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轻松解除病痛的六个穴位

来源:民福康健康

很多人有身体疼痛的问题,可是这些疼痛去医院又不是太好,有哪些可以轻松解除疼痛的方法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来缓解疼痛,那就是穴位按摩。穴位按摩真的能解除病痛吗?如果大家不是太了解,那就和小编来看一下下面这篇文章吧。

解除头痛揪揉两眉间

在头疼和心烦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的锁着眉头。大家知道么,解除头疼的穴位就是在两眉之间。

头疼时,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揪揉这个部位皮肤,以局部感觉微麻、发胀为宜,如果真有疾患,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红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样。一般揪揉2分钟即可。

动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有点力度。一般的头痛立刻能见效。这儿有个穴位叫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按摩印堂穴所在的这个部位有助于推动督脉气血运行,缓解头痛、鼻部不适等症状。

解除背痛手助后腰暖

在外面工作了一百年回到家中,出去旅游回来,很多人都会感觉到腰酸背痛。

解除背痛的那把钥匙藏在哪里呢?很多人在公园散步时喜欢双手叉腰锻炼,其实,后腰位置便是这把钥匙所在。

用钥匙自然离不开手,双手搓搓后腰,会惊喜发现,腰酸背痛的症状会有立竿见影改善。先将两手对搓发热,紧贴后背脊柱两侧的腰眼处,稍停片刻,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腰部是中医所指的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经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自然有助于缓解腰酸背痛啦。

解除牙痛按虎口下关

牙痛不是病,疼以来要人命,这句话说的一点不错,牙痛的关键穴位就是虎口的位置。

揉压虎口时,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此穴道疗效。但要注意,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刺激。

第二把钥匙在面部,耳朵前方,颧骨下方的凹陷处。感觉牙痛,可以用手指或指关节按压这个部位,也是下关穴所在。

中医认为手阳明经的脉络入下排牙齿,足阳明经的脉络入上排牙齿,合谷、下关两个穴位都是阳明经穴,按摩这两个地方能有助止牙痛。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以免耗损了胎气。

解除肩痛提揉肩上井

很多儿女经常帮感觉肩痛的父母揉肩,但很少有人知道揉肩止痛的原因及标准动作是什么。揉肩止痛除了舒活了肩部气血,还有一个原因是揉到了肩上的一口井肩井穴。

这个穴位是在肩膀上。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按摩肩井穴用来治疗肩膀酸痛、眼睛疲劳、耳鸣、头重脚轻、高血压、落枕等症状。

很多父母年事已高,常感腰酸背痛,拿肩井是好办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搭在被按摩者双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

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老人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血压高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解除心痛手腕上玄关

在手腕段横上面三个手指粗的有个地方,有一把解除心痛的钥匙,是内关穴所在。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心脏不好者若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按内关穴,对其行点、按能活血通络,止痛。一般需按5分钟。仅作辅助治疗以及急救使用。

解除痛经脚背对点按

痛经让许多女孩子痛苦。有没有解除痛经的钥匙呢?有!就在脚背上,在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这是太冲穴的位置。按揉这个点,具有明显疏肝止痛作用,有助治疗痛经。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穴位治病的原理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

后面的时候有人发现,穴位所占的面积只不过是人体表面积的万分之四,但是有电阻的部位却是很多。后来人们又用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

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

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

有人发现穴位和血管还有淋巴管也有很密切的联系,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

许多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质。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此后不久,法国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在助手的协助下,应用测定皮肤电阻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并确定穴位电阻只有它周围皮肤电阻的一半。

在尸体上进行的测量也获得同样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有关穴位电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然而,据推测,全身穴位的总面积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而全身体表电阻的部位却很多,远远不限于穴位的地方。

况且,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精寸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皮肤电阻值。难怪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感叹:以此(皮肤电阻测定法)测定经穴颇有困难。法国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时间,应用此法测定穴位,所得结果却与中国穴位大相径庭,不得不愀然中止这项研究。

脚底穴位也有人将古老的腧穴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比拟分析,力图用新理论、新概念阐释它们。譬如,电流刺激肌肤,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用弱电流刺激而产生大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

美国学者金林对照运动点位置与传统穴位位置后提出,两者的分布近乎一致。日本的兵头正义与美国的弗罗斯特等人,则把穴位同触发点进行比较。触发点被认为是机体肌肉组织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

虽然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认为,它是由于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痉挛,内分泌失调或肌紧张造成的。

针刺穴位时,由于组织间相互摩擦和金属针与组织电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中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损伤。此外,两者的分布也略同。

因此,他们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极为相似。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过是同物异名罢了。还有研究报道,穴位和差电点、皮肤活动点等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多途径的研究,从侧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对于探明穴位的奥秘,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下次有那地方疼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根据小编介绍的方法自己解决啦。但是虽然有点轻微疼痛可以用以上放过,但是问题严重的时候还是要及时就医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