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 拔罐的常用器具和误区

来源:民福康健康

喜欢中医的朋友们一定都拔过火罐吧。其实,拔火罐和针灸一样,也是一种基于中医的物理疗法,并且,不得不说,拔火罐被誉为物理疗法中优秀的疗法之一,那么你知道拔火罐的常用器具是什么吗?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们都知道,拔火罐的作用机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作用,进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调理气血和提高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文将具体介绍拔火罐的常用工具和拔火罐的常用误区,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拔罐的三种器具

竹罐

选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

竹罐的优点在于取材较容易、经济易制、轻巧而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等。

对于民间应用来说,其实只要具有完整的空腔,形成相应密闭的空间就可以了。而对于其选取的材料,要各取所需,一般没有统一规格,可按一般习惯使用就可以了。但要按不同的治疗部位选择不同类型的罐子。

陶罐

这类器具是选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大小不一,并且确保罐口光滑平正,肚大并且圆,口和底较小,形状像腰鼓。这类器具的优点是吸附力大,但是缺点就是易于破碎、损坏,同时要说的是,不便于携带。

陶瓷罐是用陶土或瓷土烧制而成,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罐的两端较小,中间外凸,形同竹罐。近年陕西有医者制成球型瓷罐,系仿玻璃罐外形。

陶瓷罐主要用于火罐法。

陶瓷罐密封性好,不漏气,吸拔力强,缺点是罐具笨重,落地易碎。

玻璃罐

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的一种,它的形状如球状,罐口平滑,并且区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它的优点是质地透明,进而使用时可以观察被拔罐部位皮肤充血情况、以及瘀血的程度。缺点是容易破碎、损坏,并且不易携带。

拔罐疗法的使用有三个误区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或加热的方法,驱除罐内的空气,利用其负压,吸附皮肤,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

这种小创伤能刺激人体自身功能(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药店、商场里的火罐产品也越来越多。

辨火罐:新老产品差别不大

拔火罐又称拔罐疗法、拔管子或吸筒。对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火罐产品,精业本草中医药网认为,传统火罐和现代拔罐器之间的功能并无太大差别,尤其是材料的差别,对于火罐的疗效来说,影响不是很大。

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如果是针对寒症如风湿、老寒腿等,则使用传统的需要点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拔火罐:弄清痛因再下手

对于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

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呢?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后背等大块肌肉上,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吸力大,效果好。

在拔罐的手法上,无论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蛮力去拔,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边缘的皮肤下压,待空气进入后轻轻拿下。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多不超过30分钟。

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要视皮肤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两三天即可。

拔火罐时,还要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用火罐:三个误区要明白

拔火罐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来说,确实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还是对拔火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为此,我们为您指出人们对拔罐疗法理解上和使用上的三个误区:

治疗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

第一,拔火罐虽然对多种疼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对于拔罐器产品说明上的功能介绍,没有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无法证实其效果,患者对待这个问题要理性。

有磁疗功能的拔罐器

第二,针对市场上一些有磁疗功能的拔罐器,人体自身带有非常微弱的磁场,附在罐内的磁铁磁力很强,会对人体自身磁场产生干扰。

如果使用过多的磁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害大于利的。他认为,对磁疗的宣传和追捧更像是一种时尚,因为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对磁的功能只有零星记载,并未真正形成体系。

非医疗机构的场所不去

第三,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场所如洗浴中心等也会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务,虽然方便,但建议好不要去,因为某些场所没有严格的消毒,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多人习惯用中医的拔罐来治疗疾病或者去除疼痛、缓解疲劳等。拔罐也确实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但自行拔罐时的注意事项却很少有人留意,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预防晕罐

和晕针一样,晕罐也是一种血管抑制晕厥。其发生率虽无针刺高,但也绝非罕见。临床表现和晕针类似,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因此,应引起充分重视。

选取适当体位

拔罐疗法的体位选择原则是:局部平坦、松驰,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时间。因为局部肌肉紧张,不利于吸拔,而变动体位,可造成罐具脱落。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选卧位,一是此体位易于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脱落不易摔碎。

避免烫伤

应注意熟练掌握各种吸拔之法,动作要正确、迅速。每种吸拔法之注意点,已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机体凹凸不平处,特别是关节部位拔罐时,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发生漏气。

结语:看了本文大家应该都知道,拔火罐就是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调理气血并且提高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文还介绍了拔罐常用器具和常用误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哦。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