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 中医疗法帮你化解胃痛

来源:民福康健康

由于现代人没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很多人都出现胃痛的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艾灸疗法治疗疾病,同样也可以使用艾灸养生保健。艾灸治疗胃痛非常有效,大家可以仔细阅读下文,多了解一点关于艾灸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哦!

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的加期门穴,脾胃虚寒的加胃俞穴,奇穴辅助。灸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

在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特效反射

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

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艾灸养生可以保你安康吗

《三国志华佗传》载病若当艾(艾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按医用艾灸,灸一次谓之一壮,一壮捻成艾绒如雀屎大,谓之艾炷,艾叶越陈越好。)至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都很重视艾灸的保健防病作用,如《千金要方灸例》中载凡入吴地区游宦,身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忽令灸疮瘥,则瘴疫、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说明当时人们已普遍采用灸法来预防传染病。宋代以后灸的保健防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窦林的《扁鹊心书》就是以灸法防治疾病的专着。

艾灸疗法能够帮助我们治疗多种疾病,传言艾灸能治百病,除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显着疗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颐年金名预防提要》中强调有疾宜先治,无疴应早防。关元足三里,常灸保安康。保健取穴一是关元穴,二是足三里穴,三是整体调节备用穴。如下病上取之百会,上病下取之涌泉穴,中病旁取之天枢穴即是。

1、关元

关元是比较常见的穴位,相信对中医有了解的朋友就知道这个穴位了,是养生保健的常用穴位。关元穴位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即本人三横指)。古人说灸七壮,具有补肾培元、强壮益寿的作用,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可防止早衰。

2、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很多人都喜欢在足三里上施灸,效果非常好,很多施灸过的朋友都说身体变好了。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即是此穴。古人说,灸三壮。可主治消化、神经、泌尿、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经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保持机体生理机能平衡。每日或隔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可达到长寿的人屡见不鲜。

家庭保健常用的灸术有艾条温和灸、艾条雀啄灸、艾条熨热灸等。施灸的程序,《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由头向右而渐下。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后腹(胸前)。灸法一般比较安全可靠,需要说明的是施艾(灸)法应在有经验的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结语:通过上文对艾灸疗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医艾灸治疗胃痛有了更多的认识。长期使用艾灸能够帮助我们强身健体,防治疾病,效果非常显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艾灸也有禁忌,错误的艾灸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