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知识 了解何为茶道
说到喝茶,想必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现在喝茶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是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喝的几种或是一种茶。但是对于茶道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你知道什么是茶道吗?茶道文化、茶道表演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就为您一一解答吧!
茶道知识
茶道知识可以说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它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了,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到底什么死茶道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茶道简述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
中国的茶叶分为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基本茶类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类:以六大茶类作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茶饮料等。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早记述于宋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唐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高表现形式。其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后胜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茶道文化
茶道文化就是茶文化,它包含众多的茶的知识,是我国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它你又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茶道文化的几大要点吧!
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文化领域。
产地
茶道发源于中国,并在邻国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采制
今天,茶道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日本,也不仅仅局限于东方。茶道是世界的,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只要你愿意修习茶道,茶道就在你身边,就在你心里。中国古代圣贤老子曾经说:道是可以修习的,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道。(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又说:大道就仿佛流水一样,四处流淌。(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老子》第三十四章)可见道并不神秘,道是无处不在的。 中国儒家着名经典《中庸》里也讲:我们生来就具备的,称作自性。我们依照自性去行事,就叫做道。 可见道就是我们的自性。(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第一章)。
品质特点
中国禅宗重要典籍《景德传灯录》则说:平常心是道。(马祖道一语)这里所谓的平常心,也就是我们的自性、自心。
茶礼
茶道修习就是通过茶道六事来证悟茶道精神。
茶道修习的重点不是技,而是心。
要修习茶心,又必须从修习茶技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才可以谈茶论道。
禅宗与茶道文化的渊源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 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是于真万确。
1、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2、居士《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长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卢金所说的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与韭菜同食,能使人肢体沉重,是否真如此,尚无人验证。作者壶居上显是化名,以居上相称定与佛门有缘。
3、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呱呱坠地便落于佛的怀抱。《天门县志陆羽传》载:或言有借晨起,闻湖畔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婴儿,收畜之。
茶道表演用具
茶道是一种文化,而它也是可以进行茶道表演的,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茶艺表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茶道表演的用具开吧!喜欢茶道的朋友一定要收藏哟!
1、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其它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结语:喝茶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了,但是对于茶道的知识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的,而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了茶道的基本知识以及茶道文化与茶艺表演的用具,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茶道、了解茶文化。喜欢喝茶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