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论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来源:民福康健康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复杂的动作,从而简化出二十四式出来,比较适合初学的人去学习。今天小编就二十四简化太极拳的相关知识为大家做简要的分析,希望大家在学习之后可以有所提高。

目录

1、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2、论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3、浅谈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优势与不足 4、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注意事项

5、如何练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6、如何修炼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内劲

7、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放松练习 8、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桩法练习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第一式:起势

起势,看似动作简单,但也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达到动作的标准与规范。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注意精神的集中,要求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一系列的动作比较复杂难懂,需要大家多进行练习才行。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5)与(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6)与(4)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1)右手体前下落,右下向后访划至右肩外,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化弧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下;同时上体先微向左再向右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成弓步,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耳尖平,左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向前;眼看左手指。

(3)右脚慢慢屈膝,上体向左,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右脚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划弧至左肩外侧,肘委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下划弧落于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左手。

(4)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5)与(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6)与(2)解同。

要点:谦收推出势,身体不可前仰后附,要松腰松胯。推掌时要沉肩坠肘,坐腕舒掌,同时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搂膝拗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保持30厘米左右。

第五式: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4)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

(5)与(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6)与(2)解同。

(7)与(3)解同。

(8)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带水不可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第七式:左揽雀尾

(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厘米。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掌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 ,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第八式:右揽雀尾

(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同左揽雀尾(2)解, 只是左右相反。

(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左右相反。

(4)同左揽雀尾(4)解, 只是左右相反。

(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左右相反。

(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左右相反。

第九式:单鞭

(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后突然翻掌。

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

第十式:云手

(1)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左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大踏步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面向后;右手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4)同(2)解。

(5)同(3)解。

(6)同(2)解。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跨,不可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向前。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第三个云手的右脚后跟步时,脚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

第十一式:单鞭

(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内;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

第十二式:高探马

(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上;右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眼看左前方。

(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换重心时,身体不要有起伏。

第十三式:右蹬脚

(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至右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向两侧分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进步(脚尖略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眼看前方。

(2)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眼平看右前方。

(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担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

要点: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分手和蹬脚须协调一致。右臂和右腿上下相对。如面向南起势,蹬脚方向应为正东偏南(约30度)。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1)右腿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眼看前方。

(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身体重心渐渐前移,成右弓步,面向 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面部前方,成钳形状,两拳相对,高与耳齐,拳眼都斜向下(两拳中间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拳。

要点:完成式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体方向与右蹬脚方向相同。弓步的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1)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2)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 。

(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要点:与左蹬脚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蹬脚方向与右蹬脚成180度)(即正西偏北,约30度)。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

(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 左腿由里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掌下落(掌心向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手。

要点:右腿全蹲时,上体不可过于前倾。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里扣,两脚脚掌全部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踏在中轴线上。

(3)身体重心前移,左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向外撇,左脚前弓,右腿后蹬,右脚尖里扣,上体微向左转并向前起身;同时左臂继续向前伸出(立掌),掌心向右,右勾手下落,勾尖向后;眼看左手。

(4)右腿慢慢提起平屈,成左独立势;同时右手变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弧行摆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与膝相对,手心向左;左手立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要正直,独立的腿要微屈,由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

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

(1)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掌着地; 然后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转动,身体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勾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左手。

(2)同左下势独立'(2)解,只是左右相反。

(3)同左下独立势(3)解,只是左右相反。

(4) 同左下独立势(4)解,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右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独立势相同,只是左右相反。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1)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两腿屈膝成半坐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到左脚的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前臂。

(2)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3)身体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左前臂。

(4)同(2)解,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完成姿势面向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左右穿梭方向分别为正本偏北和正偏南,均约30度)。手推出后,上体不可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

一手上举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距离同搂膝拗步式,保持在30厘米左右。

第十九式:海底针

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至肩上耳旁,再随身体左转。

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

要点:身体要先向左转,再向左转。完成姿势,面向正西。上体不可太前倾。避免低头和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

第二十式:闪通臂

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上起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要点:完成姿势上体自然正直,松腰、松胯;左臂不要完全伸直,背部肌肉要伸展开。推掌、举掌和弓腿动作要协调一致。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不超过10厘米)。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身体向后转,然后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与此同时,右手随着转体和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旁,拳心向下;左掌上举于头前,掌心斜向上;眼看前方。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顿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看右拳。

(3)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起经左侧向前上划弧拦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划弧收到右腰旁,拳心向上;眼看左手。

(4)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

要点:右拳不要握得太紧。右拳回收时,前臂要慢慢内旋划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拳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弓步时,两脚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并慢慢分开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翘起,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前方。

(2)两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看前方。

要点:身体后坐时,避免后仰臀部不可凸出。两臂随身体回收时,肩、肘部略向处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宽度不要超过两肩。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1)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右平摆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侧弓步;眼看右手。

(2)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押,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手心均向后;眼看前方。

要点:两手分开和合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体自然正直,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环抱时须圆满舒适,沉肩垂肘。

第二十四式:收势

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看前方。

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要注意全身放松,同时气也徐徐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休息。

论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二十四式太极拳在许多的高职院校被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对提高改善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教师如何扮演好推销员和传授者的角色,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将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教法设计总结为三个教学阶段。

一、教学初期阶段:透析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1.透析学生心理,消除误解,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好的老师。高职院校学生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但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同差异。高职院校大学生尤其男生,认为太极拳运动量小,不具备防身功能,是只适合中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的老人拳。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应及时加以纠正。在教学初期阶段,教师应该透析学生心理,扮演好推销员角色,通过自身的体会及现场套路演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分析其在休闲运动中的地位及健身养生方面的知识,消除学生先入为主的思想;再以讲述目前我国太极运动的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及太极运动对大学生德行的修养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2.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快到慢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步法和手法的单个动作练习是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出典型的几种步法和手法在开始阶段反复练习。步法不得当都会造成重心不稳或上下动作衔接不顺畅。

如迈步过小、过窄,出脚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对,都会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稳等现象。所以步形要准确,出步要适度,保持稳定性及培养身形、步法的协调性,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下基础。

在初学太极拳时不要贪多求快,如果贪多求快造成错误的定型,再进行纠正就困难了。如原地云手练习,着重强调以腰带手、时刻留意在腰间等要点,让学生通过腰部运转带动手部划弧动作,体会太极拳主宰在腰的重要性。

3.分析攻防含义,重点组合练习

太极拳动作徐缓、均匀而细致。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强调慢练快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将二十四式太极拳中的云手和揽雀尾做为重点组合练习,云手作为典型的防御性动作,让学生体会太极拳根基在脚,主宰在腰,动作非圆即弧,形神兼备;揽雀尾教师可通过学生配合演练示范,分析其攻防含义,让学生更深刻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堋、捋、挤、按等基本特征。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连贯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二、教学中期阶段:保持学习兴趣,注重动作细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到了教学中期,则是整个教学效果能否顺利达到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套路动作传授了一半,学生的动作还处在泛化阶段,动作不连贯甚至遗忘;部分学生的情绪从积极到消极,学习兴趣也从高涨到正常回落。教师应密切留意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合理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调整学生学习积极性。

1.强化学生感官视觉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强化学生感官视觉效果。如组织学生欣赏08北京奥运开幕式和08春节联欢晚会行云流水等太极拳表演的相关节目;观看陈思坦、高佳敏等优秀运动员的演示录像,比较并分析动作细节。

如要让学生了解起势动作含义,通过视频演示,学生们就可以清楚明确知道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它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当被对方从正面双手抓住两肩部时,已方双手由下而上上移,从对方双手的内侧按压对方双臂,从而完成解脱过程。

2.适时地加入音乐氛围

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能够起到特定的伴奏效果,口令、音乐可辅助太极拳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懂得控制太极拳练习的节奏;另一方面,营造轻松优雅的太极氛围,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当中去,而且还可以掌握每一个动作的快慢及衔接,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达到在心静的意境中自由自在地完成。

3.规范动作,注重动作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简单,易学易练,但是不同学生打出来的动作味道却不尽相同,这就是动作细节的问题。再者,没有规范到位的动作,很容易造成动作不自然、不协调,学生练习起来也索然无味。

错误的动作甚至会造成身体损伤,如弓步时膝部超过正常角度容易造成膝关节劳损等。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重视和强调动作细节,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和正确的演练。

既要保持二十四式太极拳中柔缓均匀、舒展大方的特点,又要科学锻炼以达到应有的健身效果。如左右搂膝拗步中左手从膝部搂过,右手同时收肘从耳边推出,通过攻防含义讲解及细节重点分析:收肘动作收到耳边后,强调应坠肘即肘部向下,否则肘部朝上容易造成防守漏洞,这样就很好解决了学生突肘、耸肩的问题。再如转身搬拦捶动作连贯性较强,通过动作细节分析后,学生都能够领悟腰如轮转气腾然,很好掌握了手眼配合,眼随手走等动作细节。

三、教学后期阶段:提高认识与参与程度,巩固和提升动作质量

1.结合养生健身知识,提高认识层次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是高校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太极拳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技能进行传授,目的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教师应以太极拳中动作、意识、呼吸相结合、根基在脚,主宰在腰等要点为延伸,拓展学生视野,讲授太极拳养生的相关知识,如练习时用意不用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训练作用,可缓解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等。

而对练习过程中身体出现的正常反应,如膝关节的正常酸痛等,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教授放松方法,消除学生的疑虑。另外,提高学生认识层次,将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太极拳对大学生的礼仪规范、武德教育等隐形德育课程功能,深度了解学生参与的真实意愿、程度等。

浅谈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优势与不足

简化太极拳可能确实是简化的,但可贵的正是这种简化,使得整个太极拳界具有奔腾的活力,而且具有极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公园内,我们看见各色皮肤的芸芸众生们悠哉游哉的打着太极拳,享受着太极拳带给她、他们身心上的快乐。可是太极拳并非只是我们国内拳家烦恼的武术啊。

它是一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自然而然,无为无不为的生活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举手投足的修养,个人回转的空间。所以如果你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现状感到混乱失望,千万不要忘记,真正的太极拳在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生活里,在我们执着追求的那个武术以外的纵深和广度里。正如大诗人陆游说得那样: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一、应时而生简 式

上世纪50年代创编的、国家普及推广的二十四式太极拳(以下称简式),是一套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的太极套路,它是武术发展史乃至体育运动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捷易学的特点,开辟了古老的太极拳从少数人、神秘性、封闭式走向开放、走向生活和群众、走向世界的通道,代表了共和国建国初期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关注人民大众、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时代精神,是历代拳家们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将永恒存在。

这是由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它鲜明的优势与独具特色的内涵所决定的。

二、金有其贵优 势

简化后的优势表现在三方面:

1.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其体现在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两方面。在当初推广时出版的《太极拳运动》(此书发行数百万册)的概述中,论及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特点、要领及对各部位的要求、习练过程及要点,具有历史传承性与创新性。

所强调的意识引导动作、注意放松、不用拙力,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等要求与注意事项,是对太极拳规律、规矩的具体化,是历代太极拳家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先民养生健体的智慧结晶。

2.全方位性与简练性相结合。其表现在对身心训练的全面性、适合人群的普遍性及内容的精炼性等项上。古传太极拳基本动作有三十六式,简化取其基本的二十四式加以创编,可以说是择其精要。

一套简式,中速五分钟左右可以训练完。给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体素质的习练者带来了方便。笔者在《清静拳境何其妙》的拙作中(《少林与太极》 2008年第10期),主张中老年修炼养生太极应把简式作为首选种子,是因为它大开方便之门,又大呈便捷之途。是修炼太极的良好的基础套路。

3.统一性与规范性相结合。在太极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五花八门、驳杂纷繁,分散、零乱乃至混乱的状态,不利于教与学及练与比。而简式统一教材、统一挂图、统一动作、统一拳式、统一教学,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竞赛、评估、考核提供了准则。它在推广中的发行图书里的文字、图例、线路示意具有模式性与规范性,为尔后出版的一系列武术、武学著作提供了范例,从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方面看,其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无与伦比的。

三、金无足赤不足

对简式的高度评价并不妨碍我们合理地指出其不足。其实,其不足之处早在它创编之初,就有人士明确指出过。古语言:瑕不掩瑜。但瑕毕竟就是瑕。否定之否定总是不断重复。列宁曾断言:事物凡有明显的优势的必有其明显的不足。

笔者从17岁时开始练简式,播下了热爱的种子。之所以自己现在有所收益,都是因为我是从简式起步的。多年来,笔者主练太虚十二式,也练过杨式、武当等传统套路,也练过杨、陈、吴推广套路,学习过诸家的理论著作,始知简化确有其不足。

如不克服并引起相关的重视,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势必会原地踏步,效果不佳。练成假太极、肢体太极则完全可能。中老年人岂能经得住几年的弯路折腾?因此指出其不足,是一项善举。

我个人认为,其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精、神、意、气、心的训练强调不够,解说软弱无力,道法、心法不明;尽管也提了神、意、气,但轻描淡写,或隐约其辞,或语焉不详。失之泛化与浅表。二是对循经合脉内操内练的忽视。关于阴阳学说及其相关理论(尤其是经络学说),的确有其神秘性,抽象性甚至虚无性。

以经络为例,解剖学无此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珍视先哲所遗留的宝贵财富。我曾在《百科知识》上看到报道英国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发现经络的存在,所绘之图谱竟然与出土文物中发现的两千多年前古人所绘经络图如出一辙,这位科学家高度评价了中国人老祖宗的智慧,认为其不可思议。

可见经络并非子虚乌有,且已被实践反复验证。而训练太极是必须循经合脉才能出功效的;三是若干动作技术上的问题,诸如李先生所言之看手弊病、起势、手挥琵琶中的弊端等。

当然,所说之弊病,还有待进一步甄别、讨论、辨识。既有不足,当然也就应该允许拳家们发表批评性意见,这并非贬低,也不是吹毛求疵。

现以简式代表性动作云手为例,摘其所述之要点如下:

1.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不可忽高忽低。

2.两臂随腰转动,自然圆活。

3.下肢移动,重心稳定,脚尖向前。

这个要点的说明从外而言,并无不当。但内呢?尽管前面有共性说明,即意引动作,尽管提了腰脊,但心、意、神、气及内劲的具体要求一字不提,显然有所忽略。

下面笔者摘引李兆生先生在其著作中,对云手的释语:

云手,就其内操而言,确以腰为轴,敛之入骨,发之于毛,阴阳气脉,返还若一夫人体元气血经纬,正奇相生,共通华道(《中国统真太极拳大典》第二卷第 71页)。就内操内练言合,云手反复运化,导致内循境界,从初的气脉循环导致周身气脉循缠。(《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第183页)

李先生所作的这种探索与揭示,以及对简式的尝试性地、实质性修订,显然是值得重视的。

这里须指出:李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对简式是十分重视的,他在其统真大典中,充分肯定了简式的基础性,但同时也指出了其内脉内操有待增补的必要性。当然,李先生的意见也还必须进一步甄别、鉴定,由实践来检验。不过,我们从太极名家杨澄甫、孙禄堂及吴图南等人的武学理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内的方方面面的重视。即便是筑基练初级功也不忽略。更不用说太极祖师张三丰、王宗岳等人的论述了。这更应引起我们思考。

笔者相信,经过拳家们的辨识与探索,将使二十四式太极拳这一奇葩,必定更加光彩夺目地绽放于武林,这一明珠将会更加金光闪耀地永驻于拳海。

拳打一半意谈养生太极的修炼技艺

用意不用力这几个字道尽了养生太极之奥妙,使人终生受用。但是如何用意,这里暗藏着许多玄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研习,提出拳打一半意的观点,供中老年习拳者参考。

用意,从根本上讲是大脑神经活动,故先应将意分为两半,一半为无意,一半为有意。无意指大脑处于休眠状态,有意则用于运拳。陈式太极拳名师陈小旺先生总结自己多年练拳、教拳经验时,曾指出大脑一半休息、一半打拳,我认为这就是一半无意、一半有意的好注解。

有人会问。拳打全心全意,一心一意,百分之百用意岂不更好?回答是否定的。这里须明确全部

用意或者说百分之百用意有什么弊端:

弊端之一:用全意极易造成着意障碍,走进过与不及之误区。初练太极拳切忌着意而形成固执意识,继而导致动作僵拙。孔子提出四勿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要拳打一半意。

弊端之二:用全意不能持久。弦绷得太紧必易断,用意太过必导致散乱。老子物极必反的思想对此是好的概括。

弊端之三:用全意不利于放松身体,从肌肉,到骨,到筋,到五脏六腑,到奇经八脉,都不易于放松,这已被训练实践所证明。

与用全意相反,用一半意则可较好地避免上述弊端。习拳者在似有意又似无意中运拳,可以大限度地放松肢体,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以至每个毛孔都松开,正因为大脑有一半休息,即使运拳时间较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那么,一半意究竟用些什么?

笔者认为,初始阶段,用意在套路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及过渡转换性与周身轻灵性四个方面。

而到了提高阶段,动作已趋向自动化,用意则在手心、脚心、胸前、体周的大小气球上,及动作的循经合脉两方面。

以简式搂膝拗步为例。右手实,手心小气球贯于右耳旁,左手虚应左膝旁,右脚重心如踏棉花包,左脚尖虚点于右脚边,然后右手心拢小气球内旋贯于耳,再外旋从胸口前经过,同时左脚斜向迈出,脚跟着地,左手心气球搂膝外旋,右手无名指暗合左脚大趾,内气的流走方向与经络运行方向配合,由右向左,手心、脚心的小气球在这一流程中有收放、聚散、开合与进退,习拳者必能体味其中意趣。

深化阶段时,习拳者已不太在意意识对于经路、脉络、气路、血路、肢体动作的指挥与导引,一切动作都在自然而然的驱动下缓缓行进,脚之踢、蹬、分,手之推、按、捋,都已几乎不知。

习拳者的总体感觉是轻飘飘,柔缓缓,松活活,不知一副身躯为何物。正如诗人杜甫描绘的境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拳架如同一个影子、一张纸、一根游丝,飘来浮去,如处此境虽说是一半意,实则已无一半意,或许1/3、1/4、1/8更少,相对1/2、2/3、3/4、 7/8的意干什么去了?去休眠去了。

如此,老子描述的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寂然寥然、寥然寂然、如梦如幻等境界就不约而至,而拳家们所体悟的风摆杨柳、风动荷叶、风动湖光浮日月,水摇竹影钓乾坤也会不期而至。

有道是:拳打一半意,另有新天地。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注意事项

演练注意事项折叠心静体松折叠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圆活连贯折叠"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虚实分明折叠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呼吸自然折叠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必备佳品!

如何练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初学太极拳的人往往很快发现,太极拳看着容易,学起来难,不要说那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如下势、蹬脚、发力等)动作,即便是许多看起来徐缓、平稳的运作,一旦操练起来往往手忙脚乱、顾了上肢,顾不了下肢。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较之其他传统套路招势少,特别适合初学者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练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1.步法和单个动作的练习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

武谚有之:未习拳先习步,未练武先练桩。可见步形步法的重要。步形步法的学习看似简单,所以易被初学者忽视。步形步法是稳定中心的关键,步形不正确、步法不得当都会造成重心不稳。如迈步过小、过窄,出脚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对,都会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稳等现象。所以步形要准确,出步要适度,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始终保持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垂直线上。正如拳论所讲: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立如标杆,活似车轮。因此步形步法的练习有利于下盘动作的稳定性及培养身形、步法的协调性,可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下基础。

初学太极拳时不要贪多求快,潦草从事,如果贪多求快造成错误的定型,再进行纠正就困难了。错误的姿势如臀部外凸,就会牵连出现腰和胸的前挺、腹肌紧张等问题,不但对身体无益,对将来提高拳艺也是大敌。因此,初学者应该从基础学起,从单个动作一招一势地认真学起。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一些动作如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搂腰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揽雀尾,左、右云手,左、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均可提取出来单独练习。逐一练习这些单势,不但便于动力定型,而且有助于专心体会动作细节。这些单势动作是套路的核心、骨架,练好了就等于构筑好了套路立架。从健身效果看,单势重复亦能达到预期效果,单势动作同样涵盖了完整套路的要领和作用。因此,初学者不要贪多求快,要耐心体会每一单势的要领和感受,做到学会一势,掌握一势,并能够运用这一势进行健身锻炼。单势练习还有一个便利因素,即不受时间、场地的约束,无论室内、室外、时间长短,少则左右重复三五遍,多则数十遍,总能随心所欲,真所谓拳打立脚之地。把这些单个动作练纯熟以后,就可以学习完整的套路了。

2.完整套路的练习

在掌握了步法与单个动作后,就可以结合一些过渡动作学习简化太极拳的套路了。在练习套路时,可分成3个阶段来练习。第一阶段塑形在塑形阶段,首先要讲究立身端正,心静体会。所谓端正,就是体要正直、中正,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要保持尾闾和脊椎呈一直线,始终处于端正状态。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重要环节,立身端正才能稳住下盘重心。初学时可能会出现动作死板与不够灵活的现象,但是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由拙变巧,在中正的基础上求圆匀。所谓心静,就是心平气静;体松就是身体舒展。在练习过程中,思想上要尽量排除一切杂念,,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把精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上去,做到专心练拳,肌肉、关节、韧带都尽量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使其不受任何拘束或压迫。

第二阶段匀劲

当大脑逐步建立了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形体外表符合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即动作规范、立身端正、心静、体松、套路熟练,达到自如的程度时,就应当注意动作的匀劲。要使动作表现出匀劲,必须注意连贯圆活、上下相随两方面的练习。圆活就是动作不能直来直去,练习时动作要做得灵活自然,衔接活顺,动作路线能按不同的弧线反复交换。在动作要领上要特别注意由腰背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体会转腰、旋臂、松肩、垂肘、屈膝、松胯。连贯是指各动作之间都前后衔接,不可出现停顿、突变和断续的痕迹。全套动作要势势相连,运转不停,犹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像行云流水相连无间,节节贯穿,一气呵成。上下相随指的是上肢、下肢和躯干等各部的配合要协调一致,上下连贯,手腕相随,周身协调、完整;运动时,必须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须完整一气,腰背领动,手脚随动,眼神随之,浑然一体。针对这段练习应该是先从理论入手,阅读有关太极拳理论方面的书刊,再观看一些名人的太极拳录像带,尽量多了解太极拳术的特点、方法以及练习要领。其次,反复练习套路,由感性练习上升为理性练习,逐步使动作走出匀劲。

第三阶段求意

求意阶段是练好简化太极拳的高阶段。在本阶段的练习中,主要强调意识与呼吸、动作的协调一致,故有意、气、神合一之说。而呼吸自然,虚实分明是求意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大要领。因为柔、匀、细、长的腹式呼吸符合太极拳动作要求。在太极拳运动中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吸满当呼,呼尽当吸,呼吸均匀。根据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大体上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通常在完成两臂上伸外展、扩胸、提肩、展体时吸气,完成与上述动作相反时呼气。太极拳里所说的虚就是灵活松软的意思,实就是紧张、坚实的意思。虚是松、实是紧,虚实在太极拳动作中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从动作上来讲,一般上动作结束的定势为实,动作变换过程为虚;发劲为实,蓄劲为虚;支撑体重腿为实,移动换劲腿为虚;体现动作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动作配合的手臂为虚。分清了动作的虚实,在练习中就能有张有弛,区别对待。当然,这个规定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因为太极拳的走劲形式变化多端。有时出手蓄劲,收手发劲;有时沉降落劲,提升发劲;有时连续发劲或连续蓄劲,即连续数次走化敌意,借以争势,伺机而发等等。那么,什么时候当实,什么时候当虚,应以行为中的真意为准,方能完成好动作,使意识、呼吸与动作能巧妙自然相合,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轻灵沉稳,势换劲连,劲换意连。

3.练好简化太极拳应注意的问题

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是由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周身一气完整协调,要表现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演练风格,必须坚持长久练习。因为人体内能量物质的来源是在练习时的消耗过程中补偿的,消耗越多,补偿得就越多,没有消耗就没有补偿。如果中断练习,体内的能量物质得不到补充,那么,运动技能就会出现消退现象。

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姿势正确,呼吸自然。有些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耸肩、僵脖、突肘、蹶臀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动作的规定;再则是同呼吸憋气有关,因为姿势不正确造成憋气练习,连续几个动作之后,必须换气且这口气一定会换得比较深。这样就会迫使动作速度发生变化,造成呼吸不顺畅,动作不协调,既影响练习效果,又妨碍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姿势正确、呼吸自然的情况下,动作时劲力才能顺达,松柔、自然。

如何修炼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内劲

1、意气为主帅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演练中,用意念引导动作,用意念引导放松,也要以意行气,引导内气的集聚,引导内劲的运行。从而形成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行动,使之内外台一,开合有致。

《十三势行工歌》中说: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解释为: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都说明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以意行气,由内向外的道理。

2、松柔是关键

只有由内向外做到整体的放松,使周身关节张开,气血周流无滞,才能在丹田处集聚内气,以意引气,把内气运行到关节、肌肤,贯注四周,形成内劲,只有放松,才能产生内劲。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内劲,是在肢体放松的状态下,通过松柔的螺旋形运动完成的,是极为轻柔。富有弹性,藏蕴于体内,含蓄而隐匿,不彰显外露的。松柔是锻炼内劲的关键。

3、协调连贯是保证

内劲的运转。在拳势的运行中应该无时不在,做到节节贯穿,势势相连,处处合住。这是内劲运转的保证。

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以腰带背,以肩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势势相连,前一个动作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豹开始,势问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要圆顺,连绵不断,形成势势相连。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复归往来。

处处合住,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都要形成定势,一势即成,是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体内贯劲,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

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忽隐忽现,无时不在。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放松练习

1、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沓的,不能把放松做成松软漂浮,也不能把内意收敛理解成无精打采,甚至闭目养神。

2、放松的练习要始终坚持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将由内向外放松贯穿练拳的始终,不能虎头蛇尾,打打就忘了放松,或打这套拳放松,打那套拳不放松。也要培养集体练拳、配乐练拳时的积极放松。

3、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是靠肌肉的伸展和收缩交替完成的,完成动作的力,在放松意念的引导下,应该是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就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内劲。

即在动作蓄发转换过程中要大限度放松,在动作定势时应是沉稳、贯劲,但是这种沉稳是含蓄的,这种贯劲是轻灵而富于弹性的。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桩法练习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站桩分为无极桩、马步桩、川字桩、踩腿法四种。站桩要站的时间根据练习者自己的身体情况来站。

无极桩也就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预备式。从外表看,它是极其自然地垂手站立着,两脚左右平行分开,距离与肩宽相等;膝关节不要用力挺直,要放松微屈,两膝坚实点、韧带、肉、骨只是轻轻相会。对胯部要求尾闾自然中正,整个躯干要自然放松,既不挺胸收腹,也不弯腰驼背。两肩的坚实点、韧带、肉、骨放松自然下沉,肘部不要用力伸直,任其保持坚实点、韧带、肉、骨的自然的略微弯曲;两掌轻轻向前翘起,掌心朝下,有如坐腕下按之形态;手指坚实点、韧带、肉、骨自然分开前伸,但勿用力伸直;掌心在全掌坚实点、韧带、肉、骨舒展的状态下略为内凹,整个掌指如贴在一个大圆球上。两臂勿贴身,有分向左右松开的思想,两腋有空虚的感觉。按照以上姿势站定之后,全身的重量应落承在两脚跟和两脚的外圆上,脚掌和趾不要过分的着力,只是轻贴地面即可,如果掌、趾过分着力,定是身体前俯所致,应予纠正,否则影响全身各部坚实点、韧带、肉、骨的松弛。

无极桩是在坚实点、韧带、肉、骨、满体松弛的状态下,全身一副骨架子完全要符会力学支点的原理,安定得则像搭积木一样稳置的摆放着,不要过分依赖肉的着意紧张来支持,然后把全身的皮、肉尽量放松,安放在全身的骨架上。使之犹如一件衣服搭在一个安定的衣架上那样。

无极桩的重点部位是躯干。躯干的松弛要在立身中正、安舒的状态下才能办到。而立身中正、安舒,首先要求脊柱的姿势要端正。脊柱,它作为躯干的中轴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整个脊柱(颈椎、胸椎、腰椎)由24块零碎而不规则的骨头所组成,动摇性很大,是人体受压力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腰椎韧带调节好后。它和全身的坚实点、韧带、肉、骨,松静稳实、饱满的腹部和清空自然宽舒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躯干的松弛重要的是建立腹部坚实点以代替胸部坚实点,是中华武术运动用力的重要功法,是武术功法使用内劲(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的精髓之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根本之点。只要有了这个功夫,就是找到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劲法(心静出来的方法)的真谛了,这时那怕你走架的动作还不熟练,甚至很不像样,也可以打上合格以上的分数;反之,如果不会建立腹部坚实点,那么,不管你练拳的动作多么熟练,规范化,优美,也是不及格的。因为这只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形,没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质,严格说来,不能算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也不可能练出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功力来。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不仅把无极桩作为拳架、推手的起式,而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功法来练习,由于它的价值很高,不少人终生锻炼不厌。在此必须指出。要练好无极功夫,不是轻而易得的,需要长期耐心的锻炼,才能获得它的深效益。

结语: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只要大家努力,每天坚持练习,相信一定会进步的。太极拳不仅是练我们的身体,更是练我们的意志,我们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太极拳的要求。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