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练习太极拳要避免急于求成

来源:民福康健康

随着太极拳强身健体作用逐渐得到认可,练习太极拳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更加看重对套路本身的掌握程度,这就有点舍本逐末了,练习太极拳忌急于求成,来看看哪款下面的文章吧!

太极拳是慢运动,学拳慢,练拳慢,见效慢。未用功而期效,稍用功而即期成,这是大忌。急于求成常有三种表现:

一、学拳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总是急于学会一套再学一套。一年半载,24式、48式、42式、88式,以及太极剑什么的,都学全了,却是只能依样葫芦,未得此中三昧。

多学些套路也不是不好,可是要有所精,宁可少但要好。这里有个目的问题。今日老年人群习练太极拳,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武打、比赛、表演,是为了延年益寿。急于求成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艺当成终极目的。学艺只是中程目的,学艺又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健身养生。如果学会一套或者几套,就算达到终极目的,也就不再练了,起不到保健作用。多而不精,满足于平面徘徊,不求提高层次,虽然对健体也有好处,效果可就差多了。现下练过太极拳的多,一直坚持练的少,这与急于学艺求成有关。

太极拳讲究分层习练精、气、神。第一层次练精、练劲功,锻炼形体;第二层次练气、练气功,锻炼内脏,动作配合呼吸;第三层次练神、练意功,锻炼神经,精气神合一。第一层次的劲功又分着熟、懂劲等几个阶段。拳谱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懂劲就是明理、掌握拳势规律。懂劲后还要再上几个台阶才能阶及神明,这要进而不止,日久自到,小成则三年,大成则九年。练拳若想有成,必须坚持不断,忌浅尝辄止。现下只练到着熟的多,懂劲这一关没过,就急于再学别的套路,更不求练气练神。这好比十块砖平铺于地,只有广度无高度;不如两块一层,十块垒成五层,上层次,水平高。

太极拳是内功拳,意气君来骨肉臣。只练劲功,不练意气,严格说来不是太极拳,是太极操。太极操只要坚持,也比不运动好,只是收不到内外兼修的太极拳之效。

急于求成往往只求大面上学学招式比划,不重视站桩基本功,不重视姿势细节。不练站桩基本功,也能学会套路;姿势不正,细节马虎,只要不出害体偏差,也有运动效果。但比起势正招圆、一丝不苟、基础扎实的太极拳运动,效果则差多了。拳谱批评不重视桩功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批评不重视姿势说: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习拳容易改拳难皆由速成而致此,强调初学之时一招一式,总须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再求二式。

站桩较枯燥,有些姿势练到完全正确,难度也较大,非短期之功。如果先在基本功和姿势上要求过高,容易挫伤初学兴趣和信心。先站桩后练招、姿势纯正后再学二式,当然很好。对初学者也不妨变通为:边练招边练功、边学招边正姿,习练势式和站桩正姿交叉进行,孰先孰后不必强求一律。不过,无论如何,不可只练拳不练功,不可先把招式都学完再正姿,不可使练拳与练功、学招与正姿脱节。

二、走架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总是急于把拳打完,省出时间来干点别的事。赶着打拳,总比不打好。可匆忙草率、心浮气躁,就不如聚精会神慢慢打收效大。

太极拳讲究因敌变化,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但是,总体说,还是讲究以慢制快、后发先至,不同于手慢让手快的常规。这是对打手而言。至于个人走架,传统杨式太极拳也有快架练法,为了体悟快速节奏,也可以特意快练。但是,总起来说,还是要慢不要快,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为什么走架要慢?因为每一动作,都要细心检查是否从头到脚姿态完全正确,是否肌肤关节肢体感官脏腑神经全身各处一动无不动,是否做到松轻、柔和、匀缓、圆活、变转、叠折、连贯、整合,是否达到松体、固气、凝神、用意总之,各项要领是否都无过无不及。稍有不合,即速改换。这样练拳,怎能不静心、沉着,快了怎么行?

慢孕育快。要锻炼中枢和末梢神经的感觉敏锐性和反应快速性,甚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必须慢练。打手时要能急应,走架时就不能快。

慢,有利于每一动作到位、意气贯足;利于思维、想像和记忆招式;利于体会和掌握要领;利于守中气,绝杂念,含眼光,凝耳韵,只想拳不想拳外任何事,使大脑皮层绝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得到休养。现在国外提倡锻炼大脑。练拳要想拳,想拳就是练脑,对延缓脑衰十分有益。打拳时想拳,就要慢。打拳后闲暇时(例如睡前醒后)也要在头脑里打打拳。习练太极拳要学思结合,同样可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慢,可以使矮身屈膝的时间延长,强化腿部大肌肉群,是耗能较多的大运动量锻炼法;又可以减少体力消耗,是小运动量锻炼法。这种锻炼方法特别适合于老年人。慢,还可以保持呼吸自然深长,增加换气量;可以使心脏跳动有力,加速血液循环。这种有氧运动尤其有益于老年人。

也不是越慢越好。要根据每次打拳的目的、个人爱好、体质特点、功夫深浅、掌握不同速度。一般说来,24式用4~6分钟;88式用15~20分钟。初学者更宜求慢。

三、见效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总是急于练拳治病见效。短期内病不见好,就失去信心,往往半途而废。

太极拳对于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经络、新陈代谢、肢体运动等系统确实有良好影响,确实能发挥医疗体育作用;对于关节炎、气管炎、肺结核、腰腿疼、高血压、神经衰弱、消化道溃疡、心脑血管病等也确实有治好了的例证。但是,太极拳不是万能,不能包医百病,不能完全代替打针吃药上医院。而且,同类的病,别人打拳较快痊愈了,你也可能不行。因为,病虽同而体不同,具体的病情不会完全雷同,拳的练法也有差别。有些慢性老病,打拳很久并未减轻。可是没有恶化或者恶化非常慢,这正是效果不是无效。

实际上,打拳只是养生保健,体健就增强了免疫力和抗病力,从而产生预防和康复作用。太极拳讲究运动与放松结合,利于消除病理紧张。又有修身和娱乐功能,可以平衡心态,化解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良好心态是一剂良药,非常利于祛病疗疾。

练太极拳要长期积累成效,不是速效救心丸,不是神仙一把抓。保健不是免费午餐、天上掉馅饼,需要付出信心恒心和耐心。在现代,学习是终身之事,打拳也是一辈子的事。天天要吃饭睡觉,天天要打拳。

如果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性情,业余娱乐而去学练太极拳,那么这样的太极拳是并不困难就可学得的,只要姿势正确,动作协调优美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那就不那么容易了。已故太极拳名家杨澄甫曾说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明师的指导,2、刻苦的锻炼,3、较高的悟性。所谓的明师者,并非名师,因为名师中确有一些是靠自己吹牛和别人捧出来的,功夫平平却好吹牛,理论上道听途说,自己亦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自欺欺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怎么成呢。明师是指对太极拳理论有精深的研究和具有较高功夫的太极拳家。

已故太极拳名家李香远,据说一天练拳一百遍,陈发科一天练拳四十遍。他们可称刻苦锻炼的典范。已故太极拳名家许禹生曾说过一天一遍,只能保持不忘而已,一天练二遍只能熟练而已,一天至少练三遍才能有所长进。

所谓悟性,就是指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太极拳有十分高的哲学和科学道理,没有过人的智力是不易理解的。除了有过人的智力能领悟太极拳的拳理以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模仿能力。没有以上三个条件,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那是十分困难的。

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主要的锻炼内容是走拳架和推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走拳架是练习推手的基本功,只是在拳架达到一定功夫之后才能开始练习推手。否则,就走不上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路。推手是拳架的实践和应用,通过推手,才能加深对拳架的理解和鉴别拳架的正确与否,拳架愈练愈精,推手功夫则愈练愈高,后则功夫日臻上乘。

结语: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你应该知道练习太极拳时急于求成有多大危害了吧,太极拳本是修身养性的功夫,一定要放正心态,坚持练习,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展开全部内容