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 让你深入了解推拿知识

来源:民福康健康

相信很多人对推拿并不陌生,推拿是古老的一门医术,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关于推拿的相关的知识。

目录

1、推拿学的基本介绍 2、推拿的起源

3、推拿的发展历史 4、推拿的原理

5、推拿的分类 6、推拿的手法有哪些

7、推拿的作用 8、推拿的注意事项

推拿学的基本介绍

数千年来,推拿医学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在重新认识天然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的优越性时,推拿这一传统的不药而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推拿起源,可能萌于人类的自我防护本能。原始社会人类在繁重而艰苦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和病痛,会不自觉地用手抚摸伤痛局部及其周围部位。

当这种抚摸使疼痛减轻后,有思维的原始人就从体会中积累了经验,由自发的本能发展到自觉的医疗行为,再经过不断的总结、提高,就成为一门古代的推拿医术。

现代有学者对此根据古代殷商地处中央,又对照《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导引按跷从中央来的说法,提出按摩之法是殷人发明的。

推拿,又称按摩,古称按跷、案抚。推拿一名早见于明代儿科专家万全所著《幼科发挥》(1549年成书)中。

其文曰:一小儿得其搐,予曰不治。彼家请一推拿法者指之,其儿护痛,目瞪口动,一家尽喜。

其后问世的小儿推拿专著则纷纷采用。这一名称的演变,反映了手法的发展和变化,使推拿疗法更接近科学合理,是推拿发展史上一个巨大飞跃。

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推拿学是研究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的一门系统科学。主要研究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疗方法、适用范围等。

推拿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成书的两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黄帝歧伯按摩》(已佚)反映当时推掌独特的治疗体系已经形成。

在这两部医著中,推拿所占比重之大,可以看出推拿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属于中医外治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通过手法的作用,可以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筋通络、理筋整复。

推拿的起源

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著作就较完整地记载了推拿防治疾病的方法。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当时有推拿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约成书于秦汉时期。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有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

该书中有不少有关推拿的记载。其中提出导引按矫者,亦从中央出也(《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现代有人考证指出,中央是指河南洛阳一带,也可能洛阳即是我国推拿发源地。

《内经》中,还列出了推拿的适应范围,分析了什么病症推拿可治,什么病症推拿无益,什么病症推拿会加剧病情的不同情况(《素问举病论篇》和《素问玉机真藏论将》),介绍了两种推拿工具。

即可用指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留分气的圆针和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的提针(《灵枢九针十二原》)。古代推拿,还应用于抢救。

在我国历史上动乱的魏晋时期,有不少将推拿应用于抢救的记载。如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记载治卒心病方:闭气忍之数十度,并以手大指按心下宛宛中取愈。

治卒腹痛方: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自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如此二七度止,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治卒腹痛方所介绍的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的方法,可谓是早的捏脊法。

隋唐时期,推拿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隋代所设置的全国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唐代的太医署所设置的四个医学部门中就有按摩科。

其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授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

明代,太医院设十三医科进行医学教育。

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推拿在当时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

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简单的应用,而是在理论、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科中应用的特色。

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也有线(前臂的三关和六腑)和面(如手指指面部的脾、肝、心、肺、肾);

在手法应用上,较多地使用推法和拿法,并有复式操作法等;在临床治疗中,配合药物,既用药物作介质行操作手法,又用药物内服。

清代,医学分科数度变动,大医院未设推拿专科。但推拿无论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在理论总结上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首先是儿科杂病临床应用的发展。17世纪 70年代(康熙年间),熊运英编撰的《小儿推拿广意》,对前人的推拿论述与经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在详细介绍推拿疗法时,收录了不少小儿病症的内服方剂,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推拿的发展历史

1949年以前,推拿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于当时的卫生政策不重视中医,尤不重视操作型的医疗技术。

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这种发展的方式,其缺陷是受一地之限,缺乏交流;

但其优势是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植根于民间,易按照该地域流行病的特点和民间要求,发展为各具特色的推拿学术流派。

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等等。

这些众多的学术流派,是我国推拿学科的一大特色。这个时期,由于西方医学的传人,推拿与中医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冲击。

但推拿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冲击中吸收了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充实自身,如上海的滚法推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50年代以后,推拿学科有了显著的发展。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58年在上海建立了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

通过设科办校,培养了一大批推拿专业的后继人才,继承和整理了推拿的学术经验。

60年代初、中期,推拿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整理出版了推拿专业教材和专著,开展了推拿的实验观察和文献研究。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中,推拿作为一种无创伤、非介入性的自然疗法,被国内外医学界有识之士重新认识。

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置推拿专业,如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于1982年招收本科生,培养推拿高级中医师,1985年上海中医学院还招收了第一批推拿硕士研究生;

全国的医疗机构、康复(保健)机构,普遍设立推拿(按摩)科,推拿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科;

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推拿的实验研究也不断地深入;

尤其突出的是,中医推拿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

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国主要的推拿学术流派有小儿推拿、正骨推拿、运动推拿、指压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经穴推拿、腹诊法推拿等10余家。

在临床研究方面,50年代后期。推拿的临床应用范围有伤、内、妇、外,儿等科病症。

如1959年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根据世代相传的民间推拿临床经验整理编著的《中医推拿学》,所列出的治疗病症即达70余种。

其中,内科病症有头痛、感冒、中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妇科病症有经闭、痛经、盆腔炎等;伤科病症有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伤气等;儿科病症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腹泻、惊风等;

外科病症有痈、乳蛾等。50年代末期及60年代初期,医学临床开始逐步应用推拿治疗食道癌、胆道蛔虫病、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腹泻、流行性感冒、白喉、疟疾、乳腺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

70年代初,根据推拿止痛的作用,开展了推拿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摘除、疝修补、剖腹产、胃大部切除等10余种手术。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推拿治疗内儿科疾病有了迅速的进展,如推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糖尿病等疗效及其作用原理,都可通过现代检测仪器加以证实并作出阐述。

推拿的原理

活血化瘀

瘀血是因血行失度而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一种病理产物,而这一产物在机体内又会成的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推拿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法消除瘀血。

促进流通

由于血液中物质的交换是在微循环过程中完成的,故推拿对微循环中血液流通的促进意义重大。

这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的一个方面,有人通过实验发现在肩部进行推拿时,手指的甲皱微循环明显加快,流速提高有明显的意义,指端血管容积增加,而这一容积的增加。

在推拿停止后一段时间开始出现。有人观察了在动物的腹部使用摩法后,动物肠的微循环微血管清晰度、微血管的排列,襻顶瘀血、流速流态及血色的改变较为明显。

改善流变

瘀血与血液的流变有很大的关系,血液的粘稠度越高,越不容易流动,血液的粘稠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与血液流动速度有关,血液流速越快,粘稠度越低,流速越慢,粘稠性越高,当流速减低到一定程度时,血液就会聚集、凝固。

而推拿通过手法挤压的作用,可以提高流速,改善血液的流变。现代实验研究已证明,推拿对瘀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影响。

降低阻力

推拿手法的直接作用,可以松弛血管的平滑肌,扩大管径。通过使用手法一方面降低交感神径的兴奋性。

另一方面促进血液中游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排泄,从而促进小动脉管径扩张,而降低血流阻力。

由于手法对躯体外表的压力和手法操作时产生的摩擦力,可大量地消耗和去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

从地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降低血流阻力起到良好的作用,研究已显示,推拿同时改善了淋巴循环。

心功能

心脏有节律的博动是形成血液循环的主要因素,心脏每博输出量是衡量循环功能的主要标志。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部位的推拿,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人选用内关、心俞两穴进行推拿。

发现推拿后心率减慢,心肌舒张期延长,血液灌注也随之增多,提高了心肌的氧供,左心室舒张未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增强。

微循环

在机体中,微细而呈网状管道的血管称为血管网,其中的血液循环称之为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在安静情况下,平均仅有8~16%的毛细血管是开放的。

在推拿前后有人进行了对比,发现推拿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增加。据此又进一步对动物实验,对家兔跟腱切断再缝合,缝合后行筒部推拿治疗,发现推拿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高增加到32%。

发现治疗组跟腱断端有大量小血管生成,形成新的血管网,而对照组动物仅跟腱周围组织中有一些管壁增厚并塌陷的小血管。

血管中还有许多血栓形成,呈瘀血状态。由于有新的血管网的建立,推拿组断裂跟腱的修复还较未推拿组快。研究亦发现被推拿部位的毛细血管数,较推拿前增加了五十多倍。

舒筋通络

肌肉的收缩,紧张直至痉挛,经络不通,局部麻木不仁,疼痛是推拿临床的常见症状。推拿可以通过疏筋通络,消除上述症状,以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组织损伤后,损伤部位可以发出疼痛刺激,通过人体正常的反射作用,该刺激可以使机体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收缩,紧张直至痉挛是这一状态的表现。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的活动,防止过度的运动而牵拉受损处,从而引起疼痛或再损伤。

循环障碍

有人形象地称疼痛是神经失去血液供应时的叫喊,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时,组织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酸代谢产物不能及时移去而堆积。

局部组织H+浓度增高钾、钠离子泵运行发生障碍,而H+、K+都是强烈的致痛的物质,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剧烈疼痛。

而推拿治疗正如前述,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使病变组织血供增加,致痛物慢慢移去或被结合,从而使疼痛消除。

推拿的分类

推拿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由于地域的分隔、宗教的影响、武术的融合及外来文化的渗透,形成了不同的推拿流派。

对于推拿的分类,至今推拿界并未形成共识,目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以应用对象分类

1、 成人推拿:指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推拿。

2、 小儿推拿:习惯称小儿推拿,指以小儿为对象的推拿。

二、以应用目的分类

1、医疗推拿: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各种不同手法刺激人体体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推拿。又可进一步分为内科推拿、伤科推拿、妇科推拿、儿科推拿等。

2、保健推拿:指以身体舒适保健为目的的推拿。又可按施术者分为自我保健推拿和他人保健推拿。还可以按保健内容分为运动推拿、减肥推拿、美容推拿、足部反射区推拿等。

3、康复推拿:指以医学康复为目的的推拿。推拿疗法是康复医学中的传统康复手段之一,方便实用,效果较好。

三、以推拿手法特点分类

1、一指禅推拿:是以一指禅推法为主要手法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操作时强调以柔和为贵。动作细腻,劲力含而不露,有绵中裹铁的特点,主要用于治疗内科杂病以及关节疼痛等症。

2、正骨推拿:是以矫正骨错筋歪等一类骨伤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推拿疗法。

手法以治疗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而分为正骨手法和推拿手法,多以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操作为主。

3、点穴推拿,又称指针疗法、指压推拿。其手法以手指按、压、点、叩、掐经络穴位为特点,基本手法为按法,也有爪掐,肘压、叩点等法。

点穴推拿感应强、作用快、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痛症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4、气功推拿:是指医者在推拿手法操作时运用体内之气,通过指掌的发放以作用于经絡穴位而防治疾病的推拿疗法。

其手法有点、按、揉、振颤等。医者运气至臂,待臂有潮热感时以指掌抵住患者有关经穴不放,以内动外不动的方式,布气给患者。

或循经布气,或点穴布气,根据病情而定。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5、捏筋拍打推拿:是根据我国古代武术家练功习武过程中常用的点穴和古代导引推拿之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推拿疗法。

其主要治疗手法是手指捏、抠、拿和拍打,刺激部位多属经脉筋腱,不同于一般的十四经穴,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推拿的手法有哪些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若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

1.指按法

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指按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按压。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手法要领

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掌按法

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称为掌按法。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同样也可与揉法相结合使用。

手法要领

①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②为增加按压力量,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身体略前倾,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点法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手法要领

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压法

用拇指面、掌面或肘部尺骨鹰嘴突为力点,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称为压法,在临床上有指压法、掌压法、肘压法之分,具有压力大、刺激强的特点。

压法的力量较按法要重,目前临床上压法常限于肘压法,现介绍如下。

手法要领

①术者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即尺骨鹰嘴突见图84)为力点,压在体表治疗部位。

②压力要平稳缓和,不可突发暴力。

③肘压力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原则。

摩法

用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或以手掌面附着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称为摩法。

其中以指面摩动的称指摩法,用掌面摩动的称掌摩法。古代还常辅以药膏,以加强手法治疗效果,称为膏摩。

而摩法的动作与揉法有相似之处,但摩法用力更轻,仅在体表抚摩;而揉法用力略沉,手法时要带动皮下组织。

手法要领

①指摩法:腕微屈,掌指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以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附着于治疗部位。

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指罗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

②掌摩法:腕关节微背伸,诸手指自然伸直,将全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前臂和腕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掌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b)。

③手法轻柔,压力均匀。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120次左右;掌摩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

鱼际揉法

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

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故先作介绍。

手法要领

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指揉法

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且有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之分。

临床上指揉法常与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单指揉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双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小儿推拿乳旁、乳根穴或双侧天枢穴;三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等。

搓法

手法要领

①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②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

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挟持过重,搓不动,挟持过轻,搓不到。

捻法

用拇指的罗纹面与食指的罗纹面或挠侧缘相对捏住所需治疗部位,稍用力作对称的如捻线状的快速捻动,称为捻法。

手法要领

①捻动时要轻快柔和,灵活连贯,每分钟约200次左右。

②用力要对称、均匀,不可呆滞。

推法

手法要领

①从甲点推向乙点时用力均匀。

②从甲点推向乙点时要匀速。

③对从甲点推向乙点途中所需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可配合按揉或按压等手法。

④在治疗部位应先涂抹少量冬青青等油类介质,使皮肤有一定的润滑度,以利于操作,并防止推破皮肤。

拳平推法

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较强劲,一般连续操作3~5遍,或更少。

手法要领

同拇指平推法。

适用部位:腰背部,臀部,四肢部。

肘平推法

以肘部尺骨鹰嘴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特强劲,一般连续操作仅1~2遍即可。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擦法

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称为擦法。擦法以皮肤有温热感即止。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掌擦、鱼际擦和侧擦之分(图93)。

手法要领

①上肢放松,腕关节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用于治疗部位,以上臂的主动运动。

带动手做上下向或左右向的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体的起伏摆动去带动手的运动。

②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得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如拉锯状,不能有间歇停顿。

如果往返距离太短,容易擦破皮肤;当动作有间歇停顿,就会影响到热能的产生和渗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③压力要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④施法时不能操之过急,呼吸要调匀,干万莫迸气,以伤气机。

⑤摩擦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注意事项

①室内要保持暖和,以免患者着凉。

②擦法是在体表直接摩擦,为保护皮肤,防止擦破,所以在施术前治疗部位要涂抹少量油类润滑剂。

③擦法在临床上常作为后使用之手法,一般在擦法之后,就不再在该部使用其他手法,以免皮肤破损。但擦法之后可辅以湿热敷,能加强疗效。

抹法

用拇指罗纹面在体表做上下、左右或弧线呈单向或任意往返的移动,称为抹法。

手法要领

①用单手拇指罗纹面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于治疗部位,稍施力做单向或往返移动;其余四指轻轻扶住助力,使拇指能稳沉地完成手法操作。

②双手动作要协调、灵活、力量均匀。

扫散法

用手指在颞部做往返的摩擦运动,称之谓扫散法。

手法要领

①手势:拇指伸直呈外展位,四指并拢微屈曲。

②分解动作:拇指以挠侧面少商部为着力点自前额发际向后至太阳作直线的往返摩擦移动,并可作少量的上下的位移。

另四指以指端为着力点依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作弧线(即耳廊上缘、耳后至乳突这一范围内)的往返摩擦移动。

③操作时腕关节略背伸,以腕关节小幅度的左右摆动和肘关节少量的屈伸运动来带动手部的扫散动作。

通常患者取坐位,医者面对患者站立,用一手扶住患者一侧的头部起稳固作用;另一手在患侧颞部作扫散手法。可左右侧交替进行,每侧约30~50次往返摩擦移动。

④动作要平稳,避免患者头部随手法操作而造成晃动。

⑤手法要贴于头皮操作,以免牵拉头发根而疼痛。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或穴位,称为拿法。

拿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在临床上有三指拿(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和五指拿(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之分。

手法要领

①一定要以诸手指罗纹面相对用力,去捏住治疗部位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做有节律的轻重交替而又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

②腕关节要放松,妙巧地运用指力,诸指动作要协调柔和灵活。

③力量要由轻到重,轻重和谐。不可以指端去扣掐。

④本法的刺激性较强,特别是在三指拿法之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减刺激。

抖法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称为抖法。

1.抖上肢,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医者站立于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紧。

缓缓地将其患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60~70;

然后医者以腕力为主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其抖动如同波浪样地由远端腕部逐步地传递到近端的肩部。

用手掌按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远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2.抖下肢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医者站立其足后方,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后髁部,先将双下肢徐徐抬起离床面约20~30厘米。

然后医者以臂力为主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整个下肢产生舒松感。在做抖下肢时可配合作肢体内、外旋转的运动。对高大重实者可两腿分开操作。

手法要领

①抖动时用力要自然,抖动幅度要小,但频率要快。

一般抖动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200次左右;下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②嘱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配合治疗,否则无法进行。

合掌侧击法

以双掌相合,五指自然微分,用小鱼际桡侧和小指挠侧为着力点去击打治疗部位,称合掌侧击法。

常作为放松肌肉或结束手法。

手法要领

合掌后以前臂旋转力为动力,带动小鱼际尺侧和小指尺侧去击打治疗部位油于五指自然微分,在作击打法时因指与指间的碰撞,还会发生有节奏的响声。

啄法

五指自然微屈、分开呈休息位状,以腕关节的屈伸为动力,以诸指指端为着力点,作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治疗部位,如鸡啄米状,称为啄法(图96)。本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操作,但以双手操作为多。

手法要领

①腕、指均需放松,以腕力为主。

②手法要轻快灵活,有节律性,双手配合自如。

(2)适用部位:头部。

(3)功效:安神醒脑,疏通气血。

(4)主治: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

举例说明

头痛、失眠:拿五经、扫散法,按揉列缺、神门诸穴后,常可辅以头部啄法(由前向后、由头顶部向两侧全方位地轻啄)。

拍法

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

手法要领

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拍法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推拿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接受新事情的能力。

以前我们是对推拿按摩是反感的,认为那里是不正经的人才会出入的地方。

但是随着我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加重,常常会出现身体酸痛的情况,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这样症状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去推拿按摩一下。

是的,合适的推拿可以使我们身体放松,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还可以有增加皮肤抵抗力调节的我们的神经。

而且现在的推拿按摩场所已经得到了合法化的经营,经常推拿按摩对我们是有很大益处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1、缓解压力是首先浮现在脑海中想按摩治疗时的好处之一。这也是一个人试图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研究表明,即使是单一1个半小时的按摩,可以显著降低心跳率,皮质醇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其中通过按摩疗法帮助减轻压力。

2、身体可以产生不健康的激素积累,当我们在拥挤的车流,或满足工作的后期限。

压抑已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可导致失眠,头痛,甚至消化问题。

按摩已被证明,以减少身体的皮质醇。这使身体进入一个轻松的休息和恢复模式。

事实上,按摩触发了大脑的化学反应,可能导致持久的松弛的感情,降低了压力和改善情绪。

3、推拿可以放松,放松不良姿势导致疼痛的肌肉,让你的身体本身定位在其自然的和痛苦的自由姿态。

与正在进行的按摩肌肉的放松,放松关节有更大的自由和压力点。这让身体自己定位在一个健康的和自然的姿势,从而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运动和对疼痛的反应的立场。

4、比皮肤更深层的按摩疗法的长期效果。更好的血液循环是定期接受按摩治疗的结果,在体内发生的连锁反应的一部分。

5、按摩疗法是一种有利于保持和提高灵活性和运动治疗。

通过对肌肉,结缔组织,肌腱,韧带及关节的工作,经常按摩可以提高你的灵活性和范围的议案,让你的关节更流畅,使他们不太容易受伤。

6、临床研究已表明,经常按摩不仅有助于减轻压力,但可以自然增加免疫系统的杀伤能力(对人体的天然杀手细胞活动的水平)和降低的T细胞,数量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整体。

推拿的注意事项

1.推拿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势,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推拿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推拿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推拿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推拿。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推拿,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推拿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推拿。

推拿,又称推拿,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推拿,也可以自我推拿,就是自己给自己推拿。

9.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体表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伤皮肤。其原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样能使被按摩的部位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局部的营养状况。

10.在按摩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这样可使全身经脉疏通,气血流畅。在四肢、躯干、胸腹按摩时,好直接在皮肤上进行或隔着薄的衣服,以提高效果。

11.保健按摩好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室内进行,每日可多做多次,有益无害。

每天醒后睡前,都是保健按摩的佳时间。当你被闹钟吵醒时,不免感到睡意未解,神情恍惚,不妨伸伸懒腰,做做保健按摩,然后便会觉得生气勃勃,精神饱满。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推拿的相关的知识介绍,大家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应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寿,经常的推拿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我们的压力使我们得到很好的放松,可以很好加快我们身体代谢产物的代谢,所以,在平常工作疲劳的时候我们也不防考虑一下去推拿按摩一下。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