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养生要注意什么

来源:民福康健康

艾灸是一种常见的养生的方式,现在很多人都很“依赖于”艾灸。艾灸给人体带来的好处是非常的多的,很多人都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一些疾病,在中医上,艾灸的效果和作用是非常的明显的。

目录

1、艾灸的介绍 2、艾灸注意事项

3、艾灸的禁忌 4、中医艾灸要注意哪些

5、经期可以艾灸吗 6、艾灸后排病反应与副作用

7、艾灸治疗鼻炎要注意什么 8、艾灸可以治感冒吗

艾灸的好处有很多,不过在艾灸之前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将艾灸的作用发挥出来。很多人都不知道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所以总是会进入一些误区。今天三九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艾灸的禁忌事项都有哪些!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介绍

作用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大的效能。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 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 皮肤潮红、灸泡、灸疮、 口渴、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中医艾灸要注意哪些

艾灸是中医常见的一种治病保健方法,那么中医艾灸要注意哪些呢?艾灸的好处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中医艾灸的注意。

艾熏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针对那些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或者是年纪大的患者出现血少的情况有着很好的疗效。血少对于我们的身体伤害非常的大,血少之后就不能够正常的供养体内的所有器官,这就会导致五脏六腑出现衰退的情况出现。很多人选择用食疗来进行调养,却不知艾熏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艾熏能够刺激我们体内的血管和经络,令他们处在一个扩张的状态之下,这对于维持体内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状态之下,身体的抵抗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减少患病的可能。但是艾熏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进行一定要遵守艾熏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够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艾熏注意事项

艾熏是用来保健身体的,为了避免出现不利情况,以下的艾熏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在心。具体如下:

一:局部艾熏

当我们的身体某一个地方出现疼痛的时候,可以使用三四条的艾条进行熏烤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如果是局部出现了扭伤或者淤青的情况,那么在艾熏两三次的同时进行局部的拍打、按摩能够有效的缓解不适的感觉。

如果疼痛时好时坏,那么就要进行全身的调养,然后配合局部的艾熏,这样可以令我们的体内气血充足,身体不适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了。

专家建议,如果进行了局部艾熏、按摩之后的患者,一周之后仍旧没有出现很好的效果或者是缓解疼痛,那么应该转变思路,将重点注意在食疗方法上来。

二:局部艾熏只熏腹部

熏小腹能够有效的温养肠胃,驱除胃寒的情况,特别是对那些脾胃湿寒、腹泻、痛经的患者更是非常有效。

艾熏注意事项一定要避免上火,熏小腹效果虽然很好,但是时间久了会导致气凝滞的情况出现,患者会容易上火、脾气变得暴躁不安。所以并不是仅仅只有熏腹部就可以了,还应该在结束之后熏腿上的各种穴位,例如足三里、三阳交等等,这就能够将火气下引,患者也不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了。

使用这种方法之后还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并且艾条熏小腹药用七八根,每次进行三十分钟到四十分钟左右,如果并且比较严重也可以一个小时,并且好天天进行,坚持半个月身体自然就好了。患有妇科病的姐妹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温暖小腹、治疗宫寒哦!

如果是腹部有肿块或者是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那么好在熏小腹的同时喝一些生姜红枣桂圆羹,并且在熏上一段时间之后,用力的拍打两条腿上的胆经,将体内堆积的余毒排出,特别是冬天时候更应该进行。不过一定要上火的时候才能够进行哦,这样不仅能够避免上火、疏通经络,还能够有效的治疗各种妇科疾病。

三:全身艾熏

艾熏的活血和祛寒的功效非常的巨大,所以也不能够过量。艾熏注意事项,如果使用十根以上的艾条,那么好在使用之前喝上一份生姜红枣桂圆羹,结束之后吃上适量的牛肉或者龙虾。艾熏的时间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如果感觉到上火或者体内的湿气比较重,那么随时都能够进行艾熏,就算实在冬天也是可以进行的。

冬天艾熏应该注意室内的温度,如果温度比较低,那么容易出现感冒、着凉的情况。如果是保暖工作做的很到位,那么全身艾熏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艾熏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艾条烟味,如果闻了大量的这种烟味,那么就会感觉到浑身没力气。这是因为艾条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就算是闻到了味道,效果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进行艾熏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吸入过多这种烟味,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

艾熏的作用非常的大,但是一定要使用科学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艾熏注意事项,例如熏小腹的时候避免上火,冬天艾熏避免着凉,艾熏的过程中不能够吸入大量的烟等等。这些在进行艾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这样才能够在保健身体、扩张血管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身体的不利情况。这样才是科学艾熏,身体才能够更加的健康,免疫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经期可以艾灸吗

艾灸是可以治疗女性痛经的,而有些人认为经期不能艾灸,那么,经期到底可不可以艾灸呢?

艾灸缓解痛经,经期可以艾灸吗

女人月经病常见的就是痛经,很多人都是吃止痛药来止痛,但是长期吃止痛药会产生依赖性、也会有副作用,艾灸可以治疗女性痛经,那么,女性经期可以艾灸吗?

月经的正常与否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现在很多女性的月经不正常,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是无外乎脾肝肾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在艾灸时,很多人纠结与经期不能艾灸的古制,在出现痛经或者经量突然增大时选择服药或者热水袋热敷,而弃艾灸不顾,其实错矣! 痛经是气滞血瘀所致,艾灸可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弃之不用着实遗憾!经量少是气血两亏所致,在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帮助身体排出血块,清理瘀滞,善莫大焉!经量多是脾虚不顾,导致出血过多,按症取穴艾灸,既能减少血量,又能减轻经期的心理压力,实在是便捷之法!可是古人遗训,今人教诲,令许多妇女固步自封而不前,失去调理月经的佳时间,委实心痛!

经期艾灸案例

病情描述:月经多痛经多年。这次月经前,身体憋涨,小腹左边隐约微疼,艾灸温热后月经来。

第一天,经量多,流的也急,有时来不及会掉出。经色深红不黑,时有小血块,中长手纸使用二卷,小腹微疼。

第二天,量多,经色深红,红枣大血块,二卷手纸,腹部疼痛厉害。

第三天,量多,经色深红,大血块,二卷手纸,腹部不疼了。

第四天,量少,经色深,无血块,不疼。第五天,月经无,肚子不疼了,人也舒畅。

这次经期使用老师配穴

第一日:期门+太冲。

第二日:膈腧穴+血海。

第三日:关元+曲骨+三阴交。

第四日:肾俞+复溜。

第五日:脾腧穴+公孙。

每个穴位灸20~30分钟

从上面我们知道,其实女性经期是可以艾灸的,女性经期痛经可以通过艾灸来调理。

备孕期间可以艾灸吗

很多人只知道艾灸可以活络经脉,通血,可治痛经,那么艾灸对备孕有好处吗?准备怀孕前可以艾灸吗?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主要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除此之外,女性常用艾灸也有很多好处。

艾灸药辛温,归肝,脾、肾经,内服可治疗宫寒,痛经;艾灸治疗宫寒首先通过扶阳术来扶阳固本,增强脾肾功能,提高免疫,艾灸女性保健要穴来温宫暖肾,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生化气血、化淤止痛、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能够有效的调节女性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腰酸乏力、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一些列妇科症状。

艾灸治疗痛经通过燃烧的艾草将热力和药力渗入经络腧穴来到达祛湿散寒通经活络理气活血,暖宫强肾从根本调理脏腑功能而缓解和根治痛经。

艾草燃烧后的药气和温热的刺激,可直接化解女性乳腺增生等烦恼,可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灸乳房部及腋下部,能温通乳房及其乳络,使气血疏通,重灸乳房肿块处,能促进郁结消散;灸内关与足三里,能疏通臟腑经络,调和阴阳,卫气充足,能促进乳房肿块消散,增强体质,有利乳疾恢復。

女性艾灸调理,调内而养外,标本兼治,通过调节内分泌等系统,使人体的阴阳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滋养五官发肤的功效,能淡化、表皮的黑色素,消除水肿、眼袋、黑眼圈等,有效的改善面部倦容,令女性肌肤红润,有弹性、无皱纹、无斑点、在美容的同时,通过内分泌等系统起到减肥,根除妇科疾病的作用。

艾灸后排病反应与副作用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与副作用反应很相似,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艾灸后排病反应与副作用反应。

艾灸后,很多人会出现出汗、水泡、白带增多等现象,这些现象有可能是正常的排病反应,也有可能是艾灸副作用的表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艾灸的正常排病反应和副作用反应呢?

有一些人认为做艾灸后一定要有排病反应,否则就没有效果,其实这不是绝对的。

首先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主要表现为病邪排出的一系列表现比如出汗、出疹、水泡、腹泻、尿多、月经、白带、痰饮、鼻涕、眼泪等等。但是这些往往出现在病程比较长,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体内湿气水汽盛的情况。

实在,病邪以什么样的方法排挤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大概消散于无形之中,这些是和被施灸者的疾病和自身材质状态亲昵相干的。因此不克不及以是否出现艾灸的排病反响作为果断艾灸结果的一个尺度。

判断艾灸效果的标准还是要以主症是否改善,饮食睡眠二便精力体力等整体状况还有抵抗力免疫力是否逐渐提升来评价。

做过艾灸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就是艾灸后身体出现一系列变化后,不知道到底是副反应还是排病反应?因此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要不要,能不能继续做艾灸。

确实从临床表现上来讲艾灸后的副反应和艾灸后的排病反应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出汗,出疹,皮肤瘙痒,鼻涕眼泪眼屎增多,小便频或腹泻,月经提前量多,白带增多都是艾灸副反应和排病反应共有的临床表,那么应该如何鉴别呢?

如果是艾灸后正气祛邪的的排病反应,在出现排病反应的同时,体力精力睡眠饮食都正常,没有其他异常不适,比如有的人艾灸后大出汗,或拉肚子反而觉得更舒服,更轻松,这就是排病反应,而如果觉得没力气,甚至有虚脱的感觉这就是副反应了。另外还有一艾灸后的反应比如艾灸后起水泡,排除烫伤的因素外,是体内水汽湿气外排的表现,不属于副反应;另一些反应比如小便短刺,口干舌燥,咽痛牙痛等则是艾灸后的上火的反应不属于排病反应。

艾灸后出现的一系列反应,我们要正确区分,如果是排病反应不用担心,如果是副作用反应就要告诉医师,及时调整治疗。

艾灸治疗鼻炎要注意什么

艾灸是治疗鼻炎的一种常见方法,可能很多鼻炎患者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治疗痊愈的,其实,鼻炎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感冒的时候没有注意吃药引起的鼻子长时间堵塞导致的,所以艾灸是通过刺激鼻子的堵塞,让疾病更快的远离,所以艾灸这种做法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包括悬灸、直接接触)。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治疗鼻窦炎的方法?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常见的艾灸方法

艾灸是针灸中的一种,它具有悠久的汗青,是中医常用治疗疾病的要领,通常中医会艾灸、针疗并用,艾灸重要治疗阴虚引起的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养阳艾灸要领有哪些。

艾叶苦辛,性温,是自然界阳气足的植物,具有纯阳之性,善补阳气;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从新》

艾火温热,可温通经络,补虚阳起萎陷。因此,对于阳虚为主的病症,用艾灸治疗能温补阳气、升阳举陷,使火气助元阳,以达助阳治病之功。

1、中脘灸

中脘是胃的募穴,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之精的作用。灸中脘具有温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中脘灸能够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补益气血。每次灸30 分钟,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2、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灸足三里穴具有温中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足三里灸能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延年益寿、改善免疫功能,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调养作用。方法:隔日一次每月灸15次,或每月初一至初八(农历)连续灸8天。

3、关元灸、气海灸

关元又名丹田,为一身元阳之所;气海为诸气之海,是大补元气、调节下焦气机的养生保健重要穴位。灸关元、气海能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行气通瘀、散寒止痛。长期施灸可壮一身之气,恢复虚损,调养阳气不足、身体衰弱、怕冷乏力、遗精阳痿早泄以及月经不调等。每次灸3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隔日一次;连续灸30天为一疗程,休息10-20天再灸,共灸3个疗程。

4、命门灸

命门即为生命之门,是滋肾壮阳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多用于肾气不足、形体虚寒者,尤其是遗精阳痿早泄带下泄泻肢冷腹寒者效果尤佳。每次灸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灸3-6个月。

5、大椎灸(身柱灸、膏肓灸)

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穴,总督一身之阳气,为振奋阳气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能防治各种虚损和感冒等病症,还能醒脑宁神,增强智力、调节大脑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大椎穴具有良好的消炎、退热、解痉、预防感冒和增加白细胞的作用,灸大椎还能促进头部供血,预防中风的作用。每次灸30分钟,隔2日灸一次,每月灸15次,连续灸1-3个月。

以上介绍的就是艾灸的几种方法,艾灸温补阳气,阴虚的人可以试一试。

月经量少用艾灸有用吗

艾灸以其奇特养生保健深受现代人的追捧。于是深受月经量少困扰的女性,便开始有了这样的疑问:月经量少能熏艾灸吗?

艾灸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艾灸是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月经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血虚、肾虚、血瘀、气滞与痰阻。而艾灸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所以月经量少是可以通过熏艾灸来治疗和缓解的。艾灸应该如何灸呢?

其实,跟中医辨证论治一样,艾灸也是要辨证用穴的。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1.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2.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3.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4.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好。

以上就是对艾灸治月经量少的介绍,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艾灸外,月经量少的女性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多多去了解的药物有:

红花逍遥片:舒肝、理气、活血。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伴见颜面黄褐斑。

益母草颗粒:祛瘀生新。用于月经量少、后错,经来腹痛。

安坤赞育丸:益气养血,调补肝肾。用于气血两亏,肝肾不足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病。症见月经量少、或淋漓不净、月经错后、神疲乏力、腰腿酸软、白带量多。

中医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艾灸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能够治疗湿邪带来的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中医认为,湿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一种病因,当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湿邪就会侵犯人体,无论是外湿还是内湿,都会让人产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嗜睡、犯困等症状,而艾灸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能够治疗湿邪带来的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5、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运动、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拒绝湿邪的入侵。

中医艾灸的方法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说的就是针灸方法中常见的一种手法:艾灸。听名字就知道,艾灸的主要工具就是艾叶。艾灸就是通过燃烧艾叶所产生的的艾热来刺激特定的身体穴位,从而达到调节我们身体的阴阳,令身体康健的目的。

按照中医上的说法来讲,艾灸具有疏通经络、补中益气的作用。但艾灸并不能够对所有的身体疾病进行治疗或者是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专家告诉我们,艾灸主要作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特别是应对现代人常见的颈椎病。

艾灸方法

艾灸并不是仅仅燃烧艾叶就能够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他有着自己的特殊方法和手段,作用在不同的身体位置应该选择不同的艾灸方法。

1、艾卷灸

艾卷灸也就是直接燃烧艾叶卷来进行治疗保健。不过,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穴位应该选择不同的艾卷灸方法。常见的艾卷灸方法有3中,分别是艾条灸、温和灸和雀啄灸除了使用的艾叶卷中的药物不同,针灸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2、温针灸

这是针法和艾灸结合的一个典例,温针灸除了使用艾叶之外还需要毫针来帮助。主要的操作方法就是将毫针刺入身体的腧穴,记得需要留针。然后将艾绒捏在针尾上,然后点燃艾绒。等全部艾绒燃烧结束之后,清除干净灰烬,取出毫针就可以了。

3、直接灸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艾灸方法,直接取出适合的艾柱,点燃之后直接放在皮肤上方治疗。这种方法分为是否有瘢痕灸,主要取决于是否要将皮肤烧伤化脓。

4、间接灸

艾柱直接接触皮肤的艾灸方法我们称之为直接灸,那么一些需要隔开皮肤的方法我们就称之为间接灸。所谓的间接灸指的就是用药物将艾柱和人体的皮肤间隔开来,常见的间接灸方法有生姜间接灸、大蒜间接灸等等。

不同的间接灸针对着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例如生姜间接灸,主要就是治疗由于受寒引起的呕吐腹泻,而大蒜间接灸主要则是治疗肺结核初期出现的肿大溃疡现象。间接灸大部分都是选择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达到好的艾灸治疗结果。除了我们上文说道的生姜、大蒜之外,食盐、附子都是可以帮助艾灸来治疗疾病的。

艾灸可以治感冒吗

感冒是百病之源,患上重感冒积极的接受治疗,是对待感冒的正确方式。说到感冒的治疗方式,吃药、打吊针都是常规的治疗方式,这些方式对于感冒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不过,艾灸治感冒也是不错。因为不认识,很多人会质疑艾灸治感冒的效果。为此,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艾灸治感冒好不好。

艾灸治疗感冒风寒者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咽喉发痒,周身不短,咳嗽痰稀白,鼻塞或流清涕,无汗等;风热者见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微喝,少汗出,咳嗽吐黄痰等。

工具/原料

【治则】疏散风邪,解表宣肺。

【主穴】风池、大椎、合谷。

【配穴】风寒者加风门、外关;风热者加曲池;夹湿者加阴陵泉;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尺泽、列缺;咽痛加少商;身痛加大杼;头痛加印堂、太阳;虚人感冒加膏肓俞、肺俞。

【灸法】每次选3~4穴,风寒用隔姜灸,每穴4壮,每日1次。风热者温和灸,每穴10分钟。

艾叶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寒除湿,温经,行血中之气。用艾条灸足三里和关元穴,功效很好。

足三里:在膝关节外膝眼下三寸?四指并拢,以中指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方法:把艾条一端点着后,对准足三里的位置熏烤,艾条距离皮肤2~4厘米,使皮肤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以自己舒适为好,一个穴位熏10~15分钟,使穴位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关元穴:在肚脐眼下三寸自己四指并拢,食指中节平脐下,小指与脐中线交叉点即是。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2~4厘米,使皮肤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每次灸15~2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有条件的可以天天灸之,也可以隔日灸一次,每月灸10次。

艾灸治感冒的原理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如果感冒出现艾灸锁针对的症状,就可以考虑艾灸治感冒。不过,艾灸治感冒是非常专业的手法,必须有专业的人操作,不能盲目的操作。此外,在采用艾灸治感冒的时候,可以配合饮食的调理,做到饮食清淡营养。

结语:艾灸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有一些人的体质不是很好,是不适合艾灸的,因此大家不能盲目艾灸,一切要以自己的体质来决定。上述是关于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大家在艾灸之前多了解一下艾灸,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