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禁忌 对非洲旅游的误解及禁忌

来源:民福康健康

一提到非洲首先向到的就是贫穷。非洲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就是治安差、环境脏、社会贫穷。其实这些知识大家从平常的片面报道中得到的消息。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人们对非洲的4大误解以及到非洲旅游的禁忌。

四大误解

误解1 贫穷

非洲在外面印象中是非常的贫穷,但是到过非洲之后才知道,虽然非洲现在与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了,尤其的在近的几年时间里,非洲各国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一些经济发展特别好的国家你会发现与我们没有什么差别。

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就更不用说了。看照片的朋友每次都发出惊讶的疑问:这是在非洲吗?不过非洲人的贫穷在农村却是随处可见,他们大多居住在简陋的非洲式草棚之中,生活十分简单。

误解2 炎热

非洲地处热带,因此气温非常的高,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所有的非洲国家都是这样,有一些国家去了之后才知道气温还是比较凉爽的,在玩还需要穿长袖的衣服。非洲的光照强度是特别的强,如果去那边旅游记得带防晒物品。

肯尼亚并不是一个蛮荒炎热的地方,平均高度1500米,沿岸地区虽属于热带性气候,年均温度不过摄氏26度。国土中央至西南地区属于热带草原区,年平均温度为20度,气候十分宜人,全年季节只分为雨季和小雨季。

误解3 脏乱

现在的非洲坏境问题已经得到改善,如果你去了之后会发现街道都很干净,城市的绿化工作也做的很好。城市中乞讨的人已经很少了。在赤道以南的非洲地区树木还是比较茂密的,并不像电视中看上去治愈几棵孤独的树。

误解4 酒店便宜

原来以为非洲这样的地方,住宿费用一定很便宜,可来到后发现这里西方背包客较少,旅游服务设施大多是为度假而设的,便宜的选择较少,住宿旅游费用就要比原来想像的高。当然便宜的不是没有,当地人住的旅馆和廉价交通工具都很便宜,但考虑到安全的原因还是选择贵一点的好。

非洲旅游的6个禁忌

1.打招呼忌用左手

非洲流行的打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它是友好的象征。

2.Negro和Black是禁句

非洲人对Negro、Black二词不但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认它的含意。强调肤色不同,在非洲是大的禁忌。称呼非洲人,好照他们的国籍来称呼。非洲人国家意识相当强烈,直呼其国名,他们听来很受用。

3.African的称呼有特定对象

称非洲黑人为African可犯了严重的错误。在非洲,所谓的African并非泛指所有非洲人,而是指特定的一群人,那就是:南非共和国荷裔白人。因此,那些非洲土著,碰到别人称他们为African,就露骨地表示厌恶。

4.莫拍落后镜头

任何国家都有肮脏透顶、穷人群集的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自尊心很强,这是身为观光客务必认清的事实。一见落后的景象就想拍照留念,无异在找人家的茬儿,如此欠考虑的行为,还是不做为妙。

5.用力握手是善意的表示

在非洲,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称为是礼貌不周,虚与委蛇,毫无诚心。他们认为,用力的程度跟对方好意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好握得手都感到麻木叫痛。

6.忌讳照相

非洲人普遍认为相机对准某物,某物的精气就给吸收殆尽。人、房屋、家畜一律不准拍摄。观光客如想拍摄,好向对方先打个招呼,以免被投石、被吊或挨一顿揍。

随着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目的地快速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遭遇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的风险是否也在升高?有必要因为恐怖主义停止旅行的脚步吗?如何在国际旅行中做到有恃无恐?

无需停止旅行脚步

美国的全球城市理论学者SaskiaSassen曾指出,正是由于名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价值更容易产生轰动效应和恐怖威慑力量,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形式已从以劫机为主演变为袭击世界重要城市。自新千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次恐怖主义事件发生在旅游城市或景点无论是2001年的纽约,2002年的巴厘岛,2003年的卡萨布兰卡和伊斯坦布尔,2004年的马德里,还是今年的伦敦和沙姆沙伊赫,而这些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国际影响往往尤其严重。

恐怖主义对国际旅客构成的潜在威胁、越来越突出,但这并不足以阻止人们旅行的脚步。因为惧怕恐怖袭击而减少甚至停止长途旅行,从某种意义上恰恰有助于恐怖主义的阴谋得逞。

伦敦爆炸案发生后不久,为了恢复人们对乘坐陆上公共交通工具外出旅行的信心,加拿大的一家独立研究机构维多利亚交通政策学会就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通过对大部分欧美国家公共交通和私人驾车事故死亡率的比较,得出结论:私人驾车交通事故在伤亡率上远比借助公共交通工具实施的恐怖主义来得危险。比如,报告中揭示的一组数据:今年7月7日伦敦地铁及公交车连环爆炸案的死亡人数,仅相当于平均6天内因自驾车事故在英国道路上死亡的人数;2004年马德里火车爆炸中死亡的191人,仅相当于平均12天内因普通交通事故在西班牙道路上死亡的人数。

事实上,许多研究都表明,虽然恐怖主义活动本身经过周密的策划,真正遭遇恐怖袭击却有着极大的偶然性,至于这种偶然性的几率,比我们一生中遭遇雷击的几率还低很多。

防恐于未然

一、目的地的选择

有专家建议,判断哪些地方真的不能去,不妨综合三家世界知名的政府出游指导网站美国国务院的国际旅行帮助网站,加拿大外交部的出境旅游帮助网站及澳大利亚外交部的精明旅行者网站取它们各自在同一时期发布出游警告名单的交集。

二、对陌生环境保持警觉

陌生和嘈杂的环境如机场、火车站、闹市区、旅游景点等,往往隐藏着更多安全隐患。通过直觉和观察发现这些隐患,并采取适当的行动避开它们,对在陌生目的地旅行的游客十分重要。美国作家PaulHeller在他的《国际旅行安全手册》中推荐了培养上述直觉和观察力的方法像许多大学新闻专业对学生要求的那样,随时随地用笔记录下自己周围的所有细节。Heller说他过去是一个对周边环境极其迟钝的人,在强迫自己进行了一个月的现场笔录训练后,他发现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对环境的敏感程度都有了极大的进步。这样的训练对长途旅行者可谓得天独厚,在机场或火车站等候出发时,或在旅游景点的长椅或咖啡厅发呆时均可进行,没人会对你的小动作大惊小怪,而你甚至可以将它当做一种解闷的游戏。

在训练了感知环境的基本能力后,应该让自己的观察更有目的性:在相对封闭的公共场合(如机场、火车站、地铁、商场、俱乐部、博物馆等)了解安全出口和楼梯的位置;尽量避免在人群,特别是欧美人扎堆的地方停留过长时间,避开易燃易碎易坍塌的沉重物体;警惕身边举止和神色异常的人;友好地同陌生人交流,但在谈及自己的旅行目的,计划和行程时有所保留,远离无人看管或认领的行李,并及时向保安人员通报等等。

结语:不论是出国旅游还是在国内旅游,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尊重当地人的风俗。尤其是到国外人生地不熟连语言都不能交流的地方,更得需要注意安全。出门在外一定要记得财不外露,不能张扬。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