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症状 三怕现象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健康

我们都知道狂犬病有三种非常明显的症状,就是三怕现象,分别是怕水声,怕风以及怕光。那么这些症状的起因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进行一番仔细的了解吧。

狂犬病症状起因

狂犬病的主要表现为三怕现象,分别为怕水声,怕风以及怕光。具体可以分为三中类型,如下:

1.神经外小量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皮肤或黏膜侵入后,首先在局部伤口的横纹肌细胞内小量繁殖,通过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不短于72h。

2.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5cm/d。在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开始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再波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以侵犯小脑和脑干等部位的神经元系统为主要目的。但是也可能胡在扩散的过程中停留在某一特定的部位,从而形成临床上比较特殊的表现。

3.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

即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尤以涎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多。

由于迷走神经核、吞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的受损,可发生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患者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突然死亡。

狂犬病的诊断详述

潜伏期长短不一,4天~19年,绝大多数在1年以内。影响潜伏期的因素为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发病早)、伤口性质(深咬伤较短)和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宿主防御机制等。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

1.前驱期

前驱期少则1天,多则4天,而且经常会伴有低热、乏力、咽痛、腹痛、烦躁以及头痛等症状。并且继续会对强光和高声等刺激性敏感而感到明显的咽喉紧迫感,在饮食的时候也会有轻微的咽喉肌痉挛现象,但是可以吞咽食物。大约80%的患者伤口处局部或者其神经通路商会出现放射性的疼痛、麻木、瘙痒以及其他的异常的感觉。

2.兴奋期

反射性咽喉痉挛逐渐加重,每当饮水,甚至听到讲水,看到水及咽水动作,或风、光、声、烟刺激也会引起咽喉部严重痉挛,出现典型的恐水症。

常伴呼吸肌痉挛而发生呼吸困难,全身肌张力高,颈部强硬。常出现躁狂与昏睡交替。发作时暴躁异常;发作间歇期则较安静,语言清晰。

由于交感神经亢进,有大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唾液分泌增加等表现。病人可高热39~40℃,神志大多清晰,部分病人有精神失常,可在发作中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本期持续约1~3天。

3.麻痹期

痉挛减少或停止,病人渐安静,逐步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多见。感觉减退,反射消失,呼吸变慢而不齐,心搏微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期持续约6~18h。

狂犬病整个病程3~5天,极少超过10天。极少见“麻痹型”病例,后者以高热、进行性麻痹为主,终至衰竭死亡,全病程约8~9天。

已属发作阶段的病例,根据患者过去有被狂犬或可疑狂犬或猫、狼、狐等动物咬伤史,诊断即可初步成立,如能了解被咬伤情况及该动物的健康状况,则对诊断本病更有价值。如不能确定咬人的犬或猫是否患狂犬病,应将动物关在笼内饲养,如动物在7~10天内不发病,则一般可排除动物有狂犬病。

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兴奋、狂躁、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大量流涎、瘫痪等,即可作出狂犬病的临床诊断。

对症状不明显者特别注意有无“三怕”(怕水声、光、风)现象,必要时用扇风、倒水和亮灯试验,狂躁症状不明显应注意咽肌水肿和毛发竖立现象。如生前免疫学抗原、抗体的检测阳性,死后脑组织动物接种及神经元胞质中发现内氏小体则可确诊。

畏光,就是通常所说的“眩目”,或者说“伯光”,是由于眼部的感觉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感觉异常,表现为对日常的光线感到很刺眼,严重的甚至不能睁眼,多见于角膜异物、角膜炎及角膜外伤,虹膜炎、结膜炎也可以引起畏光。值得注意的是当婴幼儿出现畏光,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青光眼。此外,扩瞳也会引起畏光,待瞳孔缩小后就会好了。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加强犬等管理,野犬应尽量捕杀,家犬应登记,注射疫苗。狂犬应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不可剥皮。一时不能肯定为狂犬者,应隔离观察10天,取击毙或隔离期死亡动物的脑组织作病原学检查。

2.疫苗接种

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狂犬病病毒疫苗:目前主要使用细胞培养疫苗,包括

①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human diploid cell,HDCV):免疫原性强,不良反应很少,注射次数少,但制备困难,价格昂贵。

②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效力在2.5U以上,使用安全。

③精制Vero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和不良反应与①相似,但价格低。其他有精制鸡胚狂犬病疫苗、精制鸭胚狂犬病疫苗和原代牛肾细胞狂犬病疫苗。

(2)接触前免疫

对象为有职业危险者、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和狂犬病人密切接触者。推荐第0,28天2剂和第0,7,28或0,28,56天3剂接种方案,每次1.0ml肌注或深皮下注射,或0.1ml皮内注射。

(3)接触后免疫

WHO推荐的标准免疫方案(HDCV疫苗)为第0,3,7,14和28天各肌注1ml,第90天再加强1次。佐剂地鼠肾细胞疫苗建议采用2-1-1程序,即当天肌注2剂(2ml),第7天和第21天各肌注1ml。注射部位成人取三角肌,儿童注入腿前外侧。不宜接种于臂部。

3.注射免疫血清

WHO推荐,在接种疫苗同时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剂量为20U/kg(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剂量为40U/kg),先做皮试,阴性者一次肌注或一半剂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另半量肌内注射。皮试阳性者需行脱敏处理(0.05ml稀释20倍,0.05ml稀释10倍,0.1ml,0.2ml,0.5ml,不稀释抗血清分别皮下注射,每次观察15min)后方可注射。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狂犬病症状起因和狂犬病的诊断详述等有关内容的具体介绍,现在大家对于狂犬病的三怕现象是不是有了全新的认识了呢,如果大家喜欢小编介绍的知识,不妨把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吧!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