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1山东卫视养生:赵之心讲怎样预防老年痴呆
人的年纪大了,抵抗力下降,体质也大不如前,就难免让一些疾病找上门来。在很多的老年人身上,常有老年痴呆的症状。很多人觉得只是自理能力下降,并没有什么大碍。其实这也是种比较危险的疾病。下面就让赵之心专家来讲讲有什么运动能预防老年痴呆吧。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阿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这种疾病的症状就是言语表达不清、记忆出现障碍、而且识别功能受损,还有就是行为上时常等。现在得老年痴呆的人很多,但是人们对于老年痴呆这种病症还不是很了解。
据阿兹海默症协会新公布的12国调查结果,59%的受访者误认为阿兹海默症是衰老的典型特征,40%的人认为阿兹海默症并不具有致命性。在6月开展的第一届阿兹海默症脑健康宣传月中,阿兹海默症协会发起了一项关于阿兹海默症危机的全球对话,呼吁公众更多地了解阿兹海默症,及早干预。
这项调查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丹麦、德国、印度、墨西哥、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开展,调查发现,37%的受访者错误地认为,只有涉及该疾病家庭病史的人才有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此病。
有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就一定会得老年痴呆,这是不一定的,虽然很多人都是在年老的时候得此病。这种病会让人慢慢的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后还会夺走他们的性命。
调查显示,在被问到“不想患上的疾病”时,1/4的人选择了阿兹海默症(23%),仅次于癌症(42%)。在被问及“不希望所爱的人患上的疾病”时,大约1/3的受访者也选择了阿兹海默症。因为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自理和不依赖他人照顾十分重要,而不能自理和依赖他人照顾正是阿兹海默症不可避免的后果。
防老年痴呆症运动有效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进行有规律运动、无吸烟习惯、保持健康体重、饮食健康和少量饮酒等5大习惯,有助于降低痴呆症的发生,但进行有规律运动是重要的一项。
研究发现,如果坚持上述5大习惯中4项,特别是把运动看做是重要因素,出现痴呆症和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就会减少60%;而坚持上述所有5大习惯的人,患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要比不坚持上述5大习惯的人低70%。
有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男性在35年左右都保持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那么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的几率就比较低,而且患一些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等的几率也比较低。
研究人员指出,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要比吃药或预防治疗还有效。不过,据研究数据显示,只有少数人保持了良好的健康习惯,而在5项健康指标中,进行有规律运动是重要的一项,但只有1%的人完全坚持这5项健康习惯,更有5%的人无法坚持其中任何一项。
简单吃饭动作有助预防老年痴呆
有说法称,吃饭时细嚼慢咽多嚼几下有助于健康长寿,这种说法是不是有道理呢?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有研究证实,有老年痴呆症的人通过多咀嚼食物,不但能够保持口腔中的清洁,还能够通过咀嚼恢复口腔机能,改善老年痴呆症状。
根据近年的研究发现,多咀嚼能够刺激大脑活性化,相反,如果是因牙齿掉落而无法良好咀嚼,这样的人群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也更高。为什么良好咀嚼能够预防老年痴呆呢?
在人类的牙齿上有被称为牙周膜的神经膜,它是牙齿在牙槽骨上的“垫子”,当人体咀嚼食物时,牙周膜就会刺激闹钟粗的三叉神经,进而刺激到大脑的各个部位,包括掌控记忆的海马区、控制思考的大脑前叶、感受皮肤刺激的感觉区、控制人体运动机能与意识等与认知过程、意图相关的纹状体等。
而老年痴呆症与掌控记忆的海马区有相当深刻的关系,通过多次咀嚼能够刺激大脑海马区,让衰退的记忆和运动机能等慢慢恢复,进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产生和进一步恶化。
根据新的研究表明,被拔掉了部分牙齿的小鼠在不能咀嚼食物的状态下,向海马传达神经信息的神经数量减少,而将牙齿进行治疗使小鼠咀嚼能力恢复后,神经能力也会有所恢复。
另外,多咀嚼还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也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而这些成分都是维持大脑机能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多咀嚼不但能够刺激大脑功能,而且能够促进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入,对于老年痴呆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山东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赵之心
197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田径专业,原北京体育大学教师,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批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担任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北京市政府143号折子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越野行走运动首席讲师、中国田径协会业训I处健康走跑推广中心技术总监、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脑防办执行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理事、中国国家击剑队签约体能教练、北京市长跑俱乐部副主席、国企联健康工程运动健康专家组首席专家、北京市亚健康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