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刮痧养生 不同部位刮痧的方法

来源:民福康健康

中医刮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养生方法,刮痧是中医传统的自然之法,对于刮痧很多人是比较认可的,那么中医刮痧养生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刮痧有没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刮痧吧!

刮痧并不是我们随意的刮刮就可以的,对于刮痧养生是有很多的讲究的,对于不同部位的刮痧也是有不同方法的。

中医刮痧养生

刮痧:以通为用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古代刮痧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与拔罐类似;具有调气血、通经络、调虚实之功效。刮痧法历史悠久,因其适用广泛而广为流传。

刮痧前需涂润滑油

中医专家指出,刮痧前要先暴露出要刮拭的部位,涂上润滑油。至于涂哪类油,她表示只要可以起到润滑作用的即可,一般的润滑油、橄榄油都可以。涂抹适量后便可施以刮痧法。

依病选穴,出痧即止

中医专家强调,要根据病情,合理选穴位。如感冒时可以刮风池穴、大椎穴、肺腧穴、督脉等等。她透露,刮痧治病,功在调节、效在运板。刮痧以通为用,通则气血自和。

刮痧之妙,尽在运板,刮、揉、点、按、挑、敲、拍、摩等手法,刮痧顺序总体而言是从头到脚、从阳经到阴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背到腹。她分析,刮痧的时间也应视病人的情况(体质、胖瘦、年龄)而定,壮实者刮久一些,虚弱者则短一些。一般10-15分钟为宜,出痧即止。“如果20分钟还不出痧,就考虑其它的治疗方法,切莫继续损伤皮肤及气血。”中医专家解释。

刮痧的禁忌症

虽然刮痧有某些功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中医专家告诫以下情况不要刮痧:1)过饥、过饱;2)皮肤损伤;3)活动性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4)恶性肿瘤中晚期;5)瘢痕体质;6)严重心肺肾衰竭;7)刮痧恐惧或过敏者;8)恶病质患者。

刮痧治病讲究多

刮痧是一种既可保健又可治病的中医疗法,具有活血化淤、调整阴阳、排出毒素等作用。刮痧适用于很多的症状。

刮痧主要适用于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然而,体质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皮肤病变处不宜刮痧,患者过饥、过饱、过度紧张时也禁止刮痧。

日常刮痧可采用边缘钝圆光滑的瓷汤勺、纽扣、木梳背、小贝壳等工具,专业刮痧可用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介质通常用油或酒为多。一般刮拭20次左右,以痧痕为度,停止刮拭。

如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部位和体位,选用合适的手法和刺激强度。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应立即停刮。

刮痧治疗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这便是痧象。一般来说,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病程较短,病情较轻,预后较好;痧色暗红,呈斑片状,多为里证,病程较长,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治疗过程中,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转成散点,提示治疗有效,病情渐趋好转;反之,则病趋严重。

刮痧后,患者情绪一定要保持稳定,避免发怒、烦躁、焦虑。饮食宜清淡,忌生冷瓜果和油腻之品,刮出痧后好饮一杯温开水(以淡糖盐水为宜),并休息15~20分钟。切忌用冷毛巾擦拭刮痧部位的皮肤。

不同部位刮痧的方法

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观影响,因此手法需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后项部

人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经常刮拭后项部,可以滋阴潜阳,补益人体之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三分之一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病人,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刮痧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刮痧养生的好处还是蛮多的,但是刮痧的很多讲究与注意事项我们不能忽略的,以上介绍的刮痧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