活动,体育竞技活动。

学者们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

1969 年美国体育社会学者 John. Loy 对竞技运动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竞技运动是游戏的一种特殊形态( a specialized game) 。就活动本身而言,它是需要技能、谋略和运气,依靠体能进行的竞争性的玩耍; 在组织层面上,它是制度化的游戏( institutionalized game) ,涉及到组织、技术、符号和教育诸维度; 在社会管理的维度上,它是一种社会设置( a social institution) ,参与各方在竞技运动中有一定的秩序( sport order) ; 在社会参与层面上,它是一种社会场景 ( a social situation) ,不同的场景,各方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各有不同。

英国学者 Kevin Hylton 和 Peter Bramham,将竞技运动定义为:需要一定身体活动和身体练习的,由规则控制的竞争性游戏。

美国体育社会学者 J.Coakley将竞技运动界定为:参与者在内外动机的激励下参加的由完备而正式规则控制的身体性的竞争活动。

就逻辑关系而言,竞技运动与玩耍、游戏一脉相承,具有玩耍和游戏的性质,是玩耍和游戏在规则制度和组织维度上的延伸。竞技运动的游戏本质使它具有鲜明的内在价值,这与精英运动追求功利的外在价值多有不同。具体而言,竞技运动的目标指向是活动参与者自身,而非高悬于活动参与者之上的运动成绩。这决定了它与经营运动的区别,为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需要特别指出,竞技运动或竞技体育,本身只是具有竞技、比赛性质的体育活动,参与人数、形式等,均远远大于只由少数人参加,以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挖掘体能极限为目的的精英运动(或高水平竞技运动)。但在我国近年来形成的语言习惯中,经常将竞技运动窄化为精英运动,这种误用既带来了理论上的模糊,也为实践上削弱竞技运动的群众参与基础埋下了隐患,故特在此辨析。但出于尊重语言习惯考虑,以下内容介绍仍以精英运动为主。

第一、随着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出现和群众多方面的体育需要的产生,运动场馆建筑也开始向综合性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如20世纪初德国出现的侃伦运动场和柏林运动场,便包括有赛跑跑道、自行车及机动车跑道、跑马场、曲棍球场和网球场地等。这一时期篮曲式、半圆式、尖圆式和四解形式等综合运动场的出现,更标志着运动场设计已迈入现代阶段。这类运动场一般都是以田径跑道及其所包围的足球场为主体构成部分。在这类新型的运动场设计中,德国人卡尔迪姆设计的篮曲式运动场具优越性跑道的直道较长,能充分利用场地面积,并利于曲段上的观众看比赛,因而被设计师们普遍采用。

第二、为适应俱乐部间和国家间比赛的需要,在统一比赛规则的同时,也对竞赛场地标准提出了统一要求。如1845年棒球场地的面积和形制被确定,1863年对足球场的长宽也作出了规定,1912年铁饼投掷圈的标准面积被定为2.50平方米。运动场地标准化也同样在其它项目发生。

第三,19世纪晚期,人们为排除气候对竞技运动不良影响作出的努力已初见成效。1876年人造滑冰场问世,标志着运动设施的全天候时代已经到来。19世纪后几年,德国体育馆防寒设备的运用,证明人类对运动场馆已经开始了舒适性方面的要求。

在近代竞技运动形成、发展过程中,运动器材也日益丰富并逐渐完善。这是由于,一方面,欧洲大陆体操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新运动项目的形成,都使得相应的运动器材随之出现。如单杠、双杠、木马、吊环器械,以及其它辅助性体操练习器材,便都是随体操发展逐渐形成的。在篮球、排球作为新兴运动项目问世之后,经一段时间实践也各自有了专用的赛球(初篮球运动使用手球,排球运动使用篮球胆)。另一方面,为便训练和比赛安全、方便,各项目都对器材进行了相应改进:拳击运动员使用拳击手套(1947年)、击剑运动员佩戴铁网面罩(1776年)、跨栏木栅淘汰了天然障碍(1850年)、片杠铃取代金属球杠铃(1910年),以及其它运动项目出现的类似变化,也都是出于同一目的。

获得优秀成绩的动机也是运动器材改进、完善的促动因素。为了提高成绩,田径运动员使用了铁钉鞋;划船运动员增长了桨的长度,造出了鱼形和四边形划艇;滑雪运动淘汰了又粗又笨的长雪杖,改用了短雪杖;乒乓球运动员用胶皮颗粒球拍取代了木质拍。类似的情况也广见于其它运动项目。

滑雪为了适应地区、国家间比赛的需要,随着国际体育组织的成立,对运动器材标准也作出了统一规定。如1974年第一次对网球球网作了规定(1884年再订为91.4厘米);19世纪末,铅球、铁饼的重量和形状也被确定下来;20世纪初,标枪的长度和重量也被统一。

近代科技成果在竞技运动中的广泛应用,也有力地促进了运动器材的发展。如内燃机重量的减轻、引火装置和气化器的发明,使汽车和摩托车成为竞技运动的合适器材。此外,在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出现的电动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设备,提高了成绩评计的准确性。

近代的运动训练 近代运动训练可分为靠经验指导与模仿学习时期和向科学训练过渡时期两个阶段。

(1)经验指导与模仿学习时期

从近代运动开始形成到19世纪50年代(在欧洲大陆还更长一些,直到70年代),是缺乏科学依据,主要由竞技指导者根据个人经验或模仿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进行训练的时期。这时期,绝大多数指导者信奉的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增长运动时间原则。受这原则的支配,有的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常常每周参加两次比赛,3次训练,而且每次训练长达3~5小时。为突出的是,在当时的田径和水上运动项目中,竞技指导者并不是根据自己项目的特点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而是根据驯马的实践经验来决定运动员的训练量。努力保持高速度,不断进行长、短距离跑,便是当时主要的训练方法。拳击、举重运动员则片面重视肌肉发展。即使是棋类、赛马项目的指导者(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是真正的运动行家),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遵循的原则,也是一些常见的刻板公式,他们很少创新,更不注意运动训练中的心理及个性问题。

这时期在多数项目中充任教练员的人,一般都是年龄偏大、技术较好的运动高手。这些人缺乏生理、解剖等方面的知识,在运动训练中只不过扮演了以高超的运动技术来促进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陪练员角色,还远远不是对运动训练的原则、方法起决定作用的现代意义的教练员。对这一现象,参加过双杠之争的德国体操家胡果罗思金便曾指责说:实在是再奇怪不过了,我们为了照顾好比赛用马,雇用饲养员时还要考虑他在马匹的解剖和生理方面的知识水平,但受托发展和增强人的身体的人,却反而无须具备我们要求饲养员的那些知识。

这个时期欧洲大陆运动训练水平不能迅速提高的原因之一在于,不少有影响的运动家认为,业余运动是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力,消磨时光的手段;运动团体只不过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场所,因而训练的目的只限于增强人的舒适感、灵巧性和力量,其内容也只涉及与生活作息制度相关的活动。这种训练观的蔓延使人们很难把注意力转向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运动训练。

只有在美国(一定程度上也包括英国在内),真正意义的运动训练已经露头。一天安排两次训练的方法已初见成效,开始在一些运动项目推行。有经验的运动训练指导者,如文夕普博士,已脱离了从驯马方法中吸取经验的老路,着手对运动员自身的能力进行探索。另外,美国人这时已经懂得根据不同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来指导和组织训练活动,如棒球运动就因采用适合于该项目的训练方法使击球力量和球的旋转性增强,从而使运动成绩得以提高。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经验的、模仿的运动训练逐步向科学训练过渡。在这一时期,医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等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也开始对运动训练发生影响。

医学界和生理学界在肌肉和心脏方面的研究成果(1884年意大利生理学家安吉罗莫索发明的肌肉测量器、19世纪90年代心脏机能和血液循环方面的机关报发生、20世纪初血况测验、心血管效能测定方法的问世),逐渐进入运动训练研究领域。

德心理学家温特的研究成果,使运动训练者开始从新的角度运动员的兴趣(心理)来考虑训练的安排问题。

另外,高尔登遗传研究中关于人的特性可测定的结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比内和西蒙关于联想与记忆的理论、技巧运动测定法则等问世,都为研究运动训练过程打下了理论基础。正是由于这些成果的运用,美国田径研究会(19世纪90年代成立)和竞技运动研究会(1907年成立)的探索才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运动指导者终明白过来:要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不能仅凭个人经验,也不能处处模仿,更不能让运动员一味蛮干,而是必须在形成其运动技术的同时培养其取得好成绩必备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这种认识已经接近后来综合训练法和辅助训练法的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万能运动员的培养实践中,综合训练法和辅助训练法已逐渐被人们不太自学地加以运用:体操运动员从事足球、田径练习,滑冰运动员参加游泳和跑步运动,摔跤运动员从事体操和田径训练。事实证明,后来的综合训练法和辅助训练法正是从这类不自觉的训练中开始起步的。

根据单项运动特点采取针对训练的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球类项目中,技术的作用已为许多教练员理解。初的训练大纲已拟订出来,并开始进行有目的的试验。田径运动中,由于训练与器材和技术改进配合进行,从而创造出蹲踞式起跑法,剪式跳高法,直腿前伸跨栏法等新的运动技术。

教练员在运动队中的地位已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是运动员的陪练,而已成为全队技术、战术训练方案的拟订者。正因为这样,从19世纪80年代初起,一些团体开始禁止聘请职业选手作教练员,因为他们除有高超的运动技术处,缺乏提高运动成绩所必须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也不具备拟订全队战术的能力,因而已经不能胜任运动队指导者的任务。

近代的运动团体及组织管理 近代运动团体是在近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欧洲中世纪后期运动团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地的运动团体基本上是贵族建立起来的,其成员和活动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8世纪。如1742年成立的爱丁堡滑冰俱乐部、1787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射箭社等,都是纯粹由贵族组成的运动团体。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都市的发展,随着近代教育和体育的进步,近代意义上的运动团体也迅速出现。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运动组织就经历了从零星分散的状态过渡到全国性综合运动组织两个发展阶段。

由于英国户外竞技热对世界产生的广泛影响,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各地都出现了各种竞技运动团体。在此之前,英国以外的地方只有很少的运动俱乐部存在,例如帕乌(1814年)、汉堡(1836年)、勒阿弗尔和阿姆斯特丹(1838年)的工程师们建立起来的高尔夫球、划船、帆船、板球俱乐部等。

19世纪后半期的运动团体广泛出现于欧洲社会各阶层。教会、准军事组织、工厂、居民区都建立了一些运动团体。

在运动团体大量涌现和竞赛活动日益频繁的条件下,从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英、美等国出现了一些全国性单项运动组织。1858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棒球联合会,在6080年代,英国大多数运动项目都成立了全国性的组织,如全英射箭总会(1860年)、足球协会(1963年)、曲棍球协会(1866年)、帆船协会(1875年)、自行车联盟(1878年)、业余田径协会(1880年)、业余拳击协会(1880年)、业余游泳协会(1886年)、体操协会(1888年)等。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法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陆续建立了类似的全国性运动会。

竞赛活动的急剧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一些运动协会感到有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必要,一些国家开始创立综合性的全国性运动联合会。1878年美国成立的全美业余运动员协会,便是世界早的全国性组织,它后来发展为全美业余体育协会,至今仍是美国重要的组织之一。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先后建立了类似的体育运动组织。英国的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虽然有上百个之多,但却一直未联合成为综合性的全国性运动组织。

全国性单项或综合性运动团体的建立,促进了运动的发展。首先,它们导致了比赛规则的统一,这使人们能按照统一的方式和标准进行练习和比赛。规则是竞赛发展的产物,并又反作用于竞赛,使之能够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促进运动技术按照确定方向不断提高的动力模式形成了,促进运动交往不断扩大所必需的交际工具出现了。这就为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次,全国性运动团体的广泛出现,也为竞技运动组织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直到18世纪末,各种竞技运动仍处于自发进行的状态,只要不被认为已触及到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统治者都照例不予过问。进入19世纪以后,情况开始变化,在体操危机发生的同时,竞技运动日益为人们所青睐。

先对自发的竞技运动进行干预和组织的是一些学校当局,如前述英国拉格比公学校方便于19世纪前期对学校体育采用了自治原则。到了19世纪后半期,连欧洲某些国家政府也感到有干预竞技运动发展的必要。1868年和1882年丹麦和普鲁士分别颁布的关于开展游戏场运动的命令,便鼓励学校和地方当局推行球类等团体运动。

许多国家的体育教师和校长对此也起了积极作用。如德国1874年在萨尔斯堡召开的体操教师会议就要求市政当局建造公共运动场,1885年成立的美国健康和体育协会公开要求各州对运动团体给予法律保护。

3年后纽约州通过了第一个这种法案,在90年代美国各州掀起了一个体育和运动立法的高潮。类似的情况在同期其它欧洲国家也都出现了,各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些与发展竞技运动有关的行政命令。

由于学校还是当时开展竞技运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因而政府对竞技运动的组织和管理逐渐成为一些国家教育行政当局的主要职能之一。如丹麦学校事条管理大臣巴尔丁弗勒在90年代就经常发出有关在公立学校中开展竞技运动的指令,并在每年暑期政府主办的体操教师讲习会中,开设了以丹麦球戏、曲棍球等为内容的集体游戏课程。

尽管政府对竞技运动重视了,但当时竞技运动的发展尚未能使各国认为有设立专门政府部门加以管理的必要。设立专门负责体育和运动事务的政府机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事。

竞技运动之田径

田径(track and field)或称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

2008年奥运会项目设置

男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马拉松、3000米障碍跑、11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链球、标枪、十项全能、20公里竞走、50公里竞走、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

女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马拉松、10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链球、标枪、七项全能、20公里竞走、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3000米障碍。

共47个项目,其中男子有24项,女子有23项。

短距离跑

英文为Sprint,简称短跑。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比赛形式,几乎每个国家的文献中都有描述。据史料记载,短跑是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奥运会唯一的竞技项目,距离为192.27米。

现代短跑起源于欧洲,早被列入正式比赛是在1850年的牛津大学运动会上,当时设有100码、330码、440码跑项目。19世纪末,为规范项目设置,将赛跑距离由码制改为米制。初为职业选手的表演项目,后逐渐扩展到业余运动员。运动员比赛时必须使用起跑器,听信号统一起跑,必须自始至终在自己的跑道内跑动。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100米跑、200米跑和4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1896年列入,女子100米跑和200米跑1928年列入,400米跑1964年列入。

中距离跑(Middledistancerunning)

英文译作Middle distancerunning,简称中跑。初项目是880码跑和1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880码跑和1英里跑项目逐渐被800米跑和1500米跑项目所替代。有的学者认为,中跑项目早的正式比赛是1847年11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比赛,英国的利兰(John Leyland)以2分01秒的成绩获得800码跑冠军。原为职业选手的表演项目,后逐渐扩展到业余运动员。运动员比赛时不使用起跑器,听信号统一起跑。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800米跑和15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1896年列入;女子800米跑1938年列入,1500米跑1972年列入。

长距离跑

田径英文译作Longdistancerunning,简称长跑。初项目为3英里、6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据记载,现代早的正式长跑比赛是1847年4月5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职业比赛,英国的杰克逊以32分35秒0的成绩夺得6英里跑冠军。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5000米跑和10000米跑。男子项目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

跨栏跑

跨栏跑起源于英国。由牧羊人跨越羊圈栅栏的游戏演变而来。跨栏跑早使用的栏架是掩埋在地面上的木支架或栅栏,1900年出现可移动的倒T字形栏架。1935年有人将T形栏架改成L形栏架,L形栏架支脚的另一端朝向运动员的跑进方向,稍加阻力即可向前翻倒,减轻了运动员过栏时的恐惧心理。奥运会比赛项目分男子11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1896年列入);女子100米跨栏跑(1932年列入,当时为80米跨栏跑,1972年改为10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1984年列入)。男子110米跨栏跑的栏高为106.7厘米起跑到第一栏距为13.72米其他栏距为9.14米,400米跨栏跑的栏高为91.4厘米;女子100米跨栏跑的栏高为84厘米,400米跨栏跑的栏高为76.2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跨越10个栏架,除故意用手推或用脚踢倒栏架外,身体其他部位碰倒栏架不算犯规。

接力跑

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4人,每人跑相同距离。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有的认为与非洲盛行的"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游戏有关,也有的认为是从传递信件文书的邮驿演变而来。

奥运会比赛项目分男、女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1908年第4届奥运会首次设立接力项目,但4名运动员所跑距离不等。1912年第5届奥运会改设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女子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分别于1928年、1972年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接力跑运动员必须持棒跑完各自规定的距离,并且必须在20米的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

障碍跑

19世纪在英国兴起。初在野外进行,跨越的障碍是树枝、河沟,各障碍间的距离也长短不一,19世纪中叶开始在跑道上进行。有的研究报告指出,19世纪时障碍跑的距离不统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短的440码,长的可达3英里。

1900年第2届奥运会首次设立障碍跑,分2500米和4000米两个项目。从1904年第3届奥运会起将障碍跑的距离确定为3000米,并沿用至今。女子障碍跑开展很晚,国际田联1997年才开始推广。全程必须跨越35次障碍,其中包括7次水池。障碍架高91.1~91.7厘米,宽3.96米,重80~100公斤。400米的跑道可摆放5个障碍架,各障碍架的间距为80米。运动员可跨越障碍架,也可踏上障碍架再跳下,或用手撑越。国际田联直到1954年才开始承认其世界纪录。

马拉松

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在报告胜利的消息后,因体力衰竭倒地而亡。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设,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德斯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

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才被列入第23届奥运会。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马拉松赛。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

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已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因比赛路线、条件差异较大,故国际田联不设世界纪录,只公布世界好成绩。

竞走

英文译为Race walking,起源于英国。19世纪初,英国出现步行比赛的活动。19世纪末,部分欧洲国家盛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竞走旅行。

1866年英国业余体育俱乐部举行首次冠军赛,距离为7英里。竞走分场地竞走和公路竞走两种。场地竞走设世界纪录;公路竞走因路面起伏等不可控因素较多,成绩可比性差,故仅设世界好成绩。

运动员行进时,两脚必须与地面保持不间断接触,不准同时腾空,着地的支撑腿膝关节应有一瞬间的伸直,不得弯曲。比赛时,运动员出现腾空或膝关节弯曲,均给予严重警告,受3次严重警告即取消比赛资格。1908年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的距离是3500米和10英里。此后几届奥运会距离有所不同,有过3000米、10公里等,从1956年奥运会起定为20公里(1956年列入)、50公里(1932年列入)。女子竞走于1992年才被列入奥运会,距离为10公里,2000年奥运会将改为20公里。

跳高

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

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Adam Wilson)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技术,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

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大重量2公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撑竿跳高

起源于古代人类利用木棍、长矛等撑越障碍的活动。据记载,公元554年爱尔兰就有撑越过河的游戏。撑竿跳高原为体操项目,流行于德国学校。

1789年德国的布施跳过1.83米,这是目前世界上有据可查的早成绩。作为田径运动项目首先在英国开展,1843年4月17日英国职业选手罗珀在彭里斯越过2.44米。

19世纪末开始流行于欧洲国家。撑竿早使用木杆,高成绩为3.30米;1

905年开始使用重量较轻、有一定弹性的竹竿,高成绩达到4.77米;1930年出现较为坚固的金属竿,运动员无撑竿折断之虑,可以提高握竿点,加快助跑速度,好成绩达到4.80米;1948年美国设计制造出重量更轻、弹性更强的玻璃纤维竿,使用该竿已突破了6米的高度。撑竿跳高的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4.48~4.52米,大重量2.25公斤。

撑竿的长度和直径不限,但表面必须光滑。运动员一般都自带撑竿参加比赛。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将撑竿插在插斗内起跳;起跳离地后,握竿的手不得向上移动;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每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撑竿跳高分别于1896年和20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跳远

源于人类猎取或逃避野兽时跨越河沟等活动,后成为军事训练的手段。为公元前708年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项目之一。

现代跳远运动始于英国,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第一次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越过5.41米的远度,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远成绩。

跳远的腾空动作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20世纪70年代出现前空翻跳远,因危险性大,被国际田联禁用。

初运动员是在地面起跳,1886年开始采用起跳板。起跳板白色,埋入地下,与地面齐平,长1.22米,宽20厘米,距沙坑近端不少于1米。起跳板前有起跳线,起跳线前有用于判断运动员起跳是否犯规的橡皮泥显示板或沙台。

运动员必须在起跳线后起跳。比赛时,如运动员不足8人,每人可试跳6次,超过8人,则先试跳3次,8名成绩好的运动员再试跳3次。

以运动员6次试跳的好成绩排列名次。男、女跳远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三级跳远

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两者跳法不同。苏格兰采用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而爱尔兰用的是单足跳、跳跃。现规定必须使用苏格兰跳法。

早的正式比赛可以追溯到1826年3月17日首次举行的苏格兰地区运动会,比蒂(Andre Beattie)创造了12.95米的第一个纪录。

比赛时,运动员助跑后应连续作3次不同形式的跳跃,第一跳为单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为跨步跳,用摆动腿落地;第三跳为跳跃,必须用双脚落入沙坑。男子三级跳远于1896年被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远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广泛开展,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推铅球

起源于古代人类用石块猎取禽兽或防御攻击的活动。现代推铅球始于14世纪40年代欧洲炮兵闲暇期间推掷炮弹的游戏和比赛,后逐渐形成体育运动项目。

铅球的制作经历了用铁、铅以及外铁内铅的过程。正式比赛男子铅球的重量为7.26 公斤,直径11~13厘米;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公斤,直径为9.5 ~11厘米。

早期推铅球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原地推,也可以助跑推;可以单手推,也可以双手推;还出现过按体重分级别的比赛。

初采用原地推铅球技术,后逐渐发展到侧向推、上步侧向推。20世纪50年代,美国运动员奥布赖恩发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该技术被称为"铅球史上的一场革命"。

70年代,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发明旋转推铅球技术,由于旋转后难以控制身体平衡,至今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使用。比赛时,运动员应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单手将球从肩上推出,铅球必须落在落地区角度线以内方为有效。男、女铅球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铁饼

起源于公元前12~前8世纪三希腊人投掷石片的活动。公元前708年第18届三代奥运会列为五项全能项目之一。铁饼初为盘形石块,后逐渐采用铜、铁等金属制作。

现代奥运会史上,曾有过双手掷铁饼的比赛项目(左手+右手)。掷铁饼技术经历过原地投、侧向原地投、侧向旋转投、背向旋转投几个发展过程。

铁饼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作,男子铁饼重2公斤,直径22厘米;女子铁饼重1公斤,直径18.1厘米。

比赛时,运动员应该在直径2.50米的圈内将饼掷出,铁饼必须落在40度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男、女铁饼分别于1896年和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链球

起源于中世纪苏格兰矿工在劳动之余用带木柄的生产工具铁锤进行的掷远比赛,后逐渐在英国流行。链球的英语词意即铁锤。

19世纪后期,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当时使用的器械是将木柄的铁球,后为便于投掷,将木柄改为钢链,链球由此而来。

掷链球初采用原地投,后逐渐改进为侧向投,旋转一圈投、两圈投、三圈投,现运动员多采用四圈投。

男子链球重7.26公斤,总长117.5~121.5厘米,女子链球重4公斤,总长116.0~119.5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双手将球掷出,链球必须落在40度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

圈外有U形护笼,确保投掷安全。男子链球于19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链球将于2000年列入。

标枪

起源于古代人类用长矛猎取野兽的活动,后长矛又发展成为作战的兵器。公元前708年被列为第18届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之一。

现代标枪运动始于19世纪的瑞典、希腊、匈牙利和芬兰等欧洲国家。1792年瑞典的法隆开始举行标枪比赛。

初运动员使用的木制标枪前后一样粗,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标枪运动员赫尔德(Franklin Held)研究出两端细、中间粗的木制标枪,延长了标枪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因而被称为"滑翔标枪"。

60年代瑞典制造出金属标枪,使标枪的滑翔性能更强,大幅度提高了运动成绩。1984年民主德国运动员霍恩(Uwe Hohn)以104.80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国际田联为保证看台观众的安全,1986年将男子标枪重心向枪尖方向前移4厘米,以降低飞行性能,1999年又将女子标枪重心向枪尖方向前移3厘米。

标枪可用金属或其他适宜的类似材料制作。男子标枪重800克,长260~270厘米;女子标枪重600克,长220~230厘米。

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单手将标枪从肩上方掷出,枪尖必须落在投掷区角度线内方为有效。男、女标枪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全能:英文译为Combined Events,起源于希腊,早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便设有五项全能,由赛跑、跳远、铁饼、标枪和摔跤项目组成。现代全能运动始于欧洲。

18世纪初,部分国家开展全能运动,但比赛项目不统一。1904年第3届奥运会即设十项全能,项目包括100码跑、800码竞走、120码栏等;1912年第5届奥运会改为在瑞典流行的十项全能,延续至今。

此外,1912、1920、1924年奥运会还设立过五项全能。女子全能运动1923年始于苏联,1948年得到国际田联的认可,1964年奥运会将五项全能列为比赛项目,1984年奥运会改为七项全能。比赛按规定的项目顺序分两天进行。

男子十项全能第一天为100米跑、跳远、铅球、跳高、400米跑,第二天为110米跨栏跑、铁饼、撑竿跳高、标枪和1500米跑。

女子七项全能第一天为100米跨栏跑、跳高、铅球、200米跑,第二天为跑远、标枪和800米跑。根据各单项成绩查国际田联制定的全能评分表,以累加总分计算名次,总分高者列前。

运动员必须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如某个项目弃权,则不能参加后续项目的比赛,也不计算总分,但如果某个项目因成绩太低或失败,没有得分,仍可计算总分。

竞技运动之体操

体操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非周期性体育项目,通常习惯用体操来称呼竞技体操。

中国古代体操有两类:一类是强健筋骨预防疾病的体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药学名著《内经》中的导引养身术。

出土的导引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之久,不仅年代早,而且内容非常丰富:有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器械运动等。

另一类存在于古代乐舞、杂技、戏剧和流传于民间的技巧运动中。

现代体操的正式名称是竞技体操,它是体操的一分支,简称为体操。

这是一项在规定的器械上,完成复杂、协调的动作,并根据动作的分值或动作的难度、编排与完成情况等给予评分的运动。

体操比赛中的基本动作解释

支撑

(rest;support)

体操动作之一。指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一种静止动作。

分单纯支撑(只用手支撑器械)和混合支撑(手和身体的一部分同时支撑器械)。是器械体操练习的基本动作之一。

水平支撑

(front rest horizontal hanging scale lever)

体操支撑动作之一。指身体呈水平姿势的支撑。力量素质要求较高。是一种高难度的静止动作。

手倒立

(hand stand)

体操中静止动作之一。用手掌撑地,头部朝下,两臂和两腿均伸直的人体倒置动作。

按动作完成的姿态分为:屈臂屈体、屈臂直体、直臂直体、直臂屈体及双手倒立、单手倒立等。对上肢力量及身体控制能力的要求较高。

手翻

(beuypitch;handspring,semi―aerial tumbling;spring)

体操翻腾动作之一。指用手支撑于地面或器械上,人体径倒立,然后在手推撑的同时翻转的动作。

按翻转的方向,分向前、向后、向侧手翻三种。也是技巧运动支撑跳跃等项目的基本动作之一。

悬垂

(hand;suspense)

体操动作之一。指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一种静止动作。只用手悬垂于器械的,称单纯悬垂。

如单杠上的悬垂。手和身体的一部分同时悬垂于器械或接触地面的,称混合悬垂。如单挂膝悬垂。是器械体操练习的基本动作之一。

旋翻

(twist turn)

体操空翻动作之一。指人体在腾空后沿横轴翻转两周的同时,绕纵轴转体的复合空翻动作。按翻转方向,分前旋、后旋;按人体姿势,分团身旋、屈体旋、直体旋;按转体的周数分两周旋、三周旋等。

滚翻

(roll)

体操动作之一。指躯干依次接触地面或器械、也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分前滚翻(动作方向向前)和后滚翻(动作方向向后)。是体操启蒙训练的内容之一。

摆动动作

(swing part)

体操动作的一种。指通过肌肉用力,改变人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进行人体各部分运动速度的调配和组合,使人体产生变速移动的一种动作。

按人体各部分运动速度调配的特点,可分为大摆、屈伸、回环等多种,是器械体操中内容多,变化复杂的一类动作。有利于培养动作的节奏感,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空间三度的定向能力。

腾越

(vault)

体操动作之一。指整个人体腾起后从器械上空越过的一类动作。按人体运动的方向,分正腾越、背腾越、侧腾越三种;

按腾起后人体的姿势,有分腿腾越、屈体腾越、挺身腾越等。做此类动作时,人体腾起较高,飞行时间较长,具有惊险性。

静止动作

(hold part)

体操动作的一种。指通过肌肉的协调用力,维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按规定要求,在空间停止一定时间来完成的静止姿势。

如各种悬垂、支撑和倒立动作。在动作完成过程中,就肌肉工作特点而言,属于等长收缩;就呼吸特点而言,有腹式和胸式两种呼吸形式。

男子项目

男子竞技体操项目包括有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共六个项目。

自由体操:场地长和宽均为12米。自由体操成套动作主要由技巧动作组成,他们与其他体操动作如:力量和平衡、柔软动作、道理及舞蹈等一起连接组合,从而构成了一个韵律和谐、节奏协调的整体。

一套动作应该充分利用整个场地(12米12米),并在的50~70秒中完成。自由体操对技巧串及静止动作都有严格要求,要求有向前的技巧串、向后的技巧串,静止动作要求有一定的难度。男子自由体操在比赛过程中没有配乐。

鞍马:高1.05米,环高12厘米。鞍马是在马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支撑方式完成不同的全旋和摆越动作是鞍马项目上一套动作的基本特性。做全旋时,以并腿全旋为主。

允许有通过手倒立加转体或不加转体的动作,不同的结构组的动作必须在充分的摆动中完成,不能停顿,该项目中不允许有力量动作。

吊环:环高2.55米。 一套吊环动作应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摆动和力量静止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和连接是通过悬垂,经过或成支撑,经过或成手倒立来完成,以直臂完成动作为主。

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是当代体操的显著特点,做静止动作时,要求环静止,不能有大的摆动。吊环要求有一定难度的向前摆动完成的手倒立和向后摆动完成的手倒立,还要求有一个有难度要求的力量静止动作。

跳马:高1.35米。跳马是由助跑开始的,以双腿并拢起跳完成的跳跃腾空动作,跳马的助跑长距离为25米,助跑允许中断,但不允许返回重新跑,跳马要求腾空有一定的高度和远度。

双杠:高1.75米。双杠是由众多结构组中选出的摆动和飞行动作组成,通过各种支撑和悬垂动 作来过渡完成。

在双杠项目上做上法时,要求必须从并腿站立姿势开始,不得有预先动作,一套动作中多允许有三个停顿动作或静止动作,其他大于或等于1秒的停顿将不被允许。

单杠:高2.55米。单杠整套动作都是由摆动动作组成,以各种握法不间断地完成动作,它包括大回环、近杠动作、围绕身体纵轴的转体及飞行动作。允许有两次过杠下垂面的单臂摆动动作。单杠要求有一定难度的腾空动作等特殊要求。

女子项目

女子竞技体操项目包括有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共四个项目。

跳马:马身长160~163厘米,马身宽35~36厘米。马高依据不同年龄组而有所区别,成年组为125厘米,少儿组为100厘米。

竞技运动之跳水

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是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特定动作入水的运动。

分类编辑跳水是指运动者在一定高度的器械上起跳,完成空中动作后,以入水为结束的一项水上技巧运动。跳水运动一般可分为竞赛性跳水和非竞赛性跳水两大类。

竞赛性跳水

空中俯瞰跳水竞赛性跳水由竞技跳水和高空跳水组成。

竞技跳水是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之一,分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比赛时,运动员在一端固定一端有弹性的跳板上起跳完成跳水动作称跳板跳水(跳板距水面的高度规定为1米和3米)。

运动员在平直坚固的跳台上起跳完成跳水动作称跳台跳水(跳台距水面的高度规定为5米、7.5米和10米)。

高空跳水是一种十分惊险的跳水运动。运动员从很高的悬崖上或特制的超高跳台上起跳并完成空中动作后入水。

在美国,有一种高空特技跳水比赛,特制的钢架跳台高48米,台面宽约70厘米。运动员自由选择比赛动作,由裁判员评分,得分多者为优胜。

在墨西哥,有一种传统的悬崖跳水比赛,悬崖高达60米,下面是大海。运动员所跳动作与美国48米高空跳水相似。由于高空跳水危险性较大,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所以在世界上开展得不很普遍。

跳台跳水

双手抱膝跳水在坚硬无弹性的平台上进行。跳台距水面高度分为5米、7.5米和10米3种,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限用10米跳台。

跳台跳水根据起跳方向和动作结构分向前、向后、向内、反身、转体和臂立6组。

比赛时,男子要完成4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女子要完成4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4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

每个动作的高得分为10分,以全部动作完成后的得分总和评定成绩,总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跳台跳水分别于1904年和191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跳板跳水

在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弹性的板上进行,跳板离水面的高度有1米和3米两种。跳板跳水根据起跳方向和动作结构分向前、向后、向内、反身和转体5组。

比赛时,男子要完成5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女子要完成5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5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

每个动作的高得分为10分,以全部动作完成后的得分总和评定名次,总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跳板跳水分别于1908年和192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双人跳水

女子双人跳水两名运动员同时从跳板或跳台起跳完成跳水动作,又称双人同步跳水。分双人跳水个人和双人跳水团体两类比赛项目。

双人跳水个人比赛包括5轮不同的动作,其中2轮动作的平均难度系数为2.0,其余3轮动作无难度系数限制。

在5轮动作中,至少有1轮动作是2人同时向前起跳,1轮动作是2人同时向后起跳,1轮动作是1个人向前起跳和1个人向后起跳的组合动作。

双人跳水团体比赛包括8轮动作,4轮跳板跳水,其中2轮难度系数为2.0,另外二轮为无难度限制系数;4轮跳台跳水,其中2轮难度系数为2.0,另外2轮为无难度限制系数。

在跳板、跳台的各4轮比赛中,至少有1轮动作是2人同时向前起跳,1轮动作是2人同时向后起跳,1轮动作是1个人向前起跳和1个人向后起跳的组合动作。

从2000年第27届奥运会起被列为比赛项目,设男子3米跳板双人跳水、10米跳台双人跳水,女子3米跳板双人跳水、10米跳台双人跳水4个项目,共8个队参加比赛。

2000年世界杯跳水赛双人跳水的前七名获得参赛资格,东道国澳大利亚队获得参赛资格,如果已经获得参赛资格的队不参加奥运会,则由下一个名次替补。

2012年伦敦奥运会 女子双人3米跳板 中国(何姿、吴敏霞)夺冠 成绩 346.20。

2012年伦敦奥运会 女子双人10米台 中国(陈若琳、汪皓)夺冠 成绩 368.40。

非竞赛性跳水

非竞赛性跳水可分为实用性跳水、娱乐性跳水和表演跳水。以生产、军事、救护为目的而进行的跳水活动称为实用性跳水。

以娱乐、健身为目的而进行的跳水活动称为娱乐性跳水。表演性跳水,通常是在盛大节日或跳水比赛结束后所举办的跳水表演。表演项目包括花样跳水、特技跳水、滑稽跳水等等。为丰富表演内容,常常把竞技跳水动作作为表演

高空跳水精彩一瞬的内容。在香港的海洋公园,常进行约33.5米的高空跳水表演。美国的跳水表演者能在3米板上反身翻腾一周后仍然落在板端,紧接着完成向前翻腾三周半;

也可以在10米台安装的小型弹网或小型跳板上反身翻腾一周后仍落在网板上,紧接着完成向前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等高难动作。我国的双人跳水和定点跳水表演以配合默契著称。

由中国首创的集体烟花跳水更是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在国际国内的表演中深得好评。

场地设施

跳水池面积为2525米,池深为5.4米。

跳台

跳台跳水在离水面10米高的坚硬无弹性的平台上进行。10米跳台按国际泳联规定,应少长6米,宽3米,并于表面覆盖防滑材料。

跳板

跳板跳水在一条离水面3米高的有弹性的板上进行。3米跳板按国际泳联规定,跳板应少长4.8米,宽0.5米,并于表面覆盖防滑材料。

每组跳水动作都有自己的号码,以表示动作组别和翻腾转体的周数。

女子双人跳水1~4组动作的号码均采用3位数。

第一个数代表动作组别;

第二个数代表飞身动作(如果第二位数是0,则表示没有飞身动作)

第三个数代表翻腾周数(以1为半周,2为一周,3为一周半,以此类推)。

例如201,表示第二组动作:向后跳水翻转半周;305,表示第三组动作:反身翻腾两周半;113,表示向前飞身翻腾一周半。

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4位数。

第一位数表示第5组(特指转体跳水);

第二位数表示翻腾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

第四位数表示转体周数,计算方法同前。例如:5136这个动作中,5表示第5组转体跳水,1表示用第1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腾转体,3表示翻腾一周半,6表示转体三周。

再如5337这个动作,是指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第3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腾转体,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半。

第6组臂立动作也采用3位数。第一位数表示第6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数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计算方法同上)。

例如614动作中6表示第6组臂立跳水,1表示采用第一组向前跳水方向翻腾,4表示翻腾两周。再如632,是指第6组的臂立跳水动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腾一周。

竞技运动之铁人三项

铁人三项运动(triathlon)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属于新兴综合性运动竞赛项目。

比赛由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公路长跑三项目按顺序组成,运动员需要一鼓作气赛完全程。2000年成为奥运会项目,2006年成为亚运会项目。

铁人三项比赛是技巧和耐力的严峻考验,这种艰苦的比赛包括3个部分。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铁人三项比赛由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车和10公里的长跑一起组成。铁人三项比赛的运动员在不同项目之间不能停顿,一项比赛到达终点后就要立即进入下一项比赛的起点。

竞赛

男子和女子的铁人三项比赛都是一次性的在同一个路线上分别举行。

棒的男子运动员要用1小时50分钟完成比赛(游泳20分钟,骑自行车1小时,长跑半小时),而好的女子运动员要比男子运动员多用12分钟。第一个完成全部三项比赛的获得冠军。

游泳

游泳是三项赛的第一项,在悉尼奥运会上将设置一座浮桥,运动员们从浮桥上同时跳水出发。

他们要沿着由浮标和绳索标志出的三角形路线前进,如果有人抄近道就会受到处罚。运动员可以用他们喜欢的任何姿势游泳,但实际上所有的运动员都选择自由泳。

自行车

从水里上岸后,运动员要马上转入自行车的赛程。在自行车赛段中,整个赛程必须骑自行车完成。

但是如果车胎出了问题,运动员可以带车跑到换胎站换胎。

一般来说,运动员必须自己换胎,但是悉尼奥运会专门训练了人手来完成这项工作,他们被分配在沿着赛道的6个换胎站里服务。

直到1995年,奥运会都禁止自行车手借助前面选手的气流前进,因为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前面的选手是不公平的。骑手必须设想一个长10米、宽3米的长方形环绕在周围,作为气流区。

他们不能让自己的气流区与其他运动员的重叠,除非要超车。

但是执法机构发现要执行这一规则有极大的困难。所以1995年他们废除了这条规则,让骑手们自由的互相借风。

但现实中骑手们中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约束着每一个人不去借风,任何人打破规矩很快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长跑

铁人三项长跑赛段重要的规则就是运动员必须用自己的双脚完成全部比赛。

这一条听起来显而易见,但是在一些令人难忘的铁人三项比赛中,尤其是艰苦的夏威夷铁人三项赛中,有一次美国选手朱丽摩斯后就是爬过终点线的。这种情况不能在奥运会上发生。

换项

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一名运动员从游泳换到自行车或者从自行车换到长跑所用的时间至关重要。所以规则规定在换项区域里的运作要受到严格的监控。

运动员在换项区域内不能阻止其他的运动员,或者侵犯他人的竞赛设备。他们必须使用指定的专用自行车架,完成自行车赛段后再将自行车放回原架。

从运动员将自行车从架上取下时起直到完成自行车赛段并将自行车放回原架时止,运动员必须戴好头盔以保证安全。运动员必须在指定的区域或者起始线处上下自行车,在换项区域内不得骑车。

后,禁止任何人裸体或者不适当的暴露身体--这条规则看似简单,但当运动员快速从水中上岸,脱掉防水衣、戴上头盔、套上鞋子,还要从架上取下自行车,事故常常会在这时发生。运动员的目标是在30秒以内完成换项的工作。

处罚

比赛期间,运动员不能互相阻挡或妨碍,更不能恶性竞争,做出危险动作。如果运动员在游泳比赛中犯规就要被罚在游泳赛结束后停留30秒再继续比赛。

如果在自行车或者长跑赛段中犯规,裁判可能出示黄牌警告。这时运动员必须停止比赛等待裁判警告后才能继续。如果严重犯规或者多次犯规,运动员就会被红牌罚出赛场。

两张黄牌积累就会得到一张红牌,红牌自动罚下。规则鼓励裁判在比赛中前摄性的警告以阻止犯规的发生。但是他们不必在出示第一张黄牌以前警告犯规的运动员。

当然规则的重点是保证比赛顺利的进行,裁判介入的越少越好。

游泳

游泳赛段必须带游泳帽,但是如果运动员在赛程中无意丢失了泳

铁人三项帽不受处罚。允许使用泳镜和鼻夹,但是用来帮助游泳的器材是不允许的,比如脚璞、手套、短桨或者浮漂等都禁止使用。

水温在20度以上可以不穿防水衣,水温如果在14度以下就必须穿防水衣。

如果水温再这两者之间有裁判来决定运动员是否需要穿防水衣。

这个决定由裁判做出,而裁判一般是倾向于较弱的运动员。

防水衣必须不超过半厘米厚,而且运动员的泳裤必须有上身。

自行车

在自行车赛段中,运动员必须佩带头盔,还要穿运动服。自行车一定要按照规定规格制作,除非运动员的身材太高或者太矮可以例外。

至少要在赛前24小时要检查车辆,以便留出时间让运动员按照规则要求做出必要的修正。

运动员必须在指定的自行车架上取出和放回他们的自行车和头盔。

长跑

运动员在长跑赛段中必须穿鞋(自行车赛段中不是必须的)和运动服。

场地

路线设计原则

在保证比赛运动员安全和公平竞赛的前提下,场地的设计和布置要尽可能的以转换区为中心构造一个主会场区域。转换区应靠近游泳起点。

主会场区域包括贵宾和观众看台、转换区、总终点,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器、计分牌等设施。

赛场的管理区域主要包括:游泳出发区、游泳终点至转换区的通道、转换区、终点通道和终点门、医务区、运动员恢复区、休息区、媒体及媒体区、计时和成绩统计区、终点混合区等。

游泳赛场地设置

游泳可在水域宽阔的江河湖海中进行。游泳路线可用浮标在水面设置成矩形或三角形;

起、终点好设在同一地点;游泳出发可采用码头跳水或由岸上跑入水中等出发形式;游泳水域水深至少1.8米,要求水情稳定安全,水质须符合卫生标准;

水温一般应在20℃以上,20℃以下运动员可穿铁人三项比赛专用的保暖泳服进行比赛。

游泳起点:如采用码头跳水出发的方式,至少要设置一个能容纳所有运动员的60米2米的出发平台和为所有运动员提供公平出发位置的出发线带。

优秀组的运动员之间应享有至少75厘米的间隔空间。游泳路线:理想设计为顺时针方向游进,每圈750米,全程为2圈。第一个转弯处距离出发线不应少于300米。

游泳终点:至少有4米宽,地面以蓝色地毯覆盖,并在附近设置淡水淋浴通道和饮水站。

转换区设置要求

优秀组比赛的转换区小宽度为9米、小长度为30米,并安放足够的车架,以便为每名运动员提供至少75厘米(分龄组运动员的空间至少为60厘米)的空间。

转换区的入口和出口要有足够的宽度,流向要朝同一个方向,分别在进、出口外部附近设置上车区和下车区(1米宽,至少6米长),并设置黄色的上车线和下车线。

自行车赛段设置

要求赛道路面平整、宽度不应少于5米。优秀组比赛的自行车赛道路线应设计不少于3圈,理想赛道为6~8圈的环形赛道。

赛道应包括坡度和弯道等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路线,避免180度的折返。

赛道中禁止出现交叉路段,整个路线要对其它车辆封闭。

在进出转换区的沿途应至少有400米长的安全护栏。赛段中,要设置至少两个备用车轮站。

跑步赛段设置

要求赛道路面平整、赛道宽度不少于3米,无交叉,并要对其它车辆进行封闭。赛段全程必须有明确的路线指示标志。

每1公里要设里程指示牌,每2公里至少设一个饮水站,每个饮水站的长度至少30米。

赛道转弯处应放置明显的箭头指示标志,并要有良好的视线。在跑步赛段的终点线前要求至少有3米宽、100米长的直道。

礼仪

铁人三项运动是高强度的耐力性竞赛项目,是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具考验的运动项目。

比赛中,当运动员通过时,观众应热情地为运动员鼓掌加油。

鼓励运动员战胜自我的勇敢精神,激发运动员顽强拼搏、勇攀竞技高峰的昂扬斗志。

在主会场观看比赛时,观众应按时到场,接受安检,并避免影响他人观看比赛和现场转播。

同时,观众应遵守有关的比赛现场的规定,禁止进入赛事工作管理区域;禁止穿行比赛通道和赛道隔离设施。

经过比赛通道各出入口时,应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在赛道沿途观看比赛时,观众要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不要横穿赛道,以免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或对运动员和自身造成伤害事故。

要理智观赛,不得向赛道投掷水瓶和物品。

此外,观众不得向通过的运动员身上泼水或递饮用水,以及帮助发生自行车故障的运动员修车。

为了更好地观看比赛,观众在赛前也应该做好观看比赛的相关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铁人三项比赛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点。

第二,要了解比赛的路线、沿途路段的禁行规定、观众区和通往观众区域的路线、时限。

第三,要根据所希望观看的赛点选好交通工具和路线。

第四,由于全部比赛都在室外进行,所以观众一定要考虑天气情况,如注意防晒、防雨等方面的问题。

资格

2008年奥运会男子和女子铁人三项比赛各有运动员50名参赛。他们的参赛资格由世界排名决定,但是每个国家多只允许3名运动员参赛。

竞技运动之雪橇运动

滑雪运动项目之一。乘木制或金属制的双橇滑板在专设的冰雪线路上作高速滑降、回转的运动。

雪橇可分无舵和有舵、单橇和宽橇、骑式和卧式等。比赛器材为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

有舵雪橇是一种集体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盘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运动。

1924年在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舵雪橇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车首覆有流线型罩。

车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车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车尾装有制动器。

雪橇全长为70-140厘米,宽为34-38厘米,高为8-20厘米。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

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

无舵雪橇比赛规则

单座重量不准超过20公斤,双座不准超过22公斤。比赛分男子单座、男子双座、女子单座三项。比赛设施为以混凝土或木材为基础砌成槽状的滑道。道宽1.30~1.50米,滑道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

比赛线路长度男子1000~1400米,女子800~1200米。全程设11~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为8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男女相同,为4~10。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为70~130米。

比赛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双手借助起点助栏用力向后推,使雪橇向前起动,滑行中仰卧在雪橇上,单手拉住雪橇皮带利用身体起卧,变换肩、腿姿势操纵雪橇,使之沿着冰道快速滑降。

到达终点时,运动员须坐在雪橇上,否则不予计算成绩。单座滑4次,赛期为两天;双座滑2次,赛期为一天。均以时间少者为胜。成绩相等时,以各次滑降中成绩好者为胜。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

有舵雪橇比赛规则

2人座有舵雪橇长不得超过2.70米,宽0.67米,滑车板宽度8毫米;4人座有舵雪橇长3.80米,宽0.67米,滑车板小宽度为12毫米。

2人座有舵雪橇比赛时,总重量不得超过375公斤,4人座有舵雪橇总重量不得超过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携带其他加重物补足。滑道全长1435米,平均坡度为430,大坡度为830。

弯道部分的半径必须在20米以上,滑道的护墙少不得低于50厘米。比赛分双人座和四人座两项。每赛次滑行4次,以4次比赛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少者名次列前。遇两队时间总和相等时,以任何一次少时间的队为胜!

赛期两天,每天进行两次。首轮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从第二轮起,出发顺序由前一轮的后一名先出发,接着顺次下排。出发前,雪橇距起点线15米。出发信号发出后,均由运动员在起点处手推雪橇奔跑起动,然后跃入座位,舵手率先跳入车内掌舵,调整理想的滑行线路,第二、三名队员继续推动雪橇,在他们跳入雪橇内之前以达到大速度。制动员后跃入负责制动。

全部4名队员在6秒左右的时间内必须全部入座。在比赛过程中,三名选手使头部尽量缩起,所有队员在过弯道时均侧倾身体。到达终点时运动员均须在座位上,否则成绩无效。有舵雪橇的大时速可达135公里,高时速可达150公里!

有舵雪橇服装、运动员穿戴用具包括比赛服,护肩、护肘、头盔和专用钉靴。靴钉为刷型并均匀分布于靴底。靴钉的长度不超过14毫米,间隔不超过3厘米!

比赛器材为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有舵雪橇是一种集体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盘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运动。

1924年在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舵雪橇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车首覆有流线型罩。车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车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车尾装有制动器。

雪橇全长为70-140厘米,宽为34-38厘米,高为8-20厘米。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

比赛分为有舵雪橇比赛和无舵雪橇比赛。国际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联合会成立于1923年11月。有舵雪橇运动初期还包括无舵雪橇运动,直至1957年无舵雪橇运动才单独分出,另成立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

竞技运动之举重

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男子举重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便被列入正式项目。直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时,女子举重才被列入正式项目,虽然早在1987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就已经有女子项目。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

使用杠铃、哑铃、壶铃等器材进行锻炼和比赛的运动项目,为举重。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

杠铃由横杠、套筒、卡箍、杠铃片组成。男子杠铃横杠长2.20米,直径2.8厘米,重20公斤。女子杠铃横杠长2.15米,直径2.5厘米,重15公斤。

杠铃比赛按抓举、挺举的顺序进行。每场比赛运动员共有6次试举机会,抓举3次,挺举3次。试举重量由运动员自己选定,增加重量必须是1公斤的倍数。

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则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

竞赛动作方式

(l)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 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 在头上完全伸直。

(2)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 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 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 持静止。

犯规动作

(1)从悬垂状态提铃。

(2)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用推举完成动作。

(7)起立时臂有屈伸。

(8)在试举中离开举重台,即让两脚触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从身后落下,或故意从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13)抓举时,在完成动作中横杠触及头部。

(14)挺举翻铃转肘之前横杆触及胸部。

(15)翻铃时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两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竞技运动之跆拳道

跆拳道(韩文:태권도,英文:Taekwondo),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的崔泓熙将军创造,被韩国视为国技。 跆(TAE),意为以脚踢; 拳、(KWON),以拳头打击; 道(DO),则是代表道行、礼仪修练的艺术。

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韩国武术,以始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4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2]

中国竞技跆拳道的代表组织是国家跆拳道队,中国大众跆拳道主要以儿童跆拳道和成人跆拳道为主。儿童跆拳道代表人物是孙立鹏,中国儿童跆拳道教育第一人。

跆拳道于1988年奥运会时为示范项目;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为试验比赛项目;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跆拳道在全世界的组织主要分为两个体系,分别为: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和世界跆拳道联盟(WTF)。奥运会采用的是WTF体系。

技术特点

1、腿法为主,拳脚并用:由于竞赛的需要、规则上的限制和跆拳道在进攻方法方面的特点,使得跆拳道技法主要是以腿法攻击为主、拳法攻击为辅。据统计在跆拳道技术当中,腿法约占总技法体系的百分之七十。因此腿无论在攻击范围、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拳法的攻击,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于防守和格挡。

2、强调呼吸,发声扬威:在跆拳道的练习当中要求在气势上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练习者常以洪亮并带有威慑力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威力。

据日本有关研究资料证明人在无负荷工作时百分之十的肌肉会由于发声使他们的收缩速度提高百分之九,在有负荷工作时更是可以提高百分之十四。

这就是为什么在比赛当中,运动员会发出响亮的喊叫声的原因。在发声的同时停止呼吸,可以使人体内部的阻力减小;提高动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动作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3、动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跆拳道不讲究花架子,所有动作都以技击格斗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击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检测方面则以击破力为测试的手段。就是分别以拳脚击碎木板等,以击碎的厚度来判定功力。

4、以刚制刚,方法简练:受跆拳道的精神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多是直击直打;接触防守、躲闪技术运用得比较少,进攻都采用直线连续进攻,以连贯快速的脚法组合击打对手。防守多采用格挡技术或采取以攻对攻,以攻代防的技术。

5、礼始礼终,内外兼修:在任何场合下,跆拳道练习者始终以礼相待。练习活动都要以礼开始,以礼结束,以养成谦虚、友好、忍让的作风,在道德修养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

技术类型

技术型:运动员在比赛中动作稳健,腿法多变,技术成熟,心理稳定,攻防一体,常常使对手在不知不觉中败下阵来。

力量型:运动员身体条件好,腿长肌肉爆发力强,先天素质高人一筹,攻势凌厉,常以力量取胜。

品势

WTF的品势(又称型),指练习者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攻守进退的动作编排,达到强身健体、培养意志。

跆拳道品势(WTF)的一种练习形式。它与中国武术中所说的套路相似,即将一定数量的动作编排起来,形成固定模式的套路。

跆拳道的品势有很多种,基本品势有太极、高丽、金刚等。通过品势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并能有效的增进体质。

跆拳道品势中的太极包括八章,是初学者应掌握的基本品势。

ITF的型(套路)称为程式,朝鲜语发音特尔。

经过跆拳道的创始人崔泓熙将军近三十年来的研究与不断改进之后,终将跆拳道的程式数量定为二十四ITF用以象征一天内的二十四个小时。所以跆拳道无论如何划分,其官方认可的程式数量均为二十四套。程式的名称取自朝鲜古代以来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英雄们的字或号,以跆拳道动作来展现他们奋斗的一生。

散手型:运动员作风顽强,比赛中多主动进攻,攻守得宜,自成一体,动作非常实用,有很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技术。

进攻型:运动员进攻意识强烈,经常是追着对手攻击,用快速连续的技术动作压制对手。

防守反击型: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水平很高,也有很多的大赛经验,多是试探性进攻,在对手反击或进攻时找出弱点,然后很直接的回击。

结语: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竞技运动的分类,以及每一种的大概介绍还有技巧等等方面的知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一定能够让你对竞技运动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